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廚

二子從周

歷史軍事

大宋皇祐四年,壬辰。 西蜀王小波李順起義已經過去五十七年,盜販茶鹽的現象又重新開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七百壹十七章 旱情

蘇廚 by 二子從周

2021-7-9 21:48

  蘇油搖頭:“元長妳又錯了,倒過來,五三二差不多。第壹年諸多工程難見成效,只有投入沒有產出,任何生意初期投入才是消耗資金的大頭。”
  “等其後田地出來了,壹邊發售壹邊開發,方才能緩過壹口氣來。”
  “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除了錢,還得有工料,人力,百廢待興啊……”
  郟亶和蔡京面面相覷,特麽這已經是大宋基礎最好的壹片地界了好不好,這都叫百廢待興,滿天下還有能活的地兒嗎?
  蘇油看了看蔡京:“妳也別只聽郟老忽悠,郟老我問妳,之前妳和沈存中是如何合計的?”
  郟亶老臉騰的壹下就紅了,啊不,底子太黑變成了紫色:“這……這不是存中說,運帥很有錢……”
  蘇油都無語了:“有錢那也不是大風吹來的,都是賺出來的,要都妳這麽搞,怎麽賺?賺不了錢的事業,都是沒法持續發展的!說妳們之前的計劃!”
  郟亶訕訕地說道:“之前的計劃,主要還是先將上遊幾個蓄水大浦,大湖,還有潮閘先修起來,嗯,資金有盈余的話,再把幾條幹流疏浚壹下。”
  這個方案蘇油表示可以接受,然而蔡京卻又發現了問題:“上遊?去年浙江洪澇,主要是因為下遊堵塞造成的,耽誤之急,不是應該先疏通下遊嗎?”
  “誒對呀!”蘇油也反應了過來:“元長說得有道理,大禹治水,就是疏導,郟老為何要用他父親的法子?那樣是會失敗的!”
  郟亶拱手道:“運判,此壹時彼壹時,前年去年的洪災無法,但是今年,我們應該將註意力轉移到旱災上來。”
  “旱災?蘇湖壹帶還能有旱災?”
  郟亶莫名其妙:“當然有旱災,歷史上都有過大旱導致太湖見底,露出水下村落道路的記載。”
  蘇油明白了:“連續兩年洪水過後,再發生洪水的幾率,遠小於發生旱災的幾率是吧?”
  郟亶躬身道:“正是,而且如今與以前不同,這是有水利新法的水文資料和氣象資料相佐證的。”
  蘇油點頭:“工程進度怎麽樣了?”
  郟亶說道:“我與存中,力有不逮。上遊大工程,涉及到常,湖,太平,江寧,廣德五個州府軍,事務牽纏繁雜,所以如今才僅僅整治了滆湖和陽羨溪。入水六大湖,只有三個納入了初期工程,至於人工大浦,影子都沒有。下遊疏浚,大概只能等秋後再說了。”
  蘇油點頭:“郟老治理太湖流域的水利方案,我是同意的,湖州知州是孫覺孫老頭,江寧府如今是王相公判理,二老以前是好朋友,如今是水火不容,好在跟我關系都相當不錯。”
  “不過涉及這麽多州府,這麽多河渠陂塘,其間事務不是壹般的繁雜……七哥,四通商號統計司,四通營造預算司的人,到哪裏了?”
  張麒說道:“還有兩天就能抵達。”
  蘇油說道:“等他們到了,和前期測量小組壹起,編制預算,以力夫壹日三百文計,給出上遊營建工程造價,物料所需,需要投資建設的附屬設施,需要配備的管理人員數目。”
  “我的意見是,這個工程,實在是太浩大,只能臨時成立壹個機構來管理,就叫太湖水利司。”
  “我任總提舉,聯合環湖各州府,命其舉察水利專員,作為當地水利工程管理人員,主要負責人力,工料的準備,以及和地方官府之間的聯絡工作。”
  “皇宋銀行兩浙分行,成立專用戶頭,會計賬冊,由壹個小組負責管理資金調配出入。”
  “水利司以下,分立規劃,勘測,設計,營建,稽查,水文,調配,人事,財務各分司,以及秘書務和法規處。各盡其責。”
  “水利司設判官兩員,對總提舉直接負責。我不在的時候,由兩位判官負責日常事務。其中壹位偏技術,壹位偏管理。”
  “偏技術這位,自是非郟公莫屬,偏管理的這位嘛……”
  蔡京趕緊赧笑著拱手:“明公,蔡京請命。”
  蘇油嘆氣:“也只得麻煩元長了,郟老,昆山那邊開發得如何?”
  郟亶趕緊說道:“昆山和常熟那邊,水利實驗是非常成功的,否則我也不敢提這麽大的……規劃。”
  “那邊的婁江已經淤了,不過我們已經在其基礎上開挖了至和塘,還有陽澄湖出來的七鴉浦。”
  “這兩處都已整修完畢,扛住了去年的洪水,排出了三千頃的好地。”
  蘇油砸了砸嘴:“七鴉浦那邊,是不是有個巨大的水閘?”
  郟亶點頭:“是的,那是調濟陽澄蓄水的設施,三千頃水田,就是靠那個大閘……”
  蘇油擺擺手:“不不不,我是想問的是……那大閘附近……是不是有很多螃蟹?妳有沒有破壞生態?有沒有把它們保護好?”
  郟亶怒了,特麽螃蟹是堤圍的天敵好不好?!老夫與它們從來都是不共戴天!!!
  ……
  太湖考察,已經讓蘇油沒有了繼續考察昆山的心思,郟亶的藍圖太美,太誘人,但是……真特麽太大了。
  大到連皇宋銀行都無法支持的工程,擱在熙寧年間,那簡直比後世三峽大壩還要恐怖。
  工役,是非常敏感的話題,要不惹朝中議論,工錢就必須給足。
  所以他得想辦法賺錢。
  只知道賺錢的官員,在大宋尤其是杭州,是沒有什麽市場的,他還得抽出大量的時間來搞好與士大夫們的關系——交遊,宴飲,詩文往來,起碼要分去壹半的精力。
  曾經讓蘇軾號呼的“酒食地獄”,可能不是壹般的難過。
  但是蘇油人還沒到杭州,就接到了壹封來信,立即加快行程,直接趕到了杭州隔壁的越州。
  趙抃趙老頭,如今頂著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的名頭,正知越州。
  趕到越州治所會稽,趙抃已經在碼頭上等著了,見到蘇油壹點都不客套,丟給蘇油壹本冊子:“明潤,準備救災吧。”
  靠!還能不能說點好事敘敘離情了?比如扁罐多大了之類?
  翻開書冊,上邊是壹種表格,密密麻麻都是名字。
  蘇油有些頭大,將老頭請到船上,沏茶伺候:“趙公,這是什麽名冊?”
  趙抃說道:“我尋訪鄉老,當地老人說日久未雨,今夏越州可能會有旱情。”
  蘇油訝異:“真有旱情?”
  趙抃也訝異:“妳也聽說了?”
  蘇油拱手道:“郟亶和沈存中也說如今吳越水利,救旱大過救洪,已經在太湖上遊大造工程。”
  趙抃跺腳:“遠水救不了近渴,我已經行文州縣,詢問以往旱情發生,會災被幾鄉,民能自食者幾何,官府應當救濟的幾何,富人能出粟的幾家,僧道有羨粟的幾家。”
  “如今各地收集上來,得稻米近五萬石,加上官米五萬多石和民間借貸,應對登記在冊的兩萬壹千九百多災民,大致差不多夠用,但是其余州府,怕是沒有準備,因此特意將妳叫來商議。”
  蘇油有些無語,走到哪裏災情跟到哪裏,老天爺這是相當不給面子啊……
  趙抃說道:“後邊是我想出來的壹些救災措施,妳看看是否可行。”
  蘇油將冊子翻到後邊,林林總總很多條,比如以前政府救災,壹年最多出庫三千石是上限,趙抃認為遠遠不夠,增加到五萬石。
  壹名成人,日配給壹升糧食,兒童減半。
  擔心饑民集中哄搶,計劃分設五十七處救災點,然後還將饑民領取糧食的日子分成單雙日,降低擁擠程度。
  官府的五萬石救災糧,采用平價發賣的方式,同樣為了避免擁擠,分設十八處糶場。
  人員雇傭待選官員充任,發給他們工資,給出幾個轉正名額,救災結束後作為成績優異人員的嘉獎措施。
  打造城池,以工代賑,工錢用糧食來計算。
  鼓勵民間借貸,同時限制利息,報備官府。官府背書,秋熟之後組織償還。
  方方面面事無巨細,可以說是當今官府治政救災的最高水平。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