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37章 解兵救急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甄都。淫雨霏霏,累日無晴。
  本就瀕臨大河,水氣豐沛。似亦被江淮梅雨早發所累。淅淅瀝瀝,時斷時續。初夏時節,詩情畫意。春風未消,酷暑未臨。百花猶香,綠樹成蔭。
  然朝中,暗流湧動。風雨欲來,明爭暗鬥。太師殉節,王黨四散。薊王中廬授官,王黨復起河北。或為壹國之相,壹郡之守,或為侯國之相,上縣之令。先前,散布河北五州,聲勢不顯。如今,穩居官位,為薊吏壹員。得享高薪養廉,更加河北悉歸,薊王治下。幕府、封國,輔車相依。
  以太師長子,前彭城相,今中山相王蓋。並前下邳相,今安平相王宏;前瑯邪相,今甘陵相宋翼;前東海相,今常山相士孫瑞。冀州四相為首。聯絡甄都,太師門生故吏。又與司徒伏完,尚書令桓典,互為表裏。不可小覷。
  不等呂布表奏入朝。司空司直程昱,已先得曹孟德手書。
  知曉詳情,不敢怠慢。連夜拜訪荀彧。
  “泗水決壞,大水潰出。下邳城中,積水沒膝。”程昱,開門見山:“適會(恰逢),蓋海通行。”
  “此,必出陳公臺之謀也。”荀彧壹語中的。
  “我亦如此想。”程昱問計:“卻不知,泗水決壞,乃出天咎,亦或是人禍。”
  “‘不達人事而相國,非有天咎必有人禍’。”荀彧言道:“昔陶恭祖主徐,以陳元龍為典農校尉。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粳稻豐積,戶口百萬。今雖梅雨早發,卻未聞大水。下邳縱地卑,豈有潰出之危?”
  “文若之意,乃出人禍。”程昱心領神會。
  “此乃陳公臺,反·假道滅虢之計也。”荀彧早已窺破:“明公,何為?”
  “明公已命水軍,解兵救急。”程昱答曰。
  聞此言,荀彧渙然冰釋:“明公,此戰勝矣。”
  “何以知之。”程昱求問。
  荀彧答曰:“解兵救急,凜然高義。陳公臺雖設奇謀,然陳元龍必不應也。”
  “嘶——”聞此言,程昱倒吸壹口涼氣。謂“壹語驚醒夢中人”。這才悉知陳公臺,前後連環二計。
  時下,徐州水軍,正與淮南袁術,“鏖戰正酣”。
  如前所知。呂布與袁術,暗結盟約。此番四家合擊,徐州水軍,雖不盡全力。然亦不便,輕易脫離。悉知下邳大水,孟德決堤。必趁機退兵。順下大江,經中瀆,入泗水。奇襲下邳。
  試想,曹孟德,若中陳公臺之計。假水大堤潰,讬言救民之急。率眾攻城,欲盡掠百官家小為質。陳元龍,必效廣陵戰時,奇襲破敵。授人以柄,有悖道義,此戰危矣。
  不料,曹孟德,竟命麾下將士,解兵救急。再想,舟至城下。俯見曹軍將士,赤手空拳。便是城頭守軍,又豈能痛下殺手。更何況,眾目睽睽。城外還有千舫女伎,未定驚魂。
  如此,壹傳十,十傳百。下邳城下之事,必廣為流傳。反助曹孟德顯名。
  下邳守將張超,立功心切,也好。軍師中郎將陳公臺,急以求成,也罷。終歸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如樊陵所思。大小沂水,環繞下邳。即便錯過,亦可迂回。曹孟德雖命人高呼,“泰山共擊,不入下邳”,更似疑兵之計也。若是陳公臺守城,必不輕易中計。然換成張超,目視蓋海繞城,追之不及。唯恐曹孟德逃脫,於是先發制人。不料反中,曹孟德誘敵先發之計。
  果然,“不可錯過曹孟德”。
  公馬未至,母馬先出。露相矣。
  竊以為。下邳守軍,若能按兵不動。待穿城而過,曹孟德必引軍繞回。奈何,開弓無有回頭箭。論乘偽行詐,陳公臺尚稍遜壹籌。何況張超,庸人之輩,如何與曹孟德為敵。此才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之真意。寧我詐人,毋人欺我。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曹孟德是否為漢室忠臣,還需蓋棺論定。
  荀彧壹聲嘆息:“陳公臺,先失公義。徐州,將相離心。‘人有畔誌(叛心)’矣。”
  荀彧此語,別有深意。
  程昱尚未料及。陳公臺,反·假道滅虢之計,本欲離間曹孟德並荀文若。不料,事與願違。反離間呂奉先並陳元龍。
  “何以知,元龍不攻?”程昱必有此問。
  “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且‘養耆育孤,視民如傷(贊官吏極其顧恤民眾疾苦,將百姓當作病患壹般,悉心照料)’。”荀彧言道:“見明公,解兵救急。又豈忍,揮戈相擊。”
  壹言蔽之。陳元龍,豪傑是也。
  程昱這便信服。轉而又道:“明日朝堂,必有表奏,誣劾明公。當做何為?”
  “且從,壁上觀。”荀彧雲淡風輕。
  “善。”程昱自愧不如。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荀文若和風徐來,舉重若輕。得其相助,當真明公之福也。
  心念至此。程昱遂告知以,心腹之言:“可除太師余黨乎?”
  言下之意,趁此千載難逢之良機。將司徒伏完、尚書令桓典等,朝堂碩果僅存,太師黨羽,悉數鏟除。
  荀彧眼中,慧深似海:“‘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略作思量,程昱這便醒悟:“文若,所言是也。”
  曹呂之爭,絕非兗徐二州之事。
  裹挾甄都朝堂,搖蕩關東時局。
  不及早朝,呂布上表,已入尚書臺。尚書令桓典,匆匆壹觀,喜憂參半。急忙車駕出宮,入不其侯府。
  與此同時,淮南徐州水軍大營。廣陵太守兼典農校尉陳登,亦得下邳急報。
  傳語四家聯軍。曹孟德決堤,水淹下邳。十萬火急,班師回援。
  長塗二龍,亦是驚慌失措。本以為勝券在握。不料變生肘腋。曹孟德,竟罔顧大義,行假道滅虢。雖百般不願,卻也不敢出言阻攔。唯有放陳登拔營先退。
  聞徐州水軍,連夜拔營。壽春城內,歡聲雷動。
  此消彼長。聯軍,軍心不穩。恐難久持。
  不出三日。又聞江東袁紹,親率群雄,入寇荊南。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