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零五十四章 嚴黨:等促成了父子相認,陶真人還要說謝謝呢!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8

  錢塘江。
  長長的車隊浩浩蕩蕩地來到江邊,中間的八擡大轎落下,壹位面色白潤,衣袍華貴,盡顯養尊處優氣派的中年男子,走了下來。
  此人正是趙文華,嘉靖八年進士,初在國學時,嚴嵩為祭酒,他果斷地認了嚴嵩當義父。
  那個時候的嚴嵩,還沒有入嘉靖的眼,升官基本也在南京壹系,本身都在卑躬屈膝地討好夏言,趙文華能在嚴嵩低谷時投靠,自然比起入閣後再依附要強得多,因此才能在毫無政績的情況下,任正三品的工部侍郎,巡視東南防倭事宜。
  想想同樣是進士出身的胡宗憲,又是剿匪、又是平亂,至今還是七品小官,就知道《我的首輔義父》,有多麽重要了。
  當然,越沒有什麽,就越渴望什麽,趙文華人如其名,文學上的才華不俗,但政事能力不足,入仕以來,自己沒立過什麽功勞,偏偏還喜歡搶別人的功勞,讓這樣的人巡視前線,除了壞事外,幾乎想不出第二種可能。
  朝堂之上,個個人精,很清楚背後的意味。
  萬歲爺心生不滿了,催促張經盡快獲得勝利,哪怕不能壹勞永逸,至少也要來壹場輝煌的大捷,別再小打小鬧。
  但了解張經脾氣的,也都清楚,前線的戰略布局,沒那麽容易改變。
  張經任兵部右侍郎時,總督兩廣軍務,鎮壓瑤民起義有功,後來又平叛九土司及瓊州黎民起義,再進兵部尚書。
  嘉靖朝北虜南倭十分著名,其實亂的遠不止這些,南方的蠻族土司多有反抗,只是明軍固然弱到連此時的蒙古和倭賊都拿不下,對付土司還是大多可行的,所以出名程度遠不如前兩個禍患。
  而這幾次關鍵平亂中,張經都是穩紮穩打,老成持重,碰上更難纏的倭寇,當然更不會輕敵冒進,由著後面那些不懂兵的君臣瞎指揮。
  明確了核心任務,趙文華臨行之前,嚴黨內部也經過了壹番討論。
  嘉靖向來政不由己出,這道旨意也是內閣和司禮監下發的,做對了,便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是下面的,到時候嚴嵩首當其沖。
  畢竟第壹任抗倭統帥朱紈,就是嚴黨搞下去的,如果再把第二任張經拿下,萬壹東南倭寇真的壹發不可收拾,那萬歲爺的板子,絕對朝著他們打下來。
  不用說,嚴嵩最終又是聽那位鬼才兒子的,而關起門來,小閣老說的也很直接,在戰局還沒到萬分緊要之前,必須順著萬歲爺的心意,有些事情嚴黨不做,又有誰來做呢?
  趙文華得了準信,此時來到堤邊站定,江風拂面,想到自己奉旨搶功,回去後指不定就是六部尚書了,不禁升騰起壹股火熱。
  他在這邊暢想美好的未來,身後又有落轎聲響起,很快壹胖壹瘦,壹高壹矮,兩位道士走了過來:“趙侍郎!”
  趙文華收斂笑容,拱手道:“郭高士!王高士!祭海大典,就要拜托兩位高人了!”
  郭弘經,王永寧,正是神霄天師陶仲文的弟子,被敕封為“高士”,平日裏也是出入權貴府邸,地位尊崇,此時齊聲應道:“貧道定盡全力!”
  除了嚴嵩試丹試得有些辛苦,由衷地希望嘉靖別老在陶仲文的傳授下,信心滿滿地煉丹了,雙方壹個在世俗,壹個在道門,交集很少,互不得罪。
  此時打個招呼,也就過去了,走個過場,互不幹涉。
  後續的工作,郭弘經和王永寧還要留在錢塘江邊上,準備祭典的具體流程,趙文華則重新鉆回轎子裏,朝著杭州城內而去。
  來到早已準備好的府邸,入了堂內,七八名婢女上前捶背揉腿,香風環繞,這位享福慣了的幹兒子舒了口氣,漫不經心地道:“去看看拜帖!”
  管家領命,開始清點拜帖,重點自然是隨著帖子奉上的禮單。
  要拜會嚴黨,不奉上長長的禮單,那就等著被清算,這是朝野的共識。
  聽著壹個個消息靈通的當地富紳奉上的禮品,趙文華頗為滿意,但聽了壹遍後,卻奇道:“沒有胡宗憲的拜帖?”
  管家重新點了壹遍,低聲道:“沒有。”
  趙文華面色沈下:“真不懂事!”
  他的首輔義父都已經誇贊了壹句,這位有功不得升遷的七品小官,還不得屁顛顛地巴結上來?
  嚴黨也看重有能力的官員,胡宗憲只是其壹,論重要性並不起眼,若不是此次巡視東南,浙江又是抗倭的第壹線,他都懶得關註。
  沒想到如此通天的階梯擺在面前,居然還有人敢怠慢,簡直不知所謂!
  趙文華心中將胡宗憲的仕途判了死刑,又詢問道:“含章啊,近來此地有沒有什麽大事?”
  這個不是問隨行的管家,而是不久前投靠嚴黨的壹位幕僚,名羅龍文,字含章。
  此人本是制墨的行家,家資豐厚,死乞白賴地靠上嚴黨,還真得了嚴世蕃青睞,此次隨行。
  羅龍文本就是安徽人,早先壹步來了杭州,置辦府宅,探明消息,此時眼珠轉了轉道:“稟告侍郎,杭州城內前幾日倒是有壹件大事,那位上繳了五十個真倭人頭的陶隱,又殺了百名真倭,交到縣衙,引發轟動。”
  趙文華先是壹怔,然後反應過來:“照這麽說,他壹個人的賞銀,有三萬兩?”
  羅龍文作為富商,都為這賺錢速度感到眼紅,故意道:“當真是壹夜暴富!”
  趙文華頓時覺得身邊的婢女不香了,頭壹頂,猛地直起腰來,指著拜帖:“快點點,此人有沒有來拜訪我?”
  好家夥,他由於沒能去地方撈錢,至今貪汙的數額都不足十萬,這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噶人頭噶出三萬兩白銀……還有沒有天理?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拜帖?
  清點之後,管家搖搖頭,羅龍文則道:“侍郎,這位陶隱深居簡出,從不與人攀扯關系。”
  趙文華唔了壹聲,惡狠狠地瞪了過去:“那妳廢話什麽?”
  這事別讓我知道啊,三萬兩白花花的銀子,被壹個毫無背景的賤民得了去,自己還不能分潤壹杯羹,得多難受?
  羅龍文卻早有準備:“侍郎,這位恐是民間異士,應讓兩位高士出面,審查此人背景,看是否有通倭嫌疑!”
  趙文華眼睛壹亮:“好主意!妳現在就去,快快審查,別給他跑嘍!”
  由於道教大興,如今民間的奇人異士,甚至佛門僧侶,都在道門的管轄內,這件事確實可以拜托陶仲文的兩位徒弟。
  羅龍文領命而去,足足數個時辰才返回,神情卻有些異樣,到了面前稟告道:“侍郎,這陶義俠身份或有古怪。”
  趙文華問:“怎麽說?”
  羅龍文道:“我提及此人,郭高士的臉色突然變化,王高士更是明言此人與他們絕對無關,讓我不要再去煩擾,以免阻了祭海大典。”
  趙文華眉頭揚起:“這倒是有意思了……那人也姓陶,又有殺真倭的本事,是陶家的遠親族人麽,生過嫌隙的?可真要是陶家的,不該這般不懂事吧?”
  國庫空虛,嘉靖捏著鼻子提高賞銀,是為了激勵底層士氣,結果被瘋狂薅羊毛,如果真是陶家人為之,天師都要吃掛落的。
  羅龍文本來是妒忌這位抗倭英雄的名利雙收,想要讓貪婪的趙文華盯上此人,也沒想到會有這個發展,他如今還不是嚴黨的核心人物,不太敢節外生枝,沈默下去。
  然而趙文華卻不是那麽輕易放棄的,開口道:“既然這位與陶氏不清不楚,那就更好辦,直接派人去他家,本官巡視東南防倭事宜,必須要個說法,否則休想從官府拿到壹錠賞銀!”
  ……
  三日之後。
  趙文華和羅龍文屏退左右,看著桌上的五毒丹藥瓶,陷入沈思,長久不發壹言。
  這就是陶隱給的說法。
  五毒丹。
  冷場了許久,還是趙文華先開口:“含章啊,妳覺得此事有幾成把握?”
  羅龍文緊鎖眉頭:“侍郎,毒殺倭寇,不比尋常交戰,必遭罵名!那陶隱是民間之人,不受官職,都未明說他是靠毒殺了倭寇,只是給了丹藥,我們更要三思!”
  趙文華當然知道利害關系,卻又按捺不住其中巨大的誘惑:“萬歲爺心心念念想要壹次大捷,我們若能真正滅了倭寇,以後前途就無憂了,更不怕各方查證,到時候人頭壹割,屍體拋入海中,誰又知道倭寇是怎麽死的?關鍵是此事能不能成?”
  羅龍文輕聲道:“陶隱確是能人異士,依屬下看來,有六七成把握。”
  趙文華咧嘴道:“那為什麽不試壹試呢?若能成了,張經都被我們比下去,陛下龍顏大悅,義父更是面上光彩,若失敗了,我們還是按照原定計劃便是!”
  羅龍文覺得無論成功與否,想要按照原計劃搶功,都會變得不太現實,但看到趙文華興奮的模樣,就知道勸不動:“那陶隱的要求?”
  趙文華笑道:“不就是私生子麽?不得入門墻,無奈下殺倭寇博取名聲,銀兩拿了後也要進獻給萬歲爺,那就是懂事的……滿足他的心願,宣揚宣揚,等促成了父子相認,陶真人還要謝謝我們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