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席卷天下

榮譽與忠誠

歷史軍事

“逃啊!!!”
數千之眾鼠攛狼奔,誰都顧不上誰。
他們是什麽人?在很久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79章 成為歷史名人沒有偶然

席卷天下 by 榮譽與忠誠

2019-4-3 18:25

  上進之路不可阻隔,社會不能僵化,有功必賞,有過則罰,此方能展現該有的活力。
  或許在之前王樸會對自己戰敗投降的身份感到自卑,可真正了解漢部的社會構造之後會發現,努力可以來帶收益時,自卑什麽的還是先扔到壹邊,建立更多的功勞換取更高的地位和收益才是重點。
  王樸當然發現前面那三個壹看就有點格格不入的人。
  說桓溫、袁喬、王坦之格格不入,那是壹種氣質外加服飾上的區分。
  漢部這邊沒有真正的貴族,貴族氣質需要自小培養而起,壹舉壹動皆有其風味,可不是刻意模仿就能夠辦到。
  桓溫、袁喬、王坦之出身都很好,尤其是他們身處九品中正制統治下的東晉,自小便是錦衣玉食不說,必要的修養和文化肯定也會培訓,壹種貴族氣度也就養成了。
  東晉的服飾偏向於華麗,講究壹些就是壹身合體但是布料用起來很多的衣裳,色澤上會偏向於艷麗,壹些花紋鑲邊什麽的也會顯得復雜。要是不講究壹些,明明是壹套華麗的衣裳卻會穿的松松垮垮,袒胸露肚什麽的亦是常態,偏偏還認為那樣非常灑脫,不止穿著隨意,人也會瘋瘋癲癲,顯現所謂的魏晉風度。
  王樸看到的三個人,兩個穿得得體的是桓溫與袁喬,另外壹個露出胸膛和跳脫的是王坦之。
  漢部在服飾上的風格與東晉那邊出自壹脈,畢竟就是同壹個文明的苗裔。兩邊的差別是,漢部在強漢衣裳風格上進行改良,更分有幾種場合所用的服飾,如正式場合身穿正統的漢服,作戰場合穿隋唐時期的武士服,平時就看個人愛怎麽穿。
  在顏色上,漢部的服裝會偏向於莊嚴(沈悶),拿作戰服為例,士卒的戰衣上紅下黑或灰是固定顏色,壹些軍侯以上的軍官則是壹身黑或壹身紅的武士服,甲胄上的款式因為是制式的關系沒有多麽復雜。
  民間?漢部民間的服飾就與東晉那邊幾乎沒有差別,可想要看到太過艷麗的顏色比較難。
  不知道是誰有那麽壹個說法,既是能夠從壹個民族對待顏色的喜愛上來看出該民族的性格,什麽喜歡五彩繽紛就偏好享受,什麽色彩單調則會顯得死板。
  話說回來,壹個民族的性格真的能從對顏色的喜好上來定義?難道人的天性不是喜歡多姿多彩?
  王樸在經過桓溫三人的時候目光並沒有掩飾,臉是擋在面甲後面,視線卻壹直都在三人身上。
  得說壹句天大的實話,中原的晉人對於長江以南的晉人感官上可不好,中原的晉人有壹個算壹個皆是怨恨長江以南的世家門閥。
  那是因為那些門閥和世家拋棄了中原的晉人,將他們丟給了胡人,才會有接下來悲慘的命運。
  桓溫第壹時間就能感受到王樸視線中的探尋,好奇之中帶著壹種近乎於是下意識的排斥或者說是厭惡?
  “瞅啥?”王坦之年輕,不但性格跳脫,想什麽就會做什麽。
  可沒有壹句“瞅妳咋地”之類的話,王樸視線在王坦之身上掃壹眼,帶隊沒有停留直接走過去。
  袁喬看著王樸的背影,說道:“不太好啊!”
  王坦之沒有聽懂,有些氣呼呼地看著王樸的背影:“卑微之人,焉能如此。”
  桓溫則是沈默不語,相較起年輕的王坦之他思考得更多。
  王樸聽到了王坦之後面的話,他沒有扭頭。若說之前只是壹種下意識的排斥,他現在對桓溫三人已經上升到討厭。
  類似的現象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漢軍之中的大多數人對待長江以南的世家子弟排斥得非常明顯,桓溫也早就明白是因為什麽。那是壹種近乎於無解的狀態,誰讓中原的晉人就真的是被拋棄?
  接下來,三人繼續在城內閑逛,只是桓溫與袁喬沒有了先前的興致勃勃,倒是王坦之顯得非常興奮。
  “都是訓練有素的士卒啊!”王坦之指著壹些被歸納在輔兵階級的士卒:“比我們(晉軍)的壹些戰兵都不差,竟然在漢部只是輔兵?”
  “漢軍並不缺乏兵器。”桓溫實話實說道:“僅是壹場戰役,損耗兵器數量過萬,消耗箭矢數量逾十萬。”
  “我說的不是兵器,是他們的素質。”王坦之舉起手做了壹個堆腱子肉的姿勢:“壹個個看去十分強壯,最難得是服從性很高。”
  可能是因為地域劃分的問題,中原、北地、關中等等區域的人身材壹般會高大壹些,倒是長江以南的平均身高真的略矮,越是西南則就更矮。
  事實上華夏苗裔的平均身高壹直不差,原先區域性的差別沒有那麽多,比如在戰國時期不管是中原、關中、長江以南,平均身高都是在壹米七以上,不管是那壹地都能有大批身高在壹米九左右的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僅僅是數百年過去,中原身高超過兩米的人急速減少,平均身高也從壹米八下降到壹米七左右。
  要深切的知道壹點,不算徭役附帶的政策,兩漢時期的征兵,身高低於壹米八可加入不到常備軍,尤其是北軍身高要求更是達到壹米九,哪怕是南軍都要求在壹米七五。
  之前總是說什麽丈夫,多少尺男兒,講的就是身高。兩漢壹丈可是現代的兩米四,七尺是壹米六八。那麽多計量的詞語男兒組在壹起,可見身材高大在那時是壹種普遍現象。
  “是高大雄壯。”袁喬點著頭,卻又說道:“但身材矮小之輩並不少見。”
  “漢軍有收編胡人。”桓溫了解更多,他說:“我所知,近五萬戰兵中,胡兒的數量該是有七千?”
  “那些是騎兵。”王坦之可不會顧及什麽,大咧咧說:“說到底,騎戰之類,我等的確不是那麽擅長。”
  壹陣閑扯,三人回到屬於自己的住處,卻是發現早有人在等待。
  “見過三位。”呂紹陽先是行禮,後面肅聲道:“君上有令,命桓溫、袁喬速去見蔡長史。”
  漢部的長史有點多,那是文官制度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的後遺癥,不過姓蔡的長史就那麽壹個。
  “想必妳就是王坦之?”呂紹陽不再搭理桓溫和袁喬,上上下下看著不修邊幅的王坦之幾眼,說:“妳的職務已經下來,該去見李校尉領取印綬。”
  “李校尉?”王坦之迷惑問:“是哪個?”
  呂紹陽簡短地說:“李匡李校尉。”
  另外壹邊,桓溫與袁喬壹邊邁步,另壹邊已經不知道對視了幾眼,可兩人誰都沒有說話,氣氛上顯得比較沈悶。
  “元子。”最終還是袁喬率先打破沈默:“想要在漢軍這邊站穩腳跟,恐怕並不容易。”
  “是啊。”桓溫悶悶地說:“君上或許欣賞我等,可……排斥我們的人太多了。”
  劉彥欣賞桓溫和袁喬是毋庸置疑的,壹直以來就沒有掩飾對兩人的欣賞。可很多時候被欣賞只是第壹步,來自於統治者的欣賞是機會也是壓力,尤其是大部分人排斥的前提下。
  兩人來到蔡優辦公處,是等待通傳才進去。
  “先坐壹下。”蔡優倒是沒有擺什麽臉色,對著兩人笑了笑又重新將註意力轉到案幾上的文牘,拿著毛筆不知道寫什麽,等了壹小會才說:“兩位初來,本該先熟悉熟悉的。但是……”
  桓溫與袁喬不留痕跡地對視了壹眼,兩人都顯得有些期待。他們不怕有任務,就怕過來之後無所事事。有事幹才能融入,被丟到壹旁不管不問才顯得糟糕。
  “但是現在的情況不容許了。”蔡優不再書寫,是讓旁邊的佐官將文牘送到應該的地方,看向桓溫和袁喬時,臉上帶著微笑:“我軍征討徐州獲勝帶回大批人口……”,介紹應該介紹的,最後才說:“如此,兩位可願意承擔?”
  不是下令,是詢問願不願意就任,對桓溫和袁喬並不是好現象,那意味著他們沒有被接納進體系。
  “溫既然願為君上效力,何須詢問?”桓溫壹臉的嚴肅:“徑直下令便是。”
  袁喬也表現出相應的態度。
  “如此再好不過了。”蔡優依然是笑呵呵的模樣,語氣卻是莊嚴,人也站了起來:“桓溫、袁喬聽命!”
  桓溫與袁喬立刻擺出行禮的姿勢。
  “君上令!”蔡優拿出必要的令符:“著桓溫處理安置事宜,袁喬從旁輔佐。”說完將令符遞出去,才又放松語氣:“妳們需要的文牘稍後會有人送來,相應人手也會配置。”
  談完了該談的,桓溫和袁喬見時時刻刻都有人送文牘到蔡優處,本該是應該多聊聊增進感情,卻也知道該另選時機。
  “我們可是攤上了大麻煩了。”袁喬壹臉的苦澀:“宗族抱團哪裏是那麽好拆分?”
  “不!”桓溫堅毅地說:“這才是好機會。”
  誰都不好辦,要是辦成了,那就是展現能力,桓溫太清楚能人所不能才會顯得有價值。而他極度需要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做好壹鳴驚人,才有可能在劉彥麾下有壹席之地,是那種重要的位置,不是可有可無!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