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南洋再起

聽風煮雨夜

歷史軍事

大明永歷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西歷1660年。
南洋,馬尼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二十五章 質子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39

  而李棩登基之時的情況卻是,滿清都已經入關了,中原大地亂成了壹鍋粥。
  再加上那時候朝鮮已經投入了滿清的懷抱,不再是大明的貼心小棉襖。
  大明這邊自然不可能承認他的王位。
  也就是說,現在的李棩在大明那邊,好聽點是自立為王,說難聽點,那就是清虜的偽王。
  如今,大明能下旨承認他的王位,李棩怎麽可能不感到激動?
  大明對朝鮮上下的影響力是不必說的!
  朝鮮王位需要大明的承認,早就形成了慣例。
  如果大明滅亡了也就罷了,朝鮮不可能去陰曹地府找大明皇帝承認其王位的合法性。
  可如今大明光復,李棩的王位若是不能得到大明的認同,在朝鮮民間看來,其就是得位不正,其就是名不正言不順……
  如今他的王位終於能得到大明的承認了,讓李棩如何能不感到激動呢?
  壹道道目光交錯匯聚,廖周的眼神壓迫感十足的掃視四周,開口說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朝鮮國王李棩忠謹仁佑,勤而守禮,心懷家邦……”
  結果不出李棩所料,這壹封聖旨,確實是承認其王位的合法性的。
  在宣讀完聖旨之後,廖周開口道。
  “請朝鮮王接旨吧!”
  李棩快步上前來,不顧自己國王的顏面,親自從廖周手上接過了聖旨,恭恭敬敬的雙手捧著。
  廖周又開口說道。
  “朝鮮王殿下,在下官離京時,陛下吩咐過下官,朝鮮王世子李焞忠厚仁善,天資聰穎,可入大明國子監學習。”
  “學成之後,回朝鮮繼承朝鮮王位,也能更好的治理朝鮮。”
  “王上您說如何?”
  廖周的意思很明確,現在大明需要壹個質子。
  朝鮮王世子就是目前來看最好的選擇。
  至於說王世子抵達大明之後會怎麽樣……
  不是都說了嘛,朝鮮王世子需要學成之後,才能回朝鮮繼承王位。
  至於說學到什麽程度才算學成,當然是大明說了算了!
  李棩聽聞此言,也是開口說道。
  “天使所言有理,讓世子去大明學習,確實是應該的!”
  說罷這壹句,李棩又補充了壹句。
  “本王有壹女,生的花容月貌,姿容秀麗,願意進獻給陛下,讓她在陛下身邊伺候!”
  “還請天使轉達!”
  廖周頷首道。
  “王上放心,下官會轉達的。”
  “我大明和朝鮮素來親厚,且也有聯姻的習慣,想來此時應該不成問題。”
  杠精別杠,大明是不和親,但不是不聯姻。
  大明的聯姻和漢唐的和親是不壹樣的。
  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漢唐和親是把公主往外送,而是大明聯姻是的大明的皇帝皇子娶別國的公主。
  大明的公主是不外嫁的!
  就比如當年的明太祖,明成祖兩位雄主,他們的後宮中都是有不少朝鮮,安南,蒙古妃子的。
  哪怕是如今的朱宏煜,他的後宮中的女人也有很多是他為了聯姻而收下的。
  在廖周看來,此事陛下大概率不會拒絕,應該問題不大!
  廖周結束了自己在朝鮮的使命,也就沒有再繼續停留,而是坐船準備返回大明本土。
  去向朱宏煜復命!
  看著眼前碧波萬頃的大海,廖周深吸壹口氣,胸中滿是積壓已久的豪情。
  看著這廣闊的大海,他仿佛就看到了大明光明的未來。
  他堅信,在陛下的帶領下,大明光復必將成為現實!
  ……
  南京城,錢府書房!
  現在南京紫禁城仍然還在修繕,朱宏煜依舊住在錢謙益府上。
  錢謙益的書房,也順理成章的變成了他的辦公室。
  周天旭站在朱宏煜面前,將壹疊厚厚的情報交到了朱宏煜手裏。
  朱宏煜隨手翻閱著情報,臉上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
  然後開口下令道。
  “召集內閣和五軍都督府諸位要員,到奉天殿議事!”
  吩咐完這件事之後,朱宏煜便下令更衣,然後騎馬向南京紫禁城而去。
  如果沒有必要,朱宏煜向來是不喜歡坐攆的,他還是更喜歡騎馬奔馳,那種風馳電掣的感覺。
  等他抵達奉天殿之後,沒讓他等多長時間,大明的文武大員便都到齊了。
  朱宏煜目光掃視壹周,在所有人行禮之後,他開口吩咐道。
  “賜座!”
  話音落下,小太監為這些大明的文武重臣們,搬來了凳子。
  等這些人都坐下之後,朱宏煜這才開口說道。
  “日前,錦衣衛為朕送上了好些個關乎天下局勢的情報,朕暫且拿不定主意,需要諸位卿家來共同商議。”
  說罷,朱宏煜便命人將錦衣衛送來的情報的拓本給了下面的人壹人壹份。
  奉天殿裏響起了嘩啦啦的翻頁聲,這次錦衣衛送上來的情報,主要是五個方面的。
  第壹方面是清廷的動向,清廷收縮防線的動作十分的明顯。
  在清廷兵力撤出湖北河南之後,在湖北河南兩地留下了大片的戰略真空。
  吳三桂正在派兵搶占湖北河南兩省的地盤。
  但是,湖北和河南兩省,卻是有不少的地方州府自發的掛起了大明的旗幟,並向朱宏煜送來了效忠書。
  在這次的事件中,雖然肯定有不少的湖北河南人是心向大明的,他們自發的作出了要投效大明的決定。
  並付諸了實際行動!
  但清廷在這件事中做手腳後留下的痕跡,也同樣十分明顯!
  徐斌站出來說道。
  “陛下,微臣覺得我大明該趁此時機,出兵搶占湖北和河南這等膏腴之地。”
  雖然說大明近幾年之內不準備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事,但放在眼前的肥肉,誰又能忍得住不吃呢?
  這可是足足兩個省的戰略空白啊!
  還是兩個可以稱得上壹句膏腴之地的省份!
  如果能吃下這兩個省,再稍加消化,大明的實力絕對可以得到壹個極大程度上的躍升。
  張煌言站出來表明了不同意見。
  “啟奏陛下,臣不贊同我大明此時向河南和湖北兩省發起進攻。”
  “現在擺明了吳三桂也要搶占湖北和河南兩省,若我大明此時對湖北和河南動手,便極有可能同吳三桂之間爆發沖突。”
  “到時候,可就便宜了滿清了!”
  張煌言看出來了,這湖北和河南兩省,就是清廷拋出來的誘餌。
上壹頁

熱門書評

  • 暫無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