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54章 火攻破敵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徐榮見追兵迫近,這便沖後車喊道:“輕車!”
  輕車簡從,才能跑的快。想我高祖路遇追兵,為了跑快,甚至不惜把自己兩個女兒推下車去。如今逃命要緊,哪還在乎這些許的銅錢?
  壹箱銅錢便被扔出車外。
  落地後崩碎,散成壹地的錢幣。
  蠻兵這便壹擁而上,爭搶銅錢。無論渠帥如何叫喊,也要抓把銅錢揣進懷中再跑。
  待蠻兵迫近。便又有壹箱銅錢扔出車外。
  於是乎,但凡路遇追兵,便扔下壹箱銅錢。分散蠻兵的註意。車隊壹邊扔,壹邊跑。蠻兵壹邊搶,壹邊追。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追著車隊,壹頭紮進了山林。
  眾渠帥不疑有他。加倍催促手下不提。
  蠻兵們也樂得去哄搶丟下來的銅錢。壹緡錢重十二斤。懷揣大把大把的銅錢,如何還能跑快。打頭的精兵漸被後來蠻兵追上。大家擁擠在壹團,亂亂哄哄,早就失了陣型章法。
  莫邪山,綿延迤邐。東西橫臥壹百余裏。傳莫邪於此鑄劍,乃為山名。俗稱劍山。後世毀山取石,不復先前壯美。
  此時山幽林密,車隊轉眼便無蹤影。
  蠻兵只能沿車轍(車輪印),追擊。
  眼看數萬蠻軍撒入山林,當中也有機靈者向眾渠帥進言,‘逢林莫追’。眾渠帥卻笑而不納:太守不過數輛車架,十幾親隨。我等數萬大軍,有何懼哉!
  車轍漸漸分叉。顯然是太守那幾輛車架各自奔逃。
  渠帥商議之後,分兵去追。
  其中最大的壹股蠻兵,沿車轍最深的路徑,壹路追了下去。山路漸漸陡峭。不知不覺,已到山腰。車轍忽然消失,渠帥急命人四處尋過。翻過壹個丘脊,又見車轍。心中大喜。這便翻越丘陵,追進壹山谷。
  與幽暗秀麗的山林不同,這座無名谷卻多荊棘草叢。
  腳底草甸頗厚,踩上去甚是松軟。
  渠帥漸漸生疑。如此厚的草甸,行走已頗為不易。如何能行車馬?
  這便猛然停步,伸手往腳底壹抓。只見手中碎草切口齊整,分明是用鍘刀切碎的馬匹草料!往鼻下壹送,隱隱有魚腥味。山野之草,何來魚腥!指腹來回摩挲,草根竟粘著魚膏!
  《三國誌·魏誌·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編作草苫(草墊)數千萬枚,益貯魚膏數千斛,為戰守備。”
  魚膏,便是魚油。多用來縱火!先前車轍印,怕也是事先留好。便是要賺我等入谷!
  “速退!速退!”渠帥用蠻語呼喝。然而大半隊伍已入山谷,如何能叫停!
  嗡——
  四面弦響,火箭天襲。
  還夾雜水龍弩車射下的油囊。砸中盾牌、山石,當即崩裂。濺出大片魚油。
  四面火起。將整個山谷團團圍住!道道火舌,由外向內,飛快延燒。蠻兵虎皮衣盾,沾火即焚。轉眼燒成壹個個火人。如此四處奔逃,點燃更多蠻軍。
  劉備居高俯瞰。不禁心生駭然。
  如此場面,實在是慘不忍睹。
  恩師面無表情,輕聲問道:如何?
  劉備頓了頓道:慘絕人寰。
  恩師又問:以後可願再行此計?
  劉備又頓了頓道:若能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有何不可!
  恩師輕聲壹笑:只為黎民百姓?
  劉備籲了口氣:也為身邊袍澤摯友。
  劉備心中所想,果如恩師所料。或許此時的劉備,摯友親朋在心中的份量,遠超黎民百姓。之所以用連環計賺來蠻兵,再壹把火燒凈。更大的原因,是不想耗損自家兵力吧。
  可惜東西橫臥壹百余裏的莫邪山,撒出去的斥候只找到數個合適縱火的山谷。不然,全殲蠻兵也不在話下。縱有合適山谷,也因坡緩林密,火勢壹起,斷難控制。被劉備忍痛舍棄。
  見山中皆有火點升起,不多時便火光沖天。陰陵城上守軍,又紛紛看向郡都尉鄭寶!
  鄭寶拔劍在手:“太守妙計已成,且隨我殺出城去!”
  “喏!”
  吊橋轟然放下,郡都尉壹馬當先,殺出城去。州郡守兵傾巢而出,殺奔敵營。壹邊殺人,壹邊縱火。留守老弱蠻兵不能敵,紛紛逃竄。恰逢入山敗兵,哭聲震天。只顧奔逃,不看腳下。紛紛陷入城南陰陵大澤。不是溺水而亡,便是被漢軍追上,壹箭射死。
  劉備放火前,便命部曲伐盡周圍樹木,設置隔離帶。大火只燒山谷,卻未蔓延整座莫邪山。
  便是有零星火點,也被撲滅。
  如此延燒壹夜。等天明,火勢漸漸退卻。
  風中彌漫著毛皮和人肉的焦糊味。許多蠻兵渾身黢黑,抱成壹團。四肢焚化,只余軀幹。根本辨不清面目。只怕有數千人葬身火海。還有數千自相踩踏,亂戰互擊而亡。兵敗如山倒,慌不擇路,陷溺大澤者亦有數千。
  再加上州郡守軍壹路掩殺,逃回蠻區者,十不存壹。
  圍城盡解。
  又過三日,打掃戰場,掩埋屍骨,錄入軍功。盧植這才乘車入城。城中百姓,灑掃街道,焚香兩側。跪地相迎。
  鄉音雖與涿縣不同。可無論青絲皓首,華服庶衣。皆我大漢百姓。
  九江郡吏,太守府屬官,郡中父老同在府前迎接。
  還有三老趕來敬酒。
  盧植命劉備停車,在白毦精卒的護佑下,長揖行禮,接過三老敬酒。先灑酒於地,謝天地生養之德,再細嘗酒味,跟著仰杯而盡。
  儒家認為,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驕奢淫逸。酒德的記載,始見於《尚書》、《詩經》。用酒祭祀敬神,尊老奉賓,都是德行的體現,故而儒家並不反對飲酒。
  《尚書·酒誥》關於飲酒,歸納起來為:‘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彜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執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沈湎’禁止飲酒過度。
  飲酒禮儀主要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先拜,已示敬意;再把酒倒出壹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淺嘗酒味,加以頌揚;最後仰杯而盡。
  恩師雖身居高位,然此酒乃是三老所敬。當執晚輩禮。
  見恩師舉止有度,自有風儀。
  郡中人物,皆大歡喜。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