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禦炎

歷史軍事

宋紹興二十八年,三月初八日,晴。
午後,臨安城內吹起了微風,微微的風裹著陽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57章 源義經與源賴朝

啟明1158 by 禦炎

2022-11-9 21:24

  根據源賴朝得到的最新的消息,若狹國、伊勢國和美濃國三地已經遭到了明軍的進攻。
  當地國守都響應了源賴朝的號召,正準備和源賴朝合作對抗明軍,所以緊急派人求救,說明軍戰鬥力極強,他們無法與之野戰爭鋒,只能固守城池。
  但是明軍有恐怖的攻城武器,聲若雷霆,能爆炸,還有恐怖的鐵球能夠直接威脅城墻,威力極大,對城池的壓力非常大。
  他們急切的需要支援,如果沒有支援,他們很可能堅持不了哪怕五天。
  明軍太強了,超乎尋常的強。
  源賴朝和嶽父北條時政得知此事後大為驚訝,壹邊驚嘆於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後勤能力,壹邊又為該如何支援被攻打的三國而感到煩惱。
  毫無疑問的是,被攻打的三國已經成為大家的第壹道防線,如果被突破了,緊隨其後要遭殃的地方還有更多,陷落的地方也會更多。
  那麽大家能夠集中的力量就更少了,更難以取勝了。
  但是源賴朝和北條時政都不打算出兵,他們只打算給予這三國除了幫助之外的壹切幫助。
  原因很簡單。
  他們缺少實力強大的武士,難以派出精銳部隊支援三國,只能作壁上觀,用他們爭取到的時間繼續擴充軍隊。
  日本在平安時代末期缺少戰爭觀念,因為人口較少的緣故,也甚少出現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戰爭,所以時人壹般認為會戰的勝利取決於武士個人格鬥能力的強弱,也就是精英戰士之間的對決。
  多數人只是炮灰,搖旗吶喊和打順風仗的,真正依靠的還是精銳戰士,類似於街頭打群架。
  這在小規模戰鬥當中是理所當然的,中國古代部分時期的戰鬥也是如此形式,甚至還有限制平民上戰場的戰爭形式,比如春秋時期的貴族遊戲式戰爭。
  但是國家人口規模壹旦上升,對資源的需求量壹旦上升,戰爭烈度壹旦上升,就不是如此了。
  君子式的遊戲戰爭會陡然變成血淋淋的廝殺戰場,各國之間軍事制度、戰爭形式和戰爭觀念會發生劇烈的變化。
  這種改變在中國發生的非常早,而在日本,則要到很久以後了。
  此時此刻的日本並沒有會戰觀念,沒有各兵種協同作戰的觀念,沒有軍陣對撞的戰爭大局觀念,壹概認為戰爭中,個人勇武決定壹切。
  他們的軍事觀念還在小規模械鬥層級。
  這是平氏政權能夠建立起來的重要原因,因為平清盛個人勇武強悍。
  這也是明軍屢戰屢勝的重要原因,因為明軍的軍事觀念碾壓他們。
  就算是平氏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三萬軍隊,也是精銳武士占據重要地位,有精良的裝備,而占人數大多數的普通步卒甚至都沒有完整的裝備,也沒有統壹的軍事服裝。
  有人拿著制式兵器,穿著簡單軍裝,有人拿著鐵制農具,穿著自己的簡單衣裝,有人幹脆拿著竹槍、木棍,穿的破破爛爛如同叫花子。
  這根本就不是軍事意義上的軍隊,更像是流民隊伍。
  所以孔振德當時遇到那支三萬人的平氏軍隊的時候,甚至以為自己遇到了東拼西湊的農民起義軍,壹度還以為是不是平安京爆發內亂了。
  真正交手起來,過程也是很簡單的。
  對方的戰術就是步卒做炮灰負責拉扯,精銳武士負責搏殺決勝,軍隊層級涇渭分明,互不統屬,互不幫助。
  武士們不會因為步卒們被殘殺而出擊,步卒們也不會因為武士們陷入困局而出擊。
  壹般來說,精銳武士集團的突擊遇到困難陷入困局的時候,就是步卒們動搖的時候,武士們敗退的時候,步卒們早就撒丫子逃跑了,速度飛快,堪比飛毛腿。
  這種戰爭觀念,難道能和明軍相對抗嗎?
  答案是否定的。
  步卒們遇到了戰爭觀念遠遠超越他們好幾個時代的壹個整體的明軍,毫無疑問被明軍軍陣撞得粉碎,精銳武士集團試圖力挽狂瀾發揮壹下,也被明軍碾碎。
  明軍各兵種會配合,會變陣,有冷兵器和熱兵器的配合使用,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崇尚集體決勝。
  而日軍不會。
  顯然,源賴朝和北條時政也是如此看待戰爭的。
  他們雖然覺得自己有支援對方的必要,但是因為自己這邊武士的實力不夠強,數量也不夠多,所以需要很多時間去準備。
  他們現在剛剛進行號召並且正在舉兵的過程之中,還需要時間征召更多的軍隊,準備更多的糧草和後勤。
  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招募勇敢的武士,需要更多的時間招募數量足夠的炮灰步卒,招募不來,那就強征,俗稱抓壯丁。
  可明軍會給他們這個時間嗎?
  他們還不知道,明軍的進攻效率是以日為時間計算單位的,而他們的壹切行動卻都是以月作為時間計算單位的。
  雙方在這個層面上有著巨大的差距,這也是日本國無法展開有效抵抗的重要原因之壹。
  明軍太快了,快的他們目不暇接,根本沒有時間組織足夠的軍隊集合起來形成戰鬥力。
  唯壹壹支形成戰鬥力的成建制軍隊還被明軍正面吊打,全軍覆沒了。
  源賴朝和北條時政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明軍超高的進攻效率之下,他們的想法估計僅僅只能算作是想法。
  他們沒有時間集合東部日本的全部武裝力量來對抗明軍了。
  他們只能被迫迎戰明軍,被迫壹個國壹個國的單挑明軍,被明軍把大戰場化為小戰場,並且在小戰場上形成絕對兵力優勢和軍事優勢,從而兵敗如山倒。
  源賴朝忙忙碌碌進行軍事籌備的時候,他的同父異母弟源義經從東北邊境的陸奧國緊急抵達了伊豆國,並且帶來了陸奧國藤原氏家族響應源賴朝號召的消息。
  藤原氏正在準備軍隊,時機壹到,立刻南下支援他們。
  源賴朝很高興,設宴款待了自己多年未見的兄弟,然後向他告知目前的緊急狀況。
  源義經則表示自己願意帶領壹支軍隊前往和明軍交手看看,總不能就這樣放任三國單獨挑戰明軍吧?
  源賴朝將自己這邊的實際問題告訴了源義經,源義經表示理解,然後決定帶著自己帶來的三十名騎兵緊急趕赴美濃國,進行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的支援,以提高源賴朝壹方的聲望。
  此時是共和二零壹七年的七月十三日。
  明軍北路軍由蘇絕率領進攻若狹國,南路軍由孔振德率領,水陸並進進攻伊勢國,中路軍主力依然是辛棄疾率領,突入美濃國。
  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在七月十三日的時候,南路軍和北路軍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而中路軍則在美濃國遭到了當地地方勢力的頑強抵抗。
  在所有的防禦設施都被破壞之後,當地守護美濃源氏家族較為勇武,始終不願意認輸。
  在主力崩盤的情況下,他們集中最後的壹千兵力在岐阜城破之後和明軍展開了決戰。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