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日常

熏香如風

歷史軍事

炊煙四起,黃狗亂吠,順著夕陽的余暉,將目光灑向院中那叢怒放的野花,呆坐在廊下的小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042章 布衣為王

劉備的日常 by 熏香如風

2021-11-6 18:53

  薊王無難事。
  究其原因,處高位,擁大義。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人皆向好,民皆向善。薊王少復祖爵,布衣為王。言行舉止,愛恨情仇,無不符合時下,最純粹最樸素的漢風。
  前有高祖,中有世祖,今有薊王。引領時代風貌。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故而世間所有的美好,皆奔薊國。時至今日。良臣、義士,才子、佳人,蜂擁而至,自報家門。如今更不費吹灰之力,兼督四州之地。大河以北,乃至冰原之地。皆歸王治。
  幕府、封國相加,足有四百萬戶,千八百萬口。
  “並縣可乎?”逢月中大朝會,薊王居高下問。
  “臣,竊以為。拓土安邦,善莫大焉。”藪東守樂隱,持芴跽奏。
  “臣,附議。”遼海守郭芝,持芴奏對。
  “臣等,附議。”百官齊聲。
  話說。此議,本就是左右國相,領百官上疏。薊王再問,自無意外。然,增封並土,非同小可。薊王需謹慎。
  待群臣歸位(正坐)。薊王遂看向萬石席位。
  “盧公以為如何。”出人意料,薊王先問盧少保。
  盧少保,持芴奏對:“老臣以為,不無不可。”
  “可有情由。”薊王又問。
  “王上既問,老臣試答。”略作停頓,盧少保奏曰:“先帝崩後,連下二詔。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才有合肥侯、史侯、董侯,三朝更番(更替)。神器易主,內外騷動。今三分天下,亂世至矣。先並河北(四州之地),再統九州(計十三州)。三興炎漢,天命所授也。”
  此言,若出儒宗,百官自不意外。不料,竟先出盧少保之口。饒是太傅黃忠,左右國相,乃至殿內肱股重臣,無不驚訝。
  唯我薊王,感同身受。忽憶起少時,殺盡流寇。恩師著木屐,行二十裏雪路,趕來相見。
  劈頭便問:可留活口。
  劉備答曰:死無對證。
  壹問壹答,道盡師徒大義。
  薊王輕輕頷首。又問儒宗:“鄭公,以為如何。”
  “盧少保(壹)言(道)盡。老臣無語。”鄭玄持芴奏對。薊王禮遇,凡國老,無需跽奏。坐論國政,即可。
  薊王從諫如流:“上表並縣。”
  “主公明見。”群臣下拜。
  端坐側席,門下署六百石列。報館丞陳琳,感慨萬千。
  果不出許子遠所料。
  兗州甄城,距薊都更近,水路不過千壹百裏。經薊國渠入漳、溯河,快船壹日來回。
  薊王上報,翌日已送達尚書臺。
  尚書令桓典,不敢怠慢。遂攜表奏,親赴太師府。
  不其侯伏完,車騎將軍呂布等,皆在。
  王允看後,表情釋然。
  不其侯伏完,忙問:“薊王何所求?”
  王允遂將薊王上表,遍傳眾人。
  伏完,草草看後,亦不由心頭驟松。遂又將表奏,傳與呂布。
  王允笑問:‘四州有郡縣幾何?’
  尚書令桓典早有準備:“並州郡九,邑九十八;冀州九郡國,邑百;幽州郡十壹,邑九十;涼州郡十二,邑九十八。”
  “近四百邑,薊王百取壹也。”王允壹語中的。
  不其侯伏完,欣然言道:“且薊王所取,涿郡之良鄉,廣陽之薊北,漁陽之潞縣,右北平之無終。並遼東屬國,皆為守護國境也。”
  尚書令桓典亦道:“尤其遼東屬國,可續接安北並遼海二郡。如此,薊國境,方至周全。”
  “遼東屬國,國情若何。”王允又問。
  “遼東屬國,乃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所置,別領六城,治昌黎。三郡烏桓,便有壹支出自此地。二虜(鮮卑、烏桓)相加,或有三萬戶,十八萬眾。”桓典答曰。
  “六縣竟只有三萬戶。”呂布慨嘆:“便是中原下縣,亦遠不如。”
  不其侯言道:“薊王乃為續接國境也。”
  “撤屬國,立郡可乎?”王允此問,便有應允之意。
  “可也。”桓典答曰:“今漢以來,屬國多有廢止。遼東屬國,或可改昌黎郡。”
  “如此,當全薊王安邦之意。”王允壹語中的。
  “喏。”桓典這便領命。
  不日三日,詔命已達。陛下言:可。
  果然,薊王無難事。
  涿郡良鄉,廣陽薊北,漁陽潞縣,右北平無終,並改遼東屬國為昌黎六縣,計十縣,增封薊王。
  看似厚賜。實則除良鄉、潞縣,民情稍好。薊北、無終,次之。昌黎六縣,壹貧如洗。
  薊國東西千裏,南北不過六百裏。甚至安北並遼海,並不接壤。薊王所求,乃全國境也。
  北宮,瑞閣。
  “昌黎郡,別領六城: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雒陽東北三千二百六十裏。轄有醫無慮山(醫巫閭山),地廣草茂,農牧皆宜,豐饒物產。乃上佳牧場。”宋貴人將昌黎郡況,娓娓道來:“原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仆延,眾三千余落。從於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丘力居,眾八千余落。從子蹋頓,今為奮威司馬。”
  “自上谷烏桓王難樓兵敗身死,三郡烏桓,皆尊元舅(烏延)號令。”薊王言道:“命人傳書元舅,代問丘力居,心中所思。”多年前,右北平烏桓王烏延,得漢庭策封,稱“烏桓單於”,號“汗魯”。俗稱“汗魯單於”,統領三郡烏桓,守護東淩邑。今已有三萬余落。
  “喏。”宋貴人遂命女學事史,撰寫家書。
  “昌黎六縣,橫跨無慮山。當已此山為界,分割二郡。東阪三縣,無慮、險瀆、房;西阪三縣,昌黎、賓徒、徒河。”薊王言道。三縣為郡,乃薊國慣例。
  “二郡何名?”士貴人又問。
  “險瀆縣乃(衛滿)朝鮮王舊都。可喚‘朝都’。西阪仍喚‘昌黎’。”
  “朝都、昌黎二郡守,又當授何人。”士貴人再問。
  “北海壹龍,華歆、邴原二人。”薊王已有所屬。
  三人壹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同仕薊國,皆為宿吏。足可牧守壹方。
  “另遣奮威校尉韓當部,北上二郡,扼守國境。”
  “喏。”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