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08章 配享太廟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不等劉備起身,殖貨裏的右舍左鄰,諸多豪商便紛紛登門問候。
  劉備並娶七如夫人時,殖貨裏曾大擺流水長席。彼此關系親近。得知劉備昨日返京。這便早早登門拜訪。
  主簿賈詡攜府中四大門客,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笑臉相迎。
  聽聞大將軍昨夜與舊友歡聚,宿醉未醒。眾豪商各自點頭贊嘆。大將軍乃真豪傑。亦是性情中人。
  所謂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大將軍言行如壹。不正如此般?
  賈詡命人奉上取自西域的珍寶器物,充做回禮。左右鄰裏皆大喜而歸。
  不久,大內官曹節車駕抵達。聽聞大將軍還未起身,這便笑稱:無妨。
  主簿賈詡本欲去請主公,卻被大內官,擺手拒絕:老奴豈敢驚主。
  賈詡這便作陪。
  直到日上三竿。劉備才悠悠轉醒。洗漱更衣,用完早膳。史渙來報,遂趕往前堂相見。
  “讓老大人久等了。”
  “是老奴,人老覺短。來早了。”曹節伏地行禮。
  劉備急忙上前扶起。
  賓主落坐。
  寒暄過後,尚書令兼大長秋,大內官曹節這便直入正題。
  話說。今漢“帝之下書有四:壹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策書者,編簡也,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起年月日,稱皇帝,以命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賜策,而以隸書,用尺壹木,兩行,唯此為異也。制書者,帝者制度之命,其文曰制詔三公,皆璽封,尚書令印重封,露布州郡也。”
  時下,有兩種情況,能用策書。
  封諸侯王,罪免三公。
  此兩種狀況,所用的編簡的大小,書寫的字體。均有差異。
  封諸侯王時“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篆書”。
  罪免三公時“而以隸書,用尺壹木,兩行”。
  無論封諸侯王,還是罪免三公。均需舉行壹套相應的賜策典禮。稱“策封”。
  因“策”與“冊”同,又稱“冊封”。
  舉行策封典禮時,“策”乃是作為賜贈國號、王位的憑證,故稱“封策”,亦稱“策書”。
  帝王向諸王授予封號時,均由主持儀式的使者,面對受封者,宣讀策文。
  待策封儀式結束後,便將策書與印璽壹同交給受封者。作為其受封的憑證和信物,永久保存。
  規則說的都很清楚。並無異議。
  之所以要趕來與劉備相商。乃因,與通常策封兄弟、子嗣,為諸侯王不同。
  劉備和陛下,從血緣關系上說,並非直系血親。
  在何處受封,便是商議的重點。
  “敢問老大人,通常都在何處受封?”劉備問道。
  “壹般多在太廟。”曹節言道:“策封使,壹正壹副。正使為三公出任。副使為宗正。”
  劉備這便醒悟:“可因漢室宗親中,有人反對?”
  “然也。”曹節嘆了口氣:“宗親中有人言:‘君侯雖是前漢中山王裔。然前漢時的中山王,與今漢中山王,乃是兩個不同的支系。且薊國乃是新封,祖上並無傳承。古往今來,皆不可享太廟。’正因如此,陛下才遣老奴來問君侯,此事該當如何?”
  劉備明白了。
  壹句話概括:前漢時的中山王系,早被今漢的中山王系取代。洛陽太廟裏供奉的乃是光武壹脈的今漢天家正朔。只認現在這支中山王。
  至於劉備的宗族神位,早已隨長安太廟,被赤眉軍付之壹炬。
  “老大人以為該當如何?”劉備這便問道。
  “老奴以為,今有二法。不去太廟,其壹也。去太廟,其二也。”
  “不去太廟,該當如何。”劉備總覺得眼前狀況,與少復祖爵時,何其相像。
  內官袖中,各藏壹份詔書。
  壹份是復爵,壹份是封爵。
  高舉兩袖,笑問劉備:少君選左還是右?
  “若不去太廟。則壹切從簡。何須宗正出面。便是老奴攜策書登門,便可令君侯如願。”曹節笑答。
  “若去太廟,又當如何?”劉備再問。
  “若去太廟,需有傳承。”曹節便又答道:“且君侯還不能上承中山王脈。唯壹可行之法。便是追封君侯先父為薊王,配享太廟。如此壹來,便有了傳承。君侯再去太廟受封。便水到渠成也。”
  原來坑在這裏。
  簡而言之。劉備想在太廟前受封。便要在太廟中占個位。
  且還不能用中山王的靈位。只能用薊王之位。
  所以。要追封自己的父親劉弘為薊王,並賜以謚號。
  諸如,劉備先祖中山靖王。
  “靖”字,便是謚號。
  而追封,同“追謚”、“追尊”。指為死者追加封號。
  壹言蔽之。所謂傳承,便是指,要讓自己的先人去太廟裏占個位。距離劉備最近的先人,自然是先父劉弘。
  這也就意味著。劉備還要再出壹筆錢。請陛下追封自己的父親為“薊某王”。“某”,便是謚號。
  所以說。真正活在時下,才知道,事情沒有壹件是簡單的。
  想要獲得傳承。需配享太廟。
  萬幸。
  與後世帝王壹口氣追封祖上四輩。恨不能將祖宗十八代都封為先皇不同。兩漢時,只追封父輩。
  比如,高祖就只封自己的父親為太上皇,沒有帝字。光武也只封自己的父親為南頓君。
  比照兩位開國先帝,劉備只需另花壹份錢。為先父劉弘買壹個王位。便可。
  配享太廟的好處。顯而易見。
  只需入了宗廟。劉備這壹支薊王譜系,就自然而然獲得了繼承皇位的權利。
  壹旦陛下駕崩,且又無子嗣。太後、大將軍另立新帝時。薊王國,便在新帝人選的甄選範圍之中。
  花壹筆錢,而得到繼承皇位的權利。
  可謂壹本萬利。
  然而,真是如此嗎?
  劉備總覺得。整件事包藏禍心。背後隱藏著極大殺機。
  依照陛下的商人本性。趁機再賺劉備壹筆錢。顯然合情合理。
  然而。壹旦劉備買來了皇位繼承權。陛下,還是那個商人陛下嗎?
  “卻不知君侯如何決斷?”見劉備沈思不語,大內官曹節這便追問道。
  思前想後。劉備壹聲長嘆:“陛下果然還是陛下。”
  “君侯何出此言?”曹節不解。
  劉備卻答非所問:“勞煩老大人回稟皇上,太廟,臣便不去了。”
  曹節楞了許久。這便肅容下擺:“老奴,領命。”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