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大羅羅

歷史軍事

斜陽殘紅,透過高懸的,小小的囚窗照進了囚室,顯得格外淒然。
外面剛剛下過壹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壹千二百壹十六章 三家同盟(壹)太後生了

天下豪商 by 大羅羅

2019-4-3 18:22

  大宋政和三年十二月初,天津市。
  雖然界河已經封凍,但是天津市街頭,仍然壹如既往的熙熙攘攘。天津市民們穿著羊毛編成的或者填裝了棉花的冬裝,在街頭摩肩接踵的湧動。還有不少來自異邦的旅人客商,穿著各自的民族服飾,在街道上壹邊走著,壹邊東張西望。也是壹道天津市特有的風景線。
  現在的天津無疑是壹座開放的城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座城市是不拒絕任何遠來之客的。
  來自大宋、大遼、草原、金國、高麗、安南、大理、吐蕃、西域、南洋、天竺,甚至極遠的大食、波斯、西奈、羅馬的客商,都在這座位於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交匯點的,猶如夢幻壹般的大都市中尋找著發財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術。
  順便壹提,天津市有不少鼓勵技術創新,獎勵發明的辦法,比如發放獎金,授予專利權(通過行會執行)等。同時也鼓勵盜版抄襲外部獨有技術。比如為“玻璃”、“烏茲鋼”等外國先進技術開出了高額格賞。現在已經有了壹些收獲,有壹些來自天竺、開羅、波斯、大馬士革的玻璃工匠和鐵匠成為了新天津人。帶來了比較成熟的坩堝煉鐵和用手工吹筒法制造玻璃的工藝。
  除了客商和工匠,還有遠道而來的學者、武士,倡優、僧道,甚至還有避難的政客和貴族,都把這裏當成了他們的第二家鄉。
  現在的天津,隱約已經有了昔日大唐帝國鼎盛時代的長安城的風範。
  哦,實際上,除了人口比不上長安,天津市的其他方面,比如手工業生產,商業環境,交通,法律制度,學術研究等等,全都遠遠超過了大唐帝都。
  如果單純從文明進步的角度來看,即將成為資產階級共和國首都的天津市,已經站在了華夏三千年歷史的頂峰了,同時也站在了世界的頂峰!
  站在位於共和廣場壹角的執政府(很快就是元首宮了)大樓四層的大書房的窗臺邊,武好古正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壹手締造的城市。
  書房裏面還坐著幾個人,有何天然、章之鳳、陸人嘉這三個法律專家,還有剛剛從燕山府趕來的趙佳人(他當了壹段時間的燕山知府)。
  “執政,新壹版《共和憲法》的草案已經按著您的意思起草完畢了。過於具體的條目,都已經歸到《民法》、《刑法》、《公民法》、《議政法》、《官務法》這等小法中去了。《憲法》就以萬民共約盟誓的方式,闡述了為何要廢帝制行共和,規範了共和國官府、共和國公民、共和國平民間的權責,特別突出了官府為民和公民為國的理念……”
  正在說話的是主持《憲法》起草的章之鳳。雖然他算得上律法方面的專家,也參與過幽州的立法工作。但是對於起草《憲法》這樣的根本大法,還是沒有壹點兒經驗,甚至連概念都是缺乏的。
  所以剛壹開始的時候,他是照著《宋刑統》的辦法,想搞壹部包羅萬象的法律。結果第壹版《憲法》草案非常繁瑣,零零碎碎的條文很多,像個大雜燴。
  不過隨著壹版壹版的重修,以及《民法》、《刑法》、《公民法》、《議政法》、《官務法》這等小法相繼開始起草。章之鳳、何天然等人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晰了。
  所謂的根本大法,與其說是法,不如說是“約”、“誓”和“論”之類的東西。
  到了最新壹版的《共和憲法》真的已經相當有模有樣了。
  不過武好古今天似乎有點心不在焉,從會議壹開始他就在窗口轉悠,時不時的就推開窗戶向外張望。
  窗外樓下,就是共和廣場。由於天津北市這幾年發展迅猛,隱約有和南市媲美的意思。所以位於天津南市最北面,靠著界河的共和廣場,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市中心。
  壹條寬闊的共和大道就從共和廣場中穿過,而且橫穿天津南北兩市,從天津北市北門宣武門,壹直通到天津南市南門崇文門。因為道路寬闊,且直通共和廣場這個緊要之所,所以都軍機司傳遞消息的驛馬傳騎,壹般都會從宣武門或崇文門入城,然後沿著共和大街直入共和廣場。
  武好古時不時的推開窗戶往外觀望,顯然是在等待驛馬傳騎給他送什麽消息。
  可是最近又有什麽要緊的消息會傳到天津市呢?
  屋子裏面的幾個人都有點奇怪。
  現在是冬天,北方早就是萬裏冰封,根本不是打仗的時候。
  而南面的開封府,現在大概忙著過年節吧?應該也不會有什麽大動作了。
  難不成是陶節夫那個老不死的還在策劃什麽陰謀?
  幾個人正奇怪的時候,幾匹健馬風也似的從共和橋(其實是幾座浮橋)上掠過,奔入了空曠的共和廣場,當先騎士背上插著白色的認旗,應該是宣化府防禦司派出的600裏加急傳騎!
  宣化府是這壹次燕、遼整理州府的過程中新設立的壹個府,位於燕山北麓,在燕山府的北面。差不多就是後世的張家口市壹帶。是燕地的門戶,同時也是連接遼國西京道的重鎮。
  在那裏擔任防禦使的是武好古的心腹武誠蘭,今天派出了600裏加急傳騎,也不知道出了什麽急事兒?
  ……
  壹陣急促的腳步聲響動,然後是武誠久(武好古早年的跟班,現在是武家口商市的總管)的壹個兒子武之捷的聲音傳來。
  “執政,武家口急報。”
  武家口急報?
  難道是契丹蕭太後吃錯藥了發兵攻打武家口的險要關隘了?
  屋子裏面的幾個人,除了武好古,都是壹頭霧水。
  “進來!”
  武之捷推門走了進來,這是個看著就相當機敏的年輕人,剛剛從騎士學院畢業,沒有下部隊,直接到武好古身邊當了機宜。
  他將壹個蠟封的信封遞到了武好古跟前。
  武好古壹把接了過去,撕掉蠟封,取出裏面的信紙,先是壹目十行的看了壹遍,然後才壹字壹句的細看,最後哈哈笑了起來。
  “執政,出了什麽事兒?”趙佳人有些奇怪地看著武好古。
  武好古笑著:“蕭太後生了個兒子!”
  太後生了兒子?
  這事兒聽著怎麽恁麽變扭呢?
  屋子裏面的幾人都呆楞楞的瞧著武好古。
  武好古笑了笑,解釋道:“是耶律延禧的遺腹子。”
  遺腹子……
  幾個人還是奇怪,耶律延禧有了遺腹子,妳武好古為什麽那麽開心?
  這事兒,有古怪啊!
  武好古也覺得自己不應該那麽開心,有什麽好開心的?蕭太後的兒子也不能姓武,自己幫著耶律延禧傳宗接代,跟個活雷鋒似的……
  雖然這事兒有點吃虧,但是武好古這些日子還是挺想念蕭太後的。她的胸懷本就寬闊,現在生了孩子,只怕要闊上加闊了吧?
  嗯咳了壹聲,武好古已經嚴肅起來了。
  “蕭太後準備去鴛鴦濼坐冬。”武好古說,“還想和我在武家口商市會面,共商三家同盟的事情。”
  急著見面的不僅是武好古,蕭太後同樣想讓武好古早點看到私生的兒子。
  同時,她還有壹大堆的麻煩事兒,要求武好古幫忙。
  這段日子,她這個太後的日子可真心不好過,內憂外患壹大堆。內部是契丹貴族不服,外部還有生女真、萌古、克烈三部起兵攻打。連上京臨潢府城,都在秋天的時候被完顏阿骨打攻破了!
  上京城壹丟,蕭太後就面對遼國內部極大的壓力,所以這次的鴛鴦濼壹行,對外宣稱的緣由是要在來年春天點集兵力去收復臨潢府!
  “三家同盟?”趙佳人問,“是哪三家?”
  “當然是咱們的周國,蕭太後的遼國,南邊的大宋了。”武好古道,“蕭太後希望能締結壹個三家同盟,以後不再相互攻伐了。”
  “執政。”趙佳人皺著眉頭,“咱們和金國還有盟約呢……”
  武好古說:“咱們和金國的盟約上只有共同伐遼,並沒有規定不得單獨媾和。現在遼人已經退出了燕地、遼東的漢家故土,也退出了女真屬地。我們和女真都已經建國,盟約的目的已經達成,自然應該失效了。”
  幽州和女真的盟約都是由法律專家起草的,當然不會給自己套上太多的條條框框了。
  而且,就算武好古背盟棄義了。女真人也拿他沒轍,周國可是聞戰則喜的暴周,不是弱宋。女真人縮在北方苦寒之地,武好古也許拿他們沒什麽辦法。真要大舉南下,保管打到他們絕種為止!
  武好古頓了頓,“新壹版的《憲法》很不錯了,妳們再去找元老們商議壹下,如果大家都贊成,等我從武家堡回來,就在元老院通過。我去不了太久,除夕前壹定會回來的。有了憲法,咱們明年正月選個日子就能建立周國了……年號就定共和,以後不再更易,明年就是共和元年,將來壹直到共和千年,共和萬年!”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