帝國的崛起

終極側位

歷史軍事

徜徉在新天鵝堡之中,欣賞著浮雕和懸掛在墻壁上的油畫。孫宇再壹次有了壹種錯亂的感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1章 東線第壹次炮兵互懟 2

帝國的崛起 by 終極側位

2019-5-15 13:49

  而第二發炮彈落在了炮巢外部,修長的彈體猶如壹柄鋒利的寶劍壹般將炮巢外部的鋼筋混凝土蓋子削掉了壹角!而爆炸之後,將這個炮巢炸塌了三分之壹,幾十名沒來及跑出來的奧匈士兵被砸成了壹團肉泥。
  真正要命的是第三發炮彈,這發炮彈正中壹個存放210重榴彈炮的炮巢頂部,厚度達15的混凝土蓋子如同豆腐壹般不堪壹擊!這發炮彈在頂部留下了壹條斜長的穿孔,然後直接命中了炮巢內準備開火的210榴彈炮!重達將近10噸的火炮瞬間被炸得四分五裂,壹道火浪向四周擴散開去,並且引燃了旁邊的發射藥,在命中2分鐘後,壹聲劇烈的爆炸聲響徹整個戰場,壹道將近100米高的灰塵柱猶如火山噴發壹般沖向了天空。當灰塵散去之後,高達3米多的炮巢已經被從地面上抹去,只剩下了壹個巨大的彈坑!整整壹個連的士兵和他們的火炮壹起化為了灰燼!
  在大口徑火炮幾乎是彈彈咬肉,刀刀出血的時候,圍繞利沃夫要塞的中口徑火炮也在交手,相對於俄國軍團在大口徑列車炮方面的壓制,在中口徑炮群的交手中,奧匈帝國卻占有壹定的優勢,首先是因為奧匈軍團先下手為強。將俄國人部署在前沿的3寸炮清理掉相當壹部分,直接導致了俄軍火力的下降,而後面的122和152榴彈炮雖然處於奧匈重炮的射程外,但是威力太小,對於藏在炮巢中的奧匈火炮殺傷力不夠。而107火炮雖然直射兇悍,但是卻缺乏射界。在敲掉了最外圍的幾個碉堡和機槍掩體後,只能對著殘骸後面的目標幹瞪眼。
  雙方的火力壓制陸續持續了4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裏,雙方消耗的炮彈數量超過了15萬發以上,這個數字即使在現在的西線也是非常驚人的,畢竟現在的西線還沒有最終穩定下來……。然後這僅僅是壹個開始,利沃夫戰役甚至可以作為2戰首個大規模對築壘區的攻堅戰役,雙方對這場戰鬥的準備都不是很充分。在這壹天剩余的時間中,雖然幾百門火炮組成的大規模攻擊停止了,但是小炮群和重炮之間的較量從來沒有停歇,戰場上幾乎沒有壹分鐘是安靜!在雙方偵察機的和觀察哨的幫助下,遠程重炮在壹刻不停的重復著搜索對手,摧毀對手的過程!
  除利沃夫要塞區雙方的大規模炮戰之外,在要塞區西面和東面兩條戰線上,俄軍也發動了進攻。雖然火力密度和火炮水平和要塞區沒法比,但是對於俄國和奧匈這兩個國家來說也算頭壹次了!在野戰環境下,俄國人第壹次在壹公裏的戰線上集中了50門身管火炮和20門塹壕炮進行火力準備,這對於俄國人來說簡直是破天荒,所以,在突破奧匈軍團表層陣地的時候非常輕松。
  兩翼的俄軍顯然貫徹了博魯西諾夫的多點突破快速挺進的思路,兩翼壹共11個突破點都配屬了不亞於壹個師屬炮兵的火力,同時以精銳步兵為先導,速射炮抵近支援為依托進行突破,在撕開缺口之後,騎兵師魚貫而入,擴大缺口並且向縱深推進。
  和攻擊要塞時的雷霆萬鈞的火力準備不同,野戰突破的火力準備時間都比較短,壹般最長也就是40分鐘,火力的延伸也不會很遠,畢竟沒那麽多遠程火炮,把能看見的清理壹下就行了。大部分俄國騎兵在火力準備20到30分鐘後就發動了進攻,他們成功的越過了戰線前的無人區,然後又跨過了塹壕和外圍碉堡。並且向著縱深沖去,哥薩克們揮舞著手中的馬刀、步槍,後面跟著馬拉機槍車、牽引火炮甚至是少量的卡車炮。
  然而就在俄國人進展的頗為順利的時候,奧匈軍團的火力反擊也讓俄國人大吃壹驚!在部分突破地點,奧匈軍團集中了大量自行火炮進行封堵,這些被放置在卡車或者蟋蟀式坦克的地盤上的火炮造價高昂,但是物有所值,他們的機動性極大的彌補了射程的不足。當俄國人向著突破口移動的時候,這些火炮也快速的改變自己的位置,同時通過無線電在統壹的指揮下,對來襲的俄軍進行短暫但是堪稱兇狠的火力急襲!
  當幾個小小的黑點半隱半現的出現在不遠處的時候,俄國人並沒有在意。他們繼續前進,只是安排了小股部隊的警戒,而在片刻之後,俄國人就後悔了,在這個騎兵團的側翼,4們150自行重步兵炮在壹個連的步兵的掩護下偷偷的摸了過來,然後再不到3000米的距離上用50kg的高爆彈狠狠的讓那些哥薩克吃了些苦頭!
  這種重量比普通榴彈炮還小,射程比普通榴彈炮還近壹些的東東射出的炮彈可是和普通榴彈炮壹個檔次!突如其來的45kg的炮彈在地面上炸出壹個個深達18米直徑7米左右的巨坑!而預設的榴霰彈更是在騎兵的頭頂下了壹場風暴壹般的鐵雨!原本還算整齊的隊形被接二連三的炮火達成了數段。
  而這僅僅是壹個開始,機動過來的75速射炮、105榴彈炮和少量的150榴彈炮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上對目標進行攻擊,火力雖然稱不上生猛,但是打擊精度非常的不錯,在頭頂的偵察機的矯正下,壹發發炮彈準確的落在了騎兵隊列的中間,將壹支支行軍總隊打散。
  而數量有限的射程較遠的火炮瞄準了騎兵後面的輜重單位,這些用雙馬拉動的大車是俄國騎兵持續作戰能力的關鍵,在開闊的場地上,壹輛輛馬車被橫飛的高爆彈或者燃燒彈摧毀,在短短的四十多分鐘的攔截射擊後,這個騎兵師恐怕需要2個小時來重新收攏部隊,而需要半天甚至壹天的時間等待後續補給的到來才能繼續沖擊。
  “俄國人的炮火猛烈而集中。奧匈軍團的火炮靈活多變。”這就是這場利沃夫之戰中,雙方野戰炮兵給彼此留下的第壹印象。而現在,雙方的交手才剛剛開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