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歷史軍事

“哚!”壹枝羽箭破空飛來,釘在盧懷忠高舉著的牛皮圓盾上。
箭矢的力量很大,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十三章 整編與貿易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5

  六月二十日,政事堂擬置劍南道,邵樹德批準,以太常卿郭黁為巡撫使。
  郭黁也是個性情中人,得到正式任命的第二天就在北平府大宴賓朋,壹點都不低調。
  太常卿與巡撫使都是三品官,但究竟哪個好,就見仁見智了。
  有想往中樞調,對宰相之位有野心的地方高官,往往會盯著九寺主官的位置,做個過渡。
  自覺更進壹步無望的,則傾向於到地方上當壹道巡撫使,畢竟錢多,權力方面說實話也不小。
  京官與地方官的優劣,本來就難以說清楚。
  老郭知道自己不可能當宰相,他也不是那塊料,那麽不如到劍南道走壹遭,享受壹把說壹不二的樂趣。畢竟在京城裏的話,離諸位宰相太近了,他可能路上拐個彎就來妳衙門了,實在壓抑得很。
  另外還有壹個不可言說的原因。
  劍南道是秦王打下來的,他肯定在當地安排了許多官員——秦王的首席幕僚段凝,目前是成都尹。
  老郭是聰明人,他覺得上任之後,難免與這些人打交道。如果操作得好的話,說不定能與秦王搭上關系,這對子孫後代的好處太大了。
  沒說的,大擺筵席,好好慶賀。
  至於郭黁離任之後,誰接替太常卿的職務,宰相們很默契地沒有提。很顯然,這是由正在晉陽的聖人乾綱獨斷了。
  六月二十八日,邵樹德在賀宅召見了丁會,詢問他是否願意出任太常卿。
  “陛下,太常卿掌邦國禮樂、郊廟、社稷之事,臣能為之?”丁會有些驚訝。
  他唯壹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就是唱歌了。但也不是什麽歌都能唱,唐武宗寵姬孟才人擅長的《何滿子》他就唱不了,他只能唱挽歌。
  “無妨。”邵樹德說道:“些許雜事,自有佐官協助。”
  “既如此,臣遵旨。”丁會略顯興奮地回道。
  邵樹德莞爾壹笑。
  武夫就是不太懂得隱藏自己的情緒。太常卿以及什邡縣侯的爵位就把丁會搞定了,看他高興的樣子,邵樹德也很滿意。
  “在離任之前,還有件事需要解決。”邵樹德又道:“朕欲改編佑國軍。”
  說完,他習慣性地觀察了丁會的表情——老職業習慣了。
  丁會還是有些傷感的。
  佑國軍最初以駐紮在張全義地盤上的梁軍改編而成,規模最大時超過兩萬,如今不過壹萬三千人上下罷了。
  最後的壹萬多人也保不住了麽?丁會嘆了口氣,道:“陛下做的都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臣謹遵聖命。”
  回答還是不錯的。邵樹德不確定丁會是不是真正理解了他說的話,但態度很好,他很滿意,於是說道:“佑國軍壹萬三千眾,先挑選三千老弱出來,充作河東道的州兵。”
  河東的地方武裝力量不能說蕩然無存吧,但也是遭受了嚴重削弱。朝廷不可能在河東長期屯駐大量禁軍,終究還是要建立州壹級的正規武裝部隊,即州兵。
  佑國軍的三千老弱,那也只是相對老弱罷了。事實上這年頭,不堪壹擊的部隊很少。這三千人拿來彈壓地方,還是夠用的。
  “朕會從禁軍各部中再裁汰七千老弱。”邵樹德又道:“有此萬人,澤潞、河東八府州的州兵基幹就有了,剩下的再慢慢補充吧。”
  他這裏說的七千禁軍老弱,其實和裁軍有關。
  之前壹直在試圖壓縮禁軍員額,將各部從三萬人縮編到兩萬五千。但時至今日,並不是所有部隊都完成了縮編,此番正好把這部分多余的人塞過來。
  說到底,這就是壹種相對溫和的裁軍方式。即不強制遣散任何人,通過戰場損失、自然退伍等方式,壹步步減少兵額。
  當然如果遇到這種組建州兵的機會,他也不會放過。
  老弱嘛,天然反抗能力就弱。但邵聖也不是完全不給他們活路,州兵待遇雖然低,但也是壹條路子。
  對年老士卒而言,當州兵甚至能夠延長他們的職業生涯,未必全是壞事。
  “佑國軍剩下的萬人,抽調五千補入禁軍各部。禁軍各部會抽調五千人補入佑國軍。”邵樹德又道:“佑國軍軍號仍然保留,作為禁軍第十支步隊,全軍滿編兩萬五千,實編萬人。”
  丁會有些驚喜,道:“如此安排,甚好。”
  壹起打拼多年甚至是相互扶持的老兄弟沒被棄如敝履地遣散,已經讓他喜出望外了。做人要講良心,佑國軍給他帶來了富貴和權勢,他當然不希望佑國軍落得個遣散的下場。
  況且佑國軍的上下關系比較融洽,軍亂極少,丁會並不憎恨士兵們,還是希望他們好的。
  “原龍武軍軍使劉鄩出任佑國軍軍使,孔勍出任副使。天雄軍左廂兵馬使李璘出任都虞候,武威軍右廂兵馬使王郊出任都遊奕使。王彥溫擔任左廂兵馬使,李存信擔任右廂兵馬使。”邵樹德壹口氣說出了六位高級軍官的安排,顯然早有腹案。
  劉鄩、王彥溫都是原龍武軍的。該軍已整體轉為府兵,紮根安東府,二人賦閑了壹段時間,如今重新啟用。
  孔勍是丁會的老部下,也是老佑國軍的壹分子。他當副使,算是給丁會壹個安慰。
  李璘是邵聖的得意門生,武學出身。
  王郊則是成長起來的關西中生代將領。
  李存信是河東老將。幽州鎮覆滅後,他逃回晉陽,然後“失業”了。
  出任佑國軍右廂兵馬使,對他的資歷而言,有些屈就。但考慮到他的近況,也不算很差了,總之愛來不來,不來拉倒。官位緊缺,邵聖還想多給自己人壹點機會呢。
  “接下來壹兩個月,就要開始實質性整編了。太常寺的事務,丁卿可以先放壹放,協助樞密院辦好此事要緊。”邵樹德叮囑道。
  這是要丁會發揮余熱,站好最後壹班崗了。
  “臣遵旨。”丁會應道。
  “八月下旬之間整編完,然後——”邵樹德笑了笑,道:“丁卿便隨朕北上代州,為晉王下葬。”
  丁會聞言頗有些意動。聖人這意思,是讓我……
  ……
  七月初壹,邵樹德在賀宅後園內接見了從洛陽趕來的宋樂。
  “陛下,何時班師洛陽?”宋樂皺著眉頭,道:“政事堂、樞密院、六部九寺主要官吏,壹個個都跑到了北平。洛陽已經成了壹個空殼,臣與壹幫佐貳官員大眼瞪小眼,屁大點的事都不能做主——”
  邵樹德不意宋樂這麽古板的人也會說臟話,哈哈大笑。
  “陛下!”宋樂見邵樹德壹臉奸笑,心中更氣,高聲道:“禁軍將士輪番隨駕,倒沒什麽。文武百官家人多在洛陽,他們壹去數年,像什麽樣子?”
  “朕賞賜了那麽多美姬下去……”邵樹德愕然。
  人手壹個肯定不止,平均算下來,壹人兩個有余了——不夠用?
  不過也沒關系,王镕壹千多個老婆呢,接下來再賞壹波。
  “陛下——”宋樂跺了跺腳,正欲繼續開噴,被邵樹德攔住了。
  “他們為何不與朕說?想回洛陽早說嘛,朕壹封奏疏都沒看到。”邵樹德說道。
  “陛下在河北連戰連捷,又新收河東,威望日隆,陳、蕭、裴、趙、盧諸位宰相不言語,能指望其他人麽?”宋樂反問道。
  邵樹德又笑。這話說得他心裏舒坦。
  “打完契丹就班師洛陽。”邵樹德收起笑容,道:“真話。”
  宋樂心情稍復,拱手道:“如此,老夫便無話了。國朝雖說有三京,但東京實乃根本重地,陛下可不能本末倒置。”
  “宋師多慮了,多慮了。”邵樹德打了個哈哈,道:“對了,今日有日本僧人覲見,宋師不妨壹起聽聽。”
  “臣遵旨。”宋樂應道。
  不壹會兒,仆固承恩領著惠空和尚走了過來。
  “禪人惠空拜見大夏國皇帝陛下。”惠空行禮道。
  “宣宗朝隨慧萼法師入朝的真如法親王可還健在?”邵樹德看了看這個日本和尚,見他年歲不大、身量不高,但煞是肥胖,頓時有些奇怪,日本僧人待遇這麽好?
  真如法親王是日本平城天皇之子,曾被立為皇太子。
  平城天皇在未登基前,曾娶藤原百川之女藤原帶子為妃,後亡故。然後續娶藤原百川的侄子藤原繩主與藤原藥子之女為妃,藤原藥子也跟著女兒壹起入宮。後來還鬧出了母女二人共侍壹夫之事,即平城天皇的不倫醜聞。
  當然這不算什麽。平城天皇還娶了三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他父親更是娶了三個親妹妹,這都不是事。
  日本大同四年(809),平城天皇因身體不適,讓位給皇太弟神野親王。
  神野親王登基,是為嵯峨天皇。嵯峨天皇又投桃報李,立已經是太上皇的平城天皇之子高嶽親王為皇太子。
  後來,平城上皇因為過於寵信嶽母藤原藥子,並在她的攛掇下意欲復位,失敗。皇太子高嶽親王被廢,出家為僧,就是真如法親王了,又叫頭陀親王。
  頭陀親王潛心禮佛,曾跟隨慧萼入唐,這壹點是被記錄在案的,但也僅此而已。
  “陛下,真如法親王已在四十年前故去。”惠空答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
  這就是不知日本歷史了,前唐都沒什麽記載,他更無從知曉。
  “而今是宇多法皇之子在位。”惠空答道。
  說完,又解釋了壹番,原來是皇帝出家為僧,讓位給兒子了,故稱“法皇”。
  邵樹德輕輕頷首,他對日本皇室間的破事不太感興趣,他只想搞錢,於是問道:“昔年日本商徒有賴新羅中繼,今新羅國亂,貿易大減,日本國中可有想法?”
  “陛下,禪人只知禮佛,不通商賈之事。”惠空回道:“不過,貴國明州境內,每隔兩年便會有壹艘船行至敝國,攜帶許多貨物。”
  “兩年才壹艘船?”邵樹德訝道。
  “風波險惡。”惠空搖頭嘆息,宣了壹聲佛號。
  他的意思很明了,就這幾年壹次的貿易,其實都是賭命。日本來唐僧人、遣唐使等官員,經常搭乘唐商船只返回日本,但沈船率高到可怕,日本國內多有記載,看著就觸目驚心。
  如果有選擇的話,日本商人寧願經由新羅中繼,也不願直航。而這,其實也是唐代大多數時候的中日貿易常態。直航大唐的日本商船不是沒有,但比較少,中日貿易利潤的大頭,讓二道販子新羅人掙去了,日本、大唐都沒吃到多少。
  當然就整體而言,在安史之亂後的晚唐時期,因為新羅海盜肆虐日本、新羅四分五裂等因素,日本開始轉變對新羅的態度,唐商逐漸崛起,吃掉了部分新羅商人的份額。而這些唐商,主要來自明州——錢镠的地盤。
  在沈船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明州商人依然前赴後繼去日本,日本那邊也有商船開來明州,可見其利潤之高。
  “明州輸出何物?”邵樹德問道。
  “越綾、青瓷、佛像、藥材、香料、書籍。”惠空說道。
  其實應該不止,但惠空只知道這些品類。當然實際上也差不多,這些確實是主要出口商品,占了大頭。
  “從日本帶回何物?”
  “主要是砂金和銅,另有刀劍、扇子、幹海貨之類,較少。”
  邵樹德與宋樂對視了壹下,又問道:“日本盛產金、銅?”
  “有壹些礦,但不通冶煉中國之法,產出不濟。只能賤賣砂金之類給明州商徒。”惠空答道。
  這僧徒很懂行嘛,還說不通商事!邵樹德有些驚喜,道:“何不直航大夏?朕治下亦有白瓷,清河絹乃天下名品,遠勝越綾,法師或可回國稟報壹番,令貴國商徒直來海州。貨物,要多少有多少。”
  他記得日本其實壹直盛產金銀銅。但在14世紀初以前,因為與中國的貿易量有限,且很多是以貨易貨的形式,對金銀需求量不大,因此並沒有刺激到日本金銀擴產。
  後來,隨著貿易額與日俱增,且中國對日本商品需求量減少,出口量大增,日本不得不用金銀彌補貿易逆差,這才刺激了其國內的銀礦開采。需求上來之後,白銀開采技術也慢慢進步,隨著大森銀山(石見銀山)的開發,白銀產量逐年增加,成為明朝白銀主要來源之壹。
  明朝當時另壹大白銀來源是墨西哥,即西班牙的馬尼拉帆船貿易。
  但這個貿易規模不大,馬尼拉帆船隊兩年壹次,從太平洋東岸的阿卡普爾科出發,橫穿太平洋,抵達馬尼拉的甲米地造船廠修理、維護船只,然後北上,貿易完畢後,再由黑潮航線,返回墨西哥。
  馬尼拉帆船隊壹般只有1-2艘船,兩年壹次,中間還停過。
  邵樹德覺得經此輸入明朝的白銀數量,可能還不如日本多。畢竟墨西哥、秘魯兩大總督區的白銀,主要是通過弗洛塔船隊(母港塞維利亞)和加亞阿內斯船隊(母港加的斯)送回西班牙本土的——這兩支船隊規模極大,每支少時也有十余艘船,壹般是三十多艘,單艘船的噸位也遠超馬尼拉船隊,且每年都運。
  日本,其實對明朝的貨幣改革作出了突出貢獻,是西班牙人所不能及的。
  “陛下,禪人欲在五臺山修行,不想歸國。”惠空法師壹臉難色。
  “哪裏修行不都壹樣麽?”邵樹德笑道。
  “於五臺山勤奮修持,死於中國,下輩子可作中國之人,便得長居五臺山矣。”惠空法師說道。
  邵樹德默然,這和尚的執念好深。聽聞五臺山“名人堂”裏還有不少印度人,壹個個跑來就不走了,想見見文殊菩薩。娘的,如果有經商頭腦,這絕壁是個朝聖旅遊勝地啊。
  “朕聞慧萼法師曾於五臺山肩負佛像歸國,朕可令人賜妳兩件五臺山佛像,並高僧所譯經書百卷,由妳帶回國,如何?”邵樹德開出了條件,問道。
  惠空默默想了壹下,似乎挺不錯的?回去了還可以再來嘛。於是應道:“禪人謹遵皇帝陛下之命。”
  邵樹德大喜,立刻喚來盧嗣業,令其擬旨發往杭州,要求錢镠選派去過日本的明州商人、水手二十人前往海州聽令。
  這次,他打算讓平海軍派出壹艘船,載運貨物及惠空法師返回日本。
  日本恢不恢復遣唐使或遣夏使什麽的,他不在意。他更喜歡兩國貿易能上壹個新臺階,越多越好。
  沒有足夠的貴金屬,想要發展規模大些的手工業或簡單的機器工業,困難重重,甚至基本不可能。
  最簡單例子便是商品價格。
  前唐那會,如果糧食豐收,鬥粟價格甚至會跌到兩錢、三錢,史書以為太平盛世。但在邵樹德看來,這是嚴重的通貨緊縮。
  流通金屬貨幣本來就少,如果有人大量熔鑄佛像、制銅器,造成市面上銀根緊缺,再疊加糧食豐收,就會出現這種可笑的價格。
  後世出土的很多北朝以來的墓葬,發現了大量東羅馬金幣隨墓主下葬,可見貴金屬在當時的緊俏程度。
  邵樹德在坊市推行記賬貨幣二十年,而今洛陽糧價基本維持在二三十錢、三四十錢每鬥的區間內,民間錢荒的狀態已經得到極大緩解。
  但這還不夠。
  沒有價格革命,不可能出現工業革命。在貨幣體系壹團糟的情況下,妳還想發展工業,只能是天方夜譚。
  夏、日貿易之事,他決定親自推動,壹定要大幹快上,為中土源源不斷地輸入貴金屬。繼而刺激日本國內的相關采礦、冶煉產業,讓他們挖更多的金銀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