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13章 輪番造勢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譬如希臘,譬如天竺。美索不達米亞,時下亦是城邦。壹城是壹國。國都為最大城邑,故稱“國大都城”。
  弗拉特城中,三方勢力。在最後的蘇美爾王裔。黑夜女王,椒風美人英妮娜面前,不值壹提。
  謂“明爭暗鬥”。
  當薊王掌控城市。所有爭鬥,皆約定俗成,暗地進行。刺殺、械鬥,合縱連橫,爾虞我詐。夜女王,如魚得水。
  更加七千余戶,大漢船人常駐。條支城,並甘英港,自當固若金湯。斬斷條支城中黑手,搜集確鑿罪證。余下只需交由新任條支守相徐宣,即可。
  如何應對豪強大姓。薊國上下,皆輕車熟路。
  毋需希俄斯姐妹擔心。查拉塞尼新都,弗拉特城中,三方勢力。生死存亡,自有公論。幾成定局。
  杜拉·歐羅普斯城中,街頭巷尾熱議。除安息帝國割查拉塞尼王國,與大漢薊王通商互市。其次便是敘利亞行省,貴族之女,朱麗婭·多姆娜,失蹤之謎。
  經由邊墻行省阿拉比亞,並敘利亞行省駐軍,多方打探。終覓得蛛絲馬跡。尤其當送嫁隊伍,壹幹人等,充作奴隸,販運途中,被羅馬水軍截獲。
  販奴船,正來自查拉塞尼王國,運往南天竺凱裏戈代。凱裏戈代,黑胡椒莊園,需大量奴隸種植。然唯獨不見貴族之女,朱麗婭·多姆娜。
  傳聞,朱麗婭·多姆娜,已被先行,運往安息。
  便在此時。忽聞安息老王,割查拉塞尼,與薊王通市。
  壹時間,各路人馬,雲集條支國。也就無人矚目。希俄斯姐妹,已入“東方龐貝”,杜拉·歐羅普斯城。再溯河而上,經貝羅埃亞(阿勒頗)向西,達地中海岸,奧倫特河口以北,塞琉西亞城。再由皮裏亞港,泛舟地中海,駛往希俄斯島。
  地中海,希俄斯姐妹帆船,已先行駛往皮裏亞港迎接。
  《子錢貰貸券書》,約定二月之期。逾期後果,不言自喻。販香同盟豪商,催促希俄斯姐妹,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僅用十日,便已抵達塞琉西亞城。
  塞琉西亞城及皮裏亞港,又稱“皮裏亞的塞琉西亞”。為羅馬帝國牢牢掌控。亦是經由地中海,通往美索不達米亞之橋頭堡。或順下奧倫特河,舟入敘利亞。乃羅馬帝國,於新月沃地,最大港口。時下,足可與亞歷山大城,相媲美。
  古時,此城亦屬條支國。故後世亦有人言。此港,方是甘英,所抵極西之地。只可惜,前朝舊事,已無跡可尋。
  謂“狡兔三窟”。販香同盟,更換路線,亦是穩妥起見。然“萬變不離其宗”。終歸要重走摩西之路。
  希俄斯姐妹,自皮裏亞港,揚帆出海。駛往希俄斯島。
  豪商所乘地中海帆船,先泊於外海離島。待西女國漁船,販出百船神之淚。再逐次登船查驗。確認無誤,化整為零,使往亞歷山大港。
  壹路順風順水。抵達亞歷山大港時,只將將用去二十日。經尼羅河三角洲,入薩寇特,至丕托姆城,過艾塔姆,抵達沙漠邊緣。
  此時,尚有月余。十日足可抵,大苦湖岸。換紅海漁船,壹路神鬼無覺,運抵凱裏戈代。六十日,綽綽有余。豪商安心大半。
  古往今來,漁船走私,皆是首選。不顯山不露水。百舸爭流,千帆競渡。“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更有甚者,漁船入港,少有查驗。更無需繳納,高昂商稅。再加“船小好調頭”。風緊扯呼,快人壹步。即便被抓,亦不過零星損失。無礙大局。
  機關算盡太聰明。
  奈何,行百裏者,敗於九十。
  販香同盟旗,迎風招展,壹路留香。然不知為何,豪商心頭,忐忑忽生。三百裏沙海,雖早已銘記在心。沿途部落,更耳熟能詳。卻不知何故,自出圖米拉特幹河谷,便似壹腳踏入,狼群狩獵地。駝背上,提心吊膽。
  行走壹日,無驚無險。
  夜宿荒野,壹切如常。
  通行三日。豪商漸得安心。屈指壹算,只剩七日,勝利在望。
  摩揭陀國,華氏城,環城港。
  薊王攜百官,為條支守相徐宣等人餞行。此番西去,攜船戶七千,大小船只過萬。更有薊國橫海艦隊,沿途護航。當萬無壹失。
  自薊王入主華氏城。摩揭陀國中,遍吹漢風。更加西域都護府,壹萬屬吏,全面接管吏治。豐州內外,氣象壹新。
  更有多批薊國客籍,遷入豐州。官吏家眷、嶺南移民,更有如東牟王營,東萊李條,各眾三千余家,僦船而來。匯聚與此。
  城中樓宇,漸為漢家樓閣。制作規模,皆出薊國營式。便是薊王置身,香花宮。亦重疊漢式屋脊。重檐飛閣,瓊樓玉宇。自上而下,由內而外,蛻變新生。
  誠然,天竺風格,亦多保留。終歸盡善盡美,相得益彰。比起於廢墟之上,壹磚壹瓦,重建新城。稍作改造,諸如加蓋漢式重檐,鋪設漆木地板,可謂省時省力。放眼望去,親切心生。
  漢家文明,領先時代千年。健全吏治,便是其壹。
  壹萬屬吏,治政安民。十萬客籍,向化鄰裏。更加天竺“賤種”,世代為奴。天生順從,不敢忤逆。又得田宅牛馬,機關諸器,永不為奴。對虎衣明王,頂禮膜拜。戶戶,唯命是從。
  竟無壹反叛。
  讓薊王始料不及。
  竊以為。除去文明之力,亦有宗教之威。二者,不可缺壹。
  歲末將至。
  薊王漸生,歸鄉之心。
  待諸事皆了,便班師回國。
  便在此時,忽得家書。秦後魯琪拉,奉王太後之命,豐州伴駕。
  謂“知子莫若母”。
  必是,知七島商會,希俄斯姐妹,並條支通市諸事。王太後,素知薊王西望雄心。故先遣椒風二美人,夜女王英妮娜,並聖火祭司阿奇麗婭,伴駕左右。又遣秦後魯琪拉,輪番造勢。
  其用意,不言自明。
  只需,秦後魯琪拉,現身邊墻行省,甚至美索不達米亞。
  羅馬舉國震動,可想而知。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