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294章 瞻烏爰止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之所以群臣矚目,只因薊王此問,自有深意。
  陳大夫,乃陳少師長子。號“陳子”,論家學淵源,乃國老身後,佼佼者。人皆以為。不出十載,當入國老席列。更有甚者,崔少師,年事已高。壽終正寢,亦在十載之間。彼時,陳大夫,當可繼之。萬石國老,饒是薊王,亦尊諸公。堪比商山四皓。更何況四少師,乃諸王子之親師。
  或有人言。即便此時奉命,領甘泉少府,他日為國老,亦無不可。
  然國老,傳道授業於王子館。乃諸王子之師。而甘泉少府,卻是甘後三卿,甘泉宮私臣也。再深思,甘後乃麟子阿鬥之(義)母。此時若入甘泉宮。他日,必奉麟子阿鬥為主也。
  薊王世子,乃嫡長子封。此時,與會眾人,座上嘉賓,皆是王臣。豈能轉投麟子阿鬥。
  果不出所料。陳大夫,肅容奏對:“時,司馬伯達,拒為勃海相。言,此生只為薊吏。此亦是臣,平生之所願也。”
  或有人問,甘後位列薊宮三後。麟子阿鬥亦收入薊王門下。為甘泉少府,亦是薊吏。何樂不為?
  此言,看似有理,實則謬也。薊王之位,必傳嫡長子封。而非麟子阿鬥。無論如何,阿鬥必非薊國繼承人。故陳大夫言,只為薊吏。乃是言指,薊王君臣,傳承有序。
  見國老重臣,撫掌而笑。
  薊王亦知,此事難為。這便笑道:“大夫之意,孤已盡知。”
  又沖何苗言道:“非孤不願,實難為也。”
  何苗亦知不可強求。這便訕訕歸位。
  耳語趙忠,當如何轉圜。
  趙忠低聲慨嘆:“國中宿老,傳孔孟之道。如王太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壹言蔽之,“尊卑有別,長幼有序”。
  見何苗仍心有不甘。趙忠口出誅心之言:“今,天下三分,禍起蕭墻。皆出先帝,困龍臺上,前後二詔之禍也。”
  何苗幡然醒悟。廢長立幼,取亂之道。
  這便絕口不提,甘泉少府之缺。
  只需薊王,有扶立阿鬥之心。甘泉少府,水到渠成。正如北地廣為流傳,“五帝之子,悉出東父”。阿鬥,當為赤帝子。五分天下,必有其壹。
  此事,就此作罷。
  甘泉宮,傍水而建。溫泉環流,暖玉生煙。曲水流觴,當浮壹大白。薊王微醺,群臣半醉。更有重臣國老,不勝酒力,酩酊大醉。醉臥高臺鼾聲起,無懼君前有失儀。
  日暮登船,順下巨馬水路。千裏流金薊國渠,壹日看盡北國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薊王出征,滿載而歸。抄掠北天竺諸國,累世積財,數以千億計。薊國本就富庶。如今國庫充盈,十年無虞。
  何時三興炎漢。舉國上下,皆拭目以待。
  門下署,鸞棲館。
  “料想,不過三五載(之)間耳。”南閤祭酒許子遠,與報館丞陳琳,相約小酌。問及何時代漢,許子遠脫口而出。
  “先前,子遠言,三五載間,河北歸心。主公當傳檄天下,定鼎江山。今,河北已定,陳兵百萬。為何,還要三五之載。”陳琳不解。
  許子遠笑答:“今,兄弟聯盟,共抗江東。三足鼎立之勢也。若知我主興兵南下,叔侄三人,必聯袂應對。以江河之天塹,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成,縱得全勝,壹戰誅滅群雄。然,關東、江左,並漢中,必餓殍遍地,血流成河。此非我主之願也。”
  “當作何解?”陳琳求問。
  “瞻烏爰止,潛龍勿用。”許子遠答曰。
  “哦?”陳琳飽學之士。略作思量,便已心有所悟。
  “瞻烏爰止”,出自《詩·小雅·正月》:“哀我人斯,於何從祿?瞻烏爰止,於誰之屋?”《毛傳》:“富人之屋,烏所集也。”鄭玄箋曰:“視烏集於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當求明君而歸之。”
  “潛龍勿用”,出自《周易·乾》:“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二句相連。
  腦際畫面,油然而生:壹座琉璃神宮,巨龍蟄伏其內,飛檐屋脊上,瞻烏落滿。
  再思北地小兒歌。
  陳琳如何能不醒悟。視烏集於富人之室,言今民求明君而歸。休養生息,靜觀其變。
  “變從何來?”陳琳必有此問。
  “曹呂相爭,二袁相鬥。”許子遠,已窺破天機。
  “願聞其詳。”陳琳求問。
  “待曹嵩病亡,曹呂必有壹戰。二袁所求,並不相同。袁紹欲割據江東,然袁術卻欲滅盡群雄。戰亂壹起,非人力可止息。彼時,天時地利人和,三才齊聚。主公,傳檄天下,叔侄三人,肉袒牽羊,負荊請罪,唯恐不及也。”
  “關東,將有大亂。”陳琳壹語中的。
  “然也。”許子遠,少時與曹袁,皆為至交。論知群雄之深,許子遠當仁不讓:“此,亦是時勢使然。”
  陳琳追問:“時勢何如?”
  許子遠慨嘆:“我主虎踞河北,兼督五州,有民二千萬,披甲百萬。河南群雄,若不能壹統叔侄三分之地,必為我主,所破也。”
  “原來如此。”陳琳信服。
  本以為,天下勝負既定。洋洋得意間,許子遠,忽生驚悸。
  美酒沾唇,懸而未盡。
  “子遠,何故失語?”陳琳滿飲求問。
  “卻不知,變數何來。”許子遠苦思不解。仰頭將美酒下咽。
  西宮,增成殿。
  薊王回宮,拜見三王太後。
  “待諸事畢。王上,宜當聘納趙大家入宮。”二王太後笑道。趙大家,便是前中書令趙娥。年前,如期致仕。奈何薊王,遠征未歸。今既已就藩,婚事不可再推。尤其,婚姻大事,斷不可兒戲。
  “喏。”薊王亦不推脫。先前早已約定,豈能背信棄義。再者說來。趙娥與薊王,英雄相契。女中豪傑,當入我家門。聚攏人望家風,於家國兼大有裨益。
  “王上諸多繼子(女),亦需善待。”三王太後言道。
  薊王繼子頗多。如許女、張魯兄弟、鄧芝、及龐淯。義親亦親。薊王當視如己出。
  “喏。”
  見機已到,王太後言道:“我兒,擇何女為媵(從)?”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