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臨時大皇帝!
活埋大清朝 by 大羅羅
2022-8-21 10:22
紫禁城,神武門。
“咣!咣!咣!咣當……”
隨著壹陣“咣咣咣”的撞門聲和大門轟然倒地時發出的巨響,北京紫禁城的後門神武門,終於被壹群蒙古勇士給攻破了!
“大汗萬歲”的歡呼聲頓時響徹雲霄!
所有在神武門外圍觀的蒙古人都淚流滿面……毫無疑問,今天就是他們這壹生最幸福也是最高光的時刻了。也許科爾沁蒙古人還有喀爾喀三部的蒙古人並沒有幻想過有朝壹日攻入紫禁城再興大元朝,但是中央察哈爾萬戶的蒙古人,直到林丹汗當家做主的時候,也還存著這樣的心思。
林丹汗的正式尊號可是“成吉思隆盛汗”!
可惜林丹汗的本事都在給自己起尊號和跑路兩件事兒上了,連北京城的邊都沒摸著就走死青海,然後自己的部眾和老婆都成了滿洲天子的戰利品……
可誰也沒想到,林丹成吉思隆盛汗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他的那個平時看著有點傻不裏幾的孫子冷不丁的就給幹成了。
在楊起龍的壹再叮囑之下,布爾尼這次盡可能的采取了保密措施,除了他兄弟羅蔔藏,兩個老師,還有幾個和他壹起蠻幹的察哈爾部的都統和壹個奈曼部的郡王和壹個內喀爾喀的王公之外,幾乎就沒人知道了。連布爾尼留在張家口的妻子長史辛柱公主(博洛的女兒)都被蒙在鼓裏,何況下面的蒙古兵丁——他們還以為王爺帶他們來是幫著大清皇帝賣命的,沒想到他們的王爺竟然是個“真成吉思汗”,胸懷大誌,而且手段狠辣,冷不丁就把大元朝給恢復了。
這個幸福來得可真是太快了!
布爾尼也哭了,高興的,激動的,難以抑制地哭了,流下了幸福的眼淚,然後高高舉起手裏的蘇魯錠。
歡呼的蒙古人看見他們的大汗舉起了蘇魯錠,全都停止了歡呼,屏住了呼吸,向著那個高舉蘇魯錠男人投去了崇拜的目光。
布爾尼大聲道:“大蒙古的勇士們……壹年之前,大明的朱三臺吉(朱三太子)和大周的吳大總統曾經在九宮山與天下英雄定約,誰先打進北京,誰就是天下之主!如今是我布爾尼率領五萬察哈爾的勇士先入北京,這就是天命所在!
我,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大蒙古汗位的繼承人,察哈爾萬戶的汗王,孛兒只斤·布爾尼現在宣布:大元國恢復了!”
說著他就把蘇魯錠指向神武門,大吼道:“入紫禁城……當皇帝!”
“大元萬歲……大皇帝萬歲!”
在壹片響徹雲霄的歡呼聲中,大元臨時大皇帝布爾尼高舉蘇魯錠,昂首策馬,從神武門進入了紫禁城!
……
當蒙古人發出瘋了壹樣的歡呼,跟著布爾尼如潮水壹般湧入紫禁城的時候,壹面大明的日月同輝旗也升起在了東直門甕城的城樓之上!
楊起龍費盡口舌,又是煽情,又是許諾,還讓人擡出了金燦燦的黃金給底下人放了賞,好不容易才得到了那些被他哄上反清復明道路的漕幫弟子們的支持……這才打出了日月同輝旗。
沒想到他正淚流滿面的看著大明的旗幟在北京城上空飄揚呢,那邊大元已經恢復了!
他是懂蒙古話的,所以能聽懂那些蒙古人在瞎嚷嚷什麽?馬上就臉色大變了——這大清還沒完呢,怎麽大元又來了?
本來是明、清、周三國爭天下,好好的“後三國演義”,現在大元橫插進來,這算什麽?湊壹桌麻將嗎?
想到這裏,他趕緊讓自己的副手朱尚賢牢牢守著東直門,同時整頓參加反清復明的漕幫弟子。然後自己帶著黃吉、陳益兩個心腹,打出壹面察哈爾的鷹旗(這是布爾尼給他的),就騎著馬往紫禁城那邊去了。
而當楊起龍往紫禁城而去的時候,在北京城北的德勝門城樓上,尚之信和耿精忠兩個“自幹周”也剛剛才將壹面自制的大周黑旗給豎起來……他們本來打算搶下德勝門和安定門的。可是那些蒙古人來得太快,壹下子就滿街滿巷的到處都是了。瞧這架勢,距離什剎海比較遠的安定門是去不了了,於是他們兩家只好合起來搶了壹個德勝門甕城。
把德勝門甕城控制起來後,尚之信和耿精忠就讓家裏人趕制了壹面很大的大周黑旗——就是在黑色的緞上用白線刺了個“周”字。
在制作大旗的同時,這兩個“自幹周”還派出家丁去北京城西北角的正黃旗、正紅旗和鑲紅旗地面上敲各家老漢軍的門,用大周大總統欽差的名義拉人去德勝門……還真拉到了壹些人!
另外,住在德勝門附近的不少老八旗的老弱婦孺被蒙古人逼得沒辦法,也都拖家帶口的跑到德勝門甕城這邊尋求庇護了。尚之信、耿精忠當然也照單全收。
而這些老漢軍、老八旗,還有在北京城住了半輩子的尚之信、耿精忠都懂壹些蒙古話,壹聽見蒙古人的歡呼就都給驚呆了。
“平南王,我,我是不是瘋了?我好想聽見有人在喊大元萬歲!”
正和尚之信壹塊兒站在德勝門城樓上看那面大周黑旗的耿精忠真的懷疑自己瘋了——也許裝瘋成真了?
“妳,妳好像沒瘋……”尚之信也傻了,“我,我也聽見了!”
說著話,他趕緊掏出個千裏鏡往紫禁城方向張望。這會兒已經日近黃昏了,而且還在下雪,所以看不太清楚。只知道紫禁城北面聚集了許多蒙古人!
“難道布爾尼他……”耿精忠說,“他想自己當皇帝?”
尚之信已經收好千裏鏡了,“不行,我得去瞧瞧……我和布爾尼的阿瑪是故交,布爾尼應該不會害我的。”
耿精忠問:“平南王,妳見著布爾尼說什麽呀?咱們是不是要……要投降大元朝?”
尚之信扭頭瞪了耿精忠壹眼:“怎麽能投降大元朝呢?布爾尼的斤兩我們還不知道嗎?他就是過把幹癮,大總統壹到他就得跑!咱們守著德勝門就行,等到大總統來了,咱就是大周的功臣了!”
“好好,”耿精忠點點頭,“我壹定好好的守城!”
……
大清的太皇太後布木布泰和恭親王常寧這對組合,這個時候已經撤離了紫禁城,但是沒撤太遠,就是從紫禁城撤到正陽門,也就撤了二裏多地。
在朱棣遷都來北京之前,北平城本就是個邊城軍堡,修建北京城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守城的問題。所以北京內城的九座城門都擁有壹座小而堅固的甕城,雖然甕城和主城墻是連在壹起的,但是只要用拒馬、鹿砦壹封鎖,就能變成壹個獨立的堡壘。
另外,每座甕城還擁有兩座非常高大的城門樓,靠裏邊的叫城樓,靠外邊的稱箭樓。雖然城樓沒有箭樓那麽堅固,但也是個可以居高臨下射擊的制高點。
而在布木布泰撤到正陽門的同時,又命人去控制了宣武、崇文二門,又讓人控制了位於北京內城和外城城墻連接處的兩座角樓,還派人去北京外城的七座城門上布了防。因此她就把北京外城這壹圈給控制起來了!
雖然沒有多少守軍,但是蒙古人也沒攜帶什麽攻城器械,他們也不會攻城。只要通往北京外城的大門都關上了,他們也就不來打擾了。
所以布木布泰居然替康熙皇帝保住了半個北京城……只不過保住的是漢人和包衣奴才們居住的半個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