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南洋再起

聽風煮雨夜

歷史軍事

大明永歷十四年,清順治十七年,西歷1660年。
南洋,馬尼拉!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八百五十章 銀行業準入執照

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聽風煮雨夜

2023-5-13 21:41

  對面的謝先生聞言,也是執棋落下了壹子,然後點頭說道。
  “這不是大明日報上報出來的消息嗎?應當不會有錯。”
  “江員外是準備要入場嗎?”
  江萬和聞言,捋了捋自己的胡須開口說道。
  “哈哈,不只是我想入場,而是我兩淮的鹽商都想入場。”
  “那壹張銀行業準入執照,就得向朝廷交保底壹千萬塊銀元的保證金,某雖然有錢,可也拿不出那麽多錢來。”
  “這次啊,是整個鹽商行會都動了心思的!”
  那壹千萬塊銀元的入場保證金,就是朝廷給金融行業的限制。
  金融行業的利潤實在太大,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證金壓著,就怕那些狗大戶們開辦銀行之後卷錢跑路。
  是故,大明這次雖然放出了三張銀行業的準入執照,但卻也是給出了很大的門檻。
  最起碼,光是壹千萬的保證金,就不是誰都能交得起的。
  謝清遠放下了手中的棋子,沈吟壹陣之後開口說道。
  “此事怕是不好做啊!”
  “這次朝廷放出來的準入制造壹共就只有三張,可動了心思的人卻不在少數。”
  “南洋的那批皇商,廣東的粵商,江南的商會,我們兩淮的鹽商,山西的那幫之老摳……”
  “狼多肉少,怕是不好分啊!”
  江萬和聞言,笑呵呵的說道。
  “所以,在下這不是請謝先生來幫著出出主意嗎?”
  謝清遠微微頷首,然後又分析了起來。
  “這次朝廷雖然壹共放出來了三張準入執照,但可供爭搶的其實壹共也就兩張。”
  “南洋的那批人從龍最早,又大多和朝中勛貴有著不淺的關系,他們是肯定會拿走壹張的。”
  對此,江萬和表示贊同。
  皇帝向來都是壹個念舊的人,所以,南洋那批人不少都混了個皇商的名頭。
  自己等人爭不過他們!
  謝清遠稍稍沈吟,然後接著說道。
  “朝廷之所以放出三張準入制造來,目的是什麽,這點我們首先要搞清楚。”
  江萬和沈吟壹陣,開口說道。
  “大概是為了解決民間資金流動手續繁瑣的問題,並更進壹步的推動大明的經濟發展,工商業進步。”
  江萬和能做到如今的位置,讓他江家能夠擁有如今的地位,自然不是個笨人。
  很輕易的便想到了朝廷此舉的目的!
  謝清遠接過話頭,繼續說道。
  “所以,這剩下的兩張準入執照,大概率是南方壹張,北方壹張。”
  “江員外若想要吃下這壹張準入執照,光兩淮鹽商是做不到的,要聯合更多的人才行,而聯合更多人的前提,便是必須要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是準備立足在南方,還是北方!”
  “如果是南方的話,江員外就要準備和江南,兩廣那邊的商人提前通氣,大家壹起做。”
  “如果是北方的話,那就需要和晉商,陜商他們打好關系!”
  “在下能給江員外的建議,便只有這些了。”
  江萬和聞言,整個人的思路便變得清晰了起來。
  沈思壹陣之後,江萬和又開口詢問道。
  “那謝先生建議在下是向南還是向北?”
  謝清遠聞言,只是搖頭說道。
  “在下只負責幫江員外做參謀,類似這樣具體的事情,在下是壹律不插手的。”
  謝清遠是給人做智囊的,為了自己的口碑,他深知不能把話說的太絕對。
  否則的話,遲早有被打臉砸招牌的風險。
  江萬和聞言也不惱火,只是繼續追問道。
  “謝先生就當幫著在下做壹下參謀吧,分析壹下南北兩方的好壞。”
  “若先生肯幫在下這壹次,必有重謝。”
  謝清遠見此,也就不再推辭,而是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拿在下便多說壹些吧!”
  “江員外要明白的是,南方有南方的好處,北方有北方的優點,在下般先生分析壹下南北雙方的優缺點,但最後的決定,還是得有先生自己來做。”
  “首先就是南方,南方壹直是大明的經濟中心,這些年的工商發展下來,南方的經濟再壹次騰飛。”
  “這點是北方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江員外若想要自家的產業在工商發展上獲得更大的助力,那南方就更有利。”
  稍稍停頓了壹下,等江萬和思索,謝清遠接著說道。
  “而北方的話,也有北方的好處!”
  “山陜商人在經歷了甲申前後的浩劫後,可謂是損失慘重,陜商大多都倒在了闖賊的考餉和屠刀下,實力大損,再加上關中民生雕敝,這些年壹直沒能恢復元氣。”
  “而晉商又因為範家等八家的行為,而受到了朝廷的冷眼,這些年雖然在不斷的向朝廷賣好,大批的購買國債,但效果並不理想。”
  “很多時候,晉商都會受到區別對待!”
  “如果江員外選擇北方,就憑兩淮鹽商的實力,大概率是能取得銀行的主導權的……”
  “這就是南方和北方分別的優缺點,如何抉擇,還需要員外自己考慮。”
  江萬和聞言,臉上露出深思之色。
  良久良久,他依舊有些拿不定主意。
  ……
  時間進入光復十壹年下半年,大明的五軍都督府高層完成了壹場大變動。
  很多軍方高層都是選擇乞骸骨,被調離了權力中央。
  但朱宏煜也沒虧待他們,給他們足夠的榮譽和利益,算是補償。
  爵位普遍都往上提了壹級!
  有些杯酒釋兵權的味道在裏面。
  為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不會因為高層變動而受影響,他又大量的提拔中層軍官補充空缺。
  除此之外,朱宏煜還下令擴編禁衛軍的規模。
  將禁衛軍擴編為禁衛軍團,下設四個軍,分別為禁衛第壹軍,禁衛第二軍,禁衛第三軍,禁衛第四軍。
  每個軍滿編五萬人,整個禁衛軍團總共有兵力二十萬。
  兵員大多從各地邊軍中抽調精銳組成!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現在的禁衛軍團,就是曾經的大明京營。
  除此之外,還有朝堂上的變動。
  同樣是壹大批老臣也是紛紛乞骸骨,準備辭官歸鄉。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是朱宏煜壹直都奉行的理念。
  不管怎麽說,每隔個三五年,就對朝廷高層進行壹次洗牌,或者是不定時的清理壹下官員隊伍,提拔壹下新人,總不會有錯。
  朱宏煜的動作很大,但在朝中卻是並沒有引起什麽反響。
  面對皇帝的調令,所有人都只能是乖乖聽令行事。
  在今年年末的來年財政預算分配大會上,大明復國這麽多年來,第壹次實現了軍費削減。
  雖然削減的只有區區十萬塊銀元,但這對很多人來說,依舊是壹個信號。
  皇帝可能要將主要精力從軍事上,轉移到治政上來了。
  面對軍方這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無數人都準備撲上去從他們身上咬下塊肉來。
  而對此,朱宏煜卻是並沒有什麽表示。
  不贊同,也不反對,相當的高深莫測。
  而這,也是壹種帝王權術。
  在朝堂這個大賽場上,皇帝自始至終都不是選手,而是裁判。
  朱宏煜現在是越來越不喜歡親自下場去推動某些事情了。
  給臣子壹個暗示,讓臣子去做,做好了有賞,皇帝享受功績。
  做砸了懲罰,有臣子背鍋,他不香嗎?
  他是皇帝,真的沒必要親自下場。
  而朱宏煜此舉,也是將君權和臣權之間的矛盾,成功的轉化為了臣權和臣權之間的矛盾。
  極大的緩解了壹下自明末以來,皇帝官員之間的日趨對立的緊張關系。
  嗯,這鍋得崇禎來背,十七年換了十六個首輔,殺了那麽多督撫大員,甚至連幫他辦事,替他背鍋的陳新甲都給殺了。
  誰還敢幫他做事?
  皇帝和臣子之間的關系不緊張就有鬼了!
  ……
  只是,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對民間卻是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百姓們的日子依舊是該怎麽過,就怎麽過。
  大家對於朝堂上的高層人事變換並沒有多少熱情,反而是普遍喜歡有關皇室的八卦。
  比如說長公主殿下開著壹輛新型蒸汽車在宮內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撞斷了壹根奉天殿前的蟠龍立柱。
  皇帝第壹時間關心的是公主人有沒有事,而非宮殿被撞成什麽樣。
  而同壹天裏,壹位皇子僅僅只是不小心打碎了幾個瓷瓶,就被皇帝罰去面壁了……
  實實在在的大型雙標現場!
  很多人對這樣的事情都是會心壹笑。
  比如說皇帝又收用了壹個西域國家進貢來的美人,皇後娘娘氣的三天沒吃飯。
  再比如說,皇帝的那位有著黃金家族血脈的妃子誕下了壹個兒子。
  這些亂七八糟的八卦,有真有假的八卦可比政事對老百姓有吸引的多了。
  很多時候,底下的百姓們也都是想要看到統治者身上人性的壹面的。
  沒人希望自己上面的統治者是壹個冷血無情的人!
  但是,這壹段時間以來,大明民間最熱的話題卻是朝廷發出了三張銀行業的準入執照,究竟會花落誰家。
  南洋,廣東,江南,兩淮,山西,陜西,川蜀等地的商人全部匯聚南京城。
  他們在私底下不斷的相互串聯著,企圖聯合拿下壹張準入執照,到銀行業中去分壹杯羹。
  自從大明光復以來,大明皇家銀行的盈利情況,可是令天下人都忍不住為之側目的啊。
  面對這麽大的利益,又有誰能忍住不動心呢?
  而這些人的到來和匯聚,也是使得南京城變得繁華了許多。
  秦淮河上的海鮮商人的營業額再創新高!
  ……
  禦書房內,朱宏煜翻看著手中的報告,臉上的表情讓人看不出喜怒。
  “這兩淮的鹽商倒是有意思!”
  朱宏煜笑呵呵的說道。
  原本他以為兩淮的鹽商們會站隊南方的利益集團,沒想到,他們竟然跑到北邊和山陜商人為伍了。
  但是,他們這麽做卻也不能說不對。
  南方有實力的商人太多了,兩淮的這些鹽商即使參與進取,也不能得到主導權。
  而北方卻不壹樣,山陜商人現在都挺虛弱的。
  看來,這些鹽商是沖著銀行的主導權去的。
  只是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將晉商開辦票號的豐富經驗給考慮進去。
  嘖,有意思!
  ……
  大明光復十壹年,十月底!
  朝廷放出去的三張營業執照的招標會南京城內舉行。
  壹大群來自全國各地的商人匯聚在了招標會場中,甚至有不少外國商人都趕來湊熱鬧。
  無數人都在期待著招標會開場。
  壹位位長相秀麗,身材婀娜的侍女在人群中遊走,為這些商人們送上茶水和點心。
  當然,這些茶水和點心都是免費的。
  隨著時間流逝,招標會開始了。
  只不過在壓軸的三張營業執照開拍之前,招標會先是拿出來了壹些普通的項目用來暖場。
  拍賣師站在高臺上,在他身後掛著壹張地圖。
  正是壹張西域地區的區域地圖。
  “本次招標會第壹項拍品,是位於西域的壹塊棉花種植園。”
  “起拍價三千塊大明銀元,每次叫價不得低於壹百塊大明銀元!”
  拍賣師扯著嗓子大喊道。
  懸掛著的地圖上十分明確的標明了該種植園的位置和區位優勢。
  包括當地的地形,水源,當地的人文情況,勞動力情況等。
  “這處種植園占地面積五百畝,位於壹壹座山谷之中,山谷中有著壹條地上河流經。”
  “附近僅僅三百公裏遠,百年有壹座大型的奴隸人口交易市場,可以從奴隸市場中就近購買來自天竺的奴隸……”
  很快,便有人舉牌競拍。
  “三千塊壹次!”
  緊接著便有其余人同樣舉牌。
  “三千壹百塊壹次!”
  “三千五百塊壹次!”
  “四千塊壹次!”
  “……”
  很快,競拍的價格便被推到了四千塊銀元。
  四千塊銀元買壹座五百畝地的種植園,要是放在漢地,這個價格其實很正常,甚至都有些偏低。
  但要是在西域,這個價格就有些坑爹的。
  但是,這不重要,種植園的價格還在繼續往上叫。
  大家今天來可不是為了這些暖場的種植園的,銀行業的準入執照才是關鍵。
  既然大家都有心思要搞到營業執照,那招標會上前期拋出來的這些雞肋大家就必須得吃下。
  哪怕是溢價吃下,所有人也都是爭著搶著要表現自己。
  這麽壹座種植園的價格被叫到了五千塊銀元才算結束,被壹個陜西來的陜商給收入了囊中。
  當然了,雖然種植園的價格有些溢價了,但這名商人依舊是有的賺的。
  現在大明的工商業飛速發展,最重要的行業之壹就是紡織輕工業。
  隨著紡織業的發展,現在大明的棉花價格幾乎是在不斷的上升。
  在西域種棉花將來肯定是有得賺的!
  在這座種植園競拍結束之後,緊接著被拿出來的,是壹座位於漠南包頭附近的鐵礦山。
  由於現在大明已經將鐵路修到了包頭附近,包頭那邊交通便利了好多。
  是故,鐵礦山的價格直接便被叫上了天。
  從開拍的五萬塊銀元,壹路飈射到了十三萬。
  最終,被壹個晉商聯合蒙古部落酋長所共同組成的商會給拍了下來。
  在大明拿下漠南漠北之後,晉商和北方的貿易線便重新打通了。
  在朝廷開發漠南漠北草原的政策支持下,晉商的元氣正在迅速恢復!
  不少晉商都和那些部落酋長聯合組成了商會,在草原上進行圈牧場,開墾土地準備搞土豆玉米的種植莊園,開發煤鐵礦山,建設羊毛加工工廠等。
  將草原上的牧民的勞動力從遊牧中吸引了出來。
  各種產業也是搞的熱火朝天!
  接下來便是壹座遼東的伐木場,壹座南洋的甘蔗種植園,川蜀的壹口鹽井,高原上的壹座牦牛牧場……
  招標會進行的非常熱烈!
  不斷的有人開價,將這些東西給拍賣了下來。
  在這些暖場的前戲結束之後,招標會迎來了今日的高潮。
  拍賣師開口說道。
  “接下來招標的是,連續三張銀行業的準入經營執照!”
  “為了保證大明金融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想要這幾張銀行業的準備經營執照,需要在開辦銀行前,向朝廷繳納壹筆保證金。”
  “因為,繳納保證金越多,越能保證大明百姓的資金安全,保證銀行即使倒斃,大明百姓的存款也可以賠付。”
  “保證金壹千萬銀元起步,價高者得!”
  拍賣師話音落下,李維亮舉起了手中的競拍牌,開口說道。
  “南洋商業聯合會出價四千萬!”
  當然了,四千萬塊銀元,李維亮壹個人是拿不出來的。
  但是,這次參與競拍的可不是他壹個人。
  李維亮背後站著的,是壹群大明的皇商,更是壹群南洋出身的朝廷勛貴。
  這些人才是李維亮敢壹口氣叫出四千萬的底氣所在。
  李維亮話音落下,眾人都是驚呆了。
  四千萬!
  那可是四千萬啊!
  直接將起拍價翻了四倍,看來南洋商業聯合會的這些人,對這次的銀行業準入執照是誌在必得啊。
  李維亮此言壹出,拍賣場內頓時有些冷場。
  很顯然,沒人準備和李維亮競爭。
  因為,南洋集團會拿下壹張執照,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共識。
  他們沒必要,也沒能力去爭!
  南洋這群人身後站著的,可是朝廷的勛貴和皇商。
  拍賣師聞言,也是開口說道。
  “四千萬壹次!”
  “四千萬兩次!”
  “還有沒有人開價?”
  “四千萬第三次,成交!”
  “恭喜南洋商業聯合會拿下第壹塊銀行也準入執照……”
  李維亮上前來,在付款單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後抱著憑證返回了自己的座位。
  全程他的臉上都是掛著相當得體的笑容!
上壹頁

熱門書評

  • 暫無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