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大明春

王梓鈞

歷史軍事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王淵就常做各種稀奇古怪的夢,比如夢見自己上輩子是只工程狗。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61章 春歸

夢回大明春 by 王梓鈞

2021-6-10 21:10

  郭紳的壹系列做法,讓王淵感到很無奈,但還必須表現得萬分感激。
  就他娘送了二十兩銀子,然後到處散布神童詩,王淵就被這位布政使給綁定了。
  按照官場規則和士林道德,郭紳對王淵有賞識之恩。這老家夥年齡已大,身體也不是很好,估計過不了幾年就要死掉。今後郭家子孫遇難,如果王淵身居高位,還得照顧壹把才行,否則就是知恩不報之徒。
  五首神童詩撒出去,王淵就有了官方備註,每天前來拜訪的士子翻好幾倍。甚至還有婚喪壽宴,拿著銀子跑來請神童作詩的,就跟後世明星商演賺外快差不多。
  難怪有“傷仲永”,天天搞這種事情,哪還能剩下時間讀書?
  王淵實在傷不起,直接讓宋靈兒在房門掛鎖,自己躲裏面閉門苦讀,只有吃喝拉撒才會開鎖外出。
  兩個月時間,王淵就把弘治年間的會試範文看完,自己也照著題目寫了幾篇時文。
  “人能從事於學,則仁不外是矣。蓋學本以致知,非為仁也……”
  這是壹篇弘治十八年的會試四書題範文,主要論述學與仁的關系,被閱卷官判定為當年的四書題第壹。跟王淵的文風差不多,也寫得幹巴巴,但論述得非常嚴謹。
  讀了那麽多範文,王淵發現壹個有趣現象。
  鄉試範文往往文采斐然,特別是江南之地,有些八股文寫得跟賦壹樣。但跑去京城參加會試,士子們反而放不開了,老老實實寫議論文,整體文風變得更加老成持重。
  也就是說,王淵的八股文風,根本不用修習辭章之學,剛好適合去參加會試!
  王陽明對弟子的要求太高,他當年的會試文章,就寫得聲情並茂,也希望弟子能做到如此地步。但王陽明還落榜兩次呢,京城會試真的不看文采,甚至寫得太花裏胡哨還更吃虧。
  ……
  七月中旬。
  好久不見的沈師爺,終於來文明書院串門:“淵哥兒,明年鄉試可有把握?”
  “沒什麽問題。”王淵答道。
  沈師爺笑著說:“咱們可是有約定,等妳做了大官,我就為妳幕僚謀事。”
  王淵笑道:“那還得等好多年。”
  兩人都不把此話當真,因為時過境遷,變化太快了。
  王淵已經拜在王陽明門下,不缺教書先生。而沈師爺則在席書那裏混得不錯,暫時不願挪窩,非常滿足於現狀。
  壹旦劉瑾倒臺,以席書的政績,百分之百能夠升官。
  翻修文明書院,又聯合安氏、宋氏以及貴州大族,三年間建起十多所社學,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政績!席書已經掛職按察副使,下次多半能升為壹省參政,下下次升官就可能是右布政使了。
  熬個七八年,就能給布政使當心腹幕僚,沈復璁現在心裏美得很。
  “唉,回想起當初來貴州,可沒曾有過這種奢望,”沈復璁感慨萬千,掏心窩子道,“多虧淵哥兒把我劫上山寨,否則此刻怕是已經死在雲南!”
  王淵笑著糾正:“是請,不是劫。”
  “哈哈哈哈!”
  沈師爺大笑不止:“請個屁啊,就是劫道,妳我還說客氣話?”
  這廝又在套近乎,估計是見王淵名聲大噪,又被貴州諸多高官賞識,今後肯定前程似錦,所以跑來敘舊拉關系。
  王淵也不拆穿,問道:“宋公子最近如何?”
  沈師爺說:“他壹直在族學當教諭。因為叛亂之事,宋炫也性格大變,叔侄二人聯手整頓學風,宋家子弟連逃課都要被打板子。”突然,沈師爺又來壹句,“安貴榮病了。”
  “他不是壹直生病嗎?”王淵譏諷道。
  “這回是真病了,”沈師爺幸災樂禍道,“已經換掉好幾個大夫,還懸賞千金治病,滿貴州城都在議論這件事。而且,他已經宣布出兵平叛。”
  “此時出兵?”王淵驚訝道。
  沈師爺點頭說:“假病假出兵,真病真出兵。”
  王淵笑道:“這可稀奇。”
  並不稀奇,安貴榮在料理自己的身後事。
  拜王淵之計策所賜,大家都認為安氏支持叛軍,今後論功行賞時肯定要算總賬。
  安貴榮如果活得好好的,自然不懼非議,有的是法子逃脫罪責。但他現在命不久矣,必須幫兒子解決潛在風險,出兵平叛就是戴罪立功的最好方式。
  宋然苦於沒有兒子,安貴榮苦於兒子太多。
  他有三個嫡子,長子安萬鐘勇猛殘暴,次子安萬鎰能征善戰,幼子安萬銓陰險狡詐,都不是什麽善茬。
  安萬鐘不得人心,安萬鎰和安萬銓蠢蠢欲動,在安貴榮病重之後,已經開始劃分派系了。
  歷史上,這三兄弟鬥得可厲害了。
  安萬鐘繼位不久便被刺殺,因為沒有子嗣,由二弟安萬鎰繼承土司。但很快,安萬鎰也莫名其妙病死,由三弟安萬銓繼承土司。可是根據法律,安萬鎰是有兒子的,這個兒子長大之後,安萬銓必須歸還土司職務。
  結果呢,安萬鎰的兒子剛剛長大,莫名其妙又病死了,繼續由安萬銓代理土司。
  很有可能,安貴榮的幼子安萬銓,為了爭奪土司職務,謀殺了自己的大哥、二哥和侄子。其家族內部鬥爭,導致安氏衰落數十年,直至萬歷年間才恢復實力。
  安貴榮雖然無法預料這種局面,但心裏還是有逼數的。
  這年秋天,他讓長子安萬鐘統軍,發兵征討乖西叛軍。無非是想轉嫁內部矛盾,通過打仗來給長子樹立威信。
  可惜次子和幼子不聽話,對長子的軍令陽奉陰違,互相之間保存實力打假仗。安萬鐘不但沒能樹立威信,反而因為多次戰敗,在族內搞得人心盡失。
  以前是不願打叛軍,現在是真的打不贏,安貴榮躺在病床上抓瞎了。
  冬去春來,又是壹年。
  眾弟子給王陽明過了壹個精彩的春節,天天宴飲耍樂,日日遊玩名勝。王大爺高興之余,壹口氣寫了十多首詩。
  左布政使郭紳再次被升遷,這回是調去南京當太仆寺卿。
  太仆寺卿屬於小九卿之壹,位高權重,負責國內馬政,油水特別豐厚。但那是北京的太仆寺卿,郭紳調任的是南京,那些反對劉瑾而又不好處置的官員,都被劉公公壹股腦兒扔去南京養老。
  郭紳在離開貴州的時候,王陽明的謫戍期也滿了,被調去廬陵(江西吉安)當知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