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15章 大明寶鈔?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4

  川蜀之地有使用鐵錢的傳統,好幾百年了,他們內部是比較信賴鐵錢和自己的交子的。
  百姓也好,豪富之家也好,基本上都認同鐵錢的使用和流通。
  到底還是壹種實物貨幣,很難說它會沒有價值,鐵就算不做成貨幣,那也是有價值的。
  實物貨幣雖然也會出現紙幣那種爆發式貶值的情況,但主要還是朝廷操作之下把分量做得太低。
  實物貨幣的價值來自自身,主要就看自身成色和重量,其中最大的變數就是發行貨幣的朝廷的行事風格。
  如董卓的喪心病狂和孫權的極度貪婪,搞出董卓小錢或者孫權那種大泉當千,沒有任何保障就拿著壹塊錢硬逼著人家當壹千塊錢用,那就算是實物貨幣也會直接失去流通價值。
  稍微講點規則的朝廷只要搞得不過分,實物貨幣的價值還是堅挺的,比如宋銅錢,那就是響當當的世界貨幣,價值很堅挺,信用度很高,大家都樂意用。
  被玩壞的是交子和會子,銅錢是價值滿滿。
  銅錢如此,鐵錢雖然沒有那麽廣大的流通區域,但也是有價值的,因此明國關中行省地區與之交易也多有鐵錢在其中。
  與川蜀地區經濟往來比較頻繁的明國關中行省在北宋時期就出現了銅錢、鐵錢並行的局面,後來金國統治時期也是如此,明國建立關中行省之後亦是如此,壹直持續到如今也沒有改變的趨勢。
  但是蘇詠霖打心眼兒裏不太喜歡鐵錢。
  鐵錢價值太低,重量太大,太過於限制商業流通,川蜀自己都受不了這個重量,最後搞出了交子作為替代。
  且鐵比起銅、銀和金子來說化學性質更加不穩定,更容易氧化銹蝕,放著不動就容易出現大規模銹蝕,保值效能低下,這就使得作為改良措施出現的交子也時常出現價值危機。
  所以綜合考慮之後,蘇詠霖已經有了屆時全免廢除鐵錢通行的打算,是以不允許中都國庫收入鐵錢,稅收也不接受鐵錢,不把鐵錢作為國家儲備,只用銅錢。
  這種行為關中地區的商人帶來壹定的麻煩,讓他們手中的鐵錢壹度出現價值和信用危機,引起過他們的抗議,認為朝廷這樣搞是對他們的不公平。
  但是蘇詠霖堅決不改,明確告知關中商人,朝廷不可能接受鐵錢作為稅收儲備,要麽用銅錢,要麽用白條,二選壹。
  但是朝廷姑且承認鐵錢的價值。
  胳膊扭不過挖掘機,朝廷如此認定之後,關中商人怎麽可能是朝廷的對手呢?
  盡管如此,在建國之初的相當壹段時間內,蘇詠霖忙於各項經濟事務,沒時間調整貨幣政策,對於長期形成的民間傳統暫時表示支持。
  除了因為經濟緊張的情況下發行白條、有點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覺,基本上沒有觸及到貨幣狀況。
  而且說到底,目前蘇詠霖確實也沒有什麽好的改革貨幣的方案。
  鐵錢當然不行,銅錢也挺困難,金銀等實物貨幣更是困難。
  盡管蘇詠霖大量收集金國貴族和被清洗之後的官僚、地主豪強之家的黃金白銀儲備,將這些貴重金屬全部納入國庫儲存起來,但是數量也就只能大概滿足壹個地區的金銀本位流通。
  比如燕雲地區,或者遼東地區,或者關中地區等等等等,想要搞全國性變革,這種儲存量那是根本不夠的。
  中國這個貴重金屬匱乏的情況的確在相當程度上增加了貨幣改革的難度,西漢時期皇帝的大手大腳和當時盛行的貴重金屬陪葬制度更讓本就不多的黃金白銀大量長眠於地下,不能流通。
  長期使用銅錢這種南宋方面鑄造的貨幣倒不是不行,反正很快南宋就會徹底覆滅,他們鑄造的貨幣也會直接轉變為大明的貨幣。
  但是問題在於通貨緊縮的問題始終會是壹件讓朝廷頭疼的事情,會時時刻刻影響明國的經濟發展,若要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就必須要另尋他路。
  比如自己開啟大航海去搞美洲白銀,用數量龐大的美洲白銀完成銀本位貨幣改革。
  但是目前看來不能說不現實,只是說難度很大,且需要很多時間,還需要自己搞大航海行動去美洲探險。
  這絕不是不可以,當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能做到的事情,蘇詠霖不相信大明子民就做不到,只是這個風險和難度,確實大了壹些。
  日本白銀倒是數量不少,距離也近,但是日本自己尚且都在用南宋銅錢搞流通,還經常采用白銀兌換銅錢的策略銅錢回去,進壹步加重了南宋銅錢外流的局面。
  這壹個小島國的白銀可以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所以銀本位和金本位的改革壹直都在蘇詠霖的計劃之中,卻沒提出來。
  財政部倒是對貨幣問題十分上心,對於大明壹直使用南宋的銅錢和鐵錢表示不滿,想要改變現狀,用大明的自己的貨幣發展經濟。
  在缺少貴重金屬築造實物貨幣的情況下,他們希望推動紙幣化改革,使大明脫離對金屬貨幣的依賴。
  這壹想法可謂十分之超前。
  從洪武五年開始,林景春便領銜財政部提出讓朝廷白條直接升級為大明寶鈔,然後大明寶鈔和主糧、食鹽這兩樣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掛鉤,幹脆讓銅錢退出流通領域,以此解決掉困擾財政的巨大問題。
  人不能離開主糧和食鹽,要在大明國內購買主糧和食鹽,不管是誰,只能用大明寶鈔,只認大明寶鈔。
  而朝廷始終掌握足量的主糧和食鹽儲存,且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主糧和食鹽的生產,以此保證大明寶鈔的價值始終堅挺。
  國營農場、國營鹽場要大範圍建立,維持良好運轉,要全面把持在朝廷手中不能動搖。
  財政部會為此設立專門嚴謹的計劃,死死把持住大明寶鈔的發行和主糧、食鹽的生產與銷售。
  大明寶鈔就是糧食和食鹽,所以具備堅挺的價值,朝廷可以放心發行壹定數量的大明寶鈔,並且定下嚴格的紙鈔輪換期間。
  這方面可以采取南宋朝廷的壹些做法,是有先例的。
  這個建議提出來之後,有壹部分人表示支持,認為這是目前狀態下最可行的策略。
  因為是個人都知道主糧和食鹽的意義,認字的不認字的都知道,所以這樣做是可以的,可以解決掉目前經濟對銅錢鐵錢的依賴。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做是不行的。
  糧食和食鹽的確人人都需要人人離不開,是很好的價值錨定物,但是這兩樣東西想要長期儲存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隨時可能因為各種問題而腐敗、受潮,儲存成本極高。
  而且儲存總量很難穩定下來,但凡有什麽三災兩難的,朝廷就需要大規模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或者有什麽巨大的軍事行動的時候,難免不會用到財政部倉儲。
  屆時想要保證糧食和食鹽的儲存總量就會有難度,會面臨很大的挑戰,而這或許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大明寶鈔的價值,引起市場恐慌之類的。
  如此壹來,大明寶鈔的價值將面臨頻繁的波動。
  尤其在災荒頻發和用兵頻繁的年份,特別不利於朝廷長治久安。
  妳大明寶鈔歸根結底只是壹張紙,就算是價值比較高的水紋紙好了,可是說破天也就是壹張水紋紙的價格,還不是每個人都認,這要是失去了食鹽和主糧,這張紙還有什麽意義呢?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