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壹章 朝發白帝城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by 肥鳥先行
2023-8-19 22:59
聽說越王已經準備好了大軍開拔的糧食,杜鴻漸真的是感動的無以復加。
沒想到越王竟然仁心到了這種地步,這讓剛剛從皇帝那邊感受到了冰冷的杜鴻漸,心漸漸的暖了起來。
越王如此的上道,杜鴻漸暗暗發誓,自己到了河西之後壹定會記住這份恩情,絕對不會隨便和越王起沖突。
張天倫接受了杜鴻漸的委托,立刻前往武威城去接手這批糧草。
不過張天倫也提出了壹個參謀部讓他提出來的要求。
“節帥,越王也有壹個要求。”
杜鴻漸皺著眉頭。
只聽到張天倫說道:“越王殿下想要讓他的人親自將糧食發給將士們。”
原來只是這麽壹個要求啊,杜鴻漸松了壹口氣,他還以為越王要提什麽過分的要求。
如果只是這點要求,那也不算是太過分,如今糧食緊張,越王肯用自己的糧食供應朔方軍,已經讓杜鴻漸感恩戴德了。
杜鴻漸壹口答應了下來說道:“當然沒問題,到時候等糧食入軍營的時候,就告訴士兵們是河西送來的糧食,再由越王的軍需官送到士兵手上,這總可以了吧?”
張天倫連忙說道:“節度使大人仁德,這樣貧道就能向隴右交差了。”
張天倫得到了杜鴻漸的承諾,立刻帶著人前往武威拿糧食,此時部分消息靈通的士兵,已經知道了越王送糧食給軍隊的消息了。
譚勇也聽到了軍營中的議論,他再次感念越王的仁德,對於隴右這位賢王越來越好奇。
靈州城距離武威並不算遠,也有壹些商人會來靈州進貨。
每次談論武威的時候,這都是壹座超級繁華的城市。
靈州城也有壹些實在是活不下去的百姓,選擇去武威城討生活的。
不過譚勇壹家在靈州還算是活得下去,再加上故土難離的傳統,也讓譚勇對武威非常的好奇。
總是聽說武威是塞上江南,冬暖夏涼,也不有靈州這麽大的暴風雪。
這壹次家裏遭遇了雪災,壹家人差點活活凍死,這下子譚勇也起了移居武威的想法。
他決定這壹次去武威看看,如果真的和商人口中說的那麽好,那他就會將家裏的老母和兄弟接過去。
和譚勇同樣想法的士兵也不少,靈州雖然和河西是同壹海拔,但是靈州所在地區缺乏高山阻擋,北方的寒流總能夠長驅直入進入靈州。
河西走廊南北都有高山阻擋寒流,可要是冬暖夏涼,春秋的降雨也要比靈州充沛,水網密集是適合種田的好地方。
朔方軍的這些軍戶,家裏也是靠著種田為生的,這幾年土地越來越貧瘠,朝廷的兵役越來越重,眼看著快要成年的弟弟也要被征兵。
譚勇也聽商人們說,武威那邊不會強制征兵,當兵不僅僅有俸祿可以拿,官府還承諾壹戶當兵全家都能享受優待。
壹想到這裏,看著壹窮二白的家,譚勇對這壹次前往武威多了幾分期待。
故土難離,如果故土已經活不下去了,那還談什麽難離不難離。
如果能在河西過上更好的生活,譚勇也不介意將老家搬遷到武威去。
軍中和他同樣想法的士兵也很多,這幾年眼看著朔方軍追隨著郭大帥入關中平叛,開始朝廷許諾了豐厚的獎勵,可是這幾年送回來的都是戰死的消息。
幾次和偽燕的硬仗,流幹的是朔方軍的血。
靈州今年遭遇雪災,朝廷卻只是免除了明年的租庸,壹點賑災措施都沒有,還催著朔方軍去河西防禦吐蕃人。
相比之下,越王可要比朝廷得人心多了。
就在靈州百姓在雪中瑟瑟發抖,在饑寒交迫中過年的時候。
朝廷改元的詔書不斷發往各地,今年從至德三載改為了乾元元年,統壹使用乾元年號後,按照封建王朝的慣例,朝廷進行了大赦天下。
長安城中,因為牽涉投降偽燕而戴罪在家的王維接到了大赦,朝廷對王維這些不得已從逆的官員,赦免他們的罪過,並且重新啟用他們入朝為官。
經歷過這壹次的生死劫難,王維也算是有所頓悟,對於功名利祿之心也就淡了不少。
他辭讓了朝廷起復他的職位,上表請求朝廷給他壹個清凈閑職養老。
王維是因為有壹個在朝廷擔任高官的好弟弟,願意放棄高官厚祿也要力保他。
也因為王維擅長書畫,宰相崔圓喜歡書畫,王維的弟弟王縉拿著王維的山水畫去求崔圓,崔圓這才上書為王維求情。
想比王維的遭遇,李白就要倒黴多了。
因為永王叛亂是皇室內亂,這等事情自然是不能放在明面上議罪的。
在永王被殺之後,永王的黨羽部下都被朝廷追究,被永王強行請到軍中的李白,因為曾經寫詩拍永王的馬屁,被朝廷定罪長流三千裏。
李白的流放地點是夜郎國,不過李白也算是幸運的,因為他的名聲太大,不斷的有大臣為他上書鳴不平,甚至有宰相上書給李白求情。
而這壹次天下大赦,李白這樣的參與謀反的犯人本來是不在大赦名單中的。
在長安的王成偉想到了被流放的李白,找到了宰相裴冕為他求情。
裴冕本身也愛惜李白的詩才,特意在入宮輪值的時候向皇帝提出赦免李白。
在正旦大朝會上收到了新歷書和仙丹的李亨心情愉悅,他突然想起了當年也是在元宵節的夜宴上,李白在花萼相輝樓上的極樂之宴上,讓貴妃捧酒,高力士脫靴寫下了的“雲想衣裳花想容”等三首驚才絕艷的詩。
如今上皇已經住在興慶宮,失去了影響力,再想到永王之死,永王的部下早就已經四散逃亡,李亨大筆壹揮同意了裴冕的請求,下令赦免了李白。
而這個時候李白還在押送夜郎的途中,剛剛走到了白帝城。
大赦的消息很快傳到白帝城,已經滿頭白發的李白在得知被赦免後,對著長安方向跪拜不已,他滿眼都是淚光,自己終於被朝廷赦免了!
其實這壹路上李白的日子過得還算是不錯,押送李白的官吏也都是李白的粉絲,這壹路上對李白頗為照顧。
不過李白心裏也委屈啊,當年是永王逼迫自己入的軍營,永王當時有上皇的命令,又是打的的平定叛亂的大旗,誰知道他當時有篡位的心啊。
在政治上極其幼稚的李白,莫名其妙的卷入了李唐皇室內部波雲詭譎的鬥爭中,成了皇室內鬥的犧牲品。
白帝城,就是當年劉備托孤諸葛亮的地方,不過從三國末年至今,白帝城已經廢棄。
在白帝城得到了赦免的李白,心情愉悅的乘坐壹葉扁舟,從白帝城順流而下,寫下了朝發白帝城這首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江陵,就是湖北荊州城,是長江中下遊的重要城市,三國時期就是蜀國和吳國爭奪的重鎮。
李白最後壹任妻子宗夫人如今就在江陵,李白歸心似箭,要去和宗夫人團聚。
在中唐壹群詩人中,仕途最順利的就是高適了。
靠著平定永王的功勞,高適已經位居淮南節度使,這已經是天下數壹數二的高位了。
淮南節度使的駐節之地就是揚州城,正旦休沐假期,高適帶著妻子兒女正在遊覽揚州城外的大明寺。
得知鑒真大師還在坐生死關,不能出來見客之後,高適有些掃興。
不過高適的夫人是虔誠的佛教徒,非要去棲靈塔上看壹看佛骨,高適也只能跟著壹起登上了棲靈塔。
作為壹名士大夫,高適對於佛學並不感興趣,從進入仕途開始,高適就謀求的建功立業。
從拜入哥舒翰的賬下開始,高適開始了戎馬生涯,最終靠著軍功成為了淮南節度使。
按理說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高適應該心情愉悅才對,但是這段日子高適的心情卻總是不好。
本來想要來大明寺找那位著名的鑒真大師開解壹番,卻沒想到沒能見到鑒真大師。
高適的夫人參觀完了棲靈塔,還要去寺院後方的浮屠塔林看壹看,但是高適卻有些乏了,在知客僧的引導下去後寺的僧堂休息。
揚州城的冬天可要比塞外舒服多了,高適坐在僧房中,自然有僧人送上瓜果和點心,這大明寺也算是揚州著名的景點,僧房中能看到精美的庭院,木魚誦經的聲音也讓高適煩躁的心情舒服了不少。
僧房之中,有壹名士子打扮的年輕人,正在認真的看著書。
高適仿佛想到了準備參加科舉考試的自己,難道是揚州的士子嗎?
高適今天是便裝出行,他饒有興致的來到了這個讀書人身邊,卻發現這個年輕人看的不是四書五經,而是壹冊《水經註》。
怎麽還有讀書人看這種書的?高適對這個讀書人產生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