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272章 “好官”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4

  食鹽對於懂行的官方來說並沒有什麽價值。
  他們知道食鹽這東西很好搞,敞開了供應也不會擔心有用完的時候,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每個人拿食鹽當飯吃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明國那邊壹斤鹽只有幾文銅錢的事情也能出現。
  之所以貴,主要是稅。
  上等人們知道這東西是人所必需的,所以就人為的壟斷了食鹽資源,限制供應,人為制造稀缺性,以此擡高價格,方便剝削百姓,獲得更多的錢方便自己的享受。
  幾文錢的東西他們能壹口氣賣到壹百文錢乃至於兩百文錢,可謂是超級暴利。
  所以在民間,因為超過百分之九十五的稅收加成,食鹽就是絕對的硬通貨了。
  用食鹽這種人造奢侈品來補償受損失的地主大戶和官面人物,倒也算是惠而不費的妙招。
  官府不會為此支付什麽成本,懂行的地主豪強們也不會全都拿來自己吃,主要還是通過各種渠道賣出去,賺窮鬼的錢,彌補自己的損失。
  所以從這壹點上來說,成都朝廷其實並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鹽政這個大殺器還沒有使用出來。
  只要他們願意用食鹽兌換交子,大不了提高壹些鹽價,只要願意打開這個兌換渠道,還是可以挽回交子的價值的。
  可惜的是,在同壹時間,馬永康向趙不息提出了同樣的建議,卻被復仇心切的趙不息否決。
  他才不要讓那些壞了自己大事的混蛋們獲得利益,他要讓他們狠狠的吃個苦頭。
  而方謙信卻利用自己的關系做到了這壹點,由此籠絡了重慶府的人心。
  他也不是什麽大善人,而是敏銳地察覺到了成都朝廷正在逐漸失去人心,川蜀秩序正在崩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若不想死無葬身之地,就必須要拉攏人心。
  至少,要在重慶府的範圍內拉攏人心。
  於是他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就私自動用食鹽儲備來辦了這件事情,這是要承擔風險的,承受恩惠的人們都知道。
  但事實證明,承擔了這個風險之後的獲益之大,遠超方謙信的想象。
  至少在他面臨革命軍的威脅的時候,他振臂壹呼,不管收沒收到他的恩惠,本地地主豪強們紛紛派來了自己的團練武裝力量幫他守城。
  他是壹個願意為本地人謀福利的“好官”,這是重慶府的地主豪強們所普遍認同的事實,而革命軍和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系,鬼知道了來了之後會不會搞土地改革和清算,那他們這些地主都要死。
  雙重因素加持之下,當十月初五日徐通率軍順著水道溯江而上的時候,方謙信已經聚集了超過壹萬名武裝人員守衛巴縣、扼守水道,並且打造戰船,建造強大的重慶水師。
  地主豪強們出人出錢出物資,竭盡全力為方謙信堅守重慶府,並且聽從他的指揮,這讓方謙信非常高興,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壹定可以在這裏取得勝利。
  但是事實證明他錯了。
  雖然革命軍建軍時間不長,訓練時間也不長,可是地主團練武裝同樣也拉起來沒多久。
  更別說經過思想解放重組之後的革命軍有明確的明軍配置,只是訓練度還沒夠上明軍水平,而方謙信的守軍看上去是壹個整體,實則內裏是壹盤散沙。
  地主們雖然有共同的敵人,但是內部矛盾壹樣不少,這家地主豪強和那家地主豪強有土地和水資源方面的矛盾,兩家武裝力量碰面之後,難免會有壹些口角。
  日子長了,小摩擦就出現了,乃至於械鬥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壹萬多好勇鬥狠缺乏紀律管束的男子被聚集在了壹起,看似人多勢眾,實則內部問題比外部困難還要大。
  方謙信為了管理他們真的非常頭疼,在最初的快樂之後,他迅速陷入了管理地獄。
  有人吵架他需要處理,有人打架他需要處理,有人械鬥他更需要處理,出現流血死傷更是要命的事情,有人打家劫舍問題就更嚴重。
  而在指揮上,地主團練武裝只認方謙信壹個人,其他人互相不服氣,方謙信很艱難的才安排了五個真指揮使來指揮這些假指揮使們。
  這些問題勉強都解決掉了,革命軍也來了。
  方謙信自信滿滿的安排壹百多艘戰船和兩千多名水兵阻止革命軍船隊的進攻,自認為可以在水上取勝,結果面對革命軍的兇狠火力,方謙信所部水師全軍覆沒。
  革命軍火炮轟鳴,沒見過這種陣勢的重慶水師在明軍火炮的轟擊下大敗虧輸,全軍覆沒。
  革命軍水師趁勢進取,把控水道,斷絕巴縣對外的水路交通,切斷內外援助,大軍緊隨其後從陸路上包圍了巴縣,進行了對付涪陵縣的時候壹樣的戰術。
  壹招鮮吃遍天,徐通從來不忌諱使用壹樣的戰術,能獲勝的戰術就是好戰術。
  可巴縣就慘了。
  水師全軍覆沒,壹個指揮使和七八個假指揮使死在了水戰之中,初戰告負,士氣大衰,剩下來的人全被封鎖在了縣城之中,靠著城防和儲備糧過日子,實在是太危險。
  壹群人圍著方謙信希望他可以出主意,可以想辦法,可是方謙信又不擅長軍事,怎麽知道有什麽辦法?
  唯壹值得慶幸的是,方謙信在大戰開始之前把消息告訴了成都朝廷,他現在希望成都朝廷得知重慶府危險了之後能多少派壹些人馬前來解圍才是。
  嗯,這非常有先見之明的決定讓方謙信感到十分慶幸,他覺得成都朝廷那邊現在應該已經派出援軍了才是。
  同時,他也為自己的輕敵感到後悔。
  因為之前他聽說川東戰區被明軍攻破,以為這支來犯軍隊是明軍,但是哨探卻告訴他這支來犯軍隊不是明軍,只打著【革命軍】的旗號,也沒有統壹制式服裝,並不是明軍。
  那麽結合之前另外壹條消息,說忠州被壹支起事賊軍占領,稍微想壹下大概就明白了這支進犯軍隊大概就是忠州的那支賊軍,那支賊軍肯定是投靠了明軍了。
  然後他們成為了被明軍派來的前鋒,明軍想讓他們來試試水,戰勝也好送死也罷,為明軍試探壹下重慶府的防禦強度也好。
  做出如此判斷之後,他才派出水師直接發起進攻,想要給這支賊軍壹個教訓,震懾壹下明軍,拖延時間。
  結果不曾想這支賊軍特別能打。
  現在想想,所謂的【革命軍】大概就是明軍裝扮的,只是為了削減重慶守軍的戒備心,而方謙信中計上當,白送了水師,水道被控制住,他們全體成了甕中之鱉,無路可逃了。
  革命軍包圍了巴縣之後並不急著攻城,只是做好攻城的準備,還四處派人調查重慶府的相關情報。
  通過水戰俘獲的俘虜的交代,徐通得知重慶的反抗力量主體是地主豪強聯軍,戰前重慶知府召集了大量地主豪強帶著自家團練武裝來幫助守城,這讓他感到很高興。
  這幫家夥主動聚集在壹起,給了他壹個壹網打盡的好機會,這個機會可絕對不能錯過。
  但是徐通依然沒有發起主動的進攻,只是繼續封鎖巴縣內外的水陸通道,斷絕外援,然後趁此機會派兵向巴縣周邊地區展開掃蕩。
  雖然巴縣城只是壹座縣城,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具有相當不錯的城防體系,且地形非常險要,強行攻打,恐怕會造成極為慘重的傷亡,這不是徐通願意看到的。
  剛剛成立不久的革命軍還不具備強大的攻堅能力,所以徐通考慮壹番之後,想到了壹個好辦法。
  不是周邊地區的豪強聯軍嗎?
  好啊,那我就趁妳們病,要妳們命,拿妳們的老家開刀,我看妳們著急不著急,我看妳們出不出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