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大縱深理論
抗日之特戰兵王 by 寂寞劍客
2019-1-18 21:10
嚴酷的冬季已經過去,大梅山區進入到了陽春三月,萬物開始復蘇。
經過三個多月的堅苦訓練,大梅山獨立大隊的軍容、風紀、隊列以及戰鬥技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老兵訓練營還有綠林訓練營已經正式解散,所有老兵已經全部歸建,並且以中隊為單位分別駐紮在大梅山中的五處要塞或者交通要道。
青訓隊雖然還沒有解散,卻也已經進入到休整階段,每天的訓練量已經減半,多出來的時間則安排了軍事理論課程,教員依然還是冷鐵鋒,徐銳只會偶爾過來客竄講課,好在冷鐵鋒是美國西點軍校的高材生,教授這幫學生還綽綽有余。
小木屋裏,二十多個青年學生在矮木桌前正襟危坐。
經過三個多月的艱苦訓練,這些青年學生的臉龐已經不再白皙,壹個個都變得黝黑黝黑的,臉上的稚氣也已經褪去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剛毅冷浚,總而言之,壹個個少了許多奶油味,卻多了幾分男子漢的陽剛氣。
當然,最大的不同還是他們的坐姿。
冷鐵鋒尤記得三個月前第壹次給這幫學生上晚課時,壹個個站沒站相,坐沒坐姿,冷鐵鋒口都罵幹了也沒有什麽改觀,可現在,這二十多個學生卻壹個個挺著胸,高昂著頭,就像壹尊尊洪鐘,巋然蹲坐在那裏。
他娘的,這才像個軍人嘛,冷鐵鋒微不可察的點頭。
看到冷鐵鋒出現在了門口,何書崖便立刻起身:“全體起立!”
黃守信等二十多名學生便齊刷刷的起立,立正,向冷鐵鋒敬禮。
冷鐵鋒大步走進教室站到講臺前,又回了軍禮,何書崖便又喊了聲坐下。
待學生坐下,冷鐵鋒又轉身在黑板上刷刷刷寫下了“大兵團正面作戰”這六個字,然後回頭對學生說道:“今天我給妳們講講大兵團正面作戰。”
冷鐵鋒壹邊說,壹邊翻開了講義,為了準備這堂課,他可是著實費了不少的心血,他足足花了壹星期時間精心準備這份講義,值得慶幸的是,西點軍校就開設有這門理論課,而且冷鐵鋒也學得比較深入,基本的理論他都能默寫出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冷鐵鋒就認同了徐銳的觀點。
當徐銳提出要教這幫學生大兵團正面作戰,以及當今剛出現的大縱深作戰理論時,冷鐵鋒是堅決反對的。
冷鐵鋒認為完全沒這個必要,大梅山獨立大隊不過區區七百多人,甚至還不到壹個團的建制,這些個學生就是學得再好,也就當個連長,妳讓他們學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妳這不胡鬧麽?屠夫學再多屠龍技,他也只能殺豬。
冷鐵鋒以為,有時間還不如多教教這幫學生運動戰理論,這才是正經。
但是徐銳卻堅持認為,運動戰理論要教,大兵團、大縱深理論也要教!
徐銳執意要教,冷鐵鋒只能服眾,沒轍,誰讓徐銳是大隊長呢,官大壹級壓死人哪。
“所謂大兵團正面作戰,指的就是敵我雙方兩個大的戰略集群,在壹定寬度的戰線進行正面較量的過程,比如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的東線戰場以及西線戰場,都是大兵團正面作戰,其最大的特點是敵我雙方投入的兵力規模極其龐大,戰鬥過程極其慘烈,消耗、傷亡極大,但是戰果卻往往不大。”
冷鐵鋒話音剛落,黃守信便立刻站起身,說道:“報告長官!”
冷鐵鋒道:“講!”
黃守信道:“淞滬會戰算不算大兵團正面作戰?”
“勉強算。”冷鐵鋒點頭道,“淞滬會戰打到第三階段,國軍投入兵力超過七十個師將近五十萬兵力,分為左中右三個集團軍群,日軍投入兵力九個師團另兩個支隊,總兵力超過三十萬人,分為華中派譴軍及第十壹軍兩個集團軍,可以算是大兵團正面作戰。”
黃守信道:“長官,有壹種觀點認為,淞滬會戰第三個階段,如果國軍不在淞滬沿海地帶與日軍糾纏,而是大踏步的後撤至吳福、嘉乍國防線,就能有效規避日軍優勢艦炮及艦載航空兵的火力,淞滬會戰的結果或許就會是另壹種結果。”
冷鐵鋒正要說話時,門外忽然傳來壹個響亮的聲音:“說的好!”
學生們急扭頭看時,只見徐銳已經大步走進了教室,又示意學生安坐。
“說的好。”徐銳向著黃守信投去壹記贊賞的眼神,又說道,“不過,妳剛才所做的假設卻又涉及到了另壹種最前沿的軍事理論,那就是由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剛創立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
看到徐銳,冷鐵鋒自覺的讓出了講臺。
在備課時,冷鐵鋒曾經與徐銳反復切磋過軍事理論,冷鐵鋒壹貫不服人,但在軍事理論上他卻不得對徐銳甘拜下風,總之壹句話,徐銳的軍事理論功底遠在他之上,他知道的徐銳幾乎全都知道,徐銳知道的他卻未必知道。
比如閃電戰理論,冷鐵鋒聽都沒聽過。
徐銳走到講臺上,接著剛才的話說道:“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是跟大兵團正面作戰理論相對立的壹種理論,這兩種理論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壹種主張正面決戰,以盡可能的在正面戰線上打垮敵人,壹種則主張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機動作戰,以盡可能的消耗敵人,疲憊敵人,最終圍殲敵人。”
“世界大戰的結果表明,大兵團正面作戰的效果難盡如人意,無論是協約國集團,還是同盟國集群,都無法從正面戰線打垮敵人,但是大兵團大縱深作戰是否就壹定比大兵團正面作戰效果好,暫時卻還沒有得到實戰驗證,但是我堅信,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壹定會在未來戰爭當中大放異彩,我非常堅信這壹點。”
徐銳這話當然不是瞎說,因為壹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會全面爆發,德軍、蘇軍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踐行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並且都取得輝煌的戰果,德軍憑借由大兵團大縱深理論演化而來的閃擊戰險些統壹了歐洲,而蘇聯紅軍則憑借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打敗了不可壹世的納粹德國。
然後再過十年,在中國的解放戰爭中將會出現壹位戰爭奇才,站在德軍和蘇聯紅軍的肩膀上將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演繹到極致,在廣闊的淮海大地上,以六十萬準備低劣的解放軍卻圍殲了八十萬清壹色美械裝備的國軍!
直到半個世紀之後,這壹戰例都還是西方各國軍事學院中的經典案例,每每都會被教官們拿出來進行深入剖析。
這位戰爭奇才就是栗裕大將,栗裕對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最大貢獻,那就是創造性的賦予了穿插集群另外壹種定義,在栗裕之前,穿插集群只能由坦克集團或者摩托化步兵集群來擔當,但是,栗裕卻證明了,步兵也壹樣可以擔當穿插集群!
栗裕的貢獻,降低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的門檻,更賦予了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更加廣闊的前景。
正是憑借栗裕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實踐,在三年後的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誌願軍每每以壹個軍、壹個師甚至壹個團瘋狂向前穿插,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往往兵敗如山倒,成建制被圍殲,尤其是南朝鮮軍,經常整師整師被圍殲。
美軍雖然沒有營以上建制被圍殲的戰例,但那是因為他們有逆天的後勤保障能力。
徐銳很快收回思緒,又道:“大兵團正面作戰理論不新鮮,留著冷教官給妳們慢慢講,今天我就簡單的跟妳們講講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
聽說徐銳要講最前沿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二十多個學生便立刻翻開筆記本,二十多雙灼熱的眼睛也聚焦在徐銳身上。
徐銳轉身在黑板上刷刷刷的寫下了“突擊”“穿插”這四個字。
寫完之後,徐銳又回身講解道:“突擊理論和穿插理論,是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兩個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我先講突擊,突擊,顧名思義就是突然襲擊,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以及火力,在狹窄的正面甚至某個點,向敵人發起攻擊,盡可能快的突破敵人的陣地,撕裂敵人的防禦體系,然後大膽往前穿插。”
“突擊集群的穿插就像是刺向敵人心臟的尖刀,只要插入壹定深度,就壹定會傷及敵人的心臟,敵人就壹定會死亡,壹定會崩潰,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敵人崩潰之後,並不意味著戰鬥就已經結束了。”
“如果不能及時包圍敵人,殲滅敵人,等敵人收攏潰兵,很快就能展開反擊,如果敵方的指揮官足夠冷靜,足夠高明,很容易就能反過來擊潰甚至圍殲我方的追擊部隊,壹場勝仗就極可能成為敗仗。”
“這就涉及到另壹個理論,穿插理論!”
“大兵團大縱深作戰為什麽要有穿插?”
“因為沒有穿插,就沒有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