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184章 我的壹切,就在其中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1

  辛棄疾覺得他在指導司內所得到的答案還不夠完善。
  那是壹種成型的成體系的思想,可以指導接下來的行動,卻並不能解除他的疑惑。
  他迫切的想要知道這種思想的根源到底來源於何方,為什麽會誕生。
  因為看出了辛棄疾在思想上的混亂,蘇詠霖把自己最早給自家人還有工場裏的工人們上課所用的資料整理了壹下,交給了辛棄疾。
  “看看這些吧,我和妳壹樣,也是從小讀聖人經典長大的,但是我現在卻要走壹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些,就是我改變想法的根源,希望妳看了之後,可以找到解決妳的困惑的答案。”
  辛棄疾看著那厚厚壹疊紙張,伸手接過,點了點頭。
  “我會全部讀完的。”
  “嗯,我的壹切,就在其中。”
  蘇詠霖拍了拍辛棄疾的肩膀。
  辛棄疾點了點頭,回到自己的住所,把這厚厚的壹疊紙張攤開來,開始壹張壹張的細細閱讀。
  他很快就驚訝的發現這並不是什麽長篇大論,而是壹些蘇詠霖的親身經歷。
  他把自己從小到大走過看過的地方、人、事件記錄下來,類似於民情咨文,這厚厚的壹疊紙張幾乎全都是這些內容。
  辛棄疾壹開始有些疑惑,這和他那種格格不入的思想到底是怎麽形成的有什麽關系呢?
  可是耐著性子看了壹張紙之後,辛棄疾忽然明白了。
  這是蘇詠霖這壹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近乎於他自己為自己寫的自傳,寫的是別人,也是他自己。
  他作為壹個生活優渥錦衣玉食的官家大少爺到壹個叛逆的造反者這壹角色轉換究竟是為了什麽,他究竟盡力了怎樣的思想轉變,緣由全都在這裏了。
  第壹張紙壹看起來就挺有年份的,記錄的是蘇詠霖九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南下販私鹽,在松陽縣見到很多吃不上飯的人的事情。
  那個時候蘇詠霖憐憫他們,想把身上的錢都給他們,讓他們吃飽肚子,但是他的父親阻止了他。
  他的父親對他說,妳能救他們壹時,讓他們吃上壹兩頓飽飯,但是之後呢?
  妳能管他們壹輩子飽飯嗎?
  這壹群人妳或許管得了,但是吃不上飯的人成千上萬,咱們販私鹽雖然賺得多,也養不起成千上萬的人。
  所以,他的父親讓他收起良善之心,只對可以利用的人施以恩惠,對無法利用的人則不要管太多,因為他們早晚都要死。
  應該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有用的人身上,讓對自己而言最有用的人活下來,收取他們的忠誠,獲得他們的效力,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那些壹看就沒有什麽用處的泥腿子,則不要有多余的關註。
  蘇詠霖對父親的看法十分不滿,他認為這樣的看法是有問題的。
  都是人,為什麽要區別對待?
  而且比起該救誰的問題,他更加在意為什麽這些人會吃不上飯。
  想到這個問題關鍵之後,他這樣詢問父親。
  他的父親當時楞了壹下,很久之後才說因為天災人禍,但是人禍顯然是最主要的。
  地主和官員聯手,借著天災的機會,用各種手段把農民的土地巧取豪奪,讓有地農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坐吃山空,最後淪為流民。
  地主和官員越來越富庶,無地農民則越來越淒慘,能在城裏找到工作還好,找不到的,最後就是這樣的下場。
  蘇詠霖又問那些人為什麽要掠奪農民的土地?
  憑什麽?
  父親回答說,因為那些人有權有勢,且無比貪婪,他們盡管已經有了很多,但是渴望獲得更多,欲壑難填,哪怕全天下所有的土地都被他們占據了,他們也不會滿足。
  蘇詠霖又問難道沒有人管束他們,任由他們胡作非為嗎?
  父親說,往前歷朝歷代都有人管束,但是咱們大宋是沒有的。
  他最後做了總結,認為吃不上飯的人之所以吃不上飯,天災的原因只占壹部分,且不是最主要的,人禍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要讓吃不上飯的人吃的上飯,最主要在於解決人禍的問題,不能讓那些有權有勢的人肆無忌憚的掠奪土地。
  同時蘇詠霖想到往前歷朝歷代都有抑制土地兼並保護農民的政策,可是有宋以來卻沒有了類似的政策,這是什麽原因呢?
  他覺得很困惑,想要去找到答案。
  這壹張紙就寫到了這裏。
  讀完之後,辛棄疾感到很驚訝。
  覺得蘇詠霖年僅九歲的時候就開始對這壹問題進行思考,並且想到了人禍為主天災為輔的問題,並且思考起了土地兼並的事情。
  太聰慧了。
  他九歲的時候還在祖父的指導下苦讀儒家經典呢。
  辛棄疾對蘇詠霖的思想歷程有了極大的興趣,於是開始接著往下看。
  往下看,就能看到蘇詠霖歷次跟隨父親或者祖父外出的見聞,多是百姓的斑斑血淚,僅僅從文字描述就能感覺到迎面撲來的淒慘絕倫,以及他內心越發濃重的怒火。
  可是這種怒火並未影響他的思考,他依舊維持著正常的思維進行思考。
  他從中不斷的自我摸索,終於發現有宋壹代不進行土地兼並的抑制政策是有其深層次原因的。
  以往歷朝歷代抑制土地兼並的實質是稅法和征兵對自耕農戶口的需求,賦稅和兵源都來自於龐大的自耕農戶口單位,他們需要通過控制土地兼並來確保賦稅的收入和兵員的數額。
  但是這壹情況隨著中唐以來的生產力發展和人口增加以及社會動亂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均田制和府兵制度的崩潰以及兩稅法的出現為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並開啟了先聲。
  到了宋朝,收取賦稅和招募兵員這兩項維持政權的必須行為已經不再需要政府費力維持壹個龐大而穩定的自耕農階層而去實現了。
  賦稅不再以受田丁男作為征收單位,而改以田畝和資產作為主要賦稅征收標準,不管是誰掌握土地,只要土地還在宋國境內,就能征稅。
  征兵制度則從役兵制度改為了募兵制度,不需要依靠自耕農戶口來征兵,而是面向社會出錢招募。
  宋初統治者也從制度層面消除掉了地方豪強尾大不掉的隱患,使得地主豪強不再是壹家壹姓王朝的掘墓人,至少表面上看起來不是。
  因為土地兼並而失去土地的人口則有相當壹部分因為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和海上貿易的發展而被吸納為工商業人口,形成了市民階層。
  他們靠打工出賣勞力和智力獲取收入,而不是靠耕種田地獲取收入,他們沒有生產資料,是無產者,生死存亡都和土地沒有直接關聯,和國家的經濟大環境有關聯。
  而有宋以來取消宵禁,打破坊市界限,讓商品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和發展,吸納了大量的無地人口。
  人口流動性和財產的不確定性自打有史以來第壹次產生了劇烈的變動。
  時代變了。
  繁榮的經濟的確在相當層面上緩解了社會矛盾,使得有宋壹代農民起義雖多,卻始終不能做大、不能威脅趙宋皇室的政權。
  當然,這也只是緩解,並未實質解除,然而這並不足以導致宋的滅亡。
  女真人的入侵致使北宋覆亡更多的是壹種偶然性事件,並不是土地兼並造成的。
  但是即使沒有女真人入侵,趙宋王朝應該也會在更遙遠的未來因為愈演愈烈的社會矛盾而最終走向崩潰。
  可是這個崩潰到底是多久,誰也不知道。
  可能是三百年,或者是四百年,甚至可以是五百年。
  只要工商業繼續發展,城市足夠繁榮,科技不斷進步,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宋帝國甚至不會因為土地兼並而崩潰,而是因為其他的經濟因素而崩潰。
  亦或不會崩潰,而是依靠其他某種手段迎來全新的宋帝國,發生內部變革,獲得更長久的生命。
  但是在這段過程之中,遭受苦痛而不斷喪生的人民群眾也將成為這壹前所未有的社會進程的殉葬品。
  他們的苦難,他們的悲劇,他們的哭喊,不會有任何人記住,也不會流傳於後世。
  趙宋政權絕對不會為了改善他們的生活而做點什麽,因為他們的生活好壞並不會影響趙宋政權的統治強度。
  至少在社會矛盾全面激發以前不會。
  這又是何等殘酷?
  到這裏為止,辛棄疾差不多讀了四分之壹的蘇詠霖手稿,而直到這裏,根據記錄的年月推斷,這是蘇詠霖十六歲的時候得出的結論。
  辛棄疾徹底地被震撼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