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89章 爭權奪勢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2

  韓遂其人,素懷大誌。且心機深沈,殺伐果斷。又得西涼人脈,乃邊疆壹梟雄。
  故與,被叛軍脅迫,不肯助紂為虐欲憤然就死的名士閻忠不同。給韓遂的表奏,並未書錄其名。
  從授意韓遂長女,千裏贈茱萸開始,賈詡便給韓遂設下了“奪勢”之局。
  “奪勢”者,奪也。
  雄關二座,守將二人,皆可二選其壹。金城太守壹職,並非妳韓遂莫屬。若要得此高位,還需搶在邊章之前。不然,悔之晚矣。
  為何如此行事。
  正因賈詡已窺破韓遂為人。先投漢,又從賊。見風使舵,待價而沽。若表奏上,直書其名。韓遂反而會加倍謹慎,不敢輕下決心。
  討價還價是其壹,風險太大是其二。
  不書錄其名。便讓韓遂以為,他不做,還有旁人做。且慢壹慢,便會被人爭先。
  如此“奪勢”已成。
  只需有人去爭,便無討價還價的余地是其壹。心知賊將中非他壹人降漢,亦能分擔風險是其二。
  此計出自賈詡。
  論揣度人心,因勢利導。賈文和堪稱此間罕有,無可匹敵。
  吃下定心之丸,韓遂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趕在邊章等人之前,殺賊立功。奪得金城太守高位。
  “敢問軍師,合眾將軍大宴,當如何行事?”
  閻忠答道:“將軍府守衛森嚴,若大張旗鼓調兵遣將,必被發覺。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即便早有準備,亦不會調動兵馬,大軍圍城。所持,必是安插在將軍府與枹罕城內的黃巾細作。料想,不過寥寥數百人。”
  韓遂輕輕點頭:“只需關閉府門,殺盡王國黨羽,安撫三十六部羌渠。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自可奪權篡位。”
  “然也。”閻忠笑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只需等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與王國火並。斬殺王國後,將軍可振臂壹呼,必有回應。”
  韓遂幡然醒悟:“可是要盡收三十六部羌渠之心?”
  閻忠欣然點頭:“文約果然大才。”
  此次舉兵,起因北宮伯玉、李文侯為首的太平道,重金賄賂羌渠。換句話說,三十六部羌渠,乃賊軍主力。平日各聚山寨,占據要沖。需得合眾將軍將令,方能調動。王國之所以敢設鴻門宴,將二人拿下,解其兵權。正因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在軍中大肆鼓吹太平道,吸納黃巾信眾。激怒了三十六部羌渠。
  王國乃眾人共推,此次又是為羌渠出頭。若因故被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反殺。於情於理,二人皆難稱大義。
  韓遂若此時,振臂壹呼。真能壹呼百應,合在場三十六部羌渠之力,再反殺北宮伯玉、李文侯。
  事後,必被舉為首領。則大事成矣。
  此中有些細節,韓遂並不知情。比如,等他振臂壹呼時,何人會響應。
  然而,正如他先前所嘆,“賈文和,神鬼奇謀。今若不從,他日必死無葬身之地也”。出於對賈詡的信賴,便沒有追問。依計行事,坐等水到渠成。
  這便心懷忐忑與敬畏,返回營地。
  青石關,山下營地。
  白日收到傳語,雕零渾遂夜訪藩商草廬。
  頂閣密室,賓主落座。
  藩商低聲問道:“王子已聚攏多少部族?”
  “已有百人。”雕零渾答道。
  “心腹豪勇之輩,可能湊足十人?”藩商再問。
  “可也。”雕零渾輕輕點頭。
  藩商大喜:“如此,大事成矣。”
  雕零渾眼中精光乍起:“願聞其詳。”
  “二日後,合眾將軍王國,將在府中大宴賓客。便有人趁機發難,欲奪兵權。時,三十六部羌渠亦在。若聽有人振臂高呼‘以下犯上,殺無赦’,便抽刀相助。”藩商言道。
  “待有人高呼‘以下犯上,殺無赦’,我便拔刀相助。”雕零渾默記在心。
  “然也。”藩商眼中盡是深意:“事成,王子大權在握,三十六部羌渠以王子馬首是瞻,甘為驅策。假以時日,王子與夫人相見,指日可待。”
  “權利於我如浮雲。”歷經磨難,王子早已看開:“北地早有童諺:‘北有薊,莫縱韁’。只求與家人團聚。”
  “王子切莫妄自菲薄,戰後論功行賞,必登高位。”藩商寬慰道。
  “告辭。”雕零渾這便離開。
  “不送。”藩商起身相送。
  有道是殺敵壹千,自損八百。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上之策。上兵伐謀,便是為不戰得勝。
  自閻忠以身噬虎,獻“作繭自縛”之計始,無雙連環,便環環相扣,將十萬反賊玩弄於掌心。
  薊國謀主,可當千軍萬馬。
  又過二日,合眾將軍宴,如期而至。
  韓遂外裹戰袍,內披重甲。領精兵壹什,趕來赴宴。見過邊章與宋建,三人這便相伴入城,又結伴入府。
  三十六部羌渠,亦悉數到場。雕零渾領十人護在羌渠首領,族親雕零混身側。
  壹幹人等,各懷心事,又面露喜色,三三兩兩,走進合眾將軍府。
  直見到姍姍來遲的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合眾將軍王國終是松了口氣。這便令人關閉城門、府門,大宴賓客。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王國端杯站起。
  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眼角,有戾芒閃過。
  “諸位且聽我壹言。”渾身喜氣的王國,目視堂內濟濟眾人,心生無限豪情:“我等棄身家性命,共謀大事,當以和為貴。然,軍中卻有人罔顧大義,逼迫同袍改信太平道。有道是頭上三尺有神明。奪人神明,可比奪人父母。此乃大不敬。諸位以為,該當如何?”
  王國此言,大快人心,聽得三十六部羌渠連連稱贊。
  目視堂內各人表情,韓遂這便起身言道:“當除兵權,免其軍職。令其戴罪立功。”
  宋建亦起身附和:“文約此言大善。”
  三十六部羌渠雖無人起身,卻各自點頭。也同意此舉。
  王國這便沖北宮伯玉、李文侯二人,居高言道:“如此,請二位將軍交出兵權。”
  “哈哈!”將杯中殘酒壹飲而盡,李文侯拍案而起:“王國匹夫!若無我推舉,妳何德何能,忝居高位!”
  “放肆!”韓遂怒叱:“合眾將軍為我等共主。乃道之所存,義之所向。豈容妳出言冒犯!”
  “嘿!”北宮伯玉亦站起:“妳韓某人不過是壹背主之徒,跳梁小醜,竟還言道義?”
  此話亦激怒邊章:“我等為圖大事,背棄漢庭。所謂棄暗投明。在場諸位,又何嘗不是漢民。莫非,在北宮將軍眼中,皆如此不堪?”
  見眾人出言附和,北宮伯玉猛然揮手:“多說無益!敢問合眾將軍,我二人若不交兵權,又當如何?”
  王國齜牙壹笑,奮然摔杯。
  “拿下!”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