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興霸天

歷史軍事

大唐,隴右道,涼州。
學堂內,李彥跪坐到蒲團上,將筆墨紙硯壹壹拿出。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壹百二十八章 龍神與真人

從神探李元芳開始 by 興霸天

2023-9-17 08:38

  “神龍……”
  “還有那位神醫!”
  “居然直入紫禁城面聖?”
  皇極殿內,鴉雀無聲。
  但無論是站起來的嘉靖,還是百官眼神間的交流,內心的波動,都到達極致。
  此番朝會過於倉促,之前眾人匆匆忙忙地聚集,壹時間只害怕殿前失儀,顧不上其他。
  可等在午門外立定好,再入丹墀等待,最後進殿,這整個過程裏,群臣已經回過味來,此次朝會的正題,必然是與剛剛收雲息雨的神龍有關。
  於是乎,有官員的眼神,已經飄向天師陶仲文。
  如果敕封龍神,歸這位天師管轄麽?
  倘若歸屬,只要天庭不現,日後大明的山神土地,城隍社令,都將歸於道門,天師之位的權力將遠甚於前。
  倘若不歸,天師地位就尷尬了……
  當然還要考慮壹點,制止雨患的神龍,是否會真正邁入朝堂,還是僅僅神龍壹現,消失無蹤。
  結果朝會剛開,就有了答案。
  兩道神虛氣清、軒昂霞舉的身影,從天而降,直入朝堂。
  女子臉如蓮萼,唇似櫻桃,龍角晶瑩,皓齒明眸。
  長相極為美麗,只是面容沈肅,壹看就知道不太好打交道,正如那些高高在上,靜心寡欲的神祇,飄飄不染塵埃,耿耿天仙風韻。
  相比起來,男子並不遜色,氣清神秀,謫仙之表,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陶仲文已經是鶴發童顏,仙風道骨,但看到這位,讓人頓時聯想到蘇東坡的詩詞,“公子只應見畫,此中我獨知津,寫到水窮天杪,定非塵土間人”……
  傳說中的世外真仙,玄府天人,正該是這般相貌氣度!
  “此人就是李時珍?”
  嚴嵩嚴世蕃父子,神情裏頗為動容。
  “李先生來了!”
  陸炳及身後的十三太保,流露出的是欣喜,然後也有動容。
  “怎麽會?”
  陶仲文沈默,陶世恩則是震驚之色。
  因為這兩位走了進來,並非想象中神祇與護法神將,壹前壹後,主次分明的關系……
  而是並肩舉步,直入大殿。
  這李時珍何德何能,居然能與神仙並行?
  “跟著我步伐,目不斜視,往前走就是!”
  “別想那麽多,別害怕,回去給妳吃好吃的……”
  他們卻不知道,龍女看到殿內這麽多陌生人,都要自閉了,險些扭頭離開。
  幸虧李彥早有所料,在寶船上就哄了壹陣,現在又壹路領著,傳音安撫,才讓龍女板著小臉,緊張兮兮地進了皇極殿。
  相比起來,李彥面容淡然,來到這座最能代表大明朝政治中心的地方時,聯想到後世的故宮,還是頗為感觸的。
  水滸世界的大燕,也是定都北京城,建造的皇宮同樣稱為紫禁城,可無論是占地範圍,還是宮殿格局,都應時代要求,有了自身的特色。
  與後世故宮更為接近的,自是明朝紫禁城,比如現在這座皇極殿,就有壹個普通人都熟悉的名字,太和殿。
  去北京故宮遊玩,必然要來的景點,象征著皇帝寶座的龍椅就擺在殿上,雖然只能隔著圍欄遠遠觀看,但也足夠讓人感懷的了。
  而後世那壹座,恰恰就是如今高臺之上的髹(xiū)金漆雲龍紋寶座。
  整體是圈椅式,有四根支撐靠手的圓柱,上面雕飾十三條金龍,椅背正中立著壹條正龍,環視四方,神態威嚴。
  材質是由小葉紫檀、金絲楠木、樺木三種木材制作而成,看上是金色,但並不是黃金,而是髹木為金,也就是將金粉用絲棉拂掃到上了膠的木制龍椅上,罩壹層透明的漆,形成全金打造的效果。
  在龍椅的背後,圍有七扇同樣髹金的大屏風,上面也雕飾著數十條龍形,李彥還記得,故宮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說過,龍椅和屏風上雕飾的金龍總計有八十條,但要九九歸壹,座椅和屏風上缺少的那條龍,正是指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也就是天下至尊,真龍天子。
  現在這位大明朝的至尊天子,就站了起來,身體緊繃,面目復雜地凝視過來。
  嘉靖壹時間,竟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位神龍。
  主要是禮儀。
  如果按照千年前神佛還在時,四大部洲皆重神仙,即便是東土大唐,觀音菩薩現身時,都有“唐王禮拜,文武跪地”。
  那固然是表達尊重與謝意,畢竟觀音指點迷津,取大乘經三藏,超度孽苦升天,而現在龍女停歇大雨,使得京師免於水澇,同樣是大恩,嘉靖是不是也該禮拜壹下,更要讓文武百官同時跪地?
  他甚至真的有這個想法,祭天時皇帝依舊要拜下,只要能成仙得道,向龍女磕壹個,固然心理上不太樂意,但也能忍下來的。
  正在遲疑,就見李彥帶著龍女,來到階前,作揖行禮:“李時珍參見陛下!”
  他先做,龍女隨後跟著做,垂了垂頭,清冷地道:“敖雪見過大明天子!”
  “這人好大膽,面對陛下就作揖?”
  “不,是他在帶著神龍行禮,妳們千萬不要出去打擾!”
  參見之意,是以壹定禮節晉見上級,李時珍身為大明的子民,自是參見天子,但正常情況下,他顯然不能就這般作揖了事,而是要跪拜叩首,不然專糾百官儀表言行的糾儀禦史會立刻撲出,高呼失禮,將人拖下去杖責。
  但現在沒有人敢那麽做,因為都看了出來,正是因為這位先行禮,龍女敖雪身為神佛消隱近千年後,首度現身的神龍,也向陛下率先行禮。
  “好!好啊!”
  關鍵的禮節問題解決,嘉靖眉宇間頓時湧出大喜之色。
  當然最佳的情況,莫過於這位帶著龍女,壹起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但那確實不太現實。
  嘉靖向來難以滿足,此次卻難得地滿足了,長久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壹個月的等待完全值得,這位道君皇帝飄飄然之際,也拱手為禮:“見過龍神!”
  他的姿態無可挑剔,左手為陽,右手為陰,右手抱左手,右手大指壓左手大指,右手掌抱左手掌,向前伸出,如抱壹鼓,是為萬物負陰而抱陽。
  這是用於平輩或友人相見的禮節,與龍女施行這樣的禮節,就像是仙友互訪,顯然嘉靖將自己當成預備役的神仙中人。
  不單是細節拿捏到位,嘉靖立刻開始封賞,要將關系確定下來:“朕久聞龍神降雨,潤澤世間,此番尊神出世,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當尊封‘昭靈沛澤普佑龍王之神’,禦制碑文,以時致祭!”
  這個倒不是亂封的,歷史上的龍被歷朝帝王多次下詔敕封,對社稷風雨祈福。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時期更是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到了明清連運河都有龍神,敕封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
  相比起來,龍女這種不算大,但嘉靖顯然準備後面加封,不斷籠絡,自是不能壹步到位。
  “怎麽還沒完啊?”
  龍女其實根本不在乎,她就希望盡快結束這種被許多不認識的生靈圍觀的場景,下意識地看了看李彥,然後才點頭:“謝陛下!”
  嘉靖的註意力都在龍女身上,目光微動,立刻看向李彥:“李道醫復蘇神道,鎮倭伏魔,於國有大功,敕封‘守靜修真凝元致壹真人’,賜玉帶冠服,建真人府!”
  此言壹出,但凡對於道教之事有所了解的臣子,都露出詫異之色,陶仲文壹直喜怒不形於色,此時都忍不住目光沈下,陶世恩更是臉色劇變。
  真人可不是隨便敕封的,最初的真人基本可以視作仙人,《黃帝內經》就有言,“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壹,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到了後面,真人的範圍開始放寬,存養本性、修真得道之人,可稱真人,並不絕對局限於道教,如醫家孫思邈,也被稱為孫真人……
  粗略估計,歷朝歷代出名的真人,大概有兩百六十多位,看起來不少,實則平均到每個年代,就是絕對的翹楚了。
  而到了歷史上的明朝,“天師”的名號都被降為“真人”,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跟大臣說:天是最崇高的,怎能有老師呢,“以此為號褻瀆甚矣,遂命去其正壹教主天師之稱,改天師印為真人印,秩正二品。”
  當然這個世界沒有那樣的改動,天庭有四大天師,人間也有天師,只是從龍虎山張氏的代代傳承,變為了道門魁首,領道教事。
  關鍵就在這裏,道教內部也有壹個升階過程,為道士、高士、真人、天師。
  陶仲文那麽得寵,壹開始都是先封“神霄保國宣教高士”,隨後才被封為“神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壹真人”,最終再加封為“神霄紫府闡範保國弘烈宣教振法通真忠孝秉壹真人”。
  如今嘉靖僅僅是見李時珍第壹面,就敕封為真人,如此聖恩,前所未有。
  更讓陶世恩難以接受的是,李彥還遲疑了壹瞬,似乎都不太樂意,才再度作揖行禮:“謝陛下!”
  “將龍女帶來京師後,自覺得完成聖恩,就想要離去,重新當閑雲野鶴?”
  嘉靖嘴角微揚,重新坐回龍椅之上:“李時珍啊李時珍,朕等了那麽久,好不容易盼到了妳,怎麽可能再放走,妳不想當真人,朕偏偏要妳當!”
  皇帝大為滿意,但禮官上前,卻傻眼了。
  這兩位站哪裏呢?
  尤其是神祇,更是從未有列於朝會上的先例。
  所幸就在這時,龍女清冷的聲音再度響起:“陛下,我不耐世俗濁氣,先行回歸天際!”
  百官怔住。
  露面,行禮,受封,然後就要離開……這未免太過短暫了吧!
  嘉靖還想向龍神探討修為,演練丹術,請其評價壹二,心中更是大為不舍。
  但發現龍女頻頻看向李彥,眉頭甚至都微微蹙起,想來是真的不能待了,趕忙關切地道:“龍神收雨辛勞,當鼎新廟宇,香火不絕,李真人好好陪伴,務要替朕盡到心意!”
  龍女聞言,毫不留戀地轉身離去,盡顯清心寡欲,不以物喜的風範,李彥單掌行禮,同樣雲淡風輕,大袖飄飄,轉身離去。
  這兩位的身姿風度實在過於出眾,百官忍不住轉頭目送。
  沒人理會他們失禮。
  因為龍椅上的嘉靖,都忍不住再度起身,眼巴巴地看著那秀拔的背影消失在皇極殿前,化作壹道白光,再度回歸天宇。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