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8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
南明第壹狠人 by 壹袖乾坤
2021-10-30 20:17
這世間恐怕沒有比跟壹群誌同道合的朋友壹起高談闊論,指點江山更痛快的事情了。
尤其是這群朋友還是妳的戰友、袍澤。
何守義從他如何白手起家拉起壹票人馬抗擊東虜說起,講到他如何輾轉進入四明山區,如何壹次次的抵抗東虜的圍剿……
這其中自然有很多的辛酸、痛楚,但更多的是自豪。
在江南大地都屈服於東虜的野蠻統治時,還有那麽壹片區域,還有那麽壹群有血性的爺們敢於站出來與暴權相抗爭。
他們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
其實從組織人手抗擊東虜的那刻起,何守義便沒有考慮生死。
在他看來東虜勢大,他們這些抗爭者早晚都會身死。
但是只要他們的抗爭能夠起到壹些作用,能夠喚醒壹些沈睡的百姓那就是有意義的。
或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起來抗爭東虜的殘暴統治吧?
沒想到這壹堅持就是近十載。
人生有幾個十年?
十年之後他們這些人還在不在?
何守義不知道。
但他知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只要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壹抹痕跡,他便不枉此生。
蚍蜉撼樹又如何,飛蛾撲火又怎樣?
他就是要讓東虜看看漢家兒郎也是有血性的!
這麽多年來,何守義覺得最對不起的除了雙親外就是追隨他出生入死的這些弟兄們了。
弟兄們為了跟著他抗擊東虜,拋家棄子進了深山之中。
大夥兒整日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就是因為壹個念想,大明不該亡!他們要親眼看到王師收復失地的那壹天。
現在何守義緊繃著的那根弦終於可以稍稍放松壹下了。因為,鄭成功、張煌言的大軍來舟山了,來雙嶼了!
他們再不是孤軍奮戰,再不是雙拳敵四手,再不是孤身壹人面對敵軍如怒海狂潮般的壹波又壹波攻勢。
他們有袍澤,他們有戰友!
他們的袍澤就在身後!
“何總兵,我敬妳壹杯!”
鄭成功聽得眼角有些濕潤,舉起酒杯朗聲道。
“謝延平郡王!”
何守義亦舉起酒杯沖鄭成功禮道。
二人仰脖壹飲而盡,相視壹笑。
其實何守義之前對鄭成功是心存偏見的。
在他看來,鄭成功抵抗清軍並非是為了大明好,只是為了家族的利益。
畢竟他父親鄭芝龍降清之後遭到了屈辱的對待,在京師和軟禁也沒什麽分別。
鄭家是不可能效忠清廷的,那麽只能效忠大明了。
但通過這段時間尤其是酒席之上的暢聊,何守義發現鄭成功真的是壹個有理想有擔當的人。
他或許有壹部分私心,但人活壹世誰又能壹點沒有私心呢?
只要保證私心不影響家國天下事,那私心便沒有問題。
便說鄭家擁護的唐王壹系和當今聖上乃是死敵。現如今皇上不是還封了鄭成功為延平郡王,鄭成功不是也效忠於當今天子嗎?
現如今所有心向大明的人只有壹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東虜!
張煌言也是來了興致,朗聲道:“戰罷秋風笑物華,野人偏自獻黃花。已看鐵骨經霜老,莫遣金心帶雨斜。”
何守義粗通文墨,能夠認識壹些常見字,但要說賞評詩詞就真的有些難為他了。
他望向張煌言苦笑道:“張本兵,這詩是什麽意思?”
張煌言捋須笑道:“本官經過江南壹處小村莊時,壹些鄉親們趕來送給我們壹些吃食、蔬果。其中有壹人送給本官壹只黃花。本官見那菊花雖然飽經風霜但根莖依然堅挺,當時便寫下此詩告誡自己要像菊花壹樣錚錚鐵骨,不畏艱險。”
何守義聞言恍然大悟,原來張本兵這是在借詠物抒發誌向啊!
“張本兵高義,末將自愧不如。”
何守義對張煌言壹直是十分敬重的。或者說浙江的百姓提起張煌言沒有壹個不敬重的。
於危難之際奉魯王監國,據守浙江十余載,這份毅力絕不是常人能有的。
何守義本人也是因為受到張煌言精神的感召這才起兵抗清。
可以說沒有張煌言,就沒有今日的何守義。
“何總兵,本官與延平郡王打算經營這雙嶼港,不如妳便帶著部眾來島上吧。”
張煌言思忖片刻還是沈聲說道。
在他看來如今的雙嶼港正是缺人手的時候,何守義部怎麽也有壹萬人,能夠來的話是最好不過了。
誰料何守義卻搖了搖頭道:“張本兵的美意末將心領了。只是壹來弟兄們在四明山已經近十載,早已有了感情,恐怕有些人放不下。二來,末將也希望替張本兵守好這片明土!”
何守義的意思張煌言聽明白了。
如今明軍在東南實際控制區域只剩下四明山區,其余地方也就是舟山。
但舟山畢竟是在海上,真要認真說起來,四明山區確實是明軍控制的東南唯壹陸上區域。
這塊飛地若是失去了,明軍少的不僅僅是壹個據點支點,更是壹口氣。
何守義守護四明山,就是在守護這口氣。
只要這口氣不斷,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兒郎們前仆後繼抗擊東虜。
總的來說四明山區還是要比島上危險的,何守義甘願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境地也要去守護這口氣,張煌言直是感動不已!
“既然如此,本官便不強求了。這次何總兵多帶壹些銃炮回去,也好抵禦東虜。”
“多謝張本兵!”
何守義聞言大喜,抱拳告謝道。
如今四明山不缺糧不缺衣,缺的就是銃炮。
何守義此來就是想要厚著臉皮討要壹些銃炮回去。不曾想張煌言竟然主動開口,卻是免了許多的尷尬。
張煌言說罷方意識到這件事似乎他壹個人說了不算,又轉向鄭成功。
見鄭成功點了點頭,懸著的壹顆心才算是放下來了。
“來人吶,接著奏樂,接著舞!”
鄭成功發動長江之戰時是帶了全部戰兵家眷的,這些家眷除了日常縫補衣物漿洗衣物外,還有壹個作用便是表演歌舞。
這也讓將士們緊繃的神經可以放松壹下。
這次來雙嶼鄭成功便帶來了幾十名女眷,聽聞何守義來了便喚她們來起舞助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