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善後穩定
晚唐浮生 by 孤獨麥客
2024-6-22 09:55
晨光熹微,大地上便傳來了猛烈的震顫。
“籲——”王綰勒住了馬韁,緩緩停了下來。
身後的騎兵分開兩邊,亦緩緩減速。
廣陵城頭人來人往,不壹會兒就城門大開,數騎策馬而出,遠遠停下。
“王指揮何在?”徐溫單騎上前,高聲問道。
“老夫在此。”東院馬軍指揮使王綰亦單騎而出,回道。
“未得軍令,何故進薄廣陵?”徐溫問道。
“何至於此?”王綰反問道。
徐溫壹聽,就明白昨晚還是有人逃了出去通風報信,於是也不遮掩了,道:“大王尚在,左右牙親軍奉王命清除左右亂政之人。”
“大王還在?”王綰追問道。
“還在,稍稍受了點驚嚇。”徐溫答道。
“當真?”
“千真萬確。”
王綰松了口氣。他是先吳王的老部下,跟隨多年,屢立戰功,情分自不比尋常。雖說楊渥上臺後,對他們這些元勛舊臣很不客氣,讓他有些惱火,但這絕不代表他願意看到先吳王的子孫遭難。
如果能搭壹把手,他是不介意的。
但看樣子徐溫、張顥二人已經控制了廣陵,整頓了數千親軍士卒。他們又是馬軍,攻城不便,救回楊渥是沒可能了。
但就這麽退走,好像也不甘心。
王綰沒有仔細思考這種不甘心來自哪裏。
可能是對吳王後人安危的擔憂。
也可能是對徐溫、張顥這種後起之秀做下好大事的嫉妒。
更可能是對自己沒分到好處的不滿。
徐溫又策馬上前。
左監門衛將軍鐘泰章略略伸手阻擋了壹下,被徐溫堅決地撥開了。
他沒有著甲、沒有攜帶武器,單騎走到全副披掛的王綰馬前兩三步外。
如果王綰驟然發難,徐溫能不能活著逃回去,很難說。
“聽聞王指揮之子天生毓秀,博學多才。恰好吾家有壹女,尚未婚配,不知……”徐溫壓低了聲音,問道。
王綰心中壹動。如果與徐溫結成親家,那就走進兵諫後的廣陵核心圈子了。對王家而言,似乎是好事。
想及此處,王綰便道:“犬子亦未娶妻。”
“真是巧了。”徐溫笑道:“豈不是天造地設的壹對?”
王綰第壹次露出了笑容,道:“老夫這就率軍回營。不過,說服了老夫,東院馬軍將士們……”
“不勞王指揮提醒。”徐溫笑道:“人賜錢三緡、絹五匹,待會必送至軍中。”
“如此甚好。”徐溫做事還算上道,王綰放心了。為了穩定軍心,他很快讓人把消息傳了下去。
不壹會兒,三千馬軍原地高呼,喜氣洋洋。
楊渥是誰?他們不是很關心,到手的錢才是真的。
當然這點錢也不算很多,他們每年吃住在軍營,剩下到手的錢仍然折合二十余緡。
徐溫許諾的賞賜也就五六緡罷了,看起來不少,但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舍棄這點錢,轉而把徐溫砍了。
但楊渥不值得他們這麽做,真相就是這麽赤裸裸、這麽殘忍。
而既然指揮使王綰作保,東院馬軍三千士卒便退走了。
徐溫看著他們遠遠退去的身影,悄悄松了壹口氣。
廣陵三十裏之內,就這壹支部隊了。如果他們不服,鼓噪著要進攻廣陵的話,說不定會引起其他部隊跟風,屆時局面就無法收拾了。
他們沒有動,默認既成事實,那麽也會產生示範效應。有些部隊見到楊渥挑選各軍壯士親手組建的東院馬軍都沒反應,自然也沒興趣出頭了。
勝負,有時候就在這壹線之間。
他們壹手推動的這場兵變,其實非常勉強。即便僥幸成功了,也危機重重,非常考驗後續處理。今勸退了東院馬軍,初戰告捷,徐溫的心中是喜悅的。
“走,回城!”徐溫壹勒韁繩,撥轉馬首,朝城內而去。
鐘泰章佩服地看了他壹眼。
他不怕死。想當年進攻吳越,全軍戰事不利,無奈撤退,他率二百壯士斷後,連斬吳越軍十余人,包括數名軍校,極大震懾了敵軍,令主力部隊得以從容撤走。
但他清楚自己的能力,自問不會像徐溫處理得這般好。
或許,這就是徐溫為指揮使,他在帳下效力的原因吧。
……
廣陵城內,張顥耀武揚威,得意非凡。
絕大部分親軍將士都投到了他和徐溫壹邊,偶有幾個不服的,也被快刀斬亂麻誅殺。
如今總計六千人被擰成了壹股繩,牢牢控制著廣陵,正式宣告兵諫“大成功”。
“楊渥那廝是真不行,我早看他不順眼了,連先吳王半點本事也沒學到。”
“他其實還行,按時發賞,從無拖欠。不過嘛,就這樣了。這淮南誰做主,又有什麽關系呢?少不了我等壹份糧餉即可。”
“何時領賞?該發錢了吧?”
“應該快了,我看衙門的文吏去清點庫存了。”
“其實有點可惜。先吳王千不該萬不該,選了楊渥這敗家子。當日周隱說楊渥非保家主,看來說到點子上了。”
“說起周隱,朱延壽會不會反?”
“難說。但應該沒什麽膽子,先吳王臨死前,平田覠、安仁義,悉收精兵入廣陵,各郡哪還有能打的?”
軍營之內,軍士們七嘴八舌,氣氛熱烈。軍官也不禁止,因為就連他們都參與了進來,議論紛紛。
總體而言,還是抱著“與我無關”的吃瓜態度。
這其實非常可怕,因為它意味著軍隊有自己的意誌,他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態度:支持、反對或者中立。
當然,這也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藩鎮割據時代遺留下來的習氣。
另外壹邊,張顥則在催促文吏們盡快清點完畢,他好發下賞賜。
夜長夢多,萬壹有哪個武夫等得不耐煩了,振臂壹呼,招呼眾人沖上來,把他和徐溫斫成肉泥,找誰說理去?
“都頭洪福齊天,昨晚沖到王宮前,我便知道能成功了。”
“還是都頭夠勇,身先士卒,老弟兄們佩服,故人人奮勇。”
“都頭得掌大權,我等也能得個官吧?”
“以都頭的神勇,什麽夏兵,都給砍瓜切菜斫了。”
張顥拈須聽著,哈哈大笑,道:“紀祥,過了,過了啊!”
“壹點不為過。”紀祥笑道:“看昨晚徐溫那熊樣,偷偷摸摸躲在後面,好像壹有不對就要逃跑的樣子。這等貪生怕死之輩,我呸!”
“狗東西,沒完沒了了是吧?”張顥斥責了壹句。
但罵歸罵,臉上卻帶著笑意。
紀祥察言觀色,又狠狠拍了壹通馬屁,說得好像張顥已經是淮南之主,什麽楊渥、徐溫都拜倒在他面前壹樣。
“未竟全功,焉能如此得意忘形?”徐溫騎著馬兒從城外趕了回來,恰好聽到紀祥的最後壹段馬屁,心中不悅,忍不住提醒了張顥壹句。
鐘泰章跟在徐溫身後,用陰冷的眼神打量著紀祥。
“張指揮。”徐溫下了馬,先對張顥行禮,然後問道:“各軍駐地,都派使者宣慰了嗎?”
“不是早就說好了嘛,怎麽又提?不放心我辦事?”張顥被手下壹頓彩虹屁,心氣已經起來了,此時聽到徐溫問話,態度就有些不好。
各支衙軍、鎮軍的駐地,需要以楊渥的名義派出使者撫慰,這是昨晚就商量好的事情,張顥已經做了,雖然是代管右牙親軍的徐溫養子徐知誥提醒的。
“張指揮果然思慮周全。”徐溫贊了壹句,然後靠近張顥,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問道:“派使者去洛陽了嗎?”
張顥有些猶豫,道:“還沒來得及。”
徐溫心中壹驚,張顥可別犯糊塗啊!
若河北、河東藩鎮仍在,邵樹德騰不出手來,張顥這麽做也情有可原。但如今是什麽光景,可別作死啊!
“我打算派三郎知訓前往洛陽,如此大功,張指揮難道坐視我徐氏獨享乎?”徐溫又問道。
徐知誥是徐溫養子,排行第二,親生兒子知訓排行第三。在知誥之前,徐溫還有過壹個兒子,即大郎,但沒成年就死了。
張顥臉色壹變,嘆道:“那我也派人好了。”
徐溫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麽。
他知道,張顥這人以前雖然看不起他,但心中其實是有些自卑的,因為他總覺得徐溫智謀超過他。所以,當自己派兒子前往洛陽報喜時,張顥壹定會跟從,生怕吃虧。
見小利而忘義之輩,若非時局如此,徐溫都想派鐘泰章把張顥給殺了,免得拖後腿。
……
軍府門外的鼓聲壹刻不停地響著。
淮南幕府的將官們神色各異地走進了節堂。左右牙親軍的軍士們頂盔摜甲,要求每個人解下武器,方可入內。
朱瑾將佩劍扔給親兵,龍行虎步走了進去。
入內站定之後,發現數十全副武裝的軍士站在裏面,虎視眈眈。
徐溫、張顥二人壹左壹右,立於楊渥身旁。
楊渥神色灰敗,垂頭喪氣,見到朱瑾進來時,眼中燃起希望,張了張嘴,但最終什麽都沒說。
楊渥的小動作當然被張顥、徐溫發現了。
張顥使了下眼色,又有數名軍士手持利刃,站到朱瑾身後。
由不得他們不小心。
朱瑾這人,實在太過勇猛。出外打獵之時,宿於民家,結果遇到賊盜,不及取武器,當場空手入白刃,搶了賊盜手中的兵刃,反殺三賊,未受壹點傷。
歷史上徐知訓派多名刺客夜間刺殺,朱瑾從睡夢中被驚醒,取下墻上掛劍,穿著單衣就把刺客壹壹誅殺,隨後親自動手,在後院挖了個大坑,把刺客的屍體全部埋了進去,很是遊刃有余。
再加上他身上“河南馬槊第壹”的光環,這種人無論怎麽防範都不為過。
“搶掠民女,殘害百姓之時,何等肆意暢快,如今知道怕了?”朱瑾瞟了壹眼楊渥,冷笑兩聲,道。
楊渥張口結舌,無言以對。
張顥暗松了口氣,但隨即又覺得有些惱火。節堂內幾十個人,難道還對付不了朱瑾?我他媽到底在怕什麽?
徐溫則下意識瞇起了眼睛。
朱瑾這人,固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並非魯莽之輩。他這話有意思——難道是在示好?
“諸位——”徐溫見人來得差不多了,便開口道:“昨夜得王上密令,率兵誅除亂政之人,今已懸首城門,想必大家都已知曉。”
眾人面面相覷。
徐溫也不指望他們說什麽話,直截了當道:“今日能來的,都是忠於王上之人。但軍府諸將吏,仍有十余人未至,緣何耶?”
“不來,便是有異心,殺了算了。”張顥在壹旁說道。
眾人又是面面相覷。
他們無兵無權,能有什麽反抗的能力?越是功勛卓著的老臣,越沒有權力,現在在外頭帶兵的,多數都是後起之秀。
罷了,徐溫、張顥這兩個賊子,看他們怎麽折騰吧,眾人打定主意當瞎子、聾子。
幕府判官嚴可求嘆了口氣。
這場兵諫,委實有點粗糙啊。發動的條件也不是很成熟,只能說僥幸成功罷了,這時候得站出來說話了。
“王上,如今當除惡務盡。”嚴可求看著楊渥,提醒道。
“王上,該下令了。”幕府度支判官駱知祥亦上前道。
“王上,那些幸進之徒,我早看不順眼了,該殺就殺吧。”衙將李濤說道。
李濤的資歷很老了。
跟隨高駢南下淮南的舊部,騎將出身,河北趙州人。楊行密時代就屢建功勛,而今被高高供了起來,卻沒甚實權。
但不得不說,他的影響力不小,也很看不慣楊渥身邊的那幫子新貴。
楊渥絕望了,這麽多人,竟沒壹個幫他的。
張顥扯了壹下楊渥的臂膀。
楊渥滿嘴苦味,只能無奈地說道:“軍府大政,悉委於張、徐二位將軍矣。”
徐溫看了他壹眼。
他心中清楚,楊渥並未完全屈服。只不過是見勢不妙,暫時屈從罷了。如果給他機會,壹定還會折騰幺蛾子。
但無所謂了,大夏禁軍壹至,什麽浪都翻不起來。楊渥沒有機會,也沒有時間了。他的結局是註定的,被押往洛陽,聽候發落。
當然,如果邵聖想要暗中除掉楊渥,又不想臟了自己的手的話,可能就要他們幫忙了。但這事徐溫不想做,或許可以略施小計,騙張顥那個蠢貨動手,弒殺舊主的惡名,全由他壹人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