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33章 首遭彈劾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臨鄉官吏,皆能吏、循吏、幹吏。為官大風氣壹旦形成。縱有個別貪官汙吏想興風作浪,卻已無立錐之地。
  君侯恥於蓄奴。上行而下效,臨鄉多仆從,少奴隸。
  侯府多胡女。故鮮卑女婢值千金。北地郡羌人多是西羌與諸胡混血。初來時烏漆麻黑。出湯池後,各個或膚白,或多彩。以前割草放羊,烈風如刀。整日風吹日曬雨淋,時不時再吹壹場沙灰。風餐露宿,生活如何能好。販來臨鄉。飲開水食粳米,住樓閣蒸香氣,不出數月,香肌美膚,吹彈可破。身價倍增,還有價無市。
  太夫人有言在先。家中婦人,皆已成婚者,不可復娶。
  於是,紛紛轉向家中妙齡子女。
  漢羌聯姻。如漢胡聯姻壹樣。臨鄉上下,樂見其成。
  洛陽朝堂。
  先有長安大捷,羌亂驟止。有鹿結、吐賴、莫候、疊掘、勃寒、匹蘭、密貴、提倫、越質、豆留奇、叱豆渾、大兜國、悅大堅、仆渾,十四支北匈奴與鮮卑混血部落,由輔漢將軍、西域長史,臨鄉侯代為上疏,請求內附。欲仿張掖居延屬國,請立上郡奢延屬國。設屬國都尉統領。
  後有西涼刺史六百裏上疏。言輔漢將軍、西域長史,臨鄉侯居延大捷。陣斬拓跋詰汾與拓跋儈,殺敵千余。俘虜數千。已解隴西之亂。正厲兵秣馬,擇日便將出肩水金關。剿滅禍亂西域的乞伏鮮卑,疏通西域商道。
  陛下龍顏大悅。
  羌人禍亂,危害日久。乃今漢第壹大毒瘤。三輔壹地,更是飽受塗炭。漢人紛紛內遷辟禍。大好河山,千裏良田,皆化為烏有。北地郡又是羌人立國之地。聽聞北地羌人又反,三輔震動。
  豈料雷聲大,雨點小。
  剛在長安城下撞了個頭破血流。壹夜之間忽又散去,再無亂軍蹤跡。
  腫麽回事?
  上郡、北地等邊郡,皆不敢大意。生怕這股逆賊冷不丁又從何處冒出,荼毒百姓。
  陛下這幾日亦十分擔心。
  豈料昨日又得臨鄉侯六百裏加急上疏。恩師看過,隨手遞給尚書令曹節。曹節看過,足足楞了壹炷香之久,這才猛地壹個激靈,回過神來。壹溜小跑入宮面聖。
  臨鄉侯上疏,文飾優美,辭藻瑰麗,壹看便出名家之手。且字裏行間多用春秋筆法,越是緊要處越顯朦朧。陛下壹時未能盡數領會。今日早朝遂開朝議。將原文抄錄的臨鄉侯上疏,遍示百官。
  陛下居高下問:“眾卿可知臨鄉侯是何意?”
  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互相低語,皆參不透其中關竅。卻聽司徒楊賜長嘆出列:“西域諸情,老臣已知也。”
  “司徒且速速道來。”陛下大喜。
  “此乃連環之策。”楊賜斟酌著開口:“此事需從鮮卑白檀戰敗,西部鮮卑逃離說起。其中最大的兩支,乞伏部和禿發部,壹支亂入西域,壹支禍亂河西。按照臨鄉侯的說法,禿發部乃是從北地郡破關。北地郡乃先零別種羌人盤踞處。故臨鄉侯料想,羌人與鮮卑必有勾結。於是暗留所募新軍,守備長安。又遣虎牙大營西進,截斷禿發鮮卑後路。見長安守備空虛,羌人果然逆亂,欲抄掠三輔。豈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羌人傾巢而出,部落亦空虛。便有‘著匈奴衣’胡人,反抄羌人老巢。掠走十萬部民,又縱火焚盡羌人家園。羌人無家可歸,又無處報仇。壹夜兵散,皆投奔臨近部族而去。北地郡長城沿線壹片焦土。再無羌人為禍。”
  這些,上疏中寫的清楚無誤,陛下都能看懂。
  問題是:“‘著匈奴衣’胡,究竟是何人?十萬羌人,今又歸何處?”
  楊賜微微壹笑:“不久前,臨鄉侯代‘鮮卑十四部’上疏,請立‘上郡奢延屬國’。奢延與北地毗鄰。臣料想,‘鮮卑十四部’必與此事脫不了幹系。至於十萬羌人歸處,臨鄉侯自當壹清二楚。”
  陛下點了點頭:“所以,‘著匈奴衣胡’,必是‘鮮卑十四部’。抄掠來的羌人,此時正在鮮卑營中。”
  “陛下聖明。”楊賜這便入列。
  陛下天資聰穎。又深諳經商之術。略作思量,仍覺此事雲山霧罩。利益關切,所得所失,皆看不清楚。擡眼掃過,這便雙目壹亮:“盧尚書。”
  “臣在。”盧植穩穩出列。
  “臨鄉侯乃門下高徒。不知盧尚書又如何看待?”
  盧植躬身道:“正如司徒所言,乃驅虎吞狼,連環之策。”
  “如何驅虎吞狼?”陛下立刻抓住重點。
  “虎狼者,正是鮮卑、東羌、匈奴、烏桓等異族。臨鄉侯以利相驅,先用富庶長安驅使羌人傾巢而出,又以十萬東羌老幼,驅‘鮮卑十四部’抄掠羌人家園。到此時,驅虎吞狼已成壹半。”
  “那另壹半又當如何?”陛下問道。
  “另壹半成功與否,全在陛下。”盧植答道。
  “在朕?”陛下急忙追問:“盧尚書且細細道來。”
  “若陛下準臨鄉侯所請,設立上郡奢延屬國。將‘鮮卑十四部’安置在奢延水沿岸。便等於在上郡羌人後背,放壹只猛虎。可隨時切斷北地、上郡、五原諸羌的勾連。且有抄掠十萬羌人之事,羌人和鮮卑,必心生間隙,不能互融。此乃其壹也。”
  “其二呢?”陛下再問。
  “其二便在北地郡。”盧植頓了頓道:“將羌人家園盡數焚毀。並非泄憤。而是刻意為之。眼下雖寸草不生,壹片焦土。然只需數場春雨,便會綠草如茵。羌人以為禁地,避恐不及,盡數遠離。若再將禿發鮮卑遷入羌人故地,在北地郡另立鮮卑屬國。則驅虎吞狼計成矣。”
  文武百官紛紛領悟。
  “原來如此。”司徒楊賜這才幡然醒悟。
  陛下也懂了:“在沆瀣壹氣的東羌背後,埋下兩頭鮮卑猛虎。此便是‘驅虎吞狼’。”
  便有人出列:“若羌胡勾連,為禍更甚。”
  陛下搖頭:“‘著匈奴衣胡’抄掠十萬羌人家小,如此滅族斷種之血仇,如何得解?雖無實據,卻間隙暗生。我若是羌人,亦不會對鮮卑假以辭色。如此壹來,羌人如何敢再興刀兵。不怕家小再被‘著匈奴衣胡’盡數掠走?哈哈哈,妙極,妙極!”
  “陛下聖明。”百官高呼。
  陛下欣然壹笑:“三輔東羌既定。等於斷河西羌胡壹臂。西域還有壹支乞伏鮮卑。怕是臨鄉侯用來對付河西諸羌的吧。”
  盧尚書正欲開口。忽聽有人高喝:“臣(彈)劾臨鄉侯,禍國殃民,大不敬之罪!”
  話音未落,落針可聞。
  陛下聞聲擡頭。不禁壹楞:“劉禦史?”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