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66章 秦薊之好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無怪薊人航海風潮不減。”魯琪拉慨嘆。論種田,薊王首屈壹指。薊王稱亞,無人敢稱尊。
  英妮娜忽笑:“薊王果不與民爭利。”言語中,頗多揶揄之意。
  “食祿者不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取小。”魯琪拉已自行為薊王辯駁矣:“僥外荒洲,蠻夷之地。何來民利?”
  與英妮娜四目相對。阿奇麗婭心有戚戚:“女主人,所言極是。”
  “勿用‘主人’壹詞。”魯琪拉糾正道:“當稱女君。”
  “遵命,女君。”二人異口同聲。
  音猶在耳,三人皆笑。
  稍後,阿奇麗婭又道:“另有協辰夫人黃景華,入媵陪嫁。”
  “我亦聽說。”魯琪拉輕聲道:“乃出諸夏女仙門。師承仙人韓冬,掌北渚司寒館。出身名門,有國色。”
  “傳聞,薊王房中術大成。可‘百接不衰’。”英妮娜另有風聞。
  “何為百接?”阿奇麗婭不知所以。
  “便是指,可禦百女。”英妮娜語出驚人。
  “不可能。”魯琪拉斷然搖頭,稍後又面紅耳赤,輕聲追問:“何處得聞。”
  “乃出雲臺觀邸女仙,私下流傳。”英妮娜言道:“外人尚不得而知。”
  “外人既不知,妳如何得知?”阿奇麗婭,亦是將信將疑。傳說多誇大其詞。壹人之力,如何接百女。
  英妮娜笑答:“我自有門路。”
  “聞多年前,薊王七日禮贊百姬。壹日十余,勉強可為。百女,非人力可及。若傳聞是真,必有……”阿奇麗婭欲言又止。
  “神助。”英妮娜脫口而出:“(黃帝)禦女三千,白日飛升。”
  越說越像。魯琪拉不敢再想:“禁言。”
  英妮娜笑道:“先賢書錄,必有來由。且看‘白日飛升’,當作何解。”
  “當作何解?”二人異口同聲。
  英妮娜答曰:“羽化飛升,或是至上超脫。”言下之意,亦是腦死亡。
  “何意?”阿奇麗婭追問。
  “見仁見智。”英妮娜並未說破。三人各起心思,壹時無言。
  魯琪拉保留羅馬皇後尊號。稱“秦後”。與之相並列,公孫王後尊“薊後”。所謂“客隨主便”。薊後乃是正宮。秦後稍遜之。如漢人左右之分。亦或如太皇太後,與永樂太皇太後之分。
  遂出典故:“秦薊之好”。乃出脫於“秦晉之好”。
  大漢與羅馬和親。看似遙不可及,如夢似幻。然細想來,壹切又都順理成章。羅馬皇後魯琪拉,謀刺親弟事敗,被流放荒島。史上稍後便被毒殺。壹了百了。便在此時,得薊王拯救,赴遙遠綠洲。後又輾轉東進。與心向羅馬的薊王,壹拍即合,各取所需。
  薊王需借其皇後頭銜,行出師有名,籠絡人心。魯琪拉更需借薊王之力,重回羅馬復辟。於是,結成最高等級的聯盟,『和親之盟』。
  婚姻互為最高等級的人質。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若婚姻無法維繼,必誕下血脈,行根深蒂固。如此代代和親,終成壹家。
  就魯琪拉自身而言。雖二次改嫁。且早已誕下子嗣。卻毅然決然,放下壹切,與薊王和親。足見利害。
  正如鐘存慧妃,亦行和親。終歸為了彼此信任。若坦誠相待,間不容發,仍不能互信。天下再無可信。
  壹言蔽之,拋開個人因素。和親羅馬皇後,於薊王豪取天下,有百利而無壹害。
  先前,文武百官,並王宮內外,皆不知其利之大,究竟如何。
  待薊王南征林邑,立江表十港,辟海外荒洲。海外珍貨,源源不斷輸入中夏。尤其海外寄田,壹季三熟。即便畝產略有不及。然以均產五石計,壹季三熟,足可得新谷十五石。壹頃可得七百五十石。不計稻花魚,折錢二十二萬五千。
  編戶齊民,尚得如此巨利。爵民可想而知。
  更加寄艙、寄田,坐享其成。
  是故,薊人對薊王七海雄心,如何能不頂禮膜拜。
  壹言蔽之。薊王和親,於國於民,於人於己,皆有大利。
  加法還是減法。人各有誌,斷不可強求。
  增兵減竈,還是減兵增竈。當因時而變,因勢制宜。不可拘泥。
  薊王自當“增竈”。
  洛陽東郭馬市,胡姬酒肆。
  酒肆乃薊王產業。與輔漢大將軍府,壹巷之隔。平日多有門下遊繳出入,故無人敢於門前,尋釁滋事。
  李肅喬裝改容,輕車前來。
  入三樓春暉包房。推門視之,大將軍何苗,尚書令許攸,西園上軍校尉伍孚,壹幹人等皆在。
  暗中結盟,生死相托。自毋需多言。眾人落座,何苗問道:“如何?”
  “董卓無備,當可行刺。”伍孚答曰。先前,得大將軍何苗引薦,伍孚與董卓結識。加之伍孚刻意獻媚,遂被董卓親近。
  “何時動手。”何苗又問。
  見眾人皆看來。許攸面上得色壹閃而逝:“兵法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無需刻意擇選。伍校尉只需懷揣利刃,見機行事便可。如此並無定期,防不勝防。”
  “聞董卓袍下暗藏軟甲。非神兵利器不可為。”李肅知之甚深。
  “樓桑兵甲如何?”何苗皺眉發問。
  “聞董卓軟甲,亦出薊國將作寺。乃薊王貢獻宮廷之物。被其所占。”李肅反問道:“以薊之矛,陷薊之盾,何如?”若行刺殺,必壹擊即中。若壹擊不中,眾人皆身首異處,夷三族矣。
  見眾皆無語,許攸忽言道:“聞太仆王允,有祖傳寶刀,名‘七星刀’。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乃寶刀也。”
  “子遠如何得知?”何苗亦未曾聽聞。
  許攸高深壹笑:“天機不可泄也。”
  見他言之鑿鑿,何苗姑且信之:“王允素不與我等往來,如何肯借刀壹用。”
  “若知乃為除大漢賊臣,王太仆焉有不借之理。”許攸氣定神閑。
  “有理。”何苗遂問道:“何人借刀?”
  “卑下願往。”許攸毛遂自薦。
  “如此,便有勞子遠。”何苗不忘叮囑:“小心為上,萬勿有失。”
  “喏。”許攸肅容下拜。眼角精光,壹閃而逝。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