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還差壹個倒黴蛋
席卷天下 by 榮譽與忠誠
2019-4-3 18:25
兩千具裝重騎再加上四千突騎兵和兩千弓騎兵,他們是劉彥要為這壹場拖了將近兩個月戰事所準備的謝幕禮。
這是壹場突如其來的決戰,劉彥能夠觀察得出王鸞最近的指揮水準壹直在下降,缺乏足夠多的情報之下,很難判斷王鸞是因為局部戰場壹直被壓制或是其它什麽事情導致出現問題。不過那又有什麽關系?戰爭從來都沒有那麽多的計策,比的不過是誰犯的錯誤比較多,有了今天的局面顯然是王鸞。
對漢軍有利的局勢已經形成,尤其是王鸞竟然不是派騎兵,是派出步軍對付出營列陣推進的漢軍步陣,差不多就註定了今天必將會是壹場大戰,哪怕不會決定這壹場戰役的勝負,也將最大程度影響戰役結局的走向。
八千漢軍步卒結成圓陣推進的速度並不慢,他們發現自己的對手同樣是步軍時,移動中竟然能夠改變陣型,是從圓陣直接散開,最終成為壹條比較薄的直線,按照軍事陣法的稱呼這個叫作“常山陣”。
看看在移動中轉為直線橫推的漢軍,依然是重裝兵在前弓弩手在後。最前面的大劍士壹直都是筆直的直線,令看到的人會驚訝到長大嘴巴充滿不可思議。跟隨在大劍士身後的是塔盾兵,他們就真的是擡著塔盾,腰間的那柄長劍其實就是備用,就因為是專註防禦,不到萬不得已肯定是用不上兵器。跟在塔盾兵後面的是長槍兵,事實上與塔盾兵將會完成親密協同作戰的會是長槍兵,不是大劍士。最後面的是弓弩兵,他們也許會成為戰場上的絕對主力。
常山陣究竟是什麽玩意?筆直橫推的漢軍正在演示這壹點,他們馬上就會和沖鋒而上的石碣趙軍步卒產生碰撞,不過在那之前是軍陣之中先被吼出壹聲“風!”,後面的弓弩兵立刻回應“大風!大風!大風!”,顯得氣勢十足。
會有那些口號可不是劉彥受於“老謀子”那部名叫《英雄》電影的影響。事實上,從春秋戰國壹直到秦、漢、三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弓箭部隊列箭陣要射擊時,吼“大風”壹直都是華夏文明的習慣,類似於壹種祈禱。
射箭之前會喊“大風”的軍隊在中原消失得有些久了,除非是特別熟讀史書的人,不然誰又會知道在那句“大風”被呼喊出來之後,會有像是雨點壹樣密集的箭矢會被射出來?
沖鋒中的石碣趙軍,他們知道會有箭矢飛射而來,但最為害怕的其實是那些手持巨大闊劍的壯碩大漢。
老天!究竟是哪裏來的那麽多接近壹丈(2.4米)的士兵?再看看他們手裏的家夥,闊劍的長度絕對超過壹米五,劍身是那麽的寬,劍刃是多麽的鋒利。要是被那種劍劈中,那絕對是死透了!
大劍士的身高是二米壹,是每個大劍士都是二米壹,高大且強壯,這就是大劍士。
從系統“召喚”出來的生物,他們的臉是隨機形成,似乎連智商也是?什麽兵種就會有不同的身高,例如大劍士是二米壹,長槍兵則是壹米八,弓弩手只有壹米七五。最矮的卻是騎兵,是任何壹種的騎兵,他們只有壹米七。
要是時間再往前推移個五六百年,二米身高以上的壯漢其實並不顯得稀罕,長達數百年的春秋戰國中,矮個子的基因基本是被殘酷的戰爭所淘汰(說法之壹)。要真切的知道壹點,哪怕是到了西漢初期,找些二米左右的人當重步兵或是長矛兵(矛長六米)也不會太困難,反而是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平均身高卻是變矮了。
華夏苗裔的身高從來都不矮,胡人才是矮人種。胡人的正常身高壹般是壹米五到壹米七左右,因此在過去的胡人與華夏苗裔的戰爭中,不管是戰國、秦、漢,能夠光憑體質進行對抗,基本是華夏苗裔占盡優勢,再加上兵甲器械,那就更不用說,所以才會出現壹句“華夏缺少的不過是壹個強硬的君主,給壹個鐵血皇帝就能橫掃壹切”這樣的話。
石碣趙軍這些正在踏步沖鋒的步卒,他們賣力吼叫著、吶喊著,不管是喊什麽東西,反正能夠給自己壯膽就好。他們的沖鋒沒有任何的隊形,不管是手持什麽武器,反正混著往前沖就是了。到了弓箭射程之後,他們之中的弓箭手就會停下來射出自己的羽箭。
漢軍那邊還在繼續吼著“大風”兩個字,比較突兀的是壹聲很難形容的聲響突然插進去,聽著像是“嚇”或“嘩”,總之就是弓弦和箭矢破空時的動靜,然後天空被弩箭占滿了位置,由弩箭組成的烏雲移動起來可以遮掩陽光。
石碣趙軍不是斯巴達人,不會喜歡在陰影中戰鬥,他們發出驚恐或是淒厲的嘶喊聲,有盾的舉盾,沒有盾的就是往旁邊的人背後躲。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他們任何舉動都能做得出來。
在弩箭落下的那壹刻,慘叫和悶哼密集地發出,被箭陣覆蓋的區域剎那間就成了弩箭的密集叢林,沒有盾牌或是甲胄保護人的無壹例外皆被射死。
壹波弩箭之後又是壹波,壹個又壹個區域進行覆蓋,戰場之上就發生著這樣的壹幕,十來波弩箭之後直接讓本來在向前沖鋒的石碣趙軍變成往後逃跑。而在崩潰逃跑之前,他們還距離漢軍足有二百步(約300米)以上。
將全程看在眼裏的王鸞也驚訝得張大了嘴巴,他難以置信竟然是那個樣子,不是說派出的軍隊被擊潰,是漢軍的步軍竟然能夠在移動中變陣又不出現混亂。
【這樣的軍隊劉彥有多少?】王鸞看向另外壹邊,那裏充滿了馬蹄踐踏而起的陰霾,看去就是模糊的壹片,導致無法觀察情勢:【也許只是步軍訓練有素?】
得益於系統的升級給系統生物帶來智商,能夠進行交流也就存在配合,再來就是長久的演練和實戰經驗之下,系統部隊可以作為軍陣的引導者,非系統士兵只要緊跟著自己應該跟的人就足夠了。
排列成為常山陣的漢軍布陣重新恢復了推進,縱列長度達兩晉裏(1晉裏約350米),他們直面陰霾區域,壹往無前。
翟斌在破罵,罵崩潰的己方步兵廢物,罵作為指揮官的王鸞無能,就好像是丁零人能夠面對強弓勁弩無畏沖鋒,自己指揮就能扭轉局面似得。
王鸞要滿足翟斌的願望,他直接大聲宣布:“此刻起,暫時聽從翟斌指揮!”
好像是預謀的那般,王鸞剛剛宣布,立刻有人重復傳遞,營盤之類到處都在響徹“暫時翟斌指揮”的喊聲。
翟斌楞了,隨後是冷笑。他才不管王鸞是什麽用意,他將這個視為王鸞的退縮和怯懦,想都沒有想直接接過指揮權。
“招呼我們的私兵。”王鸞壹臉的陰沈:“回彭城,立刻回彭城!”
“主上,可是……”王表壹臉的錯愕:“您確定要這麽做。”
“現在去彭城或許還能活!”王鸞臉上滿滿都是猙獰:“翟斌有密令,他隨時可以斬殺我,斬殺軍營的任何壹個人!”
王表沒有官職,他也就只是姓王,是王鸞的……唔,義子。
危機感,再加上覺得被王基出賣,王鸞的心很亂。
翟斌當然發現王鸞下了巢車,他本來是真的會斬殺王鸞,會在壹個適合的時機殺掉,但這壹刻他改變主意了,既然王鸞那麽識相,留壹條狗命也許不錯。他在想:【王氏壹族似乎是個富庶的家族?為了感激不殺之恩,他理所當然需要付出壹些財帛。】
都什麽人啊這是?壹個前指揮滿腦子自己要被幹掉的焦慮感,另壹個滿腦子想要收刮財物好好發展自己的部族。
另壹邊的劉彥還在繼續等待,他也沒有閑著,是利用腦海中的地圖查閱戰場情況。
而似乎,漢軍雖然在數量上處於劣勢,可在戰局上卻占盡了主動,是騎兵和步軍的雙重主動!
【這樣會迫使敵軍不斷派出新的部隊增援,但無法形成決戰……】劉彥觀察著地圖,特別註意了壹下那支不斷來回遊弋的綠色箭頭:【這是桓溫帶的那支部隊?那就是妳了!】
桓溫這支部隊是最早投入戰局的漢軍,他們從壹千六百人已經損失到不足壹千,壹開始還會硬碰硬地沖陣鑿穿,中間卻是被逮著碾,還是騫建同揮軍支援才避免被圍殲的命運。
【戰馬的馳騁速度壹直在下降,應該找機會脫離戰場……】桓溫還在思考著應該怎麽辦,人和馬是隨著大隊在移動,他還在繼續思考應該怎麽辦,卻是發現領前的騎士主動改變方向,雖然有察覺卻也沒有在意,等待發現是向著敵軍主大營沖鋒,他無法控制地怒吼:“改向,改向!該死的,就我們這些人去沖營?!”
唔?沖鋒在前的突騎兵表示馬蹄聲太大,聽不見桓溫究竟是在喊些什麽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