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肥鳥先行

歷史軍事

這是哪裏?
費力睜開眼睛,首先跳入眼簾的,浩瀚無際的沙海上,如同磨盤壹樣的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四百六十七章 建寧王出巡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2:59

  龐舉自然就是等著王玄智的這句話。
  他自告奮勇的說道:“末將粗通文末,可以去範陽為使!”
  王玄智立刻大喜過望,不過龐舉是剛剛投降的,王玄智也沒有傻到完全信任他,又任命了壹名心腹作為副使,隨著龐舉壹起前往範陽,向偽燕朝廷報告徐氏父子“病死”的消息。
  接下來王玄智用節度使府的名義,逐步控制了遼東的其余部隊,壹步步掌控平盧的軍權。
  他本來就是平盧軍的宿將,徐歸道父子確實不得人心,掌控平盧鎮的工作很順利。
  龐舉的報喪隊伍很快出發,直接沖向範陽,向正在範陽駐守的史思明兒子史朝義報喪。
  看到遼東局勢有了進展,李炎長長舒了壹口氣,大迂回戰略的第壹步,總算是東北站穩腳跟了。
  隴右今年算得上是風調雨順,可前幾日北庭出現了雪災,李炎帶著都督府的隨從前往北庭賑災,李泌也跟隨在其中。
  李炎的馬車並不豪華,不過都使用了最新的技術。
  彈簧避震的車身,舒適感大大提升,馬車的內壁還包上了保暖的材料。
  馬車中央還有壹個小型暖爐,這使得馬車內溫暖如春。
  李泌也跟隨李亨坐在馬車上,他戴著眼鏡認真的批改從各地送上來的文書,寫上各種處理意見之後交給李炎。
  有時候遇到比較復雜的事情,或者李泌不懂的事務,他就會直接和李炎討論,最後形成處理意見。
  處理完了各地送上來的文書,李泌捏了捏太陽穴。
  如今李炎所占領的領地,包括了隴右東道,河西四鎮和北庭地區。
  再加上羈縻統治吐谷渾和隴右影響力深遠的回鶻,疆域可以說是相當大了。
  各地州府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會送到李炎面前裁定,這工作量可以說是相當大了。
  不過經濟事務有鹽鐵稅局承擔,軍事事務參謀處承擔,司法上的問題則有法庭處理,李炎需要專心應對的只有政務,如今有了李泌輔佐,李炎只覺得工作輕松了很多。
  緊要的事情已經處理完畢了,李泌和李炎討論起如今隴右發生起的幾件棘手的事情來。
  李泌說道:“殿下,吐谷渾宣慰司的秦川宣慰使上報,當金山口的鐵路軌道已經竣工,請殿下過去剪彩。”
  “酒泉張掖的鐵路也在加緊建設,崔知州和曾知州也向都督府報功,希望殿下能出席鐵路通車的儀式。”
  李炎點點頭,他當然知道手下這些高端玩家的心思,他們都想要爭奪第壹條鐵路的彩頭,完成成就獎勵。
  不過兩邊都是報喜不報憂,當金山口鐵路雖然軌道已經竣工了,但蒸汽機頭的研發比較緩慢。
  因為當金山口的鐵路需要翻過當金山,需要的火車頭動力更足,如今當金山口的蒸汽工坊正在加緊研發馬力更足的火車頭。
  相比之下,酒泉和張掖的鐵路就平坦很多,武鋼制造的第壹代蒸汽機頭,只要搬上火車就能滿足動力需求。
  但是酒泉和張掖之間的鐵路線路比較長,而且鐵路占用的很多都是有主的土地,為了征收這些鐵路,也鬧出了不少事情,但是都在兩州刺史府出面平息了。
  李泌是見識過鐵路的作用的,他忍不住感慨說道:“若是中原也能修建鐵路,那就不用依仗運河運輸了那樣朝廷也會安心許多。”
  為了承擔關中的人口,隋朝開鑿了大運河。
  雖然儒家大臣都在批評隋煬帝不體恤民力,興建大運河勞民傷財的時候,大唐卻在享受大隋這個巨大的遺產。
  關中的田畝早就已經承擔不起這麽巨大的人口了,而朝廷在京師要養百官,養軍隊,都需要南方的賦稅。
  江淮、江南,浙江,浙江,江西的稅賦,都通過南方水網匯集到揚州,再通過運河運輸到關中。
  對於這個時代的漕運,李炎也了解不多,他問道:“如今運河水道已經都掌握在大唐手裏了,水陸運輸能夠承擔關中所用,為何還要修鐵路?”
  無論是這個時代還是未來,水路運輸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是在鐵路和飛機出現後的現代,大宗貿易依然需要依靠海運和河運。
  可以說水陸運輸雖然速度比不上空運和鐵路運輸,但是勝在運輸量大,成本費用地。
  李泌嘆息壹聲說道:“漕運雖然好,但是弊端也很多。”
  “汴河是人工開鑿的,吃水淺,很多地方經常會被泥沙淤積,需要定時清理。如果是好的年景還好,壹旦遇到荒年,這時候征發百姓去清淤河道,那就等於抓著這些百姓去死。”
  “這是為何?官府不發賑災的錢糧嗎?”
  李泌搖頭說道:“保證漕運通暢是天下最重要的事情,就算是沿岸遭災了,也要先保障汴河清淤。”
  “那就不能以工代賑嗎?”
  李泌苦笑說道:“就算是以工代賑,也頂多發放徭役壹人的錢糧,又怎麽可能養活壹家人。”
  “汴河壹段原本是天下土地有數的富庶之地,可自從漕運通了之後,反倒是常有百姓逃荒,就是因為這汴河清淤徭役之苦。”
  李炎嘆息壹聲,果然是民生多艱,就連開元這樣的盛世之下,也有數不清破產餓死的百姓。
  更不要說現在這種亂世,恐怕當地的百姓更是生不如死。
  李泌又向李炎科普道:“漕運水道也不都是寬闊的河道,比如從洛陽前往長安的水道,河淺水緩,極容易淤塞,有些吃水淺的地方,要改用陸運或者大船改為小船運輸,才能將糧食送到長安。”
  漕運的成本太高,這也是為什麽從唐代之後的王朝,就不再定都在長安的原因了。
  因為這麽壹條生命線太過於脆弱,以至於大唐後期壹直都在為這條生命線發愁。
  但是隨著皇朝的行政成本進壹步的提高,越來越沒有力量維護運河的清淤成本,最終唐王朝也走向了滅亡的命運。
  李炎也想到了江倫曾經給他講過的例子。
  唐初修建壹段運河只需要幾萬錢,但是到了武周朝維護這段運河就需要數十萬錢。
  到了唐後期,光是維持這條運河能通航,朝廷每年都要花費百萬錢。
  這不僅僅是物價的問題,更是行政成本的問題。
  行政機構也是有成本的,國家建立的初期朝廷的動員能力強,百姓幹活也有奔頭,工程的效率高成本低。
  但是到了王朝中期,百姓早就已經被各種徭役折騰的半死,遇到大型工程更是舉家逃亡。
  工程進展緩慢,再加上官員貪墨,花費十倍的錢糧,修造的工程還要比初期建造的工程質量差。
  而到了王朝後期,光是官員上下貪墨的成本就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很多工程甚至都沒錢能到工地上,國家的基礎設施徹底崩壞,最終走上滅亡。
  等到的新的政權上臺,再重新修復這些基礎設施,開始下壹個輪回。
  無論是多麽強大的王朝,都免不了這麽壹個輪回。
  作為壹個優秀的政治家,李泌自然看到了鐵路運輸的重要作用。
  如果能夠在航路的基礎上,增加壹條穩定的鐵路運輸,那麽大唐關中的命運,就不用牽制在沿途的幾個交通重鎮上。
  李炎想了想說道:“無論是當金山口還是張掖酒泉,孤都不去了,讓他們好好修建鐵路早日竣工通車,讓王府銀行補貼他們壹些錢糧好了。”
  李泌接著說道:“殿下英明,接下來是回鶻宣慰使司發來的奏報,大唐和回鶻邊界上的八個小部落請求內附大唐,回鶻可汗王庭向宣威使府提出了抗議,請殿下決定要不要接受這些部落內附?”
  “泌公以為如何?”
  李泌說道:“我隴右境內本來就回鶻族,也都是我們大唐的子民,邊境上部落內附也是順應民心之舉,如果拒絕了恐怕傷了萬民之心。”
  “不過如今回鶻可汗恭順,可以答應回鶻可汗,只要回鶻在冊的部落,我們隴右不再接受他們內附。”
  李炎點點頭,現在回鶻是隴右重要的“貿易夥伴”,也是隴右貨物傾銷的市場,確實不應該過度刺激回鶻可汗脆弱的神經。
  談完了兩件大事後,李泌最後說道:“接下來就是為了陛下回鑾長安獻禮的事情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