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歷史軍事

“崇禎元年夏,畿輔旱,赤地千裏。”——《明史·五行誌》。
……
這年頭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8章 【南下巡視】

by 王梓鈞

2023-3-19 19:05

  時值五月,依舊滴雨未下。
  就算人們迷信,也不會認為趙瀚失德,而是崇禎皇帝失去天命。
  廣信府已經出現浙江饑民,沿商道進入玉山、廣豐、鉛山三縣。他們連夏糧收割都等不及,因為浙江也沒什麽夏糧,早就改種各種經濟作物。
  去年浙江是真天災,今年則大半為人禍,崇禎催稅催得太急,地方官吏幹脆直接明搶。
  廣信知府被嚇得夠嗆,生怕饑民過多,遲早釀成民變。於是,號召士紳出錢出糧,同時又募集鄉勇,以武力將這些饑民趕回浙江!
  另外,廣東炸了。
  沈猶龍去年已平定廣東民亂,正在廣西繼續剿賊。然而,去年大半個廣東旱災,今年又是大半個廣東旱災。
  廣東農民起義,在四月份死灰復燃,而且迅速席卷數府之地。這些變量都是趙瀚帶來的,沒有他數次打敗官軍,周邊就不會有那麽多農民起義,即便起義也會被督撫迅速平定。
  吉安府。
  趙瀚跟妻子、小妹依依話別,然後踏上軍艦,他要親自去安撫南贛地區的客家人。
  在贛州城周邊山區,陳茂生的宣教工作,已經取得極大進展。由於經濟封鎖和內部分化,越來越多山民,願意落戶並交稅,但農會組織依舊無法建立。
  這些客家人本來就團結,以地域和血緣關系抱團互助,農會似乎變成多余的玩意兒。
  但是,他們這種抱團互助格局太小,甚至來自不同地區的客家人,都會因為利益而上演全武行。只今年春天,因為幹旱而爭水,就出現好幾次土客、客客矛盾,陸續導致二十多人死亡。
  鬧得最大的壹次,雙方出動三千多人群毆!
  趙言壹路欣賞兩岸盛景,很快就坐船來到贛州城。
  費如鶴、陳茂生、劉安豐等人,帶著軍將、官吏出城迎接。原大明贛州知府劉寰,因為配合陳茂生而立功,鑒於南贛地區的復雜情況,特別超階提拔為贛州府同知。
  “拜見總鎮!”眾人齊聲作揖。
  趙瀚抱拳回禮道:“諸位辛苦了,不必多禮。”
  走到費如鶴面前,趙瀚笑道:“妳又瘦了,看起來更精神。”
  “壹直打仗,能不瘦嗎?”費如鶴嘿嘿笑道。
  費如鶴這段時間,真的壹直在打仗。壹是清剿山中土匪,二是南贛諸縣農民軍打仗。
  這些農民軍,情況各有不同。
  壹些願意歸附趙瀚,壹些堅決要求自治。而且不論哪種,都不怎麽配合工作,非得打服了才能變得老實。
  至今,費如鶴麾下的軍隊,已經占領贛州、上猶、大余、南康、興國、雩都、寧都、信豐七城,徹底打通江西和廣東的連接路線。同時,五百士卒駐守梅關,遏制住兩省之間的戰略要地。
  但只有贛縣、興國、雩都三縣,圓滿完成分田工作,其他地方還得繼續努力。
  趙瀚又拍著陳茂生的肩膀說:“妳也是辛苦了。”
  “不辛苦。”陳茂生站得挺直。
  陳茂生的妻子楊春娥,此時就站在旁邊,而且還挺著大肚子。
  趙瀚笑道:“恭喜,恭喜!”
  夫妻倆也跟著笑起來,他們本打算領養孩子,沒想到楊春娥居然還能懷上。
  趙瀚又去跟劉安豐、劉寰說話,壹邊說著,壹邊走入城門。
  劉寰作為投降的大明官員,純粹是走了狗屎運,直接被任命為贛州府同知。他驚訝於趙瀚的年輕,壹路小心應答,發現這位主君真的沒架子,於是自己也放松下來。
  沿途都有百姓來觀望,想看看趙天王長什麽樣子,趙瀚倒是沒有讓他們失望。
  臨時住進府衙,其他官員皆散去,只剩幾個主要負責人。
  費如鶴首先匯報說:“若再拿下崇義縣,南安府全境皆克。那裏也沒有反賊,城內是大明官府,城外到處是客家人。全縣皆窮,四面是山,只有幾處河谷還算肥沃。說實話,那地方占下就是個負擔,也對打仗沒什麽幫助。”
  “再窮也要拿下,”趙瀚說道,“等南安府其他三縣完成分田,農會也鞏固起來,就去把崇義縣占了。贛州府呢?”
  費如鶴說道:“上個月剛拿下信豐縣。龍南、全南、定南三縣,有壹田兵首領叫郭全,又有大小田兵首領十余人。他們本來願意歸附,聽說咱們必須分田,而且田畝不能轉租,於是又占據三縣負隅頑抗。”
  趙瀚笑道:“這是自己造反做了地主,就不願把搶到的田產吐出來。”
  “瑞金、會昌、長寧、安遠、石城諸縣,情況都差不多,田兵首領皆不願分地,”費如鶴繼續說道,“這些田兵首領,皆為鼠目寸光之輩。他們也不互相攻伐打地盤,就是抱團起來抗拒官府,以前是抗拒大明,現在是抗拒咱們。”
  趙瀚總結道:“他們造反只想做大地主。”
  “對,就是這樣!”費如鶴拍手道。
  陳茂生插話道:“這些田兵首領,如此作為,反而對我們有利。他們以前抗拒官府、仇視地主,現在自己成了大地主,對小民的盤剝絲毫未減,甚至還猶有過之。壹個個田連阡陌、奴仆成群、姬妾眾多,諸縣小民早已深恨之。待我方大軍壹至,宣教和農會工作肯定非常順利!”
  “抗旱救災做得如何?”趙瀚又問道。
  贛州知府劉安豐說:“旱情最嚴重的是大山深處,可農會在山中又沒法鋪開。那些客家人,因為搶水,狀況頻發。有時鄰村鬥毆,有時鄰縣鬥毆,動輒上百人,甚至是上千人。官府苦勸也沒用,總認為我們偏幫哪方。也請了壹些山民來談判,但都不服氣。還揚言說,只有趙先生親自來談,他們到時才會信服。”
  “我這不是來了嗎?”趙瀚笑道。
  劉安豐說道:“總鎮決定南下巡視之後,我就派人邀請各地的頭面人物。有客家人首領,也有江西士紳,把他們都叫到壹起來談。離得近的,已經陸續來了十幾個,本月底應該就能到齊。”
  “很好!”
  趙瀚對眾人說道:“總兵府的決議,是今年之內占據整個南贛。北邊的南昌府、撫州府、瑞州府,農會也必須今年全部拿下。”
  此言壹出,眾人欣喜。
  南贛地區,就是南安府和贛州府的合稱。
  兩府加起來面積很大,占到整個江西的四分之壹。但大部分地方都很窮,大明王朝二百余年,這裏就沒真正安定過幾年。
  趙瀚也是迫不及待了,從古至今沒哪個反賊,造反好幾年還這麽點地盤。
  統治基礎倒是紮實,可擴張速度也太慢了。
  而今已是崇禎十年,大明王朝已經走入倒計時,沒剩下多少時間讓趙瀚磨蹭。
  不過發展形勢很喜人,雖然地盤和軍隊增長不多,但預備吏員、宣教官和農會骨幹,卻已呈幾何倍的發展趨勢。
  可以說,官吏、將士都有些急不可耐,甚至想跟朝廷撕破臉皮。因為只有打仗,將士才能不斷立功。因為只有打仗,才能快速擴張地盤,大量預備吏員才能轉正,正式官吏們才能不斷升遷。
  大明朝廷害怕打仗,而趙瀚這邊,從上到下都盼著打仗。
  趙瀚又對費如鶴說:“兵事院再次做出調整,北院管轄吉安、袁州、臨江三府,南院管轄南康、贛州兩府。”
  “哈哈,沒問題,我都聽總兵府的!”
  費如鶴的實權看似變小的,管轄的地盤還變窮了,但這不是什麽變相打壓。
  因為北方無戰事,南贛地區還得繼續打仗。
  今後的發展策略,也是從南贛出兵,去奪取福建和廣東,這才是真正的重用!
  至於黃幺掌管的兵事北院,今後多半是朝湖廣方向進攻。
  而且,為了平衡南北戰區,不讓北院將士感到被冷落,出兵湖廣的時間也得提前。以前制定策略,沒有考慮這些實際問題,現在卻必須提上議程。
  趙瀚和龐春來、李邦華討論之後,已經制定了詳細計劃——
  崇禎十壹年,必須實控整個江西,因為將士和官吏等不及了。
  崇禎十二年,跟朝廷撕破臉皮。到時候,北院兵西征湖廣南部,南院兵則南征廣東,把江西、湖南、廣東連成壹片。
  當然,這都是大致計劃,細節得根據時局來調整。
  聽了趙瀚這番話,費如鶴戰意盎然,數日之後便去打會昌,而且帶了五百火銃兵、二十壹門佛朗機炮!
  宋應星已經造了七百多支火銃,其中五百支撥給費如鶴,剩下兩百多支留在北邊。
  南贛地區雖然窮,而且大山特別多,但大部分城市都建在河邊,只要有水師就能快速運兵出擊。
  順著貢水直奔會昌縣城,又是壹個三江合流地形。
  費如鶴包圍縣城之後,便等著圍城打援,強攻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攻下來也肯定損失慘重。
  這些南贛農民軍變傻了,不會動輒鉆進山裏。因為田兵首領們,現在都成了大地主,他們舍不得自己的產業。
  還是老壹套,費如鶴帶兵圍城,宣教團和農會骨幹,立即在城外發展農會、組織分田。
  壹招鮮,吃遍天。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