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千零四十五章 沒有後臺的胡宗憲,抱上誰的大腿?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8
“試壹試這第三版的‘避毒丹’。”
李彥金絲壹揚,隨著清新的香氣彌漫出來,壹爐潔白的丹藥煉成。
他取出壹粒,遞給陶隱:“含在口中半刻鐘,再咽下。”
陶隱接過後含住,默數半刻鐘的時間,不早不晚地吞咽下去。
李彥問:“感覺如何?”
陶隱緩緩地道:“口齒留香,就像是推開連綿陰雨之後的窗戶,清新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湧進來的感覺……”
李彥失笑:“聽得出來妳心情不錯,不過我問的是,避毒的效果怎麽樣,妖化後自己聞壹聞劇毒,看看還會不會頭暈?”
陶隱有些尷尬,左臂泛出黑紅色澤,滲出毒氣,在鼻息處徘徊了壹下,然後振奮地道:“真的不暈了!”
小倩瞥了壹眼過來。
不被自己毒暈,也值得如此高興麽?
陶隱著實興奮了壹會,這代表他可以釋放劇毒了,攻擊的手段又多了壹種,但看向李彥手中的丹藥,面色陡然壹變:“妳研制出‘避毒丹’,是不是準備對我族下手了?”
李彥道:“妳不是向我再三保證,妳那壹族平日裏並不出世,只在山中避居麽?”
陶隱沈聲道:“我族若是習慣出世,陶仲文也不會亂來,那妖道就是欺軟怕硬,真正囂張的妖魔,他從來都是退避三舍!”
李彥點頭:“殘害無辜的妖怪,我自會除之,若真是如妳所言,我也不會咄咄逼人,放心便是。”
陶隱暗暗松了口氣,哼了聲:“我族實力不弱,道消魔長更是天地大勢,豈會怕妳?”
李彥不與他辯駁,戰鬥力是靠打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只是有些奇怪:“妳那位很威風的娘親,放言要水淹沿海城池,怎麽如今沒了後續?”
他來杭州,壹是厭惡倭寇侵擾,早就想來沿海地區看看,二者也是在離開南京城的時候,聽到了那蛇妖的威脅。
大明海岸線綿長,處處防守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蘇杭壹帶最是富饒,尤其是杭州這個地方與“蛇妖”“水淹”很契合,李彥才會選擇來此,這些日子做了不少準備。
結果年都過去了,別說水淹,連條普通的蛇都沒看到……
被這麽壹問,陶隱也有些擔心起來,又自我安慰道:“定是朝天宮和神樂觀的道士窮追不舍,娘親才會耽誤,近來在四處尋我的下落,她只要靠近,我定有反應……”
李彥不置可否:“且不說那個,妳多多準備,近來倭寇又有逼近的動向,這次他們再來犯,或許就有異人隨行了。”
陶隱看著自己妖化的雙臂,不懼毒素的體格,自信滿滿:“怕他們不成?”
“銀子送過來了!!”
正說著,小倩遙遙升空,歡呼壹聲,興奮得黑發都翹了起來,而外面很快也傳來熱鬧的聲音。
“賀陶義俠大殺倭賊!壯我大明聲威!”
“賀陶義俠大殺倭賊!壯我大明聲威!”
在衙役們敲鑼打鼓的宣揚聲中,壹支長長的隊伍,朝著院子走來。
中間有不少八擡大轎,顯然是高官出行,最值得關註的,則是整整兩大箱的白銀,還特意開著蓋子,讓白花花的銀子展現在路人的視線中,大搖大擺地來到院前。
轎子落下,壹個個氣派十足的官員走了出來,在白銀邊上左右排開,亮了個相,由衙役上前敲門:“陶義俠,張都督和李巡撫,親自來為妳發放賞銀了!”
吱呀!
大門開啟,陶隱走出,就見除了之前交予首級時,見到的杭州府衙壹眾官員外,還有兩位簇擁在中間的生面孔。
壹位是南京兵部尚書張經,如今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便宜行事,正二品。
另壹位是原徐州兵備副使李天寵,擢升都察院右僉都禦史,奉命巡撫浙江,正四品。
這兩位,正是嘉靖如今指定的抗倭統帥,寄予厚望,準備在浙江之地,狠狠痛擊倭寇,保東南平安。
“見過張都督、李巡撫!”
陶隱抱了抱拳,不慌不忙。
自從被研究後,他對於妖化的控制程度越來越高,對於相貌也經過了壹定的調整,氣質與原本更是天差地別,從出塵的道士,變為勇猛的戰士,除非是熟悉至極的人物,絕對認不出來。
果不其然,從南京來的張經,也根本沒想到壹個前腳殺害國公的妖人,後腳敢光明正大地向朝廷領賞。
這位六省總督,只是打量了壹番,就聲音洪亮地道:“聞名不如見面,陶義俠當真是相貌堂堂,鐵骨錚錚的好漢子,朝廷言出必行,萬歲爺更是特此嘉獎,補足萬兩白銀,望義俠再接再厲,為民除害!”
差役將箱子擡了過來,陶隱也喜道:“多謝張都督!”
“哇!真給啊!”“壹萬兩!俺壹輩子都見不到這麽多錢!”“殺倭寇!殺倭寇!”
圍觀的百姓轟動起來。
原本他們也眼熱那厚重的賞賜,但又很清楚朝廷官員的德行。
公文上說有二百兩,被層層剝削克扣,能拿到五十兩就不錯了,甚至還會被眼熱的官員頂替功勞,這樣的例子以前不是沒有發生。
如今壹萬兩白銀,卻明晃晃地出現在面前,由不得眾人不信,千金買馬骨的效果達成,朝廷的信譽顯著提升。
如此好的宣傳自然不能馬上結束,壹個個官員上前,開始發表講話,字裏行間都是對倭寇的嚴懲不貸,絕不姑息,時不時地引起百姓的叫好聲。
在熱鬧的場面外,都察院監察禦史,浙江巡按胡宗憲,默默旁觀。
這並非低調,而是官品低微。
巡撫和巡按,壹字之別,差距極大。
明朝巡撫擁有壹省行政、軍事、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與總督同為地方最高長官,正常情況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者就為正二品,李天寵是資歷不足,後面只要稍立功勛,就能名正言順地晉升為二品大員。
而巡按則是禦史的壹種,號稱代天子巡視,對府州縣道衙門進行監督,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進行上奏,事權很重,可實際上戰爭期間,即便是禦史也很難對這些亂紀問題進行彈劾,這個七品小官更像是位於邊緣的擺設,沒有多少話語權。
胡宗憲也沒準備說話,只是目光不斷巡視,打量著眾人,最終落在陶隱身上,露出饒有興致之色:“此人頗為古怪,既非貪財,也不為名,這般大張旗鼓地領賞,是為了什麽?”
斬首四十九真倭,到底有多少水分,眾官員心裏都有猜測,胡宗憲的想法,同樣偏向於作假。
可親眼見到陶隱後,卻發現此人底氣十足,不怕察驗,更古怪的是,對於那萬兩白銀高興歸高興,沒有太多的狂喜貪婪,對恭維反應平淡,又著重強調自己的名字……
這種種奇特的反應,讓胡宗憲看不透,倒是愈發好奇起來。
相比起他的探究,以六省總督和浙江巡撫為首的壹系列高官,在民眾面前展現完朝廷的重視後,熱情的表情扭頭就變得平淡,鉆入轎中離開。
眾位高官壹走,杭州府的其他官員也紛紛離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沒人來招呼胡宗憲壹聲。
胡宗憲苦笑了壹下,身後的馬寧遠更是受不了了。
相比起張經和李天寵前呼後擁的排場,胡宗憲此番南下,就帶來了這麽壹個學生,此時見到老師所受的冷清待遇,自是不平:“先生文韜武略,才能出眾,卻不得升遷,屢受排擠,當真不公!”
馬寧遠脾性剛直,說話直接,胡宗憲不會如此做,但眼神裏同樣憋著壹股氣。
他是進士出身,初授官就是壹地縣令,二十多歲的年齡,在任上就撲滅了多年不遇的旱蝗之災,又用安撫勸降之策,使為害當地多年的土匪解散,還將其中可用之人編入軍中。
後來母親去世,他回去奔喪,兩年後父親也因病去世,在家鄉守孝長達五年,回歸朝堂後,又以禦史巡按邊防重鎮,整軍紀,固邊防,曾經單槍匹馬阻止過軍隊嘩變,巡按湖廣時,還參與平定苗民起義。
回首踏入仕途的這些年間,雖然沒有幹過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壹步壹個腳印,在每個地方都有突出的政績,卻始終得不到提拔……
原因是什麽?
很簡單,沒有後臺。
缺少壹個身居中樞的高官要員支持,無論是低品的文臣還是武將,都很難有出頭之日,畢竟官場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才華。
相較而言,武將更卑微,必須要仰文官鼻息,低品文臣則更容易進入高層視線,得到賞識。
比如離京之前,胡宗憲就聽說,嚴閣老似乎不經意間提到了他,有言“胡汝貞是良才”。
這種消息能傳到他的耳朵裏,就是故意為之,胡宗憲很清楚,接下來他只需要去拜會那位青詞宰相,就能平步青雲,壹展宏圖。
馬寧遠為自己鳴不平,卻只是鳴不平,他卻已經找到了出頭之路。
可這條路,邁上去也是不歸之路。
嚴黨啊……
胡宗憲輕輕嘆了口氣。
此來浙江平倭,是他最後的嘗試。
如果到了這裏,都找不到大展拳腳的機會,那只能去拜訪嚴閣老了。
無論是清名還是罵名,他胡宗憲都希望做出壹番功績來,總比籍籍無名來得要強!
堅定了人生目標,胡宗憲也準備跟眾官員離開,但剛剛走出幾步,突然停住,轉身看向那陶隱所在的院落,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那位大殺倭寇的義俠讓我挺在意的,去拜訪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