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執天下

cuslaa

歷史軍事

從出租車上跳下來就直奔檢票口,賀方終於壹身大汗的在最後壹刻趕上了回上海的飛機。直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十二章 廟堂(三)

宰執天下 by cuslaa

2023-4-22 11:42

  李承之正在看今天新出的報紙。
  面前是壹碗雜米粥,五六碟小菜,年紀大了,養生惜福,吃喝都是以簡單淡味為上。
  筷子不時的在碗碟中劃拉幾下,眼睛則鉆進了報紙裏,片刻也不稍離。
  雖然貴為參知政事,但李承之就跟京師中的許多人壹樣,早上起來壹邊吃飯,壹邊看報,也不在意個人的形象問題。
  不過今天的情況尤其嚴重,服侍在李承之身邊的老仆,視線在李承之專註的臉上,和桌上灑落的稀粥小菜之間打轉。
  這位每天壹大清早,都要在李承之書房的桌臺和窗欞上,用手指檢測仆人們清掃工作成果的老人,暫時還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提醒主人註意壹下形象,還是讓他繼續在餐桌前思考。
  李承之正全神貫註在壹篇報道上。
  之前兩天,王安石將入文廟的消息在報紙上披露,在京師士林和朝堂中掀起壹陣軒然大波。
  這壹篇正是其後續,澄清了世人的疑問,也展示了韓岡的野心。想必今天有許多人恍然大悟。
  但李承之不是,身為參知政事,他當然知道韓岡和章惇的盤算。
  想到外界前兩日還在猜測韓岡的用心,直到今日才能得知真相,縱以李承之老辣,城府已如淵海,心中也不免帶上壹絲絲優越感。
  只是韓岡送張載入文廟,本也應當是情理之中,與他為了自身入文廟才力捧王安石,兩種猜測應該各居其半才是。偏偏說韓岡為己鋪路的議論甚囂塵上,細細想來,卻又可怪之處。
  李承之在壹篇篇報道中推敲文字,卻也沒弄清楚其中的關竅。只是按常理推斷,應該是跟韓岡有關。
  不論如何,當報紙掌握在韓岡手中,他想要哪種傳言流傳,就會有哪種傳言流傳。
  不壹定要刊登在報紙上,為了挖掘新聞而鋪開來的壹張網,可以把京師中的任何消息傳到韓岡耳中,也能把韓岡的意願傳到京師各處。
  李承之的眼神幽暗了幾分。
  如此利器,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裏,卻讓其他人如臂使指壹般地操控著,到了他這個等級,睡覺都要睜壹只眼才能安心。
  壹開始兩家快報的內容只是聯賽戰報加廣告,混跡在京城無數的小報、揭帖之中,朝堂上下大多沒放在心上。而兩大聯賽的背後靠山,趙姓曹姓高姓向姓充斥其間,眼光長遠的朝臣中,也沒人願意去出這個風頭,只想再等等看。
  這壹耽擱,就再也挽回不了。等到朝中許多有識之士,覺得即使會惹起宗室勛貴們的反撲也不能不管的時候,韓岡已經成了朝廷的代表。
  做賊的後臺,卻管著抓賊的,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韓岡通過報紙,牢牢把握著京師的輿論,李承之即使是內定的接班人,也不會認為自己有機會染指。除非熬到韓岡死了。
  韓琦死了,富弼死了,司馬光死了,王安石也死了,但文彥博還厚顏無恥地活著,都九十歲了,看起來是要做個百歲人瑞的樣子。
  而韓岡,就算不提以訛傳訛的藥王弟子這壹茬,他本人也是擅於養生,體格又健壯,就算不跟文彥博比,七八十歲還是能活到的。
  三四十年後的事,李承之自己是不指望能看到了。
  就像之前兩天議論韓岡入文廟的事。日後韓岡能不能進文廟,這是幾十年後的事了,讓那時候的人去處理,至於現在,顧著眼前罷了。
  壞了興致,李承之收起了報紙,安安靜靜地吃完了今天的早餐。
  清晨悠閑的時光很是短暫,但已經比過去更長了許多。
  不用上朝,不用早起,每日的都堂會,巳正才開始,議政會議十日壹次,對於宰輔們來說,他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變得十分舒緩悠閑。
  李承之已經習慣了天亮後起床,悠悠然然地吃完早飯,然後見壹兩個客人,再乘車去都堂。
  如果哪壹天,李承之他回到寅時就要起床的時候,他也想造反了。
  每天早上,李承之會接待的客人,重要性不好說,但肯定是他不打算用太多時間接待的。
  今天約好時間上門來的,是太常禮院韓忠彥的親信門客。
  韓忠彥是韓琦之子,議政而已,在朝中並不得誌——如果是從他的根腳來看。如今正在走李承之的門路。
  李承之有意利用韓家的人脈擴張自己的勢力,但韓忠彥最近的請托,卻讓李承之難以接受。
  “非是我不欲助師樸。實是師樸所薦的王巖叟為章相所厭,如何做得了議政?”
  王巖叟曾為韓琦門人,韓忠彥欲舉王巖叟入議政,自然是有他的私心。
  李承之對此自然是連番推脫,壹方面王巖叟不得章惇之喜,另壹方面,李承之也不願意看見韓忠彥反客為主。
  那門客聽到李承之的拒絕,並未現出難色,看起來反而是在他意料之中。
  “聽聞章相意欲以宰相兼樞密。”門客輕聲說道。
  李承之臉色微微壹變。
  都堂是兩府合衙辦公之所,同時也讓宰相的手腳理所當然地伸進了樞密院。
  如今軍國大事,宰相皆有與議,宰相要兼任樞密使,京師中早就有所傳言,甚至過去這些年,都有不少下面的小臣上書,請求宰相兼任樞密使,從中搏壹個富貴。不過這麽些年,兩位宰相卻始終沒有真正動手。
  但最近,傳言不再是傳言。
  韓岡即將離任,章惇意欲統括軍國之事的意誌也愈加強烈。
  李承之也從韓岡那邊聽到了壹點消息,說是宰相兼任樞密使,是其幹預軍事名正言順,但在樞密院處理日常公事的,還是獨任其職的知樞密院事,而不是東府官員。
  這是韓岡打算未雨綢繆。避免日後沖突,先讓出壹步。承認本就已經是現實的宰相幹預軍事的事實,再劃下壹個道道,以防日後章惇再得寸進尺。
  另壹方面,也是要與章惇進行交換。確保日後宰相盡管大權獨攬,也必須受到大議會的牽制。
  按照李承之的推測,日後東府設二相三參,繼續延續如今的局面。而樞密院中,排除授予武將的同簽書樞密院事壹職外,還有五個職位。
  樞密使,知樞密院事,樞密副使,同知樞密院事,簽書樞密院事這五個位置。其中的樞密使,就由首相兼任。次相只管東府,不問西府事。
  李承之對此是不滿意的。不過他自問隱藏得很好。不管是對日後都堂變化的預測,還是本人的情緒,都隱藏得很深,不覺的有人會看出來。
  可是,今天的這位來自韓忠彥門下的賓客,卻在試探於他。
  是韓忠彥已經得到了消息?他什麽時候知道的?
  李承之心念急轉,變化的臉色已經恢復了正常,漫不經意地瞟了壹眼,“哦,竟有此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