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751章 塔塔兒部的來客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1

  按照戚方所思考的,他認為張浚現在肯定是希望戰爭可以越快結束越好,越快結束當然越符合張浚的利益。
  快點結束這場戰鬥對於戚方自己來說固然也有好處。
  但是相較於渺茫的前途,戚方不信任張浚,不覺得自己順利完成任務之後會得到什麽讓自己感到滿意的好處。
  相比之下,維持這樣的局面,和叛軍對峙,不斷交戰,但就是打不贏,也輸不了,維持壹個不敗不勝的局面,不斷浪費朝廷的錢糧,讓張浚抓心撓肝難受到極點!
  這豈不是很棒?
  好!就這樣!
  戚方於是決定利用自己現有的優勢,把已經被收復的地方重新占據,布置防線,然後就這樣維持現狀,派遣壹些軍隊襲擾叛軍,但是不和叛軍大打出手,除非叛軍敢於進攻他。
  大軍就在這裏吃吃喝喝,玩玩樂樂,消耗糧食和軍餉,給軍隊更多的實惠,給自己更多的實惠,讓部下軍隊更加感謝自己,忠心於自己,保住自己的基本盤。
  這樣做,就算樞密院質問,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麾下軍隊數量不足,不足以進取,賊人勢大,他不敢再敗,只能等待池州都統司的軍隊抵達,兵力充實了再做進取。
  在此之前,他只能守住之前宋軍的戰果不丟失,其他的,等池州都統司的軍隊抵達了再說。
  樞密院可以催促,他也可以推脫,除非樞密院真的願意臨陣換將把他換下來,願意冒軍隊不穩的風險,那他無話可說。
  戚方不打算率先行動,而同壹時間,張小虎也跟著趙玉成鉆進了羅霄大山之中。
  農民軍開始修煉內功,短時間內不打算繼續進取,而其余的各支起義軍也紛紛得知了宋軍的攻勢和目前起義局面的不妙,也紛紛停止了行動,積極備戰。
  壹時間,風起雲湧的江南西路大起義暫時居然暫時平穩了下來。
  局勢莫名其妙的進入了某種奇怪的平衡之中。
  不過這邊平衡了,那邊就要出問題。
  蘇詠霖那邊遇到了壹些突發事件。
  駐地位於臨潢府以北的草原部落塔塔兒部派人覲見蘇詠霖,進獻戰馬和牛羊、皮革、骨制品等草原產物當做貢品,希望和大明國再續曾經與金國的臣屬關系,希望向大明國臣服。
  這壹突發狀況讓明廷頗感意外。
  蘇詠霖自從覆滅金國定鼎中原以來,就壹直對北方草原持守勢和警戒態度,並沒有進取的打算。
  比如在西北地區,他將韓景珪為司令官的河北兵團駐紮在中都西北的大同行省,守衛長城內外,對長城以北的汪古部持警戒態度。
  汪古部是壹個替金國人守衛邊疆的部族,首領做著金國人的官,和金國人關系緊密,蘇詠霖滅金之後快速搶占了長城,派兵防守,嚴防汪古部可能的南侵。
  不過那麽久以來汪古部沒有南侵的跡象,但也壹直沒有派人南下和明國接觸,不知道懷著什麽樣的心思。
  蘇詠霖的意思就是汪古部不來招惹他,他也不想招惹汪古部,盡量維持現狀,不要改變。
  西北如此,東北方向也是如此,當地的臨潢府壹帶由遼東兵團下轄玄甲軍駐守。
  遼東兵團第壹副司令魏克先率領這支部隊駐守在臨潢府,防備的就是這個塔塔兒部。
  據明廷所了解的資料,比起汪古部對金國的臣服和內附態度,塔塔兒部則更顯獨立性,時而臣服金國,時而背刺金國,雙方時常有戰爭,時常也有合作。
  金國往往拿他們沒有辦法,所以只能花錢消災,這個塔塔兒部倒也識趣,拿了錢,就臣服金國,背靠金國欺負草原上的其他部族,這壹時期在蒙古高原東部稱雄。
  而對於這樣壹個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部族,蘇詠霖也很警惕,嚴令遼東兵團防備塔塔兒人,以免吃虧上當還不自知。
  除了河北兵團和遼東兵團在外線的防守,蘇詠霖還直接指揮燕雲兵團負責中都以北的山區防禦和長城防線,是河北兵團與遼東兵團所組成的第壹道防線以南的第二道防線。
  如此構築了立體機動的防禦模式,對於草原騎兵還是有較強的防禦能力的。
  因為主要精力都在發展自身和對付西夏、南宋身上,蘇詠霖並沒有把草原上的事情看得太重。
  壹來據他所知,此時此刻大草原上各部落之間征戰不休,沒有形成壹個統壹的政權核心可以威脅到中原。
  二來要是蘇詠霖沒記錯的話,那個最終壹統草原創建大蒙古國的鐵木真還是個嬰兒或者壓根兒還沒有出生,根本不足以成為蘇詠霖忌憚的對象。
  三來蘇詠霖對大明國的軍事實力有絕對的自信,他相信他壹手帶出來的明軍絕對不會在草原上折戟沈沙。
  種種因素加起來,蘇詠霖暫時沒有把目光放在草原上,他壹邊蓄養戰馬,壹邊大練騎兵,主要目標也不是草原,而是西夏和南宋。
  其是蘇詠霖的看法也沒錯。
  這個時期,草原上還有諸如塔塔兒部、乃蠻部、克烈部等部落相當強勢,大蒙古國的直接起源乞顏部目前並不是最強的部落。
  整個高原自東向西,塔塔兒、乞顏、克烈、乃蠻四大集團及北方的蔑兒乞集團五雄並存對峙,為爭奪支配整個高原的最高權力,五大部落集團展開激烈廝殺。
  五大集團互相之間仇殺不止,他們內部也並非鐵板壹塊。
  每個集團內部都有不同分支,分支與分支之間也時矛盾重重,沒有壹個具備充分實力和魅力的領袖能夠完成壹統的任務。
  所以這個時期,草原上的政治狀態是四分五裂的,的確沒有勢力可以對大明國構成威脅。
  但是蘇詠霖對草原沒興趣,不代表草原對他不感興趣。
  蘇詠霖消滅金國以後就暫時切斷了和草原各部落的聯系,自然雙方原先舊有的互市也沒有了。
  壹開始,草原汪古部、塔塔兒部都因為大明國驟然覆亡強盛的金國而感到莫名恐懼,只敢保護自己,不敢和大明國打交道,生怕大明國跨越長城來打自己。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發現大明國並沒有與他們開戰的意思,只是守著長城防線而已。
  這樣做的時間壹長,這些部落心裏就開始犯嘀咕,不知道大明國是個什麽意思,還有就是他們很需要和大明國的互市,失去了互市途徑之後,很多東西他們就得不到了。
  汪古部因為和金國關系更加緊密而不敢貿然行動,只能派人和塔塔兒部交涉,請與金國交戰過的塔塔兒部出面與大明接觸,看看大明對於他們是個什麽看法。
  再加上之前乞顏部的首領也速該多次率兵偷襲塔塔兒諸部落的領地,讓塔塔爾人損失較大,塔塔兒人也非常不爽,希望得到壹個強援。
  在這種情況的催促之下,洪武二年八月,塔塔兒部率先派出了壹支五百多人的南下使節團,攜帶牛羊馬等曾經進獻給金國的貢品,踏上了前往明國朝拜皇帝的路途。
  他們最先接觸到的就是玄甲軍的巡邏騎兵隊,巡邏隊把這壹消息報告給了魏克先,魏克先就親自帶領五百精騎趕赴與之會面。
  這群南下的塔塔兒人也有壹些會說漢話的人,他們看到了全副武裝的魏克先和五百玄甲精騎,理智的沒有動武,而是主動交涉。
  魏克先與之交涉,得知他們是來自塔塔兒部的使者,希望前往中都拜見大明皇帝,與他商量壹下臣服和互市的事情。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