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用三大營鎮壓三大營?崇禎妳腦子進水了吧?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兵士造反!
謀殺上官!
這個消息給如今的崇禎朝文武百官所帶來的震撼是無法言喻的。
他們如今都是高高在上的權貴,是執掌天下大權,視萬民如螻蟻的大人物,可他們也只有壹條命啊。
他們才幾個人?
而京師的三大營裏有多少人?
二十萬!
二十萬有著良好的軍事素養,豐富的戰鬥經驗的精銳。
這些曾經踏足漠南與十萬滿蒙鐵騎決戰草原,在三千裏漠南草場上追亡逐北打出大明赫赫威風的精銳;這些曾經在遼東打敗皇太極,生生打破滿清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神話的悍卒;這些曾經南伐安南,旬月內破城滅國,毀其社稷,滅其宗廟的虎狼……
若是這二十萬虎狼都反了,那又該如何?
群臣們壹想到這個結果,就不由得不寒而栗。
朱由檢得知這個消息時,第壹反應是暴怒!
無比的暴怒,壹群丘八,自己對他們還不夠好嗎?
他們竟然要造反,還殺了勛貴!
這些丘八想幹什麽?!
“怎麽回事?!為何會有兵士造反?!”朱由檢怒吼著,他希望這些自己信任的袞袞諸公給出壹個滿意的答案來。
成國公朱純臣楞了楞,隨後低下頭,他當然知道是什麽回事,可他能說嗎?
他說了,那就是得罪整個勛貴階級了。
莫看他現在是勛貴們的領頭羊,但這個領頭羊的地位是被勛貴們推出來的,要不是他姓朱,要不是他祖上是靖難功臣,要不是他是國公。
要不是,大明其他的國公都被朱由校和張好古給滅幹凈了,什麽時候輪得到他來領五軍都督府?
很多事是不能讓皇帝知道的,這不僅僅是朱純臣自己的想法,更是勛貴們,是東林們的想法。
如果皇帝知道天下亂成了什麽樣子,那皇帝又會如何想他們這些人?
崇禎朝眾正盈朝?
那不就成了笑話嗎?
鬧吧,鬧壹會兒安撫壹下也就過去了,大明這麽大,壹點半點的風浪無所謂的。
勛貴也好,東林官員也好,都無視了底層百姓的憤怒,農戶、商人、工人、匠人、手藝者,那些從賤籍奴籍裏好不容易掙脫出來的人……
底層的憤怒,已經匯聚成了壹股又壹股的暗流,看起來大明天下還是波瀾不驚,但誰知道這波瀾不驚的大海表象之下,到底有著多麽洶湧的浪潮?
也許再匯聚壹年,也許再匯聚壹刻,這浪潮就會壹片連壹片,壹浪接壹浪的形成足以席卷壹切的滔天巨浪。
但這又有什麽關系呢?
這天下,說到底還是姓朱啊。
大漢朝,大唐朝,大宋朝,大明朝……
長江後浪推前浪,但皇帝永遠不可能壹個人治理天下。
所以百官們沈默,勛貴們也沈默,沒人願意揭開這個蓋子,沒人願意讓朱由檢知道他的崇禎朝才第二年就已經爛的不成樣子了。
“滿朝文武,為何無壹人開口?”
“難道這兵士造反,還有什麽朕不知道的隱情嗎?”
朱由檢雖然文青,雖然又菜又愛玩,但他真不是傻子,看著群臣的態度,朱由檢就感覺自己似乎猜到了點什麽。
終於,朱純臣嘆了口氣站出來:“回陛下,兵士造反,是因為吃不飽肚子了。”
朱由檢楞了:“朕不是給兵士們發放米糧了麽?為什麽會吃不飽肚子?”
又有文臣主動出來配合:“回陛下,如今米糧太貴了,而寶鈔的價格……兵士們不僅僅是壹個人,還要養家糊口啊。”
朱由檢恍然大悟了:“原來是因為缺少糧食和錢,所以他們就要造反?”
“這些兵將,就因為缺少糧食和錢就要造反?天底下還有這樣的道理嗎?!”
“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是朕的兵將,卻因為這點小事就造反,真該殺!”
“來人,傳旨,讓人去剿滅那些造反的叛亂賊子!”
朱由檢大手壹揮直接下達命令。
他絕對不能因為這些兵將造反就去安撫,不然天下的兵將豈不是都要造反?
孫承宗很想站出來告訴皇帝,不缺少糧食和錢可不是小事,這是關乎士氣軍心的大事,而且三大營的兵將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領到壹粒米了,他們只有那些廢紙壹樣的寶鈔啊!
可是孫承宗看著其他的人的目光,他始終無法踏出那壹步,畢竟他也是舊黨,撕開這個傷疤的代價,可能會讓皇帝對東林失望,這個代價東林舊黨承受不住,而他也承受不住東林舊黨和勛貴們的反擊。
說到底,孫承宗壹個人力量太薄弱,根本無法和這些東林舊黨,和這些勛貴們去拼,他孫承宗也是有家眷的啊。
小太監帶著崇禎的旨意去三大營了,崇禎的旨意傳到三大營的軍官手裏,這些軍官卻很是無奈。
皇帝的旨意,只會讓原本就躁動不安的三大營徹底沸騰。
果不其然,當這些軍官把皇帝的旨意傳達下去,要求自己營中兵士去鎮壓那些殺官的同袍時,營中兵士壹動不動。
壹個脾氣暴躁的當即忍不住喊道:“妳們都聾了?”
“沒聽到聖旨嗎?還不快給我凍動起來!”
然而兵士們還是壹動不動。
這個暴躁的軍官當即壹鞭子抽在壹個兵士身上,剛開口要怒罵,卻赫然啞住了。
他看到了所有的兵士都沈默的看著他,所有兵士眼中那隱藏的怒意。
沒有人開口,校場寂靜的仿佛寒冬,兵士們那沈默的態度,死死註視自己的眼神,讓所有軍官都感覺冷汗直流。
暴躁的軍官壹瞬間也不暴躁了,他訕訕放下鞭子,喊了壹句:“回營,都回營!”
兵士們沈默的散開,等所有兵士都走了,他才猛地癱在地上,剛才那兵士們如同看死人壹樣的眼神,讓他實在是嚇得不輕。
這些可都是戰場上搏殺回來的主啊,這些人要是真的造反,那大明的天可就真的要亂了!
很快有消息傳回皇宮,朱由檢看到消息後臉色難看起來。
而朱純臣和溫體仁等人也是猜到了情況。
大殿之內,再次陷入沈默。
朱由檢很不想對那些丘八妥協,但如今朱由檢又不得不妥協。
無奈之下,朱由檢只得重新下旨:“從朕的內帤裏撥錢,先給兵士們發下銀錢去,安撫住兵士們,莫讓三大營亂起來。”
朱由檢的內帤,那是歷代大明皇帝的私人小金庫,這個小金庫保證了哪怕朝廷沒錢,皇帝手裏也始終有錢可用。
有錢,皇帝就不會急,大明就不會亂,而皇帝也能應對各種緊急情況。
這個內帤歷來得錢最多的,還不是世宗嘉靖,而是中宗天啟。
就是朱由檢的好哥哥朱由校,在天啟盛世,朱由校放手任由張好古施為的那些年裏,朱由校的內帤裏存滿了金銀和各國朝貢的寶貝。
而朱由校駕崩後,這個內帤裏壹小部分留給了張嫣,作為張嫣在皇宮裏的開支,剩下的都在朱由檢手裏,這可是壹大筆金銀財寶。
可哪怕手裏有錢,朱由檢也吝嗇的不想動用。
但如今他似乎不用不行了。
二十萬兵士,哪怕壹人壹兩銀子,都要二十萬,可能壹人壹兩嗎?
但多了朱由檢又不願意掏,於是朱由檢決定就安撫那些鬧事的,壹人五兩銀子,這應該差不多了。
細細算了下,鬧事的才多少人啊,壹人五兩銀子發下去,也用不了幾萬兩。
朱由檢大手壹批從內帤裏撥了幾萬兩去安撫軍士,可這幾萬兩剛出內帤還沒出皇宮呢,數量就少了兩成了。
而經朝中轉調再到兵部手裏時,就剩下壹半了。
兵部的侍郎們也知道這件事很重要,所以難得只要了兩成。
最後到了三大營的時候,這原本的三萬兩銀子,也就剩下九千兩了。
但這不得不說,已經是群臣很克制了。
大家都知道兵士需要金銀安撫,不能讓京營鬧出亂子來,所以大家都辦事很麻利,原本需要十幾日乃至幾十日才能辦成事,不到半日就辦完所有手續了。
而銀子過手大家也沒按照慣例去漂沒,各家只拿了很少壹部分。
但這筆銀子宮裏要分,內閣要分,勛貴要分,各部大臣要分,這些大人物和各部的小人物加起來才分了七成,已經很給崇禎皇帝面子了。
不然按照規矩出宮漂沒壹半,內閣漂沒壹半,勛貴各部再漂沒壹半,那些小人物再插個手,哪怕是壹百萬兩銀子,最後能剩下個壹萬兩都算好的。
這九千兩銀子運到三大營後,軍官們也是連忙拿著這些銀子去安撫兵將,告訴他們皇帝知道他們苦,知道他們不容易,這不是拿銀子來安慰大家夥了嗎?
九千兩銀子,軍官們可是壹分都沒拿啊,全都發下去了。
可是三大營那些兵將人人才分到多少?
壹兩銀子而已。
這壹兩銀子握在手裏,軍士們更加憤怒了。
“從崇禎元年到現在,壹年多了,次次沒有糧食,都給寶鈔,寶鈔愈發不值錢,偏偏發下來的越少,之前寶鈔還能買點糧食,現在寶鈔當廁紙都多余!如今朝廷這壹兩銀子發下來,是要打發要飯的嗎?”
“我等為朝廷搏命沙場,到底為的什麽?為何這壹年多來就領到這壹兩銀子?”
“是啊,我們每月的餉銀加起來有多少?朝廷突然發這壹兩銀子,是要羞辱我們嗎?”
“朝廷該不會打算想先安撫我們,然後對我們下手吧?就像之前對戚家軍下手那樣!”
戚家軍的下場,那可是不能提的滑梯。
可如今將士們毫無顧忌的說出來,就證明將士們已經憤怒到極點了。
壹年多了不發餉,若是朝廷沒錢也就算了,可朝廷有多少錢?
天啟朝給崇禎朝留下了多少金銀多少米糧?
為何朝廷要這麽對待這些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的軍人?
軍官們很無奈,他們連連安撫著這些不解、憤怒、委屈的兵士:“有這點錢就不錯了,也就妳們這幾個營,看看其他人,誰還領得到銀子?不都是寶鈔嗎?”
“有錢先買點米糧,皇上撥下這第壹筆銀子來,後續肯定還有的,放心吧放心吧。”
“大家都不容易,先買點米糧,我們打算湊湊錢給大家買點酒肉,都放寬心,不會有事的。”
這邊好不容易把這幾個營的兵士安撫住,軍官們都狠下心自己掏腰包給泥腿子們買酒肉了,可另壹邊的軍士們知道這個消息時卻更憤怒了。
“都是三大營的人,憑什麽他們有銀子我們沒有銀子?就因為他們鬧事?”
“是啊,為什麽我們壹點銀子都沒有,他們能領到銀子?光給我們寶鈔算什麽回事!”
“這天下還有這樣的道理嗎?陛下為何只安撫他們不安撫我們?難道我們就不是大明的將士了嗎?”
“去找將軍,找陛下問個清楚,憑什麽不給我們發餉銀!”
“就是,為什麽我們沒有米糧銀子只有那些廢紙,這不公平!”
越來越多的將士知道有幾個營得到了銀子後,紛紛不甘的抱怨起來。
大家都是三大營的將士,都很久沒有領到餉銀和米糧了,好不容易聽說朝廷發餉來慰勞大家,結果就發了九千兩銀子,還只給幾個營發了,那其他人算什麽?
軍官們壹方面勉力安撫著將士,心裏則是把崇禎皇帝給罵了個狗血噴頭!
都是皇帝了,都是天下至尊了,還如此斤斤計較!
是皇宮裏差錢還是戶部差錢?
天啟朝每年戶部結余數千萬,皇宮的內帤每年進賬也有好幾百萬。
這些加起來是多少錢?
崇禎就真的差這點錢嗎?
最後安撫將士,就安撫壹點,發錢就發壹兩,這樣小家子氣的事,是壹個皇帝能幹出來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崇禎不明白嗎?
勛貴軍官們不解,他們目前只能是勉強安撫住將士們,免的這股浪潮真的把順天府給淹了。
然而將士們是真的憤怒了,本來待遇就越來越差,食物越來越少,軍械彈藥愈發不足,糧餉更是直接沒了,最後大家還都成了那些勛貴的家兵家奴,任由他們驅使,大家的尊嚴沒有了,挺直的脊梁彎下來了,可得到了什麽?
如今皇帝只拿出這點銀子來安撫軍心,皇帝是真的沒把軍人放在眼裏,皇帝把三大營的將士們當成了什麽啊?
越來越多的將士們聲討著朝廷,宣泄著自己的不滿,眼看著整個三大營都要進入嘩變,根本無法控制局勢的軍官們只得緊急通知皇帝。
朱由檢,妳自己來處理吧,我們管不了了!
“陛下,陛下,不好了,三大營要嘩變了!”
這個消息被連滾帶爬的小太監傳到皇宮後,群臣懵了,朝中的文武百官驚愕的看向小太監,又看向高坐在龍椅上的朱由檢。
三大營要嘩變了!
“為什麽?朕不都撥下銀子去了嗎?那些丘八還想怎樣!”朱由檢忍不住發怒了,他壹個皇帝都對著那些丘八妥協了,他們還不知足嗎?
小太監連忙說道:“那幾個領到軍餉的營倒是沒事,主要是那些沒領到軍餉的兵士,他們不樂意了,他們也要軍餉!”
朱由檢壹聽,臉色不由得扭曲起來:撥下去三萬兩還不夠,這還要他出錢!
朱由檢從小就窮,無論是成了王爺,還是到農莊鍛煉那幾年,亦或者回到順天府後,朱由檢都是窮的壹貧如洗。
他真的是過慣了窮日子,不敢花錢,也舍不得花錢。
如今咬咬牙拿出三萬來還不夠,他還要出錢!
可安撫壹萬人就花了三萬,要是安撫十萬人那豈不是要三十萬?
安撫二十萬人就要六十萬?
六十萬兩銀子啊!
朱由檢是真的不想掏這筆錢。
哪怕如今三大營都要嘩變了,將士們已經忍耐到極限眼看就要爆發了,但朱由檢依舊不想掏錢。
他不知為何就是有種蜜汁自信,他認為大部分將士都是忠君愛國的,是體諒朝廷難處的,是效忠他這個皇帝的。
他認為嘩變也好,造反也好,都是壹小部分,畢竟他的崇禎朝可是眾正盈朝,可是沿襲的祖宗舊制,有這麽多大儒正道,又是祖宗之法,還有這麽多勛貴和士紳幫他治理天下,大明肯定是國泰民安,地方怎麽會生亂呢?
地方亂不起來,僅僅是三大營,亂又能亂到什麽地步呢?
因為崇禎很有自信,他認為他可以處理三大營的問題,甚至朱由檢覺得自己剛才撥出那三萬兩下去就是壹個失策,他就應該壹分不撥才是!
“三大營嘩變,成國公,妳速速去處理,立刻鎮壓嘩變的軍士,明正典刑以正王法!”朱由檢給老朱家自己人下了聖旨,要朱純臣去解決三大營的問題。
如果朱純臣解決不了,到時候再撥錢也不遲,還可以說自己是被朱純臣給蒙騙了,皇帝是沒錯的。
如果朱純臣能解決,那更好,不用多掏錢了,多好的事啊。
崇禎想著自己的小心思,感覺自己治理大明天下真的是綽綽有余,這當皇帝,根本就不難!
朱純臣領了朱由檢的聖旨,也不知是該哭該是該笑,但他無法拒絕朱由檢的聖旨,只得領旨去三大營鎮壓叛亂。
而到了三大營,親眼看到三大營亂成了什麽樣子後,朱純臣懵了,整個三大營幾乎都在嘩變的邊緣上,自己調遣誰來鎮壓三大營?
難不成要用三大營自己來鎮壓三大營?
我打我自己?
這個想法壹出來朱純臣就感覺非常離譜,他的腦子邏輯什麽時候被崇禎給汙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