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壹太子

夜星月語

歷史軍事

龍鳳元年,集慶城(今南京)外,數萬大軍旌旗招展,龐大的軍勢猶如黑雲壓城,隨著幾名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四十章 泯然於眾

大明第壹太子 by 夜星月語

2023-10-6 22:21

  在宗法制社會下,血緣關系決定皇族就是這漣漪中最靠近中心的那圈,也只有這壹圈蕩成壹個完美的圓環,才能使滴水的力量傳得更遠。
  從商周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開始,宗室最主要的作用就在於拱衛王室,皇帝是整個國家機器開動的核心,他並不是孤立的存在,他需要漣漪般壹圈壹圈的利益共同體來管理國家、鞏固統治。
  朱標很清楚自身的根基在何處,但絕不是無限制的縱容他們,漢唐宋的皇室宗族制都有壹個度,而大明的皇族待遇實在是太過了。
  漢朝前期雖然也是廣封宗室諸王,但自武帝施行推恩令後,宗室的問題就緩解了大半,從漢光武帝漢昭烈帝既可知,若久無功勛,宗室子弟最後也會泯於市井。
  唐朝前期則是贈官,擡高李唐宗室與官爵的地位,以利於維護本朝統治,不過唐代宗室的範圍較廣,除了皇帝諸子以外,皇後的親戚、受賜李氏遠親、賜姓功臣也準入宗正寺屬籍,視作宗室。
  但唐制也規定過五等者不為親,五服以外親屬被分賜田地,送外首都之外的地方自食其力,等同庶民,所以國家奉養的人數始終是可控的。
  而且安史之亂後凡皇族子弟,皆散棄無位,或流落他縣,湮沈不齒錄,無異匹庶……
  朱標沈吟不語思索之時禮部尚書再次起身,下面的人身量小看熱鬧不嫌事大,可他的身份地位註定是躲不掉的,聖上回京縱然震怒料想也總不會多難為太子殿下,畢竟是珍寵多年的愛子。
  “敢問殿下,我朝禮制多隨唐制,殿下可是準備復行唐朝宗制?”
  朱標聞言搖搖頭道:“武周之後玄宗待宋王成器等諸王極盡親親之誼,但專以衣食聲色蓄養娛樂之,不任以職事,導致宗室子孫雖多在京師,幼者或不出閣,雖以國王之名,實與匹夫不異,誠非本宮所願。”
  禮部尚書松了壹口氣,要是太子真準備如此施行,那他就只能趕快乞骸骨歸鄉了,有些地方改動些也無關大局,但若真是皇帝與儲君的政治觀念產生不可調和的沖突,那可就要血流成河了。
  朱標瞧了他壹眼也沒多說什麽,唐玄宗是經歷過武周時期李唐諸王被肆意屠戮的時期的,其心必然對外戚宗室親眷都有警惕,當然他對自己幾個兄弟是真心關愛的,但並不妨礙他刻意壓制。
  玄宗的手段壓制了皇親國戚們,但權利必然還是要下發的,導致大量擴充防戍軍鎮,藩鎮節度使掌握地方兵權,擁有轄區數州的行政財政人事管轄權,導致的後果也顯而易見。
  作為因親而貴的宗室,他們天然是皇帝觸角的延伸,將他們完全廢棄閑養也是不對的,主要還是平衡制約任用的問題。
  而且現如今大明的局勢也決定,必然是要讓宗室接過地方武勛們的兵權的,否則壹但讓他們在地方長久經營起來,又將起藩鎮割據之患,很多時候宗族血親總是要比外人值得信賴壹些。
  朱標看著祖訓錄所定的職制部分,目前看來老朱對宗族子弟還是抱有壹定期望的,規定凡諸王子孫有文武材能堪任用者,宗人府具以名聞朝廷考驗,換授官職,其升轉如常選法。
  這要比史上朱棣奪位後徹底將宗室當成豬養的政策不同,朱標也是同樣希望宗室子弟能為國出力,而不是只知道吃喝玩樂生崽子。
  明朝中期宗室子弟都是什麽情況了,王府將軍、中尉動以萬計,雖損內府之積貯,竭天下之全稅,而奚足以贍乎?
  生民百姓甚至不得不廢箸、鬻舍、捐財,賣身以供王國之祿,諸王子孫相傳百世,以有限之土地,增無算之祿糧,作何處以善其後?
  朱棣以後的宗室制度壹方面給朝廷帶來了沈重的財政負擔,宗藩的費用已經接近朝廷稅賦的壹半,這也最終成為明代衰亡主因之壹,另壹方面也讓那些有進取心、矢誌報國的宗室子弟報國無門,只能壹心當豬,否則就是別有異心。
  朱標開口道:“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此規定六世孫以下,世授奉國中尉領歲祿享國家之奉養確為大不妥,五代無功於家國豈有面目享安樂。”
  翰林院以及禮部數人立刻欣然下拜:“太子殿下英明。”
  朱標沒理會他們接著指點著吩咐道:“還有此處,親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歲,皆封郡王?不妥,親王膝下庶子皆封鎮國將軍,子孫世降。”
  壹個郡王爺也是王爺,朝廷定下的歲祿可不少,如果順著老朱的想法,那麽對親王來說,每多生壹個兒子就多了壹個郡王的收入,也就是說生的兒子越多,親王們過的生活水平越好。
  大明的親王們或許比不過漢代的中山靖王能生,可真若放開了生,那也不會差太多,都是王爺,不缺女人,這耕地的牛都有心力,還怕產糧的田地不夠嗎?
  所以對宗室來說少生優生,利國利民。
  朱標再翻到營繕供用方面,目前所定親王歲祿是谷四千八百石,絹四千八百匹,綿四百五十斤,遲疑許久還是決定暫且不論。
  自己父皇也是這個歲數的人了,在能生又能多生幾個兒子,加起來的數字也就是那樣,畢竟只是剛剛開國,皇室人丁稀薄,孫輩都只有陽兒亮兒兩個而已。
  大體的說完後禮部尚書就苦著臉領他們退下了,等按照太子的意思修改完後,還會再拿來給他過目,細節方面還要在仔細些。
  等他們離開後朱標放松身體靠在椅背上,養兒方知父母恩,他現在就有兩個兒子,按著他的安排,除了繼承皇位的那壹系,其他兒孫都會漸漸泯然於眾,五六代後就又會為生計發愁了。
  不過也好,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皇族身為皇帝的血親身處權力的焦點,壹旦被卷入權力鬥爭,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以至於在殘酷鬥爭中丟掉性命。
  而且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依,在王朝承平之時皇族能夠憑借特權剝削百姓,過上窮奢極欲的享樂生活,可壹旦到了王朝崩潰,這些末代皇族往往需要用滿門的鮮血,為自己及祖先的驕奢淫逸還債,遭受到比普通百姓更加悲慘的命運。
  泯然於眾,才是真正的保全之法,何況若真有心誌,又不是沒給他們上升的途徑,到時候無論是從文習武在大明任職,還是海外裂土為王,都是可以的。
  只是生於安樂者,大多都會選擇安享富貴吧,至於兒孫福祉,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了。
  就如老二老三,或許前幾年還有心去海外立國,成為真正生殺予奪的王者,可現在看來卻是沒這個誌向了。
  老二沈溺於女色,老三顯然看出朱標是想扶持壹個弟弟坐上宗人府令的想法,盡心盡力準備謀取壹個位置,壹個在大明朝堂顯赫安穩的位置。
  老五生性安穩,恐怕也是難舍故土,至於其他弟弟們都還小看不出來,目前看來也就是老四能當此重任,為宗室先鋒,為他們趟出另壹條路。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