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6章 誰會是這個幸運的倒黴蛋呢?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1
這個任命下來,有人覺得驚訝,有人倒覺得這也在情理之中。
因為趙作良現在在名義上還是蘇詠霖的上級,壹直要到蘇詠霖宣布正式建國並且更改光復軍存在方式之後,趙作良才會解除名義上光復軍領帥的職位。
而且趙作良本身也有行政能力,且作為蘇詠霖的嶽丈、地位比蘇詠霖還要高的存在,出任尚書省實際上的領導平章政事也算是合適的。
至少耶律成輝和霍建白誰都不敢說自己比趙作良更合適這個職位,也不敢不聽他的話和他對著幹之類的。
開玩笑,他的背後是誰?
和他作對……是嫌自己的政治生涯太美妙?
所以趙作良來做平章政事,雖然有人覺得這屬於外戚幹政,但是也不敢在明面上說出來,尤其不敢在蘇詠霖面前說出來。
蘇詠霖這明顯是屬於任用親信控制朝政,那麽明顯的事情都看不出來還要和他對著幹,幹脆也不要在新朝任職了比較好。
這個重磅任命之後,蘇詠霖又任命孔拯為禮部尚書,全面主持禮部工作。
接著任命孔拯的好友周江為禮部左侍郎,算是給孔拯搭配了壹個好助手。
唯壹給禮部摻的沙子行為就是任命原金國契丹人官員耶律瑾擔任禮部右侍郎的職位。
三人接連站起來謝恩,表達對蘇詠霖的感激之情。
雖然蘇詠霖把壹個契丹人安排到了禮部,但是孔拯和周江壹條心,兩人壹個是尚書壹個是左侍郎,壓也能把耶律瑾壓死。
耶律瑾休想出頭。
禮部看上去沒什麽,但是禮部把持著科舉考試的整個流程,推薦給皇帝的官員都是禮部選拔出來的,雖然吏部被蘇詠霖親自掌控,可是只要人才選舉的環節不出問題,人事權交給蘇詠霖又能如何呢?
孔拯作為孔氏苗裔,在外人看來,他出任這個新朝第壹任禮部尚書實在是“實至名歸”。
至於那個契丹人耶律瑾,他原先在金國禮部做官,為人謹小慎微,現在安排到新朝禮部當中倒也不算突兀就是了。
盡管如此,還是有壹些人覺得把壹個契丹人安排到象征華夏禮儀之美集大成者所在地的禮部,實在是有點不合適。
但是蘇詠霖這樣決定了,他們也不好公開反對就是,只能說今後的日常工作中把耶律瑾架空,要麽乖乖的當吉祥物,要麽直接滾蛋。
禮部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民政部和財政部這兩個大頭。
蘇詠霖任命原金國契丹人官員耶律元宜為民政部尚書,任命山東出身的陳吉昌為民政部左侍郎,又任命燕雲漢人韓先令為民政部右侍郎。
耶律元宜原先是帶兵的,投降以後他自己主動要求離開軍隊,跟著耶律成輝壹起轉職為文職系統,徹底告別了軍隊。
不得不說,他的這壹行為還是挺聰明的,為了嘉獎他的這份聰明和他任勞任怨幹出來的實績,雖然蘇詠霖並不怎麽喜歡他,還是任命他做了民政部尚書。
至於陳吉昌和韓先令,當然他們本來就很不對付,但是壹個部門中的二把手和三把手之間要是關系融洽才是罕見的吧?
蘇詠霖並不在意,他們只要把事情辦好了就可以了,至於私底下有多少齟齬,有多少明爭暗鬥,蘇詠霖也不在意。
如果他們做得過分,天網軍自然會全部告訴蘇詠霖。
接著是財政部。
財政部是管錢的大部門,意義重大,強勢皇帝沒有不把財政問題當做自己必須要伸手管理的問題的,就算是幾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都會非常在意財政問題。
所以蘇詠霖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給自己人壹個機會。
他任命自家人出身的林景春擔任財政部尚書,任命渤海人官員李寶成為財政部左侍郎,任命山東系出身的曹凱擔任財政部右侍郎。
林景春打從他們還是私鹽販子的時候就在幫他管理財政問題,成軍之後也是後勤財政壹把手。
三年多以來,光復軍不是沒有財政艱難的時候,但是林景春從沒出過壹點差錯。
他竭力維持財政的正常運行,可謂是勞苦功高。
所以其他親信扶不起來,出身普通農戶的林景春卻是憑借自己的本領就能升任新國家大管家的職位。
剩下壹個工部其實沒什麽值得爭搶的,除非用意不在朝政,而是壹門心思想著撈錢,那麽工部的職位的確有撈錢的可能。
尤其在當下,新朝建立以後,治理隨時都有肆虐可能的黃河將成為工部的首要職責,在這個過程中將會出現大量的資金流水,從中狠狠撈壹筆的難度想來並不太大。
但是與此同時黃河也是壹個巨大的定時炸彈,誰也不知道黃河什麽時候又要在什麽地方決口,到時候民眾怨聲載道,百官嘲諷,蘇詠霖暴怒,工部肯定要背鍋。
所以在這壹階段,大家對工部都不感興趣,甚至對於第壹任工部尚書懷著隱隱的憐憫和幸災樂禍。
誰會是這個幸運的倒黴蛋呢?
不過誰都沒想到,蘇詠霖居然專門為了工部的事情做了壹番講話。
“工部,自有六部以來,工部就是最不受人重視的那個,因為總有人覺得務工是壹件低賤的事情,覺得能工巧匠等掌握技術的人不是什麽好人,也不會承認他們有什麽地位。
但是我要說,這種想法是徹頭徹尾錯誤的,技術真的很重要,能工巧匠真的很重要,當年金賊蹂躪中原,殺戮百姓無數,但是唯壹得到存活的,就是尚有壹技之長的能工巧匠。
金賊這種塞外野人都知道能工巧匠的重要性,而我們泱泱華夏居然把能工巧匠視作賤人,殊不知壹位能造出有力軍械的能工巧匠到底有多麽重要?能夠幫助軍隊立下多大的功勞?
當年夏國工匠造神臂弓,在戰場上大顯神威,宋軍震怖,連忙求學、仿制,須知強力軍械素來都是我中原軍隊所以能夠擊潰塞外部族南下進攻的有力臂助,什麽時候卻輪到夏國工匠先我們壹步發明神臂弓了?”
蘇詠霖壹邊敲桌子壹邊痛心疾首道:“我以為,先人認為技術發展並不好,可能是因為吃過那樣的苦,早些時候壹定發生過因為技術進步所以人們都去追求新技術,但是新技術不完善,最後發生慘劇的事情。
由此,先人得出了壹個結論,就是新技術永遠沒有咱們自己的勤勞可靠,勤勞可以讓妳永遠有飯吃,而新技術壹旦失效,就會沒飯吃,我以為先人應該是出於生存的目的而對技術產生了不信任。
但是技術發展是必然的,新的工具比舊的工具更有利於生產也是顯而易見的,有些小問題可以不斷的修繕,但是不能拒絕他,不能因為先人壹句話就把技術發展當做洪水猛獸,從此永遠不信。
這是鉆了牛角尖,是錯誤的,這種觀念必須要改正,且對於技術外流、工匠外流的事情,我感到非常痛心,同時也覺得非常生氣,我也知道,妳們都不願意攬上工部的事情,所以,時征!”
“臣在!”
林景春麾下軍械司負責人時征站了起來。
“工部尚書的任務我就交給妳了,修城墻也好,修道路也好,修黃河也好,發明軍械制造軍械也好,所有的壹切,都歸工部管轄,也是妳的職責,林景春是妳的老上司,該怎麽用錢,妳直接和他溝通,精誠合作!”
“喏!”
時征面色激動。
林景春微微笑了笑,點了點頭,顯然對自己壹手帶出來的老部下升任工部尚書壹職感到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