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風少羽

歷史軍事

天啟二年,九月,京城
月夜下,城門早下鑰
整個京城九門都是緊閉著的,縱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六十七章 安南國主,真·千刀萬剮!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沐家死了
  土司死了。
  接下來輪到的就是安南的權貴了。
  依舊是公審,細數他們的罪孽,雲南的百姓也紛紛站出來言明他們在雲南是如何縱兵為禍,肆意燒殺搶奪,劫掠民財,殘害良家,聽的百姓是群情激憤。
  而喬允升也趁機審判,安南權貴盡數梟首,又是大片的人頭落地。
  而連續三日的審判,喬允升也落實了百姓口中喬青天的美譽。
  畢竟是大明閣老,又是刑部尚書,鐵面無私,壹心為民,喬允升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大明朝的包拯。
  而這三日公審,各國使臣也是徹底見識到了大明的強悍,這麽多權貴,腦袋說掉就掉了,大明,真的太可怕了,不拿權貴當人啊!
  最後壹日,審判的只有壹人,安南國主黎維祺。
  他自認為是大越國的皇帝,但在大明這裏,他就是蠻夷國主而已。
  眼看著就要輪到自己掉腦袋了,黎維祺也顧不得什麽大越國皇帝的威嚴了,他是痛哭流涕跪地求饒,表示自己日後願意做大明皇帝的忠犬,絕不敢再犯大明邊境了,只要大明願意饒他壹命,他願意拿出全部財富來朝貢大明。
  這話說的朱由校都想笑!
  開玩笑,饒妳壹命,妳願意拿出所有財富?
  妳還有什麽財富?
  把妳滅了,妳的錢財,妳的臣民照樣是大明的。
  因此,黎維祺的審判正式開始,隨著壹道道罪證宣布,最終判處黎維祺淩遲。
  真真正正的淩遲,按照最高的三千六百刀來算,千刀萬剮說的就是這個了。
  這淩遲可是壹門手藝,要保證人犯在行刑過程中不會死,還要保證最後壹道落下後人犯立刻斃命,整個大明有這種手藝的都沒幾個。
  黎維祺壹聽自己要被千刀萬剮,當場眼睛壹翻就嚇暈了過去,這可是讓喬允升都忍不住心裏咯噔了壹下,萬壹黎維祺被嚇死了,那誰去挨這三千六百刀?
  還好經過大夫查驗,黎維祺只是嚇暈過去了,喬允升立刻讓人把黎維祺帶下去好好調養壹下,明天就要淩遲了,今天可不能死了。
  而翌日淩遲時,朱由校還非常貼心的邀請各國使臣赴宴,大家壹起看黎維祺這個安南國主怎麽被千刀萬剮。
  看著兩旁坐在座位上戰戰兢兢,坐立不安的使臣,朱由校身旁的王體乾連忙介紹到:“還請各位使者放心,這三千六百刀啊,不是壹天割完的,要分三天,每天壹千二百刀。”
  壹聽要割三天,這些使臣更是嚇得不行,這連續三天看著從活人身上片肉淩遲,這還能吃得下飯,睡得著覺嗎?
  這些使臣害怕,但大明的百姓卻不怕,淩遲啊,多少年難看到這樣的光景。
  於是在大明君臣,各國使臣,各地趕來的百姓圍觀下,黎維祺,這個安南最後壹位國主,安南黎朝的末代皇帝,被連續三天,硬生生割了三千六百刀最終咽氣。
  不得不說,這大師傅手藝就是不壹樣,還真是最後壹刀落下才咽氣。
  而這壹幕也是看的各國使臣臉色慘白,心有余悸,晚上做夢都是自己被淩晨和黎維祺來找自己索命的場景。
  至於朱由校,睡得無比安穩。
  開玩笑,大明如今國運正隆,他堂堂真龍天子,統禦天下的皇帝,還會怕這個?
  全部處決完畢,張好古又讓大明報專門撰寫壹篇文章,目的就是宣揚大明國威,讓百姓知道如今大明的強盛,以及對百姓的重視。
  張瑞圖甚至靈感爆棚,又連夜寫了幾篇戲文,除了描寫王師遠征安南,以及神兵天降焚燒升龍的戲文還,張瑞圖尤其著重描寫了對沐家的審判。
  其中張瑞圖聲情並茂的書寫了大明天子的仁慈,心念沐家勞苦功高,又對雲南百姓的慘狀感到憤怒,而喬允升被其描寫成了大明的包拯,鐵面無情,硬要處死沐家全家,最後心念百姓的大明天子無奈同意,但還是給沐家留下壹點血脈也算全了君臣之情,沐家兩百余年的功勞雲雲。
  這篇戲文寫出來,朱由校尤其的滿意,朱由校滿意了,張瑞圖也立刻拿著戲文就去換錢了。
  眼下張瑞圖的戲文潤筆費越來越高了,大明次輔,禮部尚書親自編寫的《天啟微服私訪記》系列,那可是大明如今最火爆的書。
  而根據這壹系列故事改編的戲文,那也是場場爆滿的大戲。
  如今張瑞圖的新戲出來,多少人搶著要都不壹定能搶得到呢。
  而隨著大明報在大明各地傳開,加上這新的戲文傳播,大明各地的百姓也是了解到了事情經過,壹時間百姓歡呼不已,紛紛為大明的強盛而驕傲。
  而戲文裏天啟皇帝的仁慈和最終的無奈也讓百姓紛紛動容,真是大明的好皇帝啊,不愧是聖天子,對百姓好,還念舊情。
  這殺人能怪皇帝嗎?
  不能!
  都怪沐家!
  如果不是沐家作死禍害百姓引來外敵,皇上怎麽可能迫不得已殺了他們?
  這些壞人,都害的皇上傷心了!
  別說百姓了,就是朱由校見到編排的戲劇,自己都有些懵,戳了戳身旁的張好古:“師父,朕真是如此心軟的壹個人嗎?”
  張好古則是說道:“這戲文編寫的甚好,百姓很喜歡啊。”
  朱由校點了點頭:“看來,朕還是真是個心軟的人,唉,就是心腸太軟了,舍不得殺人啊。”
  朱由校和張好古的話讓周圍的官員聽到了,壹個個面色各異,不敢言語。
  心腸太軟?
  舍不得殺人?
  聽聽,聽聽,人言否?!
  妳要是心腸軟,舍不得殺人,就不會有那麽多人頭落地了!
  但百官不信有什麽用?
  百姓信就行了啊。
  這戲本來就是給老百姓看的,百姓看了叫好,感覺皇上就是自己心裏那個仁慈的皇上模樣就夠了。
  戲文結束,朱由校心滿意足了,百官散去,西苑恢復了平日的安靜。
  朱由校伸了個懶腰:“今日這戲文,看的不錯。”
  魏公公連忙湊上前:“皇爺開心就好,皇爺可是累了,奴婢讓下人準備熱水給皇爺解解乏?”
  朱由校說道:“叫上師父壹道吧,湯池準備好,魏伴伴妳也來。”
  魏公公眉開眼笑:“誒。”
  很快張好古趕了回來,朱由校笑著說道:“這夏季啊,有時候風雨壹過就是濕冷,讓人不舒服。”
  “朕尋思泡個湯沐。”
  張好古笑了:“那正好,臣這裏有個東西,正好給皇上看看。”
  泡著湯沐溫泉,朱由校舒服的依靠著石壁:“如今,天下總算又是太平了。”
  感受著溫泉池水緩緩蕩漾,張好古也是感慨:“是啊,風平浪靜不容易啊。”
  閉著眼睛泡著澡,朱由校緩緩說道:“師父之前呈上來的折子,朕看了。”
  “效仿成祖,將安南化為大明的郡縣,是個好法子。”
  “這南北交祉壹設立,這安南想再融到壹塊,就不容易了。”
  “當年宣宗因為永樂年間五征漠北,國力大不如前,不得不收縮力量,舍棄交祉。如今這交祉總算是回到朝廷手中了。”
  張好古也是閉眼享受著溫泉:“交祉壹地,關乎朝廷對西洋的掌控。掌握交祉,朝廷就能扼控西洋諸國,南掌,東域,大城等藩國不提,那海上諸國,亦在我大明掌控之中。”
  “臣翻閱案牘,也是查到了昔日成祖時期七下西洋的壹些痕跡,艦隊下西洋,遊歷諸國,少不了交祉之地作為補給。”
  “日後朝廷有了可遠航的水師,以交祉作為踏板,水師自福建啟程,可巡視南洋,把控這片土地,這南洋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稻種可壹年三熟,是難得的寶地啊。”
  朱由校睜開眼睛:“壹年三熟,朕聽聞過南洋的稻種優良,宋代便曾引進占城的稻種,但這南洋的稻種到了中原,卻不能壹年三熟,看來還是氣候的緣故。”
  張好古說道:“南洋與大明還有所不同,南洋氣候濕潤溫暖,因地制宜,稻種故可壹年三熟。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莫過如此。”
  “想要培育事宜本土的稻種,非經年累月不可得。”
  “且口感未必有原先稻種好。”
  魏公公問道:“這麽說來,張師傅認為這稻種不用大費工夫了?”
  張好古笑道:“如今不少人都覺得,朝廷有了肥料,原先的稻種又不是不可,能用便行,何必大費周章培育新的稻種。”
  “但這天下的人口,可是在不斷增多啊。”
  “如今大明有戶三千萬余,這麽多張嘴,總是要吃飽肚子的啊。”
  “眼下這稻種是夠了,可遇到災年呢?朝廷總要有所準備才是。”
  朱由校點了點頭:“是啊,大明的百姓越來越多,朝廷需要更多的糧食啊。”
  張好古笑道:“等日後遼東平定了,遼東可作為壹處糧倉,還有交祉,交祉也可成為朝廷的產糧地。”
  “這糧食眼下總是夠百姓吃的,但稻種的培育也不能落下,糧食的事,是天大的事,百姓家裏有糧,這天下就亂不起來,就算有心人想要生亂,百姓也容不得他們造反。”
  朱由校說道:“朕這些時日看師父妳送來的那副輿圖,這天下何其大,東南西北,到處都是土地。朕要曉諭後世兒孫,決不可放棄格物,放棄行伍,大明的皇帝必須時刻著眼世界,準備用大明的劍去給大明的犁開辟更多土地。”
  “天下這麽大,朕窮其壹生恐怕都無法征服壹二,但想到還有這麽多疆土等著朕的兒孫後代去拿,朕就開心的不行。”
  張好古笑道:“皇上,還記得方才臣說有東西要請皇上看看麽?”
  朱由校來了精神:“師父又得到了什麽新奇玩意?”
  張好古對魏公公說了幾句,魏公公立刻派人取來,朱由校看著眼前幾個蒙著布的東西,打量了壹番說道:“這是,船?”
  張好古笑著揭開蒙布:“正是,皇上,這是紅夷人的戰船啊。”
  朱由校拿起壹個模型細細打量,然後放在水中看著模型在水面上浮動,隨後波動水面模擬風浪,看著戰船模型隨著水波忽上忽下,神情也是嚴肅起來:“紅夷人的船,不壹般啊。”
  張好古說道:“皇上,自成祖後,大明再也沒有組織艦隊下西洋,遷界禁海後,艦隊荒廢,又經歷圖紙被焚,大明想要新建壹支船隊威服四夷,就需要另辟蹊徑了。”
  說著,張好古拿起那個最大的模型放在溫泉水面上:“皇上您看。”
  “這是西洋人的大型戰船,有三層炮位,可容納四五十門紅夷大炮,每門都是千斤以上的重炮,其船事宜遠航,能抗海上的大風大浪,這壹側開火,便是二十余門火炮轟鳴,偏偏他們的戰船能扛住這樣的沖勁。”
  “在這壹方面,我們的福船不如他們。”
  朱由校沈吟起來:“所以,師父才要仿造他們的戰船。”
  張好古說道:“仿造他們的戰船,不僅僅是給大明提供壹批可用的遠航艦船,也是給大明的鐵甲艦制造增添經驗,全面鋼鐵鑄就的大艦造不了,那外附鐵甲內用蒸汽機的船,大明還造不了嗎?”
  “眼下大明在某些方面,舉世無雙,可在另壹些方面,差的就有些多了。”
  朱由校知道張好古說的是哪方面,他也有著開拓四海的野心,大明需要開拓四海,就需要壹支強悍的艦隊,壹支像成祖年間,能威服四方蠻夷的大艦隊。
  “福建的造船工匠們,能否仿造西洋人的戰船?”朱由校問道。
  歷來,中原造船技術最好的就不是京畿和江南,而是福建。
  福建的造船技術是中原最好的,例如大明的寶船,福船,皆是由福建的精工巧匠制作而成。
  雖說如今朝廷在江南,在遼南設置了造船廠,但造船工藝,還是要看福建。
  聽到朱由校的問題,張好古說道:“福建的造船工匠們,如今工藝傳承還沒有太多缺失,仿造紅夷人的戰船,問題不大。”
  朱由校點了點頭:“那就先仿造紅夷人的船吧,調福建的造船工匠入江南,在江南的造船廠仿造紅夷人的戰船。”
  說完戰船的問題,朱由校又說道:“還有,關於交祉的事,如今交祉壹分為二,這總督壹職,內閣有何打算?”
  張好古笑道:“臣以為,交祉可仿草原,以武將為總督先震懾。”
  “這交祉之地,臣打算讓南京神機營指揮黃得功來擔任這個北交祉總督,同時打算找個交祉人來擔任南交祉總督。”
  朱由校立刻就明白了張好古的意思,讓黃得功擔任實際總督,同時再讓壹個交祉人來擔任名義上的總督,黃得功在交祉,就能震懾交祉那些蠢蠢欲動的心思,而提拔壹個交祉人來當總督,也能讓交祉人看到上升的渠道不至於起亂子。
  歸根到底,還是連打帶消,拉攏壹派打擊壹派的手段。
  但不管這種手段多麽老套,他好用就成啊。
  “黃得功,帶領神兵營焚升龍,生擒安南王室權貴,的確是個好人選,他在交祉,交祉那些人不敢亂來。”
  朱由校說著,吩咐道:“升黃得功為太子少傅,升授龍虎將軍,勛上護軍,任北交祉總督。”
  定下黃得功的升遷後,朱由校也沒閑著,他看起其他人的功績,韓耀威,趙玉琪,秦良玉,郎平宇等挨個加官進爵,該升的就升,總之高官厚祿,朝廷決不虧待有功之臣。
  定完了對眾人的嘉獎之後,朱由校泡澡也泡得盡興了,從溫泉池裏出來說道:“這各國朝貢的使團,近日就要抵京了,內閣要準備好接待。”
  張好古笑道:“皇上放心,禮部已經準備好了,全套禮節不會出錯。”
  “如何彰顯我大明國威,內閣有什麽想法沒有?”朱由校又問道。
  這各國使臣來朝,上國肯定是要彰顯壹下大國氣象,天朝威儀的,這麽好的裝逼時刻,朱由校可不能錯過,畢竟這總在臣子面前誇耀自己的武功,哪有在這些外臣面前誇耀來的舒服?
  張好古思索片刻說道:“皇上,不妨舉行壹次大閱,如何?”
  “大閱?”
  朱由校眼前壹亮:“大閱倒是個好主意。”
  “這各國來朝,朝廷舉行壹次大閱演武,是能威懾諸國。”
  張好古繼續說道:“那不妨抽調三大營,另從草原調壹部兵馬來,直接在京師外舉行壹次軍演,演練大軍作戰,攻城拔寨。”
  朱由校點了點頭:“嗯,就這麽辦。”
  “內閣下達旨意,選拔兵馬,進行操演,朕要讓那些使團看看,大明的天威。”
  定下計策,張好古回到內閣後立刻下達命令,轉兵部下達草原,南北三大營,抽調新軍馬步萬余人舉行操演。
  這可是壹次大活動,可以說是天啟朝第壹次舉行這麽大規模的實兵操演,動用的都是野戰新軍,真刀真槍。
  而隨著調動的兵馬越多,準備的火器越多,這場操演的性質也從壹開始的誇耀武功變成震懾四夷,主要是震懾遼東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