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6章 神智夫人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便聽車內甘夫人答曰:“妾子年幼,偶感風寒。多有不便,望都尉見諒。”
  “無妨。”李肅聞聲識人。知必何後無疑,這便心安:“速速放行。”
  “喏。”上命不敢違,門候遂命人放行。
  待何後車駕遠去,不見蹤跡。忽聽李肅“哎呀”聲中。兩眼壹黑,轟然倒地。
  “都尉!”壹幹人等,不知所以。急忙上前查看。門候探過鼻息,這才稍得喘息:“速取清泉!”
  “喏!”
  受潑面冷水壹激,李肅這才悠悠回魂。
  “某在何處?”
  “這……”眾人面面相覷。門候言道:“都尉人在伊闕。”
  李肅猛然醒悟:“不好!”
  見其壹驚壹乍,眾人未及反應,李肅已猛然站起:“速速備馬!”
  “都尉意欲何往?”門候忙問。
  “切莫多問。謹守關門,勿放過壹人。”李肅喝道。
  “喏。”眾人不敢違命。唯目送李肅翻身上馬,直奔洛陽不提。
  便有軍士,近前問道:“都尉何故如此?”
  門候搖頭道:“某亦不知也。”
  “莫非,與先前出關之仙人有關?”便有人窺破天機。
  門候心中壹動:“莫非都尉,身中仙術?”
  “想來,便是如此。”眾人紛紛醒悟。
  門候心知事大,猛喝壹聲:“速速關門!”
  “喏!”
  話說,李肅馬不停蹄。直沖南郭丞相府。
  “丞相何在?”
  “丞相正在臺上靜養。”守門兵士,不敢怠慢。
  “嗯。”李肅翻身下馬,疾步登臺:“拜見丞相。”
  “噢。”董卓高臥榻上,只因李肅乃門下故吏,才得以近身。
  “稟丞相,先前有千秋觀中方士甘始,輕車出關。卑下近前盤問,忽中仙術,不曾查驗,便放其離去。醒來後,方知事大。”李肅“如實”相告。
  “嗯?”董卓果被驚動。睜眼問道:“車內何人。”
  “乃甘夫人並其子。”李肅答曰。
  “甘始無後,何來甘夫人。”董卓曾為治何苗之傷,與青牛師等,素有往來。對甘始亦知之甚祥。
  “莫非是……”李肅欲言又止。
  董卓如何還能不醒悟:“瞞天過海。必是太後壹行。”
  “卑下死罪。”李肅以頭觸地。
  “不怪妳。”董卓揮手道:“為仙術所攝,身不由己。”
  “謝丞相不殺之恩!”李肅心中大定。
  “來人。”
  “卑下在。”忙將千角薊鈔入袖,牛輔應聲入殿。
  “速領秦胡鐵騎,出關追擊。”董卓又沖李肅言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喏!”二人雙雙領命。
  壹來二回。待領兵出關,已過半日有余。
  先前閉門鎖關。前後皆滯留大隊車馬。沿途車轍淩亂,無跡可尋。牛輔勒馬問道:“當往何處。”
  李肅沈聲答曰:“若果真是太後車駕,必往魯國就藩。”
  牛輔幡然醒悟:“太後麟子封魯王,正當東去。”
  “然也。”李肅催促道:“沿途郵亭,皆可打探。宜當速往,遲恐不及也。”
  “追!”牛輔壹聲令下。
  數千秦胡鐵蹄,呼嘯而出。尋路東進。
  與此同時。
  送走太後壹行,秦太倉,亦經暗渠入耳室,與主記蔣幹相見。
  “竟有此事。”知太後輕車出關,蔣幹不敢怠慢。遂入國邸,稟報公孫王後當面。
  魯肅言道:“出伊闕,必奔魯國。”
  公孫王後,卻沈思不語。
  便在此時,又有門下遊繳來報:“三千秦胡騎,正奔赴伊闕。”
  “太後行蹤,董卓已知。”魯肅起身奏報:“伊闕關外,乃關東群雄割據之地,太後無人可用。此行危矣。”
  “華都尉領鮮卑王騎,乘船順下伊水。覓太後母子行蹤。”公孫王後,當機立斷。
  “喏!”華雄領命自去。
  “伊水出南陽魯陽縣西蔓渠山”,“又東北至洛陽縣南,北入於洛(水)”。換言之,此水東北流。並不向東。
  主簿孫乾起身奏問:“魯國在東,太後何故南下伊闕。”
  “太後此行,並無目的。”公孫王後,語出驚人:“乃以身噬虎之苦肉計也。”
  雖不知個中隱情,魯肅卻亦窺得天機:“莫非,太後欲成大事乎。”
  “然也。”公孫王後,輕輕頷首。
  “太後既行蹤不定,王後為何命華都尉,順下伊水。”孫乾又問。
  此時,魯肅如何能不知曉:“伊闕關,因兩山相對如闕門,伊水流經其間,故名之。太後既出伊闕,為留後路,必沿水岸南下。”
  孫乾亦有所悟:“莫非,太後故意為之。”
  魯肅為其解惑:“太後神智。以身噬虎,引董卓追殺。然苦肉計,正反區分,生死有別。若求生,必留後路。薊國水軍,縱橫四瀆。順伊水追之,正當其便。”
  孫乾幡然醒悟:“原來如此。”
  “當於何處上岸。”公孫王後問計。
  魯肅答曰:“魯陽。”
  孫乾脫口而出:“伊水出(南陽郡)魯陽(縣)。”
  太後借伊水指路,必至源頭。
  如此,只需薊國水軍抵達,便可循蹤而至。此乃活命之機也。
  “速傳語華雄,舟至源頭。尋太後行蹤。”公孫王後當機立斷。
  “喏。”
  是夜。
  牛輔、李肅二人,壹路引兵東進。無功而返。
  董卓焉能不怒。
  奈何胯下創傷未愈,不敢輕動。
  見牛輔六神無主。李肅咬牙進言道:“卑下前為術所惑。後又不見太後行蹤。竊以為,許是妖術作祟。”
  “哦?”董卓壹楞。神鬼之事,不可不信。
  牛輔福靈心至:“既如此,何不請仙人指路。”
  董卓病急亂投醫:“京師何人,可與千秋三師比肩?”
  李肅答曰:“聞白鹿師魯女生,今在京中。何不請來壹問。”
  董卓這便醒悟:“可是授青牛師《五嶽真形圖》者。”
  “正是、正是。”牛輔搶先應答。
  “速速請來。”
  “喏。”
  長樂道人魯女生,得嵩山玉女授《五嶽真形圖》,隱居華山修煉成仙。欲取華佗《青囊經》壹觀。何後不惜封華妁為吳房君,賜配薊王。方才令其得償所願。遂傳《五嶽圖》於青牛師封君達。
  因有此前緣。故能被董卓,請至魚梁臺上。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