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候...关闭

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1章 細數家珍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北宮瑞閣。
  知薊王兼督四州,河北望風解印。其中不乏州牧、郡守、國相。甚至“舉州無長吏”。民情如火,不遏則燃。不等專開朝會,幕府已呈送繼任之選。
  首當其沖。幽、冀、並,三州州牧之選。
  宋貴人、士貴人,昨夜侍寢。足睡未醒。便由馬貴人,通報詳情:“幕府三丞,舉蒼海太守李進為幽州牧;勃海國相徐璆為冀州牧;安平王郎中令羊續為並州牧。”
  薊王欣然應允:“可也。”三人皆有大才。治下三郡國,亦是薊國之外,名列前茅者。時,黃巾亂後,冀州諸國,吏治崩壞。洛陽自顧不暇,唯求薊國施以援手。為免僭越之嫌,遂置郎中令,秩千石,暫理國政。
  此後,冀州諸國,洛陽朝堂再未指派國相。如辛氏二傑,辛評、辛毗,亦為中山王、河間王郎中令。守土有功,宜當封賞。
  “傳命,諸王郎中令,皆升國相,秩二千石。(官)籍入幕府。”薊王之意,除封賞有功,還行正名出身。
  言罷,薊王又道:“諸王郎中令,亦兼薊王宮謁者。宜酌情升宮職。二千石官,可為舍人。”
  “喏。”便有女學事史,書錄在案。查驗無誤。薊王親筆簽署、用璽,封函發出。
  “州牧品秩,又當如何?”安貴人柔聲問道。
  “州牧當高於郡守,暫定真二千石。”薊王亦有決斷。先前州刺史不過六百石官。今廢史立牧,已成大勢所趨。薊王宜當遵循,然亦有取舍:“州牧,主壹州之吏治民生。卻不掌兵馬軍事。”
  “如何服眾?”安貴人又問。軍、政分離,必遭人非議。
  薊王笑道:“天子令為夫,以輔漢大將軍,兼督四州。四州兵事,皆歸幕府。理所應當。”
  “夫君明見。”安貴人嘆服。
  “李進、徐璆、羊續,升為州牧,何人繼任,亦命文和,速速上報。”
  “喏。”
  幕府封國並立。封國治內,幕府禦外。國中千五百萬眾,論吏治民生,遠非幕府可比。然自四州並入,幕府職權大增。單單南閣祭酒許攸,揚名天下。可見壹斑。
  諸如賈詡、荀攸、李儒三幕丞,更是門庭若市。今日薊王又將四州兵事,劃歸幕府。可想而知,幕府諸將,不可再屯國中。當散布州境,扼雄關要津,護大河之北。如壺關、黎陽津等,皆需重兵拱衛。
  所幸幕府人才輩出,文興武盛。四州郡兵營士,只需分批入薊國,令行禁止,嚴加訓練。足可壹用。
  四州之廣,諸事繁雜。大小朝會,累日專開,仍有未盡之事。
  “各州編戶、人口幾何?”薊王又問。
  “冀州計九十萬(909005)戶,近六百萬(5931919)口。並州計十壹萬(115011)戶,七十萬(703965)口。幽州計四十三萬(435263)戶,二百五十二萬(2522888)口。涼州計五十四萬(543955)戶,二百三十八(2386840)口。”馬貴人答曰:“四州共計:二百萬(2003234)戶,千壹百五十四萬(11545612)口。”
  “並州竟困頓如斯。”薊王嘆道:“壹州之地,尚不如壹郡。”
  “並州乃南匈奴王庭之所在。邊郡諸胡雜居,皆未劃歸治下。”馬貴人言道。
  “涼州羌氐諸胡,亦早歸幕府所轄。”薊王言道:“二者相加,涼州當有千萬之眾。”
  “夫君所言極是。西涼諸(牢)城,已破八百萬眾。”便有女史,將幕府書錄呈遞安貴人。
  “尚有諸屬國,未計其中。”馬貴人笑道:“四州之眾,可比壹國。”
  “幕府封國,並立之勢,成矣。”薊王壹語中的。
  安貴人又道:“軍司空田豐、軍正沮授、軍師祭酒戲誌才,聯名上疏,求增築鄴城。”
  “可。鄴城位處要沖,當為河北雄城。以此為基,可兼顧四州,並大河上下。”三人頗具慧眼。薊王亦心領神會。
  馬貴人又報:“右國令、將作令、武庫令並大利令,聯名上疏,求重築廣宗。”
  “可。”薊王亦無不可。廣宗內外,機關遍布。先前皆毀於洪水並大火。然此城集墨門機關術之大成。戰後至今,墨門挖掘多年。料想,必有十足把握。
  “墨門何意?”安素問道。
  “墨門欲在此城,重立墨學乎?”馬貴人不無擔心。
  “非也。”劉備笑道:“墨家機關,已入五學。何必再開。當效大利(城),為匠人城。四州可於此地,求造民用機關器。”
  “原來如此。”馬貴人這便安心。如前所說,薊王廢雜學,用雜技。將諸子百家,兼容並蓄,融入大儒學。各家典籍,亦去偽存精,編入《薊國大百科全書》。薊王自不會將墨學,單獨列出。
  “二位國相攜百官上疏,言,國境狹長,廣袤不足。求並諸縣,拓土安邦。”安貴人再接再厲。
  “好壹個‘拓土安邦’。”薊王笑道:“二位國相,欲並何地?”
  “涿郡之良鄉縣,廣陽郡之薊北縣,漁陽郡之潞縣,右北平郡之無終縣。並遼東屬國。”安貴人,依次道來,亦不由暗自心驚。
  “四縣,扼長城,據燕山。遼東屬國,更將安北、遼海二郡,陸路相連。”薊王焉能不知。
  “夫君,意下如何?”馬貴人求問。
  “茲事體大,需專開朝議。”薊王並未明言。
  “喏。”
  門下署,鸞棲館。
  幕府高官齊聚,相約小酌。
  “二位國相攜百官,求拓土安邦。”賈詡笑問:“子遠,以為如何?”
  “卑下,竊以為。主公當欣然納之。”許攸言出驚人。
  “何以知之?”賈詡眼中,別有深意。
  “中丞既問,攸,知無不言。”許攸答曰:“兼督四州,乃出王太師之意。無非朝堂式微,力不能及。且心腹大害,乃叔侄二人。故為安撫河北,而出此下策。若我主,恪守臣節,涇渭分明,四州之地,分毫不取。必遭人猜忌。唯有自汙,吞並數縣,方可令天下安心。”
  言罷,眾謀主皆笑。
  戲誌才撫掌道:“惜無人與子遠並列。否則,亦為謀主矣。”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