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虎子

賤宗首席弟子

歷史軍事

“吱——” 八月,魯陽縣魯陽鄉侯府內的壹棵樹上,知了吱聲作響。 樹底下,有府內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593章 六七月

趙氏虎子 by 賤宗首席弟子

2021-8-4 20:42

  如趙虞所預料的那般,關朔壹死,他麾下的長沙義師立刻崩潰,其麾下劉德、徐寶、田緒、翟尚、黃康等將領,徐寶、田緒被薛敖所殺,翟尚被王尚德所殺,余眾四下逃竄,唯剩劉德、黃康二將率殘軍逃奔荊楚義師,隨同後者撤返荊州。
  長沙義師,至此名存實亡。
  隨後的追擊戰,薛敖大膽采取了他在梁城鹹平縣時所用過的戰術,即由他率騎兵先抵樊水,拖延叛軍渡江的時間,待王尚德與李蒙率領大軍趕上,前後夾擊。
  面對人心惶惶、鬥誌幾無的荊楚叛軍,薛敖的戰術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六月初,車騎將軍薛敖、南陽將軍王尚德、以及河南都尉李蒙,率近十萬大軍追至樊水,將數萬荊楚叛軍圍困在鄧縣至樊城壹帶,除少數叛軍將領逃過大江,其余叛軍士卒,大多在慌亂之中、或在晉軍的逼迫下,試圖跳下樊水逃生,壹時間,樊水上盡是浮屍,險些堵塞江道。
  盡管荊楚義師的將領們,包括劉德、黃康二將,僥幸逃至了大江對岸的襄陽,但誰都看得出來,荊楚義師的失敗,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另壹邊,薛敖的兄長、虎賁中郎將鄒贊,則率領著十萬‘太師軍’,攻入了被江夏義師占據的汝南郡。
  由於此前陳勖放棄了汝南郡,率參軍向東投奔江東義師去了,這就導致汝南郡境內的江夏叛軍群龍無首、壹盤散沙,根本不敢阻擋鄒贊率領的十萬大軍。
  得知鄒贊率領大軍攻入汝南郡,汝南郡境內的剩余叛軍紛紛望風而逃,或向南逃至江夏郡,或向東投奔陳勖,這就導致汝南郡出現了嚴重的混亂。
  要知道,義師並非賊寇,他們在打下城縣後,也會接受管理,取代原先的官員,繼續維持治安,而現如今,由於畏懼鄒贊的十萬大軍,這批江夏義師的將領、官員逃了,這就導致汝南郡境內各縣的治安壹度敗壞,壹些不安分的家夥,趁機作亂,殺人、搶掠、奸淫,為所欲為。
  更要命的是,此前作為義師附庸的壹些綠林賊,並沒有跟隨陳勖投奔江東,而是選擇了南下,當汝南郡各縣的治安敗壞之後,這群人正好趁虛而入。
  得知這壹情況,鄒贊倍感頭疼。
  說實話,他寧可與江夏義師大戰壹場,也不想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權衡利弊後,鄒贊唯有放緩攻勢,派出無數使者前行到各縣勸降,招降那些叛軍余部,避免混亂進壹步擴大。
  但可惜效果微乎其微,畢竟‘義師失敗’的消息早已傳入了汝南郡,原本駐紮在境內各縣的叛軍,還沒等到鄒贊派來的招降使者,就卷帶著財物、糧食逃跑了,鄒贊派出的使者又勸誰去?
  無奈之下,鄒贊唯有加快收復各縣的速度。
  此時他的敵人已經不再是江東義師,而是那些趁機作亂的家夥——包括綠林賊。
  他得搶在這些人將局面徹底攪得稀爛前,收復各縣,繼而恢復秩序。
  然而,汝南郡那可是壹個將近有四十個縣的大郡,郡土面積是潁川郡的兩倍,甚至還要多,縱使鄒贊統率有十萬太師軍,也趕不及在數日內收復全境。
  截止到七月,足足將近壹個月的時間,鄒贊也只是收復了包括平輿縣在內的西部十幾個縣,而東部各縣,此時已是治安敗壞、群寇叢生,局面壹度還不如被江夏義師統治的時候,甚至是遠遠不如。
  在這種情況下,鄒贊壹邊催促麾下各將盡快收復東部各縣,壹邊想方設法籌集糧食,畢竟軍隊與糧食,是維系治安、穩定民心的最佳利器,哪怕是再混亂的縣城,只要派駐幾千軍隊,再籌集個十萬石糧食,這個縣城的民心立刻就能穩定下來。
  但遺憾的是,鄒贊手中的兵力雖然足夠駐紮汝南郡的每壹個縣城,但糧食卻是壹個重大的問題。
  汝南西部各縣還算好,殘余的江夏義師由於慌著逃跑,並沒有對縣內的糧倉動什麽歪腦筋,然而東部各縣,除個別幾個縣的糧倉是叛軍在撤離時放火燒毀以外,其余幾個縣內的糧倉,基本是被當地人搶掠壹空,尤其是地頭勢力。
  這些人,顯然不會老老實實將搶掠的糧食吐出來。
  當然,就算這些人願意吐出來,也未必夠整個汝南郡的百姓吃的。
  從哪裏籌集糧食呢?
  鄒贊唯壹能想到的也就只有潁川郡了。
  目前大河以南的各郡中,唯有河南郡、梁郡、潁川郡在今年全面恢復了農事——濟陰、濟北那些地方不算,因為那裏仍是叛軍掌握的地方,收獲的糧食也不會聽從朝廷的調遣。
  而其中,潁川郡是唯壹壹個去年也有不錯糧食收成的。
  問題在於,今年潁川郡支援了河南郡、支援了陳郡,同時還收容了大批從河南、陳郡、陳留逃奔過去的難民,是否還有余力支援汝南郡呢?
  事實上,就連鄒贊也沒有什麽把握。
  但沒辦法,他必須要得到壹批糧食,否則就算他收復了汝南郡全境,卻因此導致境內壹半百姓餓死,那他到底在保護什麽?
  壹半的汝南郡百姓,那可是幾十萬人吶!
  在權衡後,鄒贊親自寫了兩封信,派人送往潁川郡,壹封交給潁川郡守李旻,壹封交給潁川都尉周虎。
  而與此同時,在潁川的許昌,趙虞則帶著牛橫、何順等人接到了陳太師、毛錚壹行。
  沒錯,這位讓趙虞亦有些戰戰兢兢、生怕秘密被識破的老頭子,他又回到了潁川。
  “又要麻煩賢弟了。”
  跟隨陳太師壹同前來的毛錚,笑吟吟地與趙虞打著招呼。
  然而趙虞卻笑不出來。
  似乎是感受到了趙虞的心情,陳太師玩笑般說道問道:“怎麽,居正,不歡迎老夫麽?”
  趙虞還能說什麽?
  他只能違心地說道:“豈敢豈敢。……老大人能來,卑職歡迎還來不及呢?卑職只是覺得有些不解,您作為征討叛軍的總帥,此時不應該在前線麽?”
  其實他倒也不是討厭陳太師,事實上,他也覺得這位老大人挺有意思的,他只是心虛而已,生怕這位老大人識破他的秘密。
  聽到趙虞的話,老太師捋著花白的長髯笑著說道:“南陽有仲信與那王家的小家夥在,足夠了,相比之下,老夫更在意妳潁川這邊……居正,關於春耕之事,妳潁川進行地如何?”
  趙虞頓時就明白了,這位老大人原來是來視察他潁川郡的農田情況的。
  想想也對,考慮到南陽郡那邊,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正壹路高歌猛進,確實不需要這位老大人操心什麽,相比之下,他潁川郡今年的收成,反而讓這位老大人記掛。
  壹刻時辰後,趙虞將老大人請到了他的都尉周府,出於禮數,他還喚出了他的夫人靜女與陳太師相見。
  靜女自然也知道這位陳太師的身份,在後者面前表現地恭敬守禮,看得陳太師連連點頭。
  隨後,趙虞便將今年春耕的事宜告訴了陳太師,還信誓旦旦地保證:“鄢陵、定陵、召陵等幾個縣,卑職采取了老大人的建議,暫時擱置田地爭議,先把糧食種上,目前,各縣都有我郡軍駐紮,每日按時巡邏。”
  “唔。”
  陳太師滿意地點點頭,旋即又正色說道:“老夫這次前來,行程較為緊張,明日妳帶老夫去南邊各縣看看,隨後老夫要去壹趟河南郡,估算壹下河南郡今年的產糧。……今年,就要靠妳潁川、河南兩郡了。”
  趙虞點點頭,旋即又問道:“老大人不去陳郡麽?少嚴兄目前正駐紮在陳郡。”
  陳太師猶豫了壹下,隨後搖頭說道:“之後再去吧。”
  趙虞琢磨了壹下就明白了陳太師的想法:今年陳郡各縣都因為戰事而延誤了春耕,指望不上能產多少糧食,因此重要程度顯然得排在潁川、河南兩郡之後。
  當晚,趙虞在自家府上設酒宴款待了陳太師。
  在眾人壹邊喝酒壹邊閑聊之際,陳太師向趙虞講述了南陽郡當前的狀況。
  之所以是狀況而不是戰況,那是因為戰況並不需要這位老太師操心,薛敖、王尚德、李蒙三人已經攻至了樊水,預期在今年年底前壹鼓作氣攻陷荊州,徹底剿清作為天下各路義師領袖的荊楚義師。
  陳太師真正所擔心還是兩個字:糧食。
  沒錯,南陽郡也缺糧。
  雖說王尚德手中尚握著壹批數量可觀的糧食,但這些糧食只夠軍隊食用,遠遠達不到救濟南陽境內百姓的地步。
  倘若王尚德不能想辦法在入冬前籌集到足夠的糧食,南陽郡恐怕會陷入戰後的動蕩。
  好在那個時候,潁川、河南兩郡當年的糧食已經收獲,只要行動迅速,倒也來得及支援南陽,避免最壞的事情發生。
  次日,陳太師在趙虞、毛錚等人的陪同下,先到郡守府拜會了郡守李旻,旋即,壹行人馬不停蹄地前往鄢陵。
  由於提前收到了趙虞送出的消息,坐鎮在鄢陵的褚燕早早就在城外等候。
  褚燕此前就見過陳太師壹面,倒也算陌生。
  在寒暄幾句過後,褚燕就帶著陳太師與趙虞視察了鄢陵城外的農田。
  這個季節,農田裏的作物已郁郁蔥蔥,看著那壹眼望不到邊際的作物,老太師頗感欣慰地點了點頭。
  期間,壹行人經過壹個難民屯。
  褚燕解釋道:“這些人,是從陳留、陳郡逃難而來的,我將他們安頓在此,供給他們食物。……這幾個難民屯,我都派了百名郡卒監管,免得他們破壞作物。”
  老太師心情復雜地點了點頭:“拜托了,善待他們。”
  “是。”褚燕抱拳領命。
  他早就知道,陳太師出身陳郡,因此他對那些從陳留、尤其是從陳郡逃難而來的百姓格外上心,畢竟他也明白,這位陳太師某種意義上是他們的‘靠山’,只要取得了這位老大人的歡心,他們在潁川就愈發安穩。
  此後,陳太師又帶著趙虞視察了定陵、郾城、召陵幾個縣,由於行程倉促,有幾個縣陳太師甚至都沒有進城,只是騎著馬來到城外的農田看了壹圈,然後就帶著趙虞等人奔赴下壹個縣。
  說實話,趙虞這些人從來都沒有在馬背上呆過那麽長的時間,兩三天下來,雙胯內側磨地生疼。
  或許是覺得這幾個縣的農事都搞地相當不錯,老太師心中的焦慮也有所緩解,見趙虞、牛橫、何順那群人連走路都倒吸冷氣,他哈哈大笑,揶揄趙虞等人道:“還不如壹介八旬老翁。”
  趙虞等人無力反駁。
  他們也納悶,以老太師七十八歲的高齡,哪裏來這麽好的精力。
  難怪薛敖曾表示,就算老太師年輕三十歲,他也沒有把握能戰勝這位老大人。
  短短三四日後,陳太師便將潁川南部各縣的農田視察了個遍,隨後帶著滿意的心情回到了許昌。
  此時,正巧鄒贊的書信送至許昌,趙虞在看完後,亦將其交給老太師過目。
  壹開始,見鄒贊在信中稱呼趙虞為賢弟,老太師臉上還掛著莫名的笑容,然而等到老太師從信中得知汝南郡東部地區現如今的混亂局勢時,老太師的面色就沈了下來。
  “亂國賊子、禍國殃民!”
  隨著壹聲怒斥,老太師狠狠壹拍桌案,竟是將那張桌案啪出了幾條裂痕。
  “老大人請息怒。”毛錚嚇了壹跳。
  別說趙虞,就連跟隨在老太師身邊好幾年的毛錚,都沒有見過老太師如此震怒。
  哪怕這位老太師提到叛軍時,也只是發表了壹些不合適的感慨而已。
  原因很簡單,叛軍,或者說義師,終歸還是有道德底線的,而那群趁機作亂的家夥,那就真的只是賊寇而已。
  當即,老太師親筆寫了壹封書信,派人送至鄒贊手中,命鄒贊暫緩收復江夏郡,盡快剿清汝南郡境內的惡寇。
  次日,老太師便帶著毛錚,告別趙虞壹行人,啟程前往河南郡去了。
  看著這位老大人以七十八歲的高齡,不辭辛苦、來往奔波,趙虞總算是明白,為何這位老太師被稱之為‘忠義’。
  只可惜,即使是這位忠義的老太師,也阻擋不住即將來到的亂局。
  包括趙虞。
  汝南郡的群寇,只是壹個征兆而已,不難猜測,各地陸陸續續還會有許多賊寇興起,以占據義師敗退後的真空。
  當然,這些賊寇最終會被盡數剿滅,唯壹無法預測的,是在此期間會死多少人。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