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95章 求仁得仁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寧姐姐寬慰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言罷,眺望廬外,樹下二冢。
  可埋三人也。
  薊國都,西宮,增城二重殿。
  薊王四時問候,風雨無阻。二宮太皇,雖權且棲身,卻賓至如歸。絕無寄人籬下之感。薊王先國後家。先問候二宮太皇。再順下壹重殿,探視王太後,義王太後。
  “敢問太皇,億萬家財散盡,所為何來?”禮畢,薊王附身問道。
  “家門不幸,無言以對。”言及億萬家財,壹朝散盡。董太皇心如刀割。自簾後,頻頻拭淚。
  既是家門之事,薊王亦不便多問。轉而言道:“大將軍孤懸京洛,雖有羽翼,然卻不足與王太師相爭。關東十萬聯軍,『酸棗會盟』。挾威而聚,蓄勢待發。欲求,洛陽不戰自亂,八關不攻自破。坐收漁翁之利也。大將軍,今求得巨資,籠絡關西都尉,引朝堂明爭暗鬥。且黨魁下獄死,洛陽必亂。那時,必有奸佞,裹挾大將軍,犯上作亂。兵諫二宮,屠戮百官。王太師固難逃身死族滅。大將軍亦恐難善終。”不料薊王已悉破天機。
  “何以知之?”董太皇顧不得心傷,急忙止淚。
  薊王遂以心腹之言相告:“時董卓恐十萬大軍壹朝潰散,故分而治之。關東守京西,關西守京東。如此各斷歸路,唯有聽命行事,不敢忤逆。今,洛陽‘悉誅涼州人’之聲,不絕於道。乃至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四關涼州都尉,縱然惶惶不可終日。然朝堂之上,諸如衛將軍張濟、羽林中郎將李傕等,西州武人,亦無例外。黨魁名滿天下,王允尚不能容。以己度人,又豈容‘涼州人’乎?”
  “王上言之有理。”竇太皇這便醒悟:“凡(董重)行事不密,所謀為王允所知。必先發制人,罷眾人兵權。衛將軍張濟等,豈能坐以待斃。”
  薊王順其言道:“此乃黨魁,連環計也。”
  “計將安出?”董太皇大驚。
  薊王答曰:“董重屢赴黨魁平樂會。必受其言語蠱惑。今求取太皇億萬家財,籠絡四關都尉。四關之中,必有人暗通呂布。呂布遂上告王允。乃至事發。王允為除心腹大患,必先剪除(董重)羽翼。凡與大將軍合謀,如衛將軍張濟等,必首當其沖,悉除兵權,出為外官。張濟、李傕等,乃西州武人,豈甘束手就擒。必行搏命壹擊。裹挾大將軍,矯詔‘清君側’。裏應外合,破宮門,行兵諫。”
  竇太皇續言道:“兵亂四起,王允、呂布,難逃善終。大將軍,恐亦為人所害。億萬家財,付之東流;大將軍性命,亦難保全。謂‘人財兩失’,莫過如此。”
  “這可如何是好。”董太皇這才悉知事大。本以為破財免災。不料火上澆油,反令董重死於非命。
  “敢問太皇。大將軍來函,究竟何所言。竟能說動太皇,散盡億萬家財。助其謀奪壹朝權柄。”薊王必有此問。
  “朕家門不幸,恥於言表。”董太皇依舊不願提及。
  薊王身為人臣,亦不便逼迫太甚。
  然此中隱秘,事關天下興亡,不可不察。薊王又大膽進言:“太皇即來則安,無懼授人以柄。”
  聞此言,董太皇流淚更急。哽咽言道:“王上之意,朕已盡知。”
  簾後竇太皇亦感同身受。
  待薊王告退。忽聽竇太皇低聲言道:“以享司寒,可乎?”時二人本欲共入司寒館,出為仙家,不問世事。奈何董太皇心有羈絆,又難舍富貴榮華。於是反悔。
  如今大禍臨頭,追悔莫及。
  十裏函園,二崤城官堡,薊國邸。
  閣下遊繳龐舒,入邸來報:“新任司隸校尉李肅,夜入車騎將軍府,呈報機密事。呂布又連夜出城,登魚梁臺,告知王允。卑下竊以為,必與大將軍所謀,莫大相幹。”
  “董重,才疏誌廣,中下之姿。行事不密,意料之中。”閣下主記蔣幹,似不意外。話說,京洛時局,亦在輔漢幕府掌控之中。
  “為今之計,該當如何。”龐舒求問。
  “史夫人,可露行蹤?”蔣幹不答反問。
  “尚未得知。”龐舒對曰。
  “此人,亦是主謀。”蔣幹言道:“定要查出下落。”
  “喏。”龐舒領命自去,亦不敢多問。
  “大勢定矣。”蔣幹眼中,乍現精光。
  罼圭苑,魚梁臺。
  新任尚書令桓典,不其侯太仆伏完,新任司隸校尉李肅,如約而至。
  步入前殿。見車騎將軍呂布,赫然在列。
  三人不敢怠慢,急忙上前行禮:“見過太師,見過車騎。”
  “速坐。”王允壹如往常,不茍言笑,表情肅然。
  待三人各自落座。王允遂將董重所謀,告知於眾。
  “何以知之?”不其侯伏完忙問。心中驚懼,溢於言表。
  司隸校尉李肅答曰:“乃伊闕都尉,密語相告。”
  先前,李肅為伊闕都尉。善收買人心,籠絡頗多西涼將校。今雖入朝為官,然繼為關都尉者,乃其心腹。故悉知詳情。
  “大將軍,意欲何為?”不其侯仰問。
  呂布壹聲冷笑:“無它,為求天下權柄耳。”
  “衛將軍等人,皆出前驃騎營。”尚書令桓典言道:“若驟然發難,兵圍玉堂殿。陛下危矣。”
  “老夫豈能令鼠輩如願。”王允擲地有聲。
  “太師何所為?”不其侯伏完,頓覺不妙。
  “先殺張儉,以壹警百。”王允切齒言道。
  “太師萬萬不可。”不其侯伏完,伏地苦勸:“黨魁若死,恐人心不穩。”
  “老夫,心意已決。”王允言道:“‘刑亂國,用重典’。‘故嚴刑峻法,破奸軌之膽’。”
  “這……”不其侯伏完,無言以對。
  畢竟有贈宅之義。呂布勸道:“君侯多慮。張儉雖有重名,然望門投止,屈節侍賊。與身染銅臭之崔烈,如壹丘之貉。盛名墜地,不復先前。殺之,不足為惜。”
  王允表情釋然:“奉先,言之有理。”
  殿內眾人,無不屏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