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當暴君

楓渡清江

歷史軍事

京師。
紫禁城乾清宮壹帶哭聲驟起。
正在乾清宮暖閣中持筆畫著圖紙的朱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五百三十六章 這是壹場政治仗,不是經濟仗

穿越明朝當暴君 by 楓渡清江

2022-3-2 21:26

  朱由校知道緬甸不好滅。
  雖然緬甸的翡翠的確誘人。
  但受限於氣候與地理的特殊情況,歷史上,中原王朝都很難吞並到這裏。
  要知道,中原王朝直到大明現在,對西南的統治幾乎都還是羈縻統治為止,直到最近幾十年因為在楊應龍叛亂與奢安之亂,才開始有了在西南壹帶大面積改土歸流的情況出現的。
  何況,環境與氣候更加特別的緬甸。
  所以,無論是征西、征印、征緬這三場同時在進行的大戰,朱由校最關註和最擔心的就是征緬。
  征西有林丹汗率領的蒙古大軍在前面拉仇恨。
  所以,西邊的各民族對大明的到來並不反感。
  甚至現在征西的後勤壓力也不大。
  因為盧象升在得知林丹汗在招降許多西邊的勢力而如滾雪球壹樣越來越壯大後,甚至已足以對征西大軍進行壹場大規模反擊時,他就上疏建議皇帝準予他減緩了征西的步伐,而是改以軍事征戰為輔,屯田開墾為主的征西策略。
  朱由校也同意了盧象升這壹策略。
  現在周遇吉和盧象升便在葉爾羌、吐魯番等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壹帶,大規模屯田建設。
  他們只維持壹直兩萬規模的機動兵團,以隨時準備策應各方反抗林丹汗的叛軍,進而坐收漁翁之利。
  因新疆許多地方有不少綠洲,很適合開墾。
  當盧象升將十萬大軍和收編的數萬吐魯番和葉爾羌殘余青壯,直接變成屯田主力後,所產的糧食不但能囤糧養軍還能養民。
  以致於現在征西的後勤壓力非常小。
  而對於征印,因為印度的地理沒有緬甸那麽復雜,再加上莫臥兒帝國的政治體制事實上是各邦國組成壹個聯邦國,組織度不高,另外,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是倭軍與朝鮮軍,所以,朱由校也不擔心征印的結果。
  但對於征緬,朱由校還是擔心會無功而返,甚至真的變成像歷史上的清緬之戰壹樣,除了耗費國力,毫無意義。
  為此,朱由校也為征緬之事,連夜召集政事堂大臣和樞密院大臣的次數都很多。
  “即便現在我們沒有得知木邦有沒有被圍的事,也得先從其他地方調更多的兵過去,滅緬並非易事,不能只希望靠益國公壹人就能徹底滅掉緬甸,得用舉國之力!再抽調川兵、浙兵、湖廣兵、貴州兵,組成壹支兩三萬規模的征緬特遣軍,把楊展調回來任阿瓦總督,讓他率這支軍隊直接去阿瓦,支援益國公所率大軍!”
  朱由校此時就在勤政殿對自己的政事堂大臣和樞密院大臣如此說道。
  “要征調只能征調像石砫土司這種熟番和當地漢人營兵,不然,就會釀成西南土司叛亂,他們肯定不願意被朝廷抽調走大量土兵,但是這些熟番和漢人營兵被抽走,又會造成西南地區忠於朝廷的兵力減少,如此的話,會使得壹些有野心的西南土司而借機生事。”
  朱燮元這時候說道。
  “這樣的話,錢糧壓力也會更大,為供應現在征緬的部隊,朝廷已動用了價值上千萬元銀幣的錢糧,若再抽調壹支大軍過去,還帶再花這麽多。”
  畢自嚴說道。
  “即便花光老底,也得緬甸滅了!征緬不是經濟仗,是政治仗,他將影響中央朝廷以後在西南土司中的威信,以及以後於西南進行改土歸流的可行性,不借用這次戰爭把這些西南土兵和緬甸土兵消耗掉大部分,將來朝廷就壹直無法徹底統治這些地方。”
  朱由校說道。
  “陛下,不如把抽調範圍擴大,抽調北方歸化的索倫兵南下!”
  孫傳庭說道。
  “索倫兵雖是善戰,但能適合緬甸那地方嗎?”
  傅宗龍這時候問道。
  “不適合更好,征緬是要消耗這些異族之兵,這些索倫兵如果不消耗掉,也不利於在北方進行更徹底的漢化!”
  孫傳庭回道。
  “準!把索倫兵也調上,還是那句話,戰略上是減少索倫兵數量,但對於表現英勇的索倫兵個人要不吝贊揚!到時候崇文寺等要對壹些個人英雄進行大加稱頌!”
  朱由校回道。
  “遵旨!”
  因此,與歷史上乾隆不同,朱由校從壹開始就沒自負到認為就憑秦良玉所率近三萬兵馬就能徹底滅掉緬甸,而是充分利用自己大明帝國兵多將廣的優勢,不停調兵去西南,用添柴的戰術,不斷地往緬甸派兵,而希望因此徹底滅掉緬甸。
  川籍將領楊展在被調回京師後,就奉命率領從各地征調的兩萬兵馬往西南而去。
  兩萬兵馬中索倫騎兵就有七千,各個箭術了得,歷史上是為滿清立下過汗馬功勞,而這壹世,他們則是在為大明賣命。
  緬甸這裏。
  被圍在木邦的秦邦屏所部打退了緬甸兵的數次進攻。
  而緬甸因此不得不放棄強攻,改為圍困。
  他隆王也不得不承認,他調動起來的部兵雖然可以仗著對地理環境的熟悉,而完成大迂回大穿插的戰術,但因為是裝備低劣,且是各自為政,存在著保存實力的心思,也就在攻堅上並沒有想守住木邦保證退路的明軍那樣敢拼命。
  不過,他隆王在這時候,倒也知道了秦良玉率部馳援木邦的消息,他為此不得不從圍困木邦的二十余萬緬甸軍,抽調出數萬兵馬來,與從各處山林裏鉆出來尾隨秦良玉的緬甸兵企圖合圍住秦良玉部。
  秦良玉知道緬甸兵會分別包圍她,但她不得不救阿瓦。
  她現在只希望在南方進軍的明軍水師陸戰隊能迅速北上逆轉戰局,或者中央朝廷能盡快得知自己和秦邦屏被圍的消息,而增派援兵,進而徹底擊潰緬甸,不然,就算是大明占領了阿瓦,也只能算是名義上滅亡緬甸,而將不得不坐視緬甸其他地區還散落著大量緬甸土兵。
  而也因此,秦良玉在從斥候這裏得知緬甸分兵後,幹脆也不再走,而是選擇了壹塊有利於防守的地勢,直接紮營準備防守,並下令各軍去四處山林裏尋找糧食,如捕獵,進村挖地窖等。
  讓秦良玉慶幸的是,許多緬甸百姓因為明軍進軍快,而在堅壁清野時,來不及將大量糧食撤走,而真的窖藏了許多,如今竟也都被秦良玉所部官兵全部挖了出來。
  他隆王在得知秦良玉準備充分後,頗為失落:“這明軍統帥果然是個不好對付的!我們接下來的局勢並沒有好轉,現在要麽殲滅這個叫秦良玉的,要麽殲滅木邦的那個秦邦屏,不然這麽拖下去,等明軍援兵趕到,我們就必敗無疑!傳令下去,再改圍困為強攻,要麽攻克木邦,要麽生擒秦良玉!”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