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兩軍陣前擒王
諸天最強大佬 by 七只跳蚤
2021-11-3 22:24
左木上兵衛神色不由的變得凝重起來,本以為不過是壹群明軍罷了,憑借著他的壹身修為,或許能夠阻擋這些明軍的步伐,可是左木上兵衛沒有想到的是對方竟然有著這般的實力。
左木上兵衛壹身修為比之俞大猷來根本就不占什麽優勢,原本想要給大內義興爭取時間卻是有些不太可能了。
就在這個時候,雙方已經廝殺在了壹起,隨同俞大猷壹起的壹眾明軍士卒可謂是精銳,不過這些士卒比起大內氏所蓄養的百戰余生的武士來還是要差了壹些。
要知道這些武士皆是百戰余生之輩,壹個個的雙手沾滿了血腥,百裏無壹,大內氏也不過是只有這上百名的精銳武士罷了。
眼下雖然說只有數十名武士隨同左木上兵衛壹起留下來,可是這些武士卻非是弱者,足可以以壹抵三乃至抵擋幾倍的對手。
原本隨同俞大猷的士卒數量是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的,可是交手起來,竟然被這些武士給生生的拖住。
不得不說這些武士真的是非常之瘋狂,壹個個的楞是不管自身安危,完全就是壹副搏命的架勢,生生的擋住了這些明軍前進的腳步。
正同左木上兵衛對峙的俞大猷見到這般情形不由的皺了皺眉頭,目光掃過那數十名壹身煞氣卻是死死的擋住了壹眾士卒前進腳步的東瀛武士眼中閃過壹道狠厲之色。
就聽得俞大猷高呼壹聲道:“弓箭手,齊射!”
別看俞大猷帶來數百人,卻是什麽兵種都有,其中弓箭手占了有兩成之多,差不多有近百人。
方才壹交手,所有的明軍士卒都有些發懵,被這些東瀛武士所展現出來的那種悍不畏死的煞氣給鎮住了,竟然忘記了自身的優勢。
這會兒被俞大猷壹聲斷喝驚醒,就見那些弓箭手壹個個的反應了過來,挽弓搭箭向著壹眾東瀛武士射了過去。
這些東瀛武士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精銳了,即便是放眼大明,似這般百戰余生的精銳士卒也尋不出太多來。
然而雙方之間的人數差距在那裏,並非是單靠武力就能夠抹平,除非這些東瀛武士壹個個的皆是武道好手才有可能。
但是除了左木上兵衛等寥寥幾名東瀛武士之外,其他的東瀛武士也不過是悍勇的普通士卒罷了,而非是那種武力驚人的武道好手。
當明軍士卒從壹交手的震撼當中反應過來之後,壹片箭雨覆蓋下來,頓時將壹眾東瀛武士覆蓋。
箭雨覆蓋之下,原本悍勇無比的東瀛武士不禁揮動手中武士刀試圖格擋,同時口中哇哇大叫怒罵不已。
只可惜箭雨無情,當壹片箭雨落下,數十名東瀛武士當場便倒下了大半,不少東瀛武士被釘在地上,雖然說還沒有徹底死去,卻也到了生死邊緣,口中哀嚎慘叫不已。
剩下的幾名東瀛武士這會兒背靠背,臉色蒼白的看著四周漸漸向著他們圍攏上來的大明士卒。
先前壹交手,大明壹方便倒下了十幾名士卒卻是吃了沒有防備的虧,也是太過大意,沒有想到這些東瀛武士竟然如此之兇悍。
然而等到反應過來之後,憑借著精良的軍備,再加上數倍對方的人數,要是再像先前那樣損失慘重的話,那才是奇怪了呢。
左木上兵衛喘著粗氣看著俞大猷,相比左木上兵衛來,俞大猷同樣是氣喘籲籲,顯然方才壹番交手,兩人都不輕松。
可是相比左木上兵衛無有退路,俞大猷心中卻是沒有什麽壓力。
身側的這些大名士卒便是俞大猷最大的依仗,即便是最終不敵左木上兵衛,他還可以憑借著人多勢眾群毆左木上兵衛,但是左木上兵衛顯然是不可能如俞大猷壹般輕松,他壹旦落敗,便只有死路壹條。
本來想要搏壹搏,看看是不是能夠生擒俞大猷,然後博取壹條生路,結果俞大猷壹身修為不比他差,壹戰下來,兩人楞是鬥了個旗鼓相當,這卻是徹底的絕了左木上兵衛的生機。
看著俞大猷,再看看壹擁而上,數十桿長矛直接將幾名兇悍的手下生生捅成了馬蜂窩的大明士卒,左木上兵衛不禁大笑起來。
只不過左木上兵衛的笑聲當中卻是透著幾分淒涼之色。
俞大猷看著左木上兵衛,神色之間帶著幾分殺機,揮手道:“殺!”
頓時就見數十支箭矢齊齊向著左木上兵衛射了過去。
左木上兵衛口中怒吼壹聲,手中武士刀狂舞起來,壹陣叮叮當當的響聲,竟然是潑水難近其身,所有的箭矢統統被其擋下。
然而下壹刻,壹支箭矢猶如閃電壹般直接沒入了左木上兵衛的胸膛之中。
左木上兵衛的身軀楞是被那壹支箭矢強橫無比的沖擊力給帶動的連連後退了幾步,而且箭矢更是洞穿了其胸膛留下了壹個血淋淋的血洞。
武士刀插在地上,左木上兵衛強行穩住身形,低頭向著胸前那血淋淋的血洞看了過去,然後看向了俞大猷。
就見俞大猷手中壹把弓箭正遙遙鎖定他,不用說方才那致命壹箭正是出自俞大猷之手。
“家主……保重……”
壹聲低喃,就見左木上兵衛身形噗通倒在地上,沒了氣息。
壹陣馬蹄聲響起,俞大猷根本就沒有再看左木上兵衛,而是親自帶領著手下士卒直奔著遠處而去。
大內義興、毛利文德二人在數十名家族武士護送下飛快的奔著石見城而去。
無論是大內義興還是毛利文德臉色都有些蒼白,當然臉色最為難看的便是大內義興了。
大內義興心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朝壹日大明的軍隊竟然會踏足於石見國。
最關鍵的是那些大明軍隊氣勢洶洶而來,天朝上國興兵,跨越汪洋大海而來,只怕不是跑過來觀光的吧。
壹想到那氣勢洶洶的大明士卒,大內義興便禁不住心中惶恐,他沒有見到港口之上艦船連天的景象,所以大內義興並不是很清楚楚毅到底帶來了多少兵馬。
正因為如此,大內義興雖然說心中惶恐,卻也沒有絕望,他還抱著幾分希望,回到石見城之後,或許他可以憑借著城池抵擋大明士卒,甚至於反擊。
當然大內義興心中也清楚,能不能夠守住石見城,守住大內氏的基業,前提卻是大明此番跨海而來的士卒到底有多少。
如果說只有數千人的話,那麽大內氏未必不能夠守住城池,可是如果人馬眾多的話,即便是如大內義興也會心生絕望。
大內義興、毛利文德所乘坐的馬兒狂奔,身後則是快步緊跟而上的壹眾武士。
突然之間,身後壹陣震動傳來,大內義興、毛利文德等人不禁回頭望去,就見壹隊兵馬正飛速的追趕而來,不是先前所見到的大明兵馬又是何人。
村上光夫作為大內氏所奉養的壹眾武士當中實力僅次於左木上兵衛的存在,此刻可以說是大內氏武士的主心骨,同時也是大內義興的依靠。
大內義興看向村上光夫,帶著幾分惶恐道:“村上光夫,這可如何是好,左木君……”
既然大明士卒追了上來,那麽留下來阻擊大明士卒的左木上兵衛等人的下場不用說大家都能夠猜到。
村上光夫深吸壹口氣,猛地壹刀紮在大內義興身下的馬兒身上,頓時受到劇痛刺激的馬兒壹聲狂嘶,狂奔起來。
村上光夫沖著生下來的壹眾武士咆哮道:“諸君,家主奉養我等多時,此時是我等為家主死戰的時候了,可敢隨我壹戰?”
“戰,戰,戰!”
不得不說這些東瀛武士好似瘋子壹般,壹個個的竟然不懼生死,不過這倒也不稀奇。
這些武士在東瀛屬於壹個階層,視榮譽為性命壹般,他們身為大內氏武士,自當為大內氏死戰。
如果說此番他們丟下大內義興逃走的話,那麽這將是他們壹生所抹不去的汙點,甚至會喪失武士的身份,即便是想要投靠其他勢力,也不會被其他勢力所接受。
數十名武士咆哮著自發留下來阻攔大明士卒,試圖為大內義興回到石見城爭取時間。
俞大猷遠遠的看到這壹幕不禁皺了皺眉頭,先前已經是被左木上兵衛帶人給阻攔了壹會兒,這會兒這些東瀛人竟然故技重施,俞大猷卻是沒有什麽興趣再同這些東瀛人交手,而是大手壹揮,冷聲道:“兒郎們,給我射死他們!”
“八嘎!”
“是勇士的,下馬壹戰……”
壹名名的東瀛武士沒想到迎接他們的不是暢快淋漓的壹場大戰,反而是壹片箭雨。
箭雨過後,原本數十名渾身煞氣的東瀛武士幾乎全部倒下,縱然是村上光夫這會兒壹支手臂之上也插著壹支箭矢。
下壹刻,壹道刀光閃過,村上光夫幾乎是本能的揮刀格擋,只可惜他那壹支臂膀已經受了傷,根本無力抵擋那劃破虛空的壹刀。
血花飛濺,村上光夫的腦袋落下,鮮血沖天而起。
俞大猷壹刀劈殺了村上光夫,戰馬不停,直接踏著壹眾東瀛武士的屍身而去。
大內義興猛烈的抽打著身下的戰馬,前方便是石見城,此刻距離石見城不過只有數百米,甚至石見城之上的守軍已經察覺到了追逃之中的俞大猷還有大內義興等人。
陶興房作為大內氏家督,素日裏執掌大內氏的兵馬,可謂大內義興的左膀右臂。
這會兒陶興房並沒有在城墻之上巡查,不過陶興房卻是在城門洞當中歇息,當壹名士卒驚慌失措的告知陶興房家主大內義興正在被人追擊的時候,陶興房猛然之間起身,楞是將桌案都給撞翻了。
沖出城門洞,陶興房三步兩步便上了城墻,遠遠望去,正好看到縱馬狂奔的大內義興,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距離大內義興不過數十丈遠的壹隊兵馬。
陶興房看到這般景象不由得神色大變,雖然說壹時之間認不出追殺大內義興的兵馬到底是從何而來,又是何方勢力,可是陶興房卻是本能的做出了反應。
“所有守城士卒,速速隨本將軍前去營救家主!”
壹眾守城之士卒緊跟著陶興房下了城墻,城門口洞開,數百名士卒慌亂無比的沖出了城門。
許多士卒甚至手中兵器都沒有,卻是壹個個的匆匆忙忙的出了城門。
大內義興看到城門口處的動靜,臉上禁不住流露出驚喜之色。
得救了!
這是大內義興看到數十丈之外的石見城當中沖出壹隊兵馬的時候的第壹反應。
然而就在大內義興心中興奮的時候,身後卻是傳來壹聲冷喝:“留下來吧!”
下壹刻大內義興只感覺身下的戰馬噗通壹聲摔倒在地,楞是將他給摔出幾丈遠,只將大內義興給摔的灰頭土臉,七葷八素,差點沒有痛的昏死過去。
“完了!”
大內義興心中哀嘆壹聲,努力擡頭向著遠處看去,此刻陶興房率兵而來,距離他之所在只有數十丈遠。
可是正是這數十丈,卻是兩方世界,幾名大明士卒上前,三下兩下便將其捆了起來,並且將其押入軍中。
與此同時俞大猷壹揮手,所有士卒肅然而立,遙遙看著正狂奔而來的壹眾東瀛士卒。
陶興房遠遠的看到家主大內義興墜馬落地,並且落入到了對方手中,頓時心急如焚,恨不得沖上前來救回大內義興。
不過陶興房能夠成為大內氏位高權重的家督,替大內義興執掌兵馬大權,自然不是壹般人物。
冷靜下來之後,陶興房停下來,穩住身後壹眾士卒,瞇著眼睛打量著俞大猷等人,壹番打量下來,陶興房似乎是發現了俞大猷等人的身份,臉上露出幾分震驚之色,幾乎是驚呼道:“妳們……妳們竟然是大明天兵?”
此時的大明帝國依然是亞洲之天朝上國,八方鹹服,萬國朝拜,而東瀛同大明雖有汪洋阻隔,然則兩國之商貿卻是從沒有斷絕,所以說陶興房能夠認出俞大猷等人的衣著打扮來卻是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