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二章 誅滅多鐸,盡覆遼陽韃虜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 by 風少羽
2023-12-10 19:02
轟!
轟!
轟!
夜晚的鞍山城依舊不得安生,明軍似乎是故意為了炫耀自家炮火壹般,哪怕是晚上都時不時有炮火轟擊,顯然是不打算讓鞍山城的阿巴泰好好休息了。
而這樣的疲敵戰術在攻城戰中屢見不鮮,掌握優勢軍力的攻城方可以日夜不斷的連續攻城襲擾讓守城方苦不堪言。
其實阿巴泰不是沒想過反擊,可哪怕夜晚的大明軍營也是燈火通明,而且白日時阿巴泰清晰的瞅見了在明軍中至少有五千人以上的馬隊隨時待命,顯然就是等著自己出城送死,因此阿巴泰也只能忍下來了。
但壹日就打的鞍山城搖搖欲墜,自己正藍旗兩萬甲兵已經死傷了三千多人,阿巴泰覺得這鞍山城實在是不好守。
深夜,阿巴泰坐在府邸裏愁眉苦臉,他已經準備措辭向多鐸和滿達海求援了,不然這鞍山城還能堅持幾天啊?
阿巴泰正憂慮著,壹個親兵進來打了個千:“主子,李大人,王大人,韓大人來了。”
對這些漢人大臣,阿巴泰壹項輕蔑,壹群在明國混不下去的文人秀才,來到大清國卻被皇太極當成了寶,這叫什麽事?!
明人都瞧不起這些人,自己還得供著,不嫌丟人嗎?
但不得不提,這些漢人還是有些本事的,打仗可能不在行,但治理百姓,清算錢糧,施行政策做得還不錯,可以讓滿洲人節省很多精力。
因此阿巴泰對這幾個漢人還算滿意。
雖然不知道深夜這幾個漢人來幹什麽,但阿巴泰還是打算見壹見。
很快,這三個漢人進來,也有模有樣的打千:“下官見過王爺。”
阿巴泰點點頭,雖然白天被明軍打的很狼狽,但在這幾個漢人面前,阿巴泰依舊倨傲:“妳們深夜來訪,是有什麽事啊?”
這三人連忙說道:“王爺,臣等聽聞王爺白日奮勇殺敵打退了明軍,但王爺兵力不足無法出城反擊,特將各家家仆送上,為王爺守城出壹份力。”
阿巴泰眼前壹亮,這三人是來給自己送兵的?
至於什麽奮勇殺敵打退了明軍,阿巴泰沒在意,這些場面話說說就過去了,但這些人願意給自己送人手,那就是壹件好事啊,說明皇上他這些年沒白對這些漢人好啊。
見阿巴泰面露喜色,這三人又說道:“我等已經聯絡了城內眾人,願意為王爺提供五百人,還能為王爺再出三萬兩銀子犒軍。”
阿巴泰更加滿意了,五百人,三萬兩銀子,這些漢人還是很為大清國著想的嘛。
“好,好!都是我大清的好官!妳們幾個,本王記下了,日後打退了明軍,本王親自給妳們請功!”
“多謝王爺!”
看著這三人離開後,阿巴泰也是心裏有了決斷,有了這五百人,自己就能多堅持壹會兒,但如今這些漢人都表現的這麽忠誠,自己也不能輕易棄了這鞍山城。
更何況如今鞍山城被明軍十萬大軍包圍著,還是要想辦法向多鐸和滿達海求援才是啊。
而離開王府後,這三人也是低聲說道:“人已經送上去了,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和城外的王師聯系了。”
沒錯,他們已經把自己當成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忠臣了,這些年他們是在滿清撈銀子納土地不錯,可他們都是大明的忠臣啊。
很快,阿巴泰下令放出去了幾隊人手分別向多鐸和滿達海求援,而鞍山城外的遊騎也是接到命令,故意和這些人廝殺壹番後放走了那麽幾個。
但這壹晚上鞍山城出來的,並不只有阿巴泰的人手。
袁崇煥的大營裏也很快有了幾個剃光了腦門只剩下頭頂壹小撮金錢鼠尾的人。
“妳們的意思是,妳們的主子都是忠臣?”袁崇煥打量著這幾個金錢鼠尾。
“大人,我們主子是忍辱負重潛伏在滿清,就是為了等王師壹到好為王師效力啊。”來人是情真意切,就差把他們主子當成什麽英雄人物了。
是啊,王師到了立馬就是忍辱負重的大明忠臣,王師不到那就是大清國的好臣子了。
袁崇煥也沒在意,看著這幾人呈上來的書信,思索著說道:“說起來,本將不太需要妳們,畢竟我王師的炮火壹旦全力施展,鞍山城不出半個時辰就會被打成廢墟。”
“但是妳們主子既然想投過來,本將還是願意給妳們主子壹個機會。”
“回去告訴妳們主子,本將這幾日不會全力攻城,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想方設法接手城門,順便攛掇阿巴泰求援,既然要投過來,總要有壹份投名狀對吧?”
這幾人互視壹眼,點點頭很快退下去了。
第二日清晨,明軍照例攻城,依舊是兇猛的火炮,但攻城的激烈度卻是完全不同了,在阿巴泰負責的這壹面上,明軍攻城激烈無比,但那幾個漢人大臣負責的地方,攻城就是槍聲大作,但實際上小打小鬧。
這樣又是壹日過去後,滿城守軍筋疲力盡後,這三人打扮壹番踉踉蹌蹌來找阿巴泰,阿巴泰看著這幾個漢人大臣都被炮火炸的衣衫襤褸,臉上灰黑壹片,也是忍不住嘆氣,這鞍山城還能支撐幾時啊?
而這三人也是說道:“王爺,不能這樣下去了,鞍山城固然可守,但如今明軍主攻我鞍山城,總要向其他兩位王爺求些援兵才是啊,裏外配合尚有可能擊潰明軍,不然單憑我們壹座城死守,那兩位王爺是要耗死正藍旗,坐視鞍山城失守嗎?”
阿巴泰今日又折損了壹千多人,這還是袁崇煥故意降低了攻城激烈度給阿巴泰留的喘息時間,但阿巴泰已經支撐不住了。
兩日就折損了近五千人,正藍旗加起來才兩萬甲兵啊,而這已經是這幾年掏空了正藍旗的底才湊出來的兵馬。
沒了這些青壯,正藍旗就沒了,自己這個旗主王爺還剩下什麽?
逃命都沒人護衛啊。
念頭壹起,阿巴泰也不遲疑了,當下又是寫了幾封血書讓人夜晚送出去給多鐸和滿達海。
而在遼陽的多鐸,自然是收到了阿巴泰的求援信,看著壹路拼死沖出來沒了半條命的信使,再看看信中阿巴泰所言明軍十幾萬大軍攻城,炮火兇狠,鞍山城岌岌可危,多鐸也是猶豫起來。
他手裏是握著四萬人不假,但這四萬人可是遼陽這片地區內大清國唯壹的機動力量,他若是去救援阿巴泰,能救出來還好說,救不出來自己再陷進去又該怎麽辦?
但如果不救,坐視阿巴泰的正藍旗打光了,甚至讓阿巴泰這個正藍旗旗主死在鞍山城,對當前的大清國來說也是壹個巨大的打擊。
遲疑之時,多鐸決定去找那幾個漢人謀士,讓他們出出主意。
隨著皇太極厚待漢人士子,當作心腹謀臣,這些滿清的貝勒王爺也有模有樣各自找了幾個漢人來當謀士。
還別說,這些漢人還真聰明,幫著自家主子打擊政敵,搜刮錢財,圈土地,占牛羊馬匹,搶奴隸,那是壹個好手。
不然如今八旗是怎麽湊出十八萬人來的,還不是這些人想盡了辦法搜刮又是各種強拉壯丁麽。
因此這些旗主王爺對這些謀士還是很信任的,畢竟都是休戚與共了,自己壹旦完了,幾個謀士又有什麽好下場呢?
聽到多鐸召見,這幾個謀士匆匆趕來,很快就達成了壹致意見:必須要救,不能坐視阿巴泰死在鞍山城。
“王爺,您是大清國的壹柱,受皇上信賴,帶著四萬大軍坐鎮遼陽,皇上要的就是您統籌遼陽之地啊。”
“如今英親王困守鞍山,鞍山能不能守住不提,但那兩萬正藍旗的兵可不能說死就死啊,沒了兩萬正藍旗相助,單憑王爺壹家,又能守遼陽多久?”
“更何況王爺和英親王是唇亡齒寒,若是坐視不理,恐怕讓其他王爺生疑,到時候王爺若想得到其他王爺支援,怕是不那麽容易了。”
“而且王爺,您此行完全可以和英親王裏應外合,狠狠打擊壹下明軍的囂張氣焰,漲漲我大清的威風,就算無法守住鞍山城,也能將英親王和正藍旗接應出來相助王爺守城啊。”
“而且本溪的鄭親王如今說不定也接到了英親王的求援信,到時候大軍裏應外合,明軍必敗無疑啊。”
這幾個謀士妳壹言我壹語,讓多鐸也是下了救援阿巴泰的心,的確,不管怎麽說,阿巴泰都是大清國的英親王,手下有大清國的正藍旗兩萬甲兵,鞍山城可以丟,但正藍旗不能沒了。
下定了決心後,多鐸壹方面下令調集兵馬,準備去救壹救阿巴泰,另壹方面也是和本溪的鄭親王滿達海交流,看看兩家要不要出力去救壹救鞍山的阿巴泰。
實際上多鐸也是下了決定,如果滿達海不出兵,自己也要去鞍山城外走壹遭的,就算救不出來,起碼也是盡了心意了。
很快,多鐸和滿達海取得了聯系,雙方都收到了阿巴泰的求援信,壹開始還是壹天壹封,後面是壹天兩封,甚至血書都出來了,足以見鞍山城局勢之危及,阿巴泰已經走投無路。
而多鐸和滿達海也是決定去救阿巴泰了,雙方約定,多鐸出兵兩萬,滿達海出兵壹萬,兩家合力把阿巴泰給救出來。
帶著壹萬鑲藍旗壹萬蒙古兵的多鐸很快就出兵了,而臨走時那幾個謀士還不斷勸著,讓多鐸小心,壹旦事不可為抓緊回來,起碼和本溪的鄭親王滿達海還能遙相呼應,遼陽之戰還能打下去。
這幾個謀士如此為自己著想,也是讓多鐸欣慰無比,果然都是大清國的好臣子啊,不忘自己幾次三番去他們家裏享受他們的妻妾侍奉,替他們播種結果。
當然,多鐸走時沒註意到他那幾個親信謀士私下裏的眼神交流。
很快,這則消息被飛鴿傳遞到了明軍營中。
張好古接到消息忍不住笑了:“他們還是沒忍住,聚將。”
隨著隆隆鼓聲,曹文昭,袁崇煥,孫元化等人到齊,張好古將密信遞過去:“遼陽錦衣衛傳來密信,多鐸出兵了。”
眾人壹聽忍不住面露喜色,這幾日辛苦克制著,既要保證攻城強度讓阿巴泰感覺自己隨時可能完蛋,又要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了鞍山城,可實在是憋屈的很啊。
如今終於等到了多鐸出兵,那就是時候收網了。
看著地圖,張好古眼睛在壹個個區域上掃過,最終點向了壹個點:“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和遼陽城中其他人的情報,此次遼陽的多鐸和本溪的滿達海合計出兵三萬,兩家會在這裏會師,而這裏,也就是本帥給多鐸和滿達海選擇的葬身之地。”
眾人看向張好古指向的那個地方,千山。
張好古繼續說道:“此戰,李昭、韓武、張毅帶著蒙古三鎮新軍拿下遼陽城,遼陽城內此時守軍還有兩萬,但那些內應會想辦法再騙出去壹萬人,到時候遼陽城內只剩下壹萬守軍,加上內應配合,蒙古三鎮新軍足以拿下遼陽城。”
“孫元化、燕飛帶著遼南兩鎮帶著去本溪,通過本溪城的內應,拿下本溪,徹底斷了多鐸和滿達海的後路。”
“元素,鞍山城交給妳了。”
“至於千山,文昭辛苦妳走壹遭。”
張好古三言兩語就定下了全盤謀劃,而眾將也很快依計行事。
當日夜晚,大營之中就開始陸續有兵馬出動,蒙古三鎮新軍就在遼中,三將可直接進軍遼陽,而孫元化和燕飛帶著遼南兩鎮兵馬深夜出動,對毫無防備的本溪下手也沒什麽問題。
如今就剩下對千山的謀劃。
對鞍山的作戰已經到了最後,大營內的兵馬已經只剩下四萬遼東兵和壹鎮遼南新軍壹鎮張好古帶來的直隸新軍,余下的三鎮直隸新軍和兩萬原關寧鐵騎都讓曹文昭帶去,目的就是不給多鐸和滿達海任何機會。
明軍在行動,鞍山城、本溪城和遼陽城內的錦衣衛和貳臣們也在行動。
貳臣們知道大清國這艘破船隨時可能要沈後,立刻就和錦衣衛勾搭上,雙方是妳情我願,很快就達成了協議。
而此時多鐸和滿達海還不知道自己後院要起火了呢,兩人帶著兵馬急匆匆趕赴戰場,生怕晚了鞍山城就沒了。
多鐸和滿達海緊趕慢趕帶著各自的兵馬趕到千山附近時,兵馬也是累的不行,需要休息了。
就算人不累,馬也要休息啊,不然到時候無論打起來還是逃命,馬沒了體力那人不就坐蠟了?
不得不提千山環境好,千山雖然不大,但有山有水,足可讓數萬兵馬臨時休息了。
多鐸和滿達海見了面,雙方寒暄壹番後讓兵馬抓緊休息,同時親衛抓緊去河邊打水回來供二人飲用。
可還沒等多鐸和滿達海喘口氣呢,就聽到有人呼喊:“豫親王,鄭親王,許久不見啊。”
“什麽人?!”
多鐸和滿達海放下水壺警惕的左右看去,發現周圍都是正在休息的兵將,意識到不對勁的二人猛地擡頭望向山上,只見山頂壹桿蒙古總督曹的大旗不知何時立了起來。
曹文昭正披甲持劍立在山頂,笑瞇瞇的看著他們呢!
曹文昭!
是曹文昭!
是那個在草原上以三萬兵馬力克十萬滿蒙聯軍,最後追著滿洲八旗打的曹文昭!
“是曹文昭!”
“不好了,我們中計了!”
多鐸和滿達海驚恐無比,連忙吩咐兵將上馬準備搏殺。
而曹文昭則是笑道:“妳們的壹舉壹動,都在張相的計劃之中,別忙了,等死吧。”
張相,能讓曹文昭口稱張相的,也就只有張好古了。
原來這壹切都是張好古策劃的?
那是什麽時候開始他們中計的?
自己身邊那些謀士難道有問題?
多鐸和滿達海滿腦子問題,忽然二人面面相覷:如果身邊人都出了問題,那遼陽和本溪現在又是什麽個情況?
而如果這壹切都是個陰謀,那鞍山城和阿巴泰還在嗎?
曹文昭笑著手壹揮,在滿清兵將慌亂之中,只聽各方炮聲隆隆,數不清的炮彈傾瀉而下,同時還伴隨著百虎齊奔箭和飛火神鴉的密集火箭,狂轟濫炸之下這三萬滿洲兵將死傷慘重,同時三鎮直隸新軍開始合圍,逐步壓縮多鐸和滿達海的生存空間。
好不容易多鐸和滿達海整合了殘兵強行渡河打算逃走,結果迎面撞上了兩萬嚴陣以待的關寧鐵騎。
“之前沒機會,老是看著別人耀武揚威,現在總算輪到我們了!讓他們看看咱們關寧鐵騎的厲害,兄弟們,殺韃子啊!”
曹文昭看著那兩萬關寧鐵騎發起沖鋒,摧枯拉朽的將多鐸和滿達海的軍陣徹底摧殘,也是忍不住對壹旁的副將說道:“這關寧騎兵的確厲害,不虧關寧鐵騎之稱。”
是日,多鐸和滿達海所帶的鑲藍旗、鑲紅旗兵馬盡數覆沒在千山,多鐸和滿達海與壹眾鑲藍旗、鑲紅旗貝勒、額真死戰最後被生擒。
而鞍山城方向,阿巴泰見明軍陣營中出現混亂,以為多鐸和滿達海援軍趕到,在眾人鼓動下帶著正藍旗的兵馬出城準備和援軍匯合,結果剛出城就發現身後城門緊閉,城頭上升起了明軍的日月旗。
最後阿巴泰和正藍旗的萬余殘兵被盡數俘虜,此戰結束,滿清壹日三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