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大明不差錢,朱由校的雄偉藍圖!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1
似乎就像是張好古說的這般。
佛祖都是在庇佑大明。
十天之後,大雨傾盆。
永定河河水暴漲
水力紡織機立刻就開始運作起來。
最為艱難的春旱的已經過去了,靠著密雲水庫的水,度過了最為艱難的播種期。
朱由校簡直封神。
隨後,朱由校又開始了親自設計了全新的雕版,讓大明的百姓開始用舊貨幣換新的貨幣。
現在大明寶鈔在大明基本上已經是穩如泰山了。
最主要的是,這個大明寶鈔是真的能買來東西,鹽,菜刀,油,最主要的就是糧食,對大明的百姓,尤其是新政區的百姓,他們自然也是極為認可。
就算是南方區的百姓,他們也是認同大明寶鈔的。
最主要的是,白銀開始貶值了。
白銀的購買力開始逐漸的下降,大明寶鈔的購買力已經開始漸漸的提升了起來。
而張好古也是沒閑著,開始推動全新的貨幣改革。
簡單來說,就是讓周圍的國家使用大明寶鈔,只要他們用了大明印制出來的錢幣,壹切都掌控在大明之手。
看看漂亮國,看他不順眼的國家多了去了,但是,哪壹個不還是得捏著鼻子用美元?
日後,無論大民對周邊地位國家采取什麽政策,那麽,他們即便是離心離德,也沒有任何關系就算是沒有征服妳的人心,也可以他們身邊的壹切柴米油鹽,令他們衣食住行,壹切息息相關之事,都離不開大明。
慢慢的,就可以把大明的影響力擴充出去。
大明有幾個海外軍事基地,這很正常吧?
大明需要軍隊來維護自己海外的利益,這是不是也很正常?
不過,當務之急,還是要把內部的問題給全部解決掉,壹個韓林也是暴露了內部的諸多問題。
除了韓林之外,就是針對新政進壹步的強化。
倒不是張好古不想著壹口氣推廣新政到全國上下,而是,這個新政尚且還是有諸多的弊端,在北方也是暴露了不少問題。
張好古的策略就是慢慢調整,慢慢穩定,在南方局部新政,在北方京師和山東則是可以下點猛藥,陜西,山西,河南則是慢慢進行。
又印了三千多億大明寶鈔!
此時此刻,朱由校已經是躊躇誌滿了,壹門心思就是盤算著怎麽再來點基建。
“這壹次,朕的計劃就是修壹條路,可以從京師這裏直接到山海關,壹條水泥路!”朱由校指了指地圖,比劃了壹下,飛快的開口道:“只要這條路修出來,壹旦山海關這邊遭遇到了戰事,京師這邊的人馬也就可以朝發夕至在!”
“除此之外!”
朱由校又在地圖上橫著比劃了壹下:“還有就是陜西和山西,朕也是計劃修建壹條水泥路,只要;路通了,商業往來肯定不是問題!”
如今的朱由校也不是那種守財奴的性格,而是充滿了銳意進取。
錢,放在自己的內帑單當中就是壹個死的,放在國庫當中也是死的,要拿來投資,也許短時間內看不到什麽回報,但是,只要時間足夠長久,也必然是可以帶來的足夠豐厚的回報。
另壹頭,左光鬥也是參加了這個會議。
他現在是大明水路衙門的總負責人,對於水利工程和修路工程也是有諸多的看法的,三年的時間,京師和山東這邊的路已經是修出來了,壹部分水利工程也是搞出來了。
可是,這壹批人不能閑著。
他們已經是脫離了農民階級,轉而成為了工人階級。
讓他們繼續回去種地,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尤其是還是積累了不少的經驗,這群人就要讓他們繼續從事這個工作。
不然,失業將會引發壹個極為恐怖的後果。
想想看,這麽多水泥廠要停工,這麽多的鋼鐵工廠也要停工,還有就是炸藥廠等等,現在,至少有二十萬人是脫離了了農業生產的。
現在的大明在壹個加速朝著懸崖墜落的過程中被張好古給狠狠的踹了壹腳,朝著另外壹個方向狂暴而去。
而另壹條路,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另外壹個萬丈深淵。
“這些錢,就只有壹個目的,那就是全都花出去!”朱由校豪氣沖天的開口道:“左光鬥,妳接著說!”
“皇上!”
左光鬥也是苦笑了幾聲,自己修建了密雲水庫之後,眼瞅著今年大旱,水庫放水,活人無數,頃刻之間,左光鬥都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好似升華了不少。
這日後,史書上還不知道要給自己壹個什麽評價。
這青史留名,估計是問題不大了。
連帶著,左光鬥看著朱由校眼神都變了,從前是望之不似人君,現在簡直就是曠世是聖主明君。
再看看張好古,他的主張竟是跟東林黨的實學不謀而合,這感情東林正統在大同?
“皇上,錢再多也不是說用就用,還是要做好實地調研!”張好古想了想,緩緩的開口道:“此外,臣還是計劃著讓人印刷壹些書!”
“印刷壹些書?”朱由校不由得微微壹楞:“什麽書?”
張好古則是微笑道:“壹部分是關於工程方面,這些都是要記錄下來的,壹些經驗,壹些理論要進行總結,日後,大明還是要繼續水利工程的,如何生產水泥,原理是什麽?”
“此外就是蒸汽機,這蒸汽機的原理是什麽?另外就是炸彈的原理!”張好古緩緩的開口道:“臣的意思是總結成書以供後人學習,這是教育,數量規模都很大!”
朱由校詫異的開口道:“這是要在編壹本永樂大典?”
張好古搖了搖頭,道:“非也,永樂大典修書成功,最終也只是孤芳自賞,皇上,若非是臣給妳提了壹嘴這營造法式,只怕是就連皇上都不知道什麽叫營造法式,正因為如此,臣以為,這編纂出來的書要讓人看,要有實用性,要讓人學,要讓他們推陳出新,拿出更多更好的東西才行!”
“此外就是獎學金!”張好古繼續道:“要給匠人們錢,要給匠人們足夠的社會地位!”
“皇上要有文治武功,就要重視人才,培養人才,就非得是打破常規不可,總不能什麽事情全都讓皇上參與了吧?”張好古說的極為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