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98章 皆決於上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4

  太上皇帝,尊“皇上”。與天子尊“陛下”,相區分。
  時下,“皇上”乃薊王首創。由“皇天上帝”,而引申其意。先前,薊王為宗王,尊“王上”。今尊為太上皇帝,為與太上皇區分,故尊“皇上”。
  又謂“家國天下”,為宗王時,家臣尊“主公”。今既為“帝”,不可稱“公”。故改稱“主上”。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王上”改“皇上”;“主公”改“主上”。
  昨日稱“孤”,今日稱“朕”。
  皇上詔曰,大酺三日。
  太上皇帝,加無上將軍。輔漢大將軍府,亦水漲船高。稱無上將軍府。與太上皇宮,合稱“太上宮府”,亦或“無上宮府”。
  官位、品秩,稍後再定。以原輔漢大將軍屬吏班底,暫行府事。
  皇上有言在先。薊王家臣,幕府僚屬,皆入太上宮府。待嫡長子劉封繼位王爵,當另募國吏。且天下五帝,皆出薊家門。劉備尊太上皇帝,五帝當可立矣。
  長子劉封,由薊王,加尊玄帝。麟子阿鬥,亦當為帝。融漓初及笄,不急納入後宮。五帝之所出,有生之年,劉備當可,徐徐圖之。
  奈何,本該普天同慶。豈料皇上不等尊位,便昭告天下。自領君流重罪。儒宗量罪。流徙十萬裏可歸。若是旁人,恐畢生歸國無望。薊王天生,自有吉人天相。薊王言三載可還,絕非無根浮萍。
  試想,金烏船宮,翀囂帆、飛車槳,日夜三千裏,足月可達。便有滯留,再加來回,三月足矣。然好比徙比景,水陸兼程。薊王半程,需車行於道。五萬裏陸路,五萬裏水路。所歷之地,皆有起居註為證。所至裏程,必有記裏鼓車為憑。
  薊王有意,泛舟大淩港。而後橫穿極北冰原。跨後世歐亞大陸,抵達羅馬。遊歷羅馬帝國,再經地中海順下埃及行省。彼時,再視裏程而定。或出紅海,或上尼羅河。經由已程不國,抵達南洲,再經海外荒洲,北上築紫國,最終返回薊國。若算裏程,足夠十萬裏。
  此時,極北冰原,乃人跡罕至,不毛之地。然開拓車隊回報,壹年之中,數月無冰。足可通行。君流十萬裏,豈能孤身涉險。東遷亞馬遜,悉數伴駕同行。將作寺已未雨綢繆,鍛造遠行車隊。所用皆是墨門頂尖技藝。
  如前所言。閑來無事,薊王曾命少府,因材施教,分門別類,傳授函園禦姬,醫藥、織造、鍛造、釀造、燒造、機關器等,諸多先進技藝。便是仙門奇術,亦有涉獵。
  此時,正當大用。
  函園禦妃,輔以“君流機關車駕”。足可保夫君,跋山涉水,遠赴重洋。沿途侍寢,亦是分內之事。若因孕不宜,亦可馴服,冰原蠻夷,種牙植骨,伐毛洗髓以備用。
  太皇太後有意,命七妃同往。皇上不忍七位小姐姐,離家十萬裏。遂婉拒。此去,攜三百余函園妃足矣。壹幸九妃,足月輪替。晝行夜伏,兵車營地,足可安身。縱有蠻人夜襲,三百亞馬遜,足可抵禦。再加營中將作齊備。以戰養戰,就地取材。足可補充糧草輜重。
  何況,太上皇帝,名聲遠揚。沿途必有,貴人相助。
  卻不知,君流十萬裏,三年誕子幾何?
  此皆是後話不提。
  薊王詔書,先傳甄都。
  司空府中內室。
  將薊王以王後之禮,聘二宮太皇入家門之書,逐字讀畢。
  曹司空,捶胸頓足:“呸,劉備!”
  家國天下,漢室三興。豈如兒戲乎!壹日之差,足可轉圜。何必急於求成。
  “此乃自罪而詐天下也!”憶當初,私焚黃巾渠帥蔔己,『薊都水長』之印信,為保薊王壹世清名,更不惜殺光七千降寇(詳見:《關東·164 盡數滅口》)。
  謂,“寧我負人,毋人負我”。豈能為區區二婦人,自斷前程,自毀金身。
  “薊王負天下也。”言罷,曹司空將書文,付之壹炬。
  然不可否認。劉備此舉,乃豪傑所為。正應大漢風骨。事已至此,多說無益。君流十萬裏。且看三載可能回。
  與曹孟德不同。
  淮南袁公路得薊王傳書。急遣心腹,日夜兼程,北上薊國,細問情由。
  薊王遂以手書相告。
  開函視之,僅此壹句:“愛江山,更愛美人。”
  “嘶——”饒是眼高於頂,目中無人袁公路,亦不由語噎。少頃,兩眼壹橫,忽會其意:“哼,劉備。”
  此乃笑譚耳。
  江東,建業宮。
  甄都之變,始料不及。史侯被廢,董侯被禁。合肥侯本欲遣使北上,乞薊王扶立。不料驚聞,董侯雖是同母異父之兄弟無疑。然其生父,竟是薊王本尊。
  悉知詳情。乃永樂夜宴當晚。被畢嵐掠送蟾宮,又轉入輔漢大將軍中庭密室。被太平聖女,炮制成解藥。為拔除薊王身中奇毒,而不遺余力,奮不顧身。傾囊相授,傾盡所有。才有董侯,呱呱墜地。
  昨夜侍寢。劉備耳鬢廝磨,竊問因何不墮此胎。
  董姝吐氣如蘭,喘息作答:只因那日酒醒,魚水之歡,余韻猶存。縱為太後十載,積銅如山,其樂亦不及也。故愛屋及烏,不忍棄之。
  果然,身體無詐。
  夫君劉備,深以為然。自當倍加寵溺。
  “召大將軍入宮。”合肥侯壹時,心慌意亂。
  薊王無小事。
  此時此刻,石城大營。江東大將軍袁紹,亦得薊王傳書。
  壹目十行。袁本初,拍案叫絕:“哈!劉備。”
  敢為常人不敢為,方能成常人所不能。兩漢四百年。未有藩王尚太皇之先例。不料被薊王首開先河。誠然,薊王亦是,不得已而為之。
  趨利避害,棄車保帥。若坐視董太皇飲藥死。試想,董侯焉能無恨。且力排眾議,尊薊王為太上皇帝,並無上將軍。救母之心,薊王身為人父,焉能不應。
  不過十萬裏路,三載蹉跎。然其利大,無可計數也。
  首當其沖。兵不血刃,三興漢室。董侯即位,已成定局。薊王穩居太上皇帝尊位。
  待太上皇帝重返。天下傳檄可定矣。
  “三載。”袁紹似有所悟。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