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1章 內難未弭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薊國稻秋事大,天下皆知。眼看立冬將至。軍中無余糧下鍋。若不得薊國新谷,恐崩盤在即。故三家默契共生。偃旗息鼓,收攏士卒,互不相爭。
  待薊國顆粒歸倉,再做計較不遲。
  且薊王新婚燕爾,娶甘後等九美。正泛舟掘鯉澱中,如膠似漆,如渴似饑。
  薊國吏治完備。左右國相,分掌內政外交。另有五尹九守,分治四百城港。二十壹令,共掌家國機構。更有薊國雙壁,攜水陸諸校,守備國境,謹防宵小。別有輔漢大幕府,文臣武將,鼎力相助。
  薊王足可安心。
  話說,薊國千六百萬眾。如今募兵幾何,天下無人知曉。尤其薊王南巡,婉拒數萬美人入宮侍寢,卻帶回數千精卒,入列白毦。日積月累,薊國兵鋒若何,不可估量也。
  捫心自問,薊王不廣開後宮,卻廣納天下健勇。所為何來?
  西征大秦之聲鵲起。
  更有五帝之子,同出薊家門。若傳言非虛。待麟子阿鬥長成,恐為赤帝子。易縣為京。先定河北,再水陸並進,將關東、巴蜀、江東收入囊中。天下可定矣。
  唯壹倚仗。薊王純臣。有禮有節,恪守臣道,從未僭越。叔侄三人若無大過,當可得善終。又或是,趁薊王尚未吞並河北,麟子阿鬥遠未長成,能取十三州之九。挾半幅民望,與薊王隔河相持。那時,大漢天下花落誰家,猶未可知也。
  縱然只有壹線生機,亦需拼盡全力。
  曲阿,合肥侯行宮。
  會朔望大朝。群雄在列。國師笮融上表,請合肥侯加尊號:“佛君”。於江東大建浮屠祠。戶戶奉佛禮佛。
  合肥侯環視群臣,不置可否:“大將軍,以為如何?”
  袁紹雖位在國師下,實則群臣之首。
  袁紹持芴跽奏:“回稟陛下,臣竊以為,國師表奏,乃定國之策也。”
  “哦?”饒是合肥侯,亦不禁動容。群臣更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畢竟大漢以經學立國。雖尚道家無為。然外儒內法,從未以道驅儒。更何況舉國奉立西佛。兩漢四百年,聞所未聞。
  待群臣噤聲。合肥侯笑道:“願聞大將軍高見。”
  “陛下當知:江東山險林密,蠻夷多未平集,內難未弭(平息)。如丹陽,地勢險阻,與吳郡、會稽、廬江,數郡鄰接,周旋數千裏,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猨狖之騰木也。時觀間隙,出為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陛下雖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奈何兵進則順,兵退復返。其(山越)戰則蜂至,敗則鳥竄,雖兵精將勇,不能羈也。”袁紹所慮,必是山越。
  見群臣皆心有戚戚。合肥侯又問:“莫非,大將軍以為。奉佛可平山越。”
  “陛下明見。”袁紹言道:“國師本就是丹陽大帥。若先於丹陽,廣造浮屠祠,向化蠻夷。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也。”
  與袁紹目光壹碰,合肥侯心領神會。
  驅虎吞狼,借刀殺人。
  袁紹又道:“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天性勁勇。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余深遠,莫能擒盡,屢自求乞為官出之。若得國師招募,不出三載,可得甲士十萬。”
  合肥侯,居高下問:“如大將軍所言。江東初定,內難未弭。此時若改奉西佛,恐激民變。宜緩圖之。國師可願,親入丹陽,廣修浮屠祠。若得山民,出山來投。則編為精兵,為國所用。待壹郡悉平,再赴別郡。可乎?”
  “陛下明見,臣,實無異議。”笮融亦知欲速則不達,唯退而求其次。
  “如此,國師當便宜行事。”合肥侯笑中,壹閃戾芒。
  笮融卻未能窺見:“喏!”
  見笮融禮佛事了。群雄皆暗出壹口氣。合肥侯能竊據江東,笮融居功至偉。本就是丹陽強宗驍帥。又奉佛多年。大江兩岸,廣有信眾。
  話說,自明帝夜夢金人,引佛東來。楚王劉英奉佛,“更喜黃老,學浮屠,齋戒祭祀”。桓帝亦曾“設華蓋以祠浮圖(屠)、老子”。將西佛與黃老並列。足見漢末,佛教已開枝散葉,正待良機,以求廣為流傳。
  笮融先前於徐州作為,可見壹斑。
  江東水陸要沖,商賈雲集。除防佛門自西向東,渡江而至。還需防佛門自南向北,渡海而來。正如身毒商人,可水陸並進,經由蔥嶺並南海,遠至中夏。
  此時,扶南國已有禮佛跡象。薊王若不遠征林邑,百年後,林邑亦為佛國。
  又如前所言。統治不夠,宗教來湊。
  宗教立國,利弊各半。卻也是雙刃劍。袁紹設謀,令笮融以佛法,向化丹陽山越。可謂兵行險著。事成,得精兵數萬,撫平壹郡之地。事不成,笮融犯眾怒,而身首異處。則江東再無國師。合肥侯亦毋需如約立佛國。
  目送笮融出殿。合肥侯忽問:“事能成乎?”
  “五五之數。”袁紹頗多意味深長。
  殿內群雄,皆隨合肥侯數次遷都。謂肱股重臣,爪牙心腹,亦不為過。無外人在場,合肥侯自無需顧忌。
  “成敗各半。”合肥侯又看新任禦史中丞劉巴:“中丞以為如何?”
  禦史中丞、司隸校尉並尚書令,朝會時坐皆專席,號“三獨坐”。目光所聚,劉巴從容答曰:“回稟陛下,臣,竊以為。丹陽必為國師所定。”
  “西佛當真有此神通?”合肥侯將信將疑。
  “非佛有神通,乃人有私心也。”劉巴答曰。
  “願聞其詳。”合肥侯又道。
  “奉佛,如奉黃老,求得長生也。”劉巴壹針見血:“聞國師‘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采,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課讀佛經’。又聞:‘令界內及旁郡人有好佛者聽受道,復其‘他役’以招致之’,‘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裏,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故臣以為,奉佛是假,‘就食’、‘除役’是真。如大將軍所言,山民困頓,‘屢自求乞,為官(官府)出之’。浴佛會,得飽食。當可為國師所用。”
  “原來如此。”合肥侯欣然笑道。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