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7章 光復軍面臨的局面很嚴峻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1
就和蘇詠霖所預料的壹樣,陳康伯此來,的確和趙作良談論了壹些之前和虞允文沒有談論過的事情,交談內容在等級上完全不同。
之前只是試探性的談壹些擦邊的內容,這壹次卻有點深入核心的樣子。
陳康伯直接問他對於治理地方有什麽感悟,有什麽想法,是否感覺治理艱難不順,是否缺少些什麽東西,又拿壹些古代的例子向他講述壹些善於征戰而不善於統治的人的故事。
這讓趙作良感覺有些不快。
而最讓趙作良感到不快的,莫過於陳康伯講起了西楚霸王項羽的故事。
他字裏行間的意思,就是把蘇詠霖和光復軍與項羽還有江東子弟兵做比較,講述了項羽最後的悲慘遭遇。
聽起來,陳康伯的話語之間是非常貼心的,壹直都在設身處地的為光復軍考慮將來,說什麽治理不易,什麽財政艱難,什麽選賢任能乃千古難題之類的。
但是趙作良還是聽出來了,陳康伯在試探,試探他們對於獨立和內附的看法。
哼!
趙作良耐著性子等陳康伯講完,沒有反駁他,然後順著他的話,講起了開封的事情,壹轉攻勢。
光復軍對於治理開封沒什麽太大的信心,所以希望可以和宋國商量壹下,看看能不能通過交易的方式把開封賣給宋國,賺壹點辛苦費。
“開封賣給我朝?”
當時陳康伯是震驚的。
“對啊,治理開封確實難度很大,我們力有不逮,本想就此把開封還給大宋,奈何軍中有人反對,說拼了命打下開封,不能什麽都沒有就讓掉了,所以於情於理,把開封賣個好價錢也算是給他們交代了,是吧?”
趙作良笑容可掬,就像是壹個純粹的生意人,沒有壹絲政治算計在裏面。
光復軍的這壹要求倒是讓陳康伯和宋國使節團沒有任何準備,之前的壹些想法也全部擱淺,被趙作良直接帶偏了。
沒辦法,作為大宋故都,如果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並且還於舊都,那個政治上的象征意義實在是太大了。
沒有人可以忽視光復軍的這壹提議,以至於原先的壹些議題直接擱淺,全部轉入這方面的商議之中。
趙作良代表光復軍獅子大開口,要了壹個很高的價錢,高的讓陳康伯有點心驚膽戰。
但是無論如何,他覺得這件事情是可以談的,只是他沒有那麽高的權限,需要請示朝廷。
正好趙金奴等人也來了,那就讓他們壹起先回去,請示壹下皇帝,等確定好了再來商議。
回到臨沂之後,趙作良派人快馬加鞭去中都把這件事情告訴蘇詠霖,詢問他接下來打算怎麽辦,如果真的談攏了價錢,那麽是否真的要交割開封和整個南京路給南宋。
在趙作良看來,光復軍拿下南京路不容易,且南京路作為中原腹地,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還是十分重大的。
雖然說那兒現在就是壹顆定時炸彈,但是不管怎麽說,也是光復軍戰士拼命拿下的。
就這樣交割出去,讓駐守在那邊的河南兵團情何以堪呢?
趙作良派來的人送消息抵達中都之後,蘇詠霖剛剛完成整編遼東兵團最後壹個軍的任務,批復完了最後壹份調動命令,遼東兵團眼看這就要成型,攻取遼陽府的計劃也可以開始了。
緊接著他就得到了趙作良的消息,得知和南宋關於開封的討價還價即將開始。
而趙作良對於是否真的要把開封和南京路交割給南宋這件事情持懷疑和否定的態度。
其實這件事情蘇詠霖的態度就沒變過。
如果可以談攏價錢,南宋方面真的把錢給到位了,那就給他們,無所謂,反正遲早是可以收回來的。
這樣壹來還能更輕松的直逼開封,再來壹次開封之圍,殺人誅心,讓趙構體驗壹下當年他爹和他哥哥體驗過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動用水軍就能把宋軍主力覆滅掉,何樂而不為。
但是如果南宋方面想要搞事情,在談價錢的問題上和他耍小手段,甚至打算和他兵戎相見,那他也絕對不含糊。
總而言之,就是在錘死金國之前不主動和南宋開戰,可要是南宋自己找揍,那也不用收手,收拾他就是了。
至於趙作良所顧慮的軍隊的意見之類的事情,蘇詠霖並不擔心,因為軍隊的控制權他是牢牢掌握著的,光復軍不會違背他的意願,這是肯定的。
倒是眼下這個局面鋪開的那麽大,對光復軍的考驗還是很嚴峻的。
幾大兵團相繼組建,時間緊任務重,老兵數量相對較少,所以訓練也好、思想教育也好,都沒有到位,於是就目前的觀察來看,光復軍整體的戰鬥力呈現下滑趨勢。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之前的潼關之戰。
蘇詠霖在數月之前下令給張越景,讓他帶兵嘗試進攻潼關,把住關中大門。
於是張越景派遣周至帶領改組之後的遊奕軍向洛陽方向發起了進攻。
最開始進軍順利,洛陽留守的少量金軍不敢抵抗,女真兵全都逃跑了,剩下的漢人守軍綁了試圖抵抗的洛陽縣令,直接向光復軍投降,洛陽不攻而破。
周至斬了不願投降的洛陽縣令之後乘勝追擊,壹路勢如破竹,壹口氣追到了潼關壹帶,試圖壹鼓作氣拿下潼關,把住關中大門,完成這壹戰略任務。
結果遊奕軍壹連進攻壹個多月都沒能拿下潼關,進展緩慢。
金軍退入潼關之後就像換了種壹樣,變得極為堅韌生猛,依托優勢地形防守嚴密,作戰勇敢,周至使出渾身解數,用光了火藥和攻城石彈都沒能拿下潼關。
周至也不是不努力,他動用自己的親兵部隊組織其余軍隊二十壹次攻上城墻,但是也二十壹次被趕下城墻,所有攻擊全部都失敗了。
金兵似乎是死了心要釘死在潼關,無論如何都不讓光復軍攻取潼關,壹波壹波的頂上關城進行防禦,頗有幾分前仆後繼的感覺。
於是光復軍損兵折將千余人也沒能拿下潼關,大軍後繼無力,軍隊戰鬥意誌低下,甚至還首次出現了逃兵的情況。
周至對此非常重視,審訊了被抓住的逃兵,發現他們都是之前的金兵降卒。
此情此景,讓周至意識到事不可違,他到了必須要做出決斷的時候。
於是在軍書記官陳誌學的建議下,周至無奈地選擇了撤退,率軍離開潼關返回了洛陽,並且向張越景匯報此事。
張越景得知周至沒能拿下潼關反而被潼關撞的頭破血流這件事情之後感到有些驚訝,親自奔赴洛陽詢問情況,整理報告,然後壹並將之送到了中都交給蘇詠霖。
蘇詠霖接到報告之後仔細分析,很快得出結論。
河南兵團擴建太快,真正的老底子數量太少,只有壹萬出頭,其余不是降兵就是新招募的士兵,跟著打打順風仗還可以,壹旦遇到真正的堅城和精銳的敵人,就要受挫。
政治文化教育和軍事訓練必須要跟上,這方面不跟上的話,繼續盲目擴張,是要吃苦頭的。
不過蘇詠霖覺得現在受挫總比未來總攻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所在要好,現在還有時間彌補。
於是蘇詠霖傳令張越景和兵團書記官溫安誌,下令兩人拿出個練兵章程來。
在未來壹段時間內,河南兵團不要主動興兵作戰,而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防守和練兵上,充分發揮光復軍過去積攢的對新兵和降兵的教育和訓練經驗。
河南兵團急需整訓和教育。
同樣的,光復軍也急需整頓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