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二百四十七章 請出長孫皇後《女則》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5

  大明宮。
  紫宸殿內,武後召集親信,韋承慶、豆盧欽望、苗神客等北門學士齊列。
  正商討如何讓太子頂罪,卻又不動搖太子的地位。
  太子是國之儲君,不是隨隨便便背黑鍋的,何況是此次大災禍民,更要在史書裏留壹筆。
  正常情況下擔上這個責任,太子之位就很難坐下去了,因為民怨沸騰,百官也難服。
  偏偏這次,百官十分清楚真相,太子比誰都冤,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防百官之口又甚於防什麽?
  這十分難操作,武後卻已經考慮清楚:“我大唐以孝治國,太子恪盡孝義,自承罪責,然此次災情,真正禍源在地方無能,吏治敗壞,妳們要明察!”
  大唐可太孝了,李世民對李淵純孝,李治對李世民純孝,現在到了太子這邊,不孝不行。
  關鍵是眾臣聽懂了武後不僅要甩鍋太子,還連消帶打,轉移矛盾,甚至插手地方官吏,安排自己的親信,不禁有喜有憂。
  苗神客提醒道:“天後,太子的平糶策無錯,地方郡縣官員不濟災民,確要嚴懲,然嚴懲之余,更需備足糧草,緩解災情,穩定民心,這要韋氏配合。”
  韋承慶臉色微變,但想想關內根基,也上前簡明扼要的道:“韋氏願全力配合!”
  武後露出溫和笑意:“韋侍郎忠心可鑒,好!”
  韋承慶心頭壹喜,付出總算要有回報了。
  等韋氏入閣,多出幾任宰相,此次災情損失的不僅能全部補足,更可力壓其他高門。
  指不定能取代昔日長孫無忌的地位,在關隴集團中說壹不二。
  他瞟了壹眼禦幄上昏睡的李治,垂下頭去,掩飾住火熱的目光。
  正當殿內君臣相得,其樂融融之際,高太監小跑著奔了進來,低聲稟告。
  武後猛然起身,臉色壹瞬間變得鐵青:“反了!反了!他們竟敢逼宮?”
  殿內臣子驚愕,隨著殿外正式稟報,才明白發生了什麽。
  以尚書右仆射戴至德為首,百官於皇城外請罪。
  殿內臣子先是楞住,然後臉色逐漸發白。
  苗神客最先反應過來,顫聲道:“天後,此事萬萬不可論作逼宮!”
  這件事的形式與逼宮沒什麽區別,但由於是自請其罪,任由聖人發落,卻大有緩和余地。
  關鍵是,躺在禦幄上的那位會怎麽想,李治可是十分愛惜名聲,最看重史書會怎麽寫他的。
  武後也意識到這壹點,她不在乎史書怎麽寫,卻不能讓李治搭上被群臣逼宮的惡名。
  她的權力來自於李治,李治不能死,或多或少又有清醒的時間,等醒來時怎麽說?
  “陛下,妳被萬民痛罵,被百官逼宮了呢!”
  李治咯的壹下抽過去。
  然後再也醒不過來,外面那些就假戲真做了。
  韋承慶想到自己就是百官口中的作祟奸人,心頭大亂,上前壹步道:“天後,趕緊讓太子殿下出面吧!”
  武後冷冷看了他壹眼,斷然道:“群臣失儀,情有可原,傳雍王,讓他出面安撫群臣,不得有誤!”
  太子的身份兼顧君臣。
  她是要讓太子以君的身份認錯,但現在百官認罪在先,太子接著認錯,那也是以臣的身份認錯。
  最終責任還要回到她身上不說,太子還能收買人心,萬萬不行!
  此時此刻,太子就得老老實實待在少陽院內,壹步都休想出去!
  韋承慶想了想才反應過來,頓時泱泱退下。
  武後處置果斷,壹道旨意下去,雍王李賢領命。
  過了許久,才傳來消息:“百官入皇城,百姓也已散去!”
  暫時安撫住了。
  武後面無表情,殿內臣子松了口氣。
  苗神客上前壹步,諫言道:“天後,趁著民怨平復,得速速放糧,安定關內,撫慰民心!”
  武後俯視臣子:“豆盧欽望,妳家久住長安,可資助多少米糧?”
  豆盧欽望怔住,倒是韋承慶討好道:“我韋氏對天後壹片忠誠,家中可出糧救濟長安百姓。”
  韋氏的勢力在關內根基,長安城內也有幾座府邸,但也就是尋常住宿,裏面儲存了壹些糧食,放就放出去。
  豆盧欽望斜了他壹眼,俯首道:“稟天後,我府上也有米糧,願救災濟民,只可惜是杯水車薪,不比韋侍郎家大業大,除了賑災外,還能做到更多……”
  韋承慶皺了皺眉,也醒悟過來。
  高門士族倒不是單純吝嗇於這次的賑災,而是不願意開這個口子,害怕朝廷向他們索求更多。
  畢竟這些世家占據了太多的社會資源,賑災時讓他們放糧,那國家出了其他事情,是不是要從他們身上進壹步割肉?
  所以豆盧欽望壹口咬死,韋承慶此時也後悔,立刻閉上嘴。
  武後心知肚明,她要團結這群心腹,所以淡淡道:“此事不合制度,還是罷了!”
  豆盧欽望和韋承慶松了壹口氣,齊聲道:“謝天後!”
  苗神客欲言又止,暗暗嘆了口氣。
  北門學士出身寒門,屬於智囊,出出主意還行,真正依仗的力量,還得是這些大族,現在只能靠邊站。
  偏偏接下來武後的目光看向他們:“如何賑災,妳們可有良策?”
  苗神客抿起嘴,澀聲道:“稟天後,我等無能,暫無良策。”
  武後不置可否,頓了頓道:“既然戴仆射請罪,百官多有附從,此事就交予他們,長安米糧不濟,可帶民出關就食,以緩局勢!”
  殿內臣子面色微變。
  妳這不是賑災,依舊是要轉移矛盾啊,這得死多少人!
  武後卻深恨戴至德,此人相位本來就不保,此次壹鬧,還能博得壹個青史美名,在她看來想都別想。
  奸人作祟,不查民情,指桑罵槐誰呢?
  武後又道:“百官請罪,必有緣由,災情當前,不可不查!豆盧欽望,妳身為內衛閣領,此事就交給妳了!”
  豆盧欽望知道她要打擊報復,暗暗叫苦,但剛剛武後不讓他家放糧,此時就得跟上:“是,臣定竭盡全力!”
  武後又道:“將禦史大夫尹中言喚來,此次禦史臺大有失察之過,我給他壹個將功折罪的機會!”
  梅花內衛壹出,禦史臺近來蔫了不少,百官請罪,則是個很好的借口,讓禦史臺名正言順的查壹查,擼下去壹批人,才好由她的親信補上,不聽話的人下去,擁護她當天後的上來。
  眼見武後見招拆招,絲毫不亂,殿內臣子也不禁拜服,深感跟對了人。
  直到去通報的內侍回到殿內,面露驚懼的拜下:“稟天後,尹大夫……尹大夫來不了了……”
  武後眼睛微微壹瞇。
  不用多言,高太監立刻將內侍拖了下去,仔細詢問後面色也變了。
  他定了定神,湊到武後耳邊輕聲道:“稟天後,郝侍郎去了禦史臺,將文德皇後的《女則》拿了出來。”
  ……
  “文德皇後,坤厚載物,德合無疆,當為後世皇後之楷模!”
  “今武氏亂政,德行豈可為後,我等應向聖人請命,廢去武氏皇後之位!”
  禦史臺中,郝處俊攤開三十卷書,指著上面壹段段話,作為理論依據。
  郝處俊是宰相許圉師外甥,外甥女是李白的第壹任妻子。
  他是堅定的反天後黨,歷史上就反對武後,不過死得早,武後也沒能拿他怎麽樣,但後來他孫子被汙蔑謀反,武則天將他孫子分屍,還將全家人的屍骨都掘出來了,其中就包括郝處俊的屍骨。
  不用小本本,也能把壹筆筆賬記得清清楚楚,敢得罪她,別給她逮到機會。
  現在郝處俊還精神得很,宰相出手,非同凡響,戴至德領百官請罪,平民怨,以求災情速速平復,郝處俊緊隨其後,直指此次人禍的源頭,要趁機廢後。
  起初聽得郝處俊的話,尹中言等禦史臉色青白交加,腦海中橫豎都寫滿了上官儀三個字,但聽著聽著,也不禁佩服起來。
  郝處俊把《女則》研究透徹,甚至舉壹反三。
  《女則》是文德皇後長孫氏,收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跡,編輯成冊,加以自省的私人書籍。
  本是日錄性質,長孫氏病逝後被宮婢翻出,李世民大為悲痛,將之公示與眾,以為紀念。
  而文德皇後雖然給後人的印象是賢淑溫良,但她絕不是後世提倡的那種三從四德。
  長孫氏在玄武門之變,也是親自出面,為上下鼓舞士氣的女子。
  唐朝的女子風氣就是這般,獨立自強,註重自身才識和技藝。
  所以長孫氏的《女則》大致記錄的,是妻子如何合理的輔佐夫郎。
  放到宮內,也就是皇後如何輔佐君王。
  這下好了,專業對口。
  郝處俊熟讀《女則》,就是要從先皇後身上找到理論依據,再根據如今的事實,壹擊斃命。
  他某些想法還和武後不謀而合,看著尹中言道:“武後失德,貪勢計私,為禍國家,禦史臺之責正在於此,而梅花內衛也有擾亂朝綱之勢,還望尹大夫隨我壹起向聖人諫言,清濁還清,還天下壹個朗朗乾坤!”
  尹中言聽到梅花內衛,目光頓時淩厲起來,再看看手中的皇後教導手冊,咬了咬牙:“好!我們入宮面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